一道一理5 – 動靜之中看陰陽之陰陽對立與互根

易从日月、其义为变是易学总纲,对于阴阳认知和运用也需从这八个字着手。

太极因动生变,动与静是相对而设,变与不变,亦复如是。如此,对于阴阳的认识及运用,也可以分为静、动两种。如再加入三才理论,以动静三才之法来认知、运用阴阳,则会很为明晰而易于把握。三才为天、人、地,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天可以代表过去,人可代表现在,地可代表未来,这是三才时间表示法。如以动静,天可代表未运动,此为初静;人可代表运动中,此为动;地可代表运动结束,此为复静。

传统对阴阳的认识可分三种:阴阳对立与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如果以动静三才来与这三种分法对应,则阴阳对立与互根对应天,为初静阶段;阴阳消长对应人,为动的阶段;阴阳转化对应地,为复静阶段。

阴阳对立与互根

阴阳对立与互根是初静阶段,描摹阐述阴阳之属性,此时之阴阳并未因运动而发生变化。

对阴阳对立的认知与把握,极为简单。这个世界最为明显的外部显现便是阴阳对立。黑夜为阴,则白天为阳;暗为阴,则明为阳;寒为阴,则暖为阳;散为阴,则聚为阳;实化为阴,气化为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阴阳对立是对阴阳最为基本、最为初浅的认知。它简单到了只是把太极一分为二且把这两部分看作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全然看不见阴阳之中关联与转换。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这种简单、粗浅、机械的阴阳认识论,却在大众思维中最为普遍,这种思维的流弊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表现为非左即右的偏执思想。偏执是诸偏之根,一个人一旦偏执,则会有偏见、偏向、偏心、偏辞、偏重、偏袒诸多不正行为。这种简单的阴阳对立思维所导致的偏执,在当今社会,不单单在极个别人身上有发生,在政治、军事、经济等等领域都有此种思想的存在。当这种简单的阴阳对立思维发展到极致时,整个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像中了魔法,陷入近乎自戕泥潭,人为灾难也会接踵而至。

 古人早就认识到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阴阳对立思维的简单粗浅,已认识到阴阳对立不是初静阶段阴阳的主要关系,阴阳互根才是其本来面目。在古人诸多典籍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阴阳互根之理的论说,只是古人不用阴阳互根这一词,喜欢运用阴阳最为明显的特点来解说此理。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里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声音、前后都是阴阳的特点,这只是阴阳的表面展示,实质为相生、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均是指阴阳互根之情形。

阴阳的特点很多,众人所熟知的是阳为动、阴为静,是以动静来阐说阴阳互根之理,也最为常见。

周敦颐先生在《周子通书•动静》中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同,神妙万物。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此文以动静来说阴阳之理。先以物为阴,以神为阳,以神妙万物来说阳支配阴之运行。接着以五行之中最具有阴阳特性的水和火来作譬,说明阴阳互根之理。以“五行阴阳,阴阳太极”来说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之理。段末揭示了阴阳运行导致了四时运行,万物生灭的真理。张载则把动静形象的比喻成门户的一启一闭,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阐述了动静同一的关系,他说“静亦有动”、“静是动中之静”、“动而无穷”。王夫之则主张“静中含动,动不舍静”、“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把运动和静止看作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两种存在状态。

朱熹则以“有对”来说明阴阳互根之理,“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然就一言之,一中又自有对。且如眼前一物,便有背有面,有上有下,有内有外。”有了背才有了面,有了上才有了下,有了内才有了外,如没有背、上、内,也没有面、下、外之说,背和面、上和下、内和外互相依存,因对方而存在,阴阳也是如此,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阴阳是太极的两面,离开了任何一面,其他的一面就不存在了。好比一个硬币,硬币的一面是阳,一面是阴,如果这个硬币只有一面,就不是硬币了。好比把一只手看作一个太极,手背是阳,手心是阴,如果只有手心,没有手背的话,还是手吗?阴阳同一在太极中。正因为同时存在于太极,阴不存在了,阳也就不存在了,阳不存在了,阴也就不存在了。

阴阳互融于太极之中,便是阴阳互根。在两仪图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这种阴阳互根的关系。

在太极图中,左者为阳,右者为阴。图之左,白色之中有黑色;图之右,黑色有白色,便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阴阳互根关系。

因为阴阳互根,阴阳就会相互补充,相互资助,阴阳各自为对方提供了条件,阴阳以对方为基,互为依存,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也不存在。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道德经》中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顺与逆等等,肯定是同一事物中的两面。它们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而不是某个事物中只有好、善、对、是、顺,也不是某一事物中只有坏、恶、错、非、逆。

阴阳互根是宇宙真理,是生活中不可改变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不清楚万事万物具有阴阳互根之理,只看到了阴阳对立的一面,难免会有痛苦与迷惑。

收获是阳,失去便是阴。收获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生活中有一些人追求收获,孰不知,收获同时的也在失去,失去了很多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东西。有一些人一直忙着赶路,却忘了看一眼路旁的风景;有一些人希望找到生活的快乐,却忘记了快乐就在身边;一直在展望未来,却忘记了珍惜当下的生活;有一些人一路上收获了钱财、地位、名利和享乐,却不知道也在挥洒着生命的财富和生活的快乐。生活中,我们总是被生活所追赶,而不是在享受生活。想想看,是不是很多人为了一种生活而失去生活的真正意义?生活的真正意义是在于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生在五行中为木,木为仁,仁为爱人,活在一种爱中就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胜利是阳,失败便是阴。有一些人过重注重了失败,却不知失败中蕴含着成功的种子,因失败而失去行动的勇气,认定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一个失败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信的过程,失败会使人在心理上更加成熟,更加能经得起考验,从而建立真正的自信。成功有成功的代价,失败有失败的补偿。

自己是阳,他人为阴。心中装了自己,也要装着别人。世界本就是互为主客。自己的成长一定有他人的因素,即使是你的敌人。有一些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种下了骄傲自负种子,收获的一定是苦涩失败果子。人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茫然不知道自己还有缺点。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自己的劣势;在看到人家短处的同时,也应看到人家长处。

泥土的营养满足了花朵生长的需要,花朵凋谢回归大地,又增加了泥土的养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互相依存,事物之间本是互为主客,客体具有满足主体的需要,同样主体也有满足客体的需要。当明白了阴阳互根道理,并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心底也必会如蓝天般无垠纯粹。

推薦0建議已發表在三才大道, 易學

相關文章

三才筮法 – 淺談太極

宇宙万物时时刻刻在运动中,即使看起来静止的东西也是在运动中,只是不太明显而已。人往往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偏狭,如果能够跳出自我,就会发现这个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之中。

一道一理4 – 陰陽分野與兩儀圖

太极原本是一团混沌炁体,一炁非人们所认知的空气,而是一种宇宙元气,太极之炁含有元阳和元阴两种元素,元阴元阳蕴含在一炁之中时,还没有显现出阴阳的特性。炁是实体,能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当这种运动到极限时,就会在瞬间爆发,炁爆炸之后开始冷却、收缩,使太极分开了,轻清之炁上升,重浊之炁下降,轻清之炁上浮到天上,叫作阳气,重浊之炁下凝到地上,叫作阴气。此时炁有了阳气、阴气之分,这二分的太极之气,叫做两仪。

易從日月,其義為變

易经冠居群经之首,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充满了神秘,蕴蓄了丰富的变化之理。易经因其智慧与变化的特点而为众多学问之本源。清人纪晓岚[1]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言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津、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以为说。”

一道一理3 – 易從日月、其義為變

经冠居群经之首,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充满了神秘,蕴蓄了丰富的变化之理。易经因其智慧与变化的特点而为众多学问之本源。清人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言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津、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以为说。”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