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易理透析易學研討请大家研究一下“太极图说”

  • 请大家研究一下“太极图说”

    Posted by 壬遁 on 6 5 月, 2005 在 5:29 下午

    太极图说
    [宋]周敦颐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
    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
    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wzlz replied 19 年, 5 月 前 10 Members · 36 Replies
  • 36 Replies
  • 壬遁

    會員
    6 5 月, 2005 在 5:52 下午

    何为无极而太极?没有说清楚。
    太极动而生阳,试问太极为何能动?既然能动那么在这个动之前就应该是静,那么又何来太极?没有说清楚。
    请易友们在学术的范围内探讨!

  • 雨禾

    會員
    7 5 月, 2005 在 7:31 下午

    :emm01:

  • 老平

    會員
    7 5 月, 2005 在 9:08 下午

    先生的這一問題自提出後,不少易學界的名人都作出了他們個人的見解。程朱理學派有他們的解釋,道家及術數界又有各自的解釋,真的是莫衷一是。如果要對這一問題作出正確的解釋,一定要有與其相對應的理論支持,這樣才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當然,時至今日,因為人類的智慧仍未能對很多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還是讓時間的推移,等待有大智慧的學者來完成吧!

  • 壬遁

    會員
    8 5 月, 2005 在 12:07 下午

    感谢老平先生的回复!
    我自己的观点是她本来如此,无极为体,太极动静为用,本来圆满,本来自然,这才是真正的自然!
    请高手斧正,请大家继续探讨!!!
    谢谢!!!!!!!!!!! :em11: :em11: :em11: :em02: :em02: :em02:

  • 壬遁

    會員
    8 5 月, 2005 在 12:35 下午

    请大家继续支持!!!

  • 谷洪

    會員
    9 5 月, 2005 在 12:43 下午

    下面引用由壬遁2005/05/06 05:29pm 發表的內容:
    太极图说
    周敦颐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 …

    如果周子说的是现在流行的太极图,应当说这段话没什么特别高明的意义,比较俗,属于故弄玄虚,自以为高深。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
    黑白二色所象征的最本源的象征是昼夜寒暑,不是动静。因为黑白阴阳可以象天地万物,从而可以引申类比到动静这个概念上来,但解惑不从本源上解,本身已掉了不知多少个档次了!
    要了解太极图的本源的数理意义,可先参看拙作http://www.guzi64.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76&page=1

  • 壬遁

    會員
    9 5 月, 2005 在 3:46 下午

    谷洪先生讲的有道理,大家继续!!!

  • han11342000

    會員
    13 5 月, 2005 在 5:45 下午

    :emm01: :em21:

  • 壬遁

    會員
    13 5 月, 2005 在 11:16 下午

    :em11: :em11: :em11:

  • 壬遁

    會員
    14 5 月, 2005 在 11:09 上午

    请继续!!! :em13: :em13: :em13:

  • wzlz

    會員
    30 11 月, 2005 在 6:35 上午

    我以为术数纵横是说理的地方,没想到大陆的学霸也在这里。谷洪,你不懂二元以外的哲学。不懂混沌。不懂四重二缔等等,你如何知道周敦颐说的不对。
    只能说明你只是朱熹的学生,超不过朱熹。

  • 劉銳山

    會員
    30 11 月, 2005 在 1:31 下午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1-30 02:35 PM:
    我以为术数纵横是说理的地方,没想到大陆的学霸也在这里。谷洪,你不懂二元以外的哲学。不懂混沌。不懂四重二缔等等,你如何知道周敦& …

    [font=標楷體]既然你說我們此處是有理地方,相信兄亦不會寥寥數句去評擊谷洪版主易學吧!那豈不是你在此處取鬧無理,還望兄貼出你的論文論據舉證吧![/font]

  • wzlz

    會員
    1 12 月, 2005 在 2:27 上午

    锐山兄,记得你的框架文章中心点是构筑一个宽松环境,对周敦颐,存疑可以,我们没有认识到他的深度。
    谷洪的文章,浅层的可以,一深,感觉功底不够,我不想踢馆,自想说,我们不懂可以存疑,将古人一棍子打下去,候先生(写《王安石传》)在世也?

  • 劉銳山

    會員
    1 12 月, 2005 在 5:44 上午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2-1 10:27 AM:
    锐山兄,记得你的框架文章中心点是构筑一个宽松环境,对周敦颐,存疑可以,我们没有认识到他的深度。
    谷洪的文章,浅层的 …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1-30 02:35 PM:
    谷洪,你不懂二元以外的哲学。不懂混沌。不懂四重二缔等等,你如何知道周敦颐说的不对。

    [font=標楷體]wzlz兄,如果你心態是來評論,相信不會出言”踢館”此字眼,但若要”踢館”,也要使出真本領,如何?我等正候教你所提出質疑.:f8:[/font]

  • wzlz

    會員
    1 12 月, 2005 在 10:55 上午

    锐山兄,照五蕴皆空,你的四蕴尚可,识蕴根基不牢,一个言语,可以使你转向,非宗师举动。转贴一篇文章,看一看惠能得到慧根的经历。
    建议,静下来想一想你的发言。以九宫结构考虑问题,你的文字不如图画的好。
    我最亲密的三个佛家兄弟(二)—–惠能
       (一)
       暮色中的东禅寺弥漫着黄梅特有的恍惚气息。
         少年惠能深吸了两口这熟悉的气息,就像吞进了西江的烟波浩淼。
      庙门旁的小溪蜿蜒而前,一些溪水溅到了岸上,不忍离去,仿佛在留恋岸边黄梅的芳香。
      惠能不禁缓缓低吟了: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
      我要走了,到比那远方还要远的地方,那里还会嗅到黄梅的暗香吗?
      溪涧是水的迷宫,森林是树的迷宫,众生是我的迷宫。我能走出这迷宫吗?
      (二)
      惠能三岁丧父。
      从父亲临终的眼睛里,惠能看到了死神的笑靥如花,听到了死神的软语温存:
      “终有一天你也会来。”
      惠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惧,他咬着牙说完以下这句话:
      “是的,我会来,但我将不再怕你。”
      说完这句话后,惠能便永远失去了他的父亲,也陷入了对死亡的无尽猜想和恐惧之中。
      
      村里住着一位道士,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往燃烧的火炉里添着柴火。为了养活母亲,惠能便采樵卖柴给这位道士。有一天,道士对惠能说:
      “你跟我好好修炼,我有办法可以使你长生不死。”
      道士的话象屋子里汞的味道一样怪诞而神秘。
      “不,我要找到一种办法,使我不怕死。”
      在少年惠能的眼里,对死亡的恐惧比死亡本身还要可怕。
      对死亡的猜想无始无终,近乎迷恋。这使惠能终于走进了东禅寺,走进了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遥遥期许的目光里。
      
      
       (三)
      那晚,月明如水,寥落的星辰在夜空写满了关于莲花的秘密,等着有人来识读。
      五祖弘忍在他的方丈室里偷偷地为未来的六祖惠能讲说《金刚经》。当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如冷水激头,一下子愣住了。他若有所失,若有所得。
      时间的那边,释迦牟尼端坐终极,仰望天际滑落的那颗流星,彷佛触到了东方震旦的一个少年清澈的目光。时间的这边,这位少年微合的双眼在无限的时光尽头徐徐扩张,洞穿了旷古的不宣之秘。惠能不由赞叹到: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弘忍知道,惠能的赞叹已经道出了世出世间的所有秘密,灵山法会的拈花和微笑都已水落石出,不复神秘。仅凭这声浩叹,惠能便已脱胎换骨,成为了东方佛教最伟大的宗师,而弘忍也因为他的这位弟子而名垂青史,永炳禅林。
       (四)
      远方的风雕塑着群山,雕塑着宇宙的莽莽沉思。
      惠能那必将遍踏天地玄黄、日月洪荒的脚履现在轻踏着这静若沉船的逃亡之路。路旁的一株菩提树被雷击后冥冥如炬,以残败的躯体向着一意孤行的流云演示着庄严的姿态,仿佛在叩问苍穹,也象在诉说箴言。惠能想,他也要象这株野生植物,把自己燃烧成东方最壮丽的图腾。一想到这,目空一切的惠能便觉得自己依然山气腾腾,体内的血液在烈烈嘶鸣。
      肩负的衣钵轻盈如羽,它们清楚,由一双手到另一双手,它们在传递着灵山法会的所有信息,而在这个东方少年的肩上,它们将迎来自己辉煌的终结。
      衣钵秋歌一样地躺着,莞若宗教征程上隐者的圣洁泪滴,在默默的等待中蛰伏。
      衣钵所引起的纷争却由东禅寺向这条山路顽强的蔓延,众多的追逐者中,行伍出身的惠明最先拦住了瘦弱的惠能。
      “交出衣钵,再走!”
      “它只是一件袈裟,一只空钵,你要它们做什么呢?”
      “它是西天达摩传下的宝贝,据说拥有者将不再惧怕死亡。”
      惠能从惠明凶悍的眼光里看到了三岁时的自己。惠能笑了。死神也在旁边媚惑地笑了。。
      惠能抖落着袈裟,披在自己身上,朗然说到:
      “惠明你听着,我是禅宗六祖惠能。我出生,我来了,我在这里,我要宣说关于生死的全部秘密,我要率领你们征服不可一世的死神!”
      惠能的南方口音余音袅袅,横贯日月,死神的笑容纷纷崩裂,零碎地跌落在惠能的脚下。天空的云朵急忙汇聚成莲花之形,五毒幻象如落英缤纷,仍保留着五位祖师体温的袈裟则向远方恣意地蔓延那炫目的桔黄。惠明如被雷击,躺在地上,终于完成了对死亡的一次蔑视。
       (五)
      度化完惠明后,惠能逃到了广东西部的崇山峻岭中,与一群猎人为伍。
      这里的山伫立如万载的茫然沉思,这里的林浸透着静的意志,这里的动物都似在梦着朵朵白莲。因此,每当惠能看到猎物闯进网里,都把它们悄悄地放生,从它们的脸上,惠能看到了父亲临终时的眼神。
      每次吃饭时,惠能从不吃肉,猎人们问他,他便说:
      “我只吃肉边菜。”
      猎人们便笑了,惠能也笑了,透过时间的雾霭,他看到一千三百年后,一位叫无住的青年也只吃肉边菜,也象他当年一样吟诵着相同的诗句奔赴自己的沙场。
      在猎人堆里,惠能一呆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里,惠能是这片土地稀有的居住者,一片落叶,一抹枯枝,一地残红都会让他唏嘘不已。他知道,他眼前的一切无不写着无常、因果、缘起,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身。因此,这十五年是惠能温习佛法、保任佛性的十五年,在这期间,惠能完成了广度众生、为人天师的准备。
       (六)
      后来惠能在南海法性寺看见经幡飞扬,看见来自尼连河畔的信仰悠悠凌驾于蔚蓝之上,他便开始了他传道事业的狮子初吼――风幡之议;
      后来惠能率徒众在曹溪宝林寺,以一袭袈裟尽罩曹溪四境,曹溪之法乳由此得以泽被天下;
      后来惠能在韶州大梵寺登坛传法,法语绵绵,汇成《六祖坛经》,顿悟法门流传千古;
      后来惠能在新州国恩寺见到了他三岁时见到的死神,那年惠能已经七十六岁。
      死神的如花笑靥一如既往:
      “我说过,终有一天你也会来。”
      惠能也笑了:
      “我也说过,我会来,但我将不再怕你。”
      惠能涅磐迁化之时,经中记载:“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至今,禅宗六祖惠能的不坏肉身仍然保存在广东的南华禅寺,仿佛在提醒人们忘却或者铭记一段饮菊宿兰的悠悠岁月,一袭超然绝尘的飘飘僧衣,一支在历史的款款褶皱中盈盈飞舞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隨喜!隨心!隨緣!

Page 1 of 3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