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
[b]原帖由 pgup 於 2011-2-17 01:37 PM 發表。

http://www.fate543.com/blog/2010/01/24/933/
2010-01-24 子辰 風水, 易數 [/b]月相與納甲的關係
對這位作者對月相納甲的知識的謬誤有兩點要澄清一下
一.納甲並非始創於東漢周易參同契,PGUP先生已有說明了,最初應由京房先師的八宮卦可以體驗出來
二.作者提到納甲跟五星無關,這是無知!月相納入卦之外,更把五星輪替納入八宮六十四卦,例如乾納入鎮星,震卦納入歲星,坎卦納入太白,一直順排金水木火土.在文獻上已有記載作者對這兩點都沒有認知,所以全文論點值得深思一下
而對於納甲與四化關係,各位網友可以以理性的態度,歡迎深入探討!
-
-
《香港龍脈新論》鐵定三月二十日戌時出版
時 日 月 年
比 日 官 官
乾 造: 甲 甲 辛 辛
戌 戌 卯 卯
藏 干: 丁辛戊 丁辛戊 乙 乙
: 傷官才 傷官才 劫 劫
長 生: 養 養 帝旺 帝旺
納 音: 山頭火 山頭火 松柏木 松柏木
神 煞: 國印 國印 羊刄 羊刄
月德 月德 刄頭貴 刄頭貴
日華蓋 日華蓋 年將星 年將星
日桃花 日桃花
-
[font=標楷體]我歡迎任何人與我有論據激烈討論,最起碼在前題下要舉證你所提出的所謂三易論點,如何應用於術數上.[/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就如像你在此樓提出的所謂論據,根本把中國文化發展次序也弄錯,「天人合一論」,「五行」,「節氣」,全部都是晚於你所說的三易,這已顯示你對這方面知識貧乏!那如何可以正面討論?好了,[/font][font=標楷體]不說討論,說你跟我請益了![/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你說如何請益?教你你又放不進耳,說你聽你又不想學,最吊詭的我解釋什麼叫義理,什麼叫象數,義理易,象數易不是我說的,歷史已經說了出來,你內心根本放不進,熟意執拗,那你究竟來請益還是來執拗?我沒有興趣跟人家執拗,很浪費時間!你要討論就要提出你的論據來!要請益就要拿出誠意來![/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你提到文王六十四卦是否只用於占卜,這是事實,但這事實有九成的人也不相信是事實.如果你不相信是事實,那請你去用文王六十四卦去舉證可以應用於術數上,例如用於二十四山如何,用於紫白飛吊如何,六十四卦如何…等等.這樣堅持,討論才有意思![/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你引用我的說話「侮辱」與「悲哀」,你知不知道我是用三十萬言舉證京房八宮卦,才有信心說出這兩詞來!縱使你可能不相信,仍然是我用舉證的方法去論證我的說法,並不是片言隻字及抄一大堆無關的資料就是佐證.最無謂的,這資料已否定了是錯的.[/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例如你說到九大行星定元運,簡直是笑話,這種江湖想法,就如蘇某麥某之流欺騙無知婦孺,我們中國上古天文曆法,根本用不上什麼天王星,海王星…這些基本常識不知道,你還好像當作秘笈,假設你成立,那又如何扯得上連山,歸藏,周易?俗語所云「大纜也扯不上」,這不是悲哀是什麼?引用一段說文獻給你參考一下:「治曆之本,必推上元,日月合壁,五星連珠,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自此七曜散行…」.既然你稱呼我為前輩,請你虛心去學習,多讀我們中國古天文曆法,屆時你感覺汗顏就是你進步的時候了,我以長輩身份跟你說這番說話!希望你聽進入耳![/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如果你想知道此主題在說什麼,到最後說出什麼來,耐心一點,我再不想花費唇舌,[/font]
[font=標楷體]最後,我以往在論壇發表的文章,是所有普通會員也能瀏覽,由於日後輯錄成書,有版權的因素不得不收回了![/font] -
[font=標楷體]你所提出的問題我在上回已清楚表述我觀點,沒必要重覆!而你此帖所提出的觀點,你可以嘗試找找你所謂的規律是否能應用於洛書及術數,可以跟各網友分享一下.[/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font]
古有占、卜,占較莊重,如用於國家大事,藉以炙燒龜甲、獸骨之裂紋來占卜,卜筮則較次而用然一般物事.而四季節候入於漢
易系統,難道這便是漢易的核心糸統嗎?這文王64卦與京房十六卦變呢?
[font=標楷體]對不起恕我直言,你先弄清楚中國陰陽,五行,與及曆法先後發展過程,再提問吧![/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至於你所提到文王六十四卦,是否現今坊間所謂六爻占卜?運用納干納支及五行考量其中法則,如是的,那對創立者是一份侮辱!對使用者是一份悲哀!至於京房先師十六變法,可以參考一下小弟拙作![/font]又前輩所創的京房圓圖跟邵雍的圓圖不同,然邵雍的圓(圖)內有方(圖),這方圖沒有在用嗎?
[font=標楷體]為什麼又扯宋易?你知否宋易是如何分辨?這已經脫離了此主題所論述問題,至於我說到邵雍方圓圖,可以參考一下小弟拙作《京房繼傳》或《增訂京房繼傳》.[/font]晚輩之理解,廿八宿度方位在用,廿八宿度五行卦爻在用.
[font=標楷體]你能否說清楚什麼是二十八宿五行卦爻?[/font]量天尺軌跡,晚輩暫且保留.因有如下問題研究,
1. 古人觀天象是以水倒影來述呢?還是其他呢?(如一幅圖畫置於天花板上,其東南西北已定,現東西或南北反於地成畫面向上,其四方便不同了)
[font=標楷體]古人觀天象有很多方法,書已有很多記載,可以找找![/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font]
2. 北斗七星,斗柄斗杓之運轉循還,以示時間空間(如九星連珠為180年一遇合三元九運及三次六十甲子小循環),先天八卦之體,日月照地球,氣之周流而分四季,後天八卦之用.
[font=標楷體]恕小弟孤陋寡聞,我未聽過以九星連珠齊甲子,只知道文獻《統宗》及《史記曆書》記錄古人是以「天元之始於十一月夜半朔旦冬至,月雄在畢,月雌在觜,以天干紀月」,又或「上古七曜齊元甲子」.我國定曆法並不是你所說那一套系統.[/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至於你言之鑿鑿肯定的說話,在何聽過?是否在麥玲玲大師,最近最紅司徒法正大師等等學回來的?或是自己考究的?你可跟各讀者分享一下,所謂九星是那九星呀?又從何年開始計起上元第一個甲子?[/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為何我會這樣問你,並不是考你,只是讓你更能體會多一點,這是與你所說的三易出現及我所說的漢易有相關聯.[/font] -
古有三坟易,後有周易,何是“漢易”呢?
[font=標楷體]三易者,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它們分別有以不同卦序,連山是以艮卦為始;歸藏是以坤為首,而周易亦以乾為首.至於漢易顧名思意是兩漢產物,表表者就是京房八宮卦序,而連山,歸藏易的卦名亦與我們常應用的名稱有別,如連山易八卦之稱為: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又如歸藏坤卦換作”初輿”等等.而連山,歸藏,歷代易學家對兩易頗有爭議,都認為是偽![/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而然,我們應以開放態度去面對這種斷層文化,但我們也要事實歸事實,用於術數上就只有以訛傳訛,說所有術數來自連山,歸藏,但我們沒有任何資料去佐證事實,只是憑猜測.對於我強調術數應用於漢易,因為漢易歸納了「時間」「空間」「五行」.有大量文獻及出土文物記載及佐證.[/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重要的發現了它的規律與河洛之理吻合,更能從河洛之理反推組合,早在公元前已記錄下來的京房八宮卦序,詳細可以參考《京房繼傳》.[/font]
[font=標楷體][/font]周易與漢易,兩者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font=標楷體]具體來說周易是屬義理的所謂「得意忘象」,而漢易就是象數的「存象忘意」,歷來兩易是互相對立,對於應用於術數上只有象數易是包含著「時間」「空間」「五行」.而周易只是德、貞、悔、咎而矣,當然它仍然存在了它的歷史價值.[/font]
[font=標楷體][/font]其易(理)卦(象)在風水上,在節、氣、候,卜筮是有分別嗎?
[font=標楷體]這是中國方術發展的過程,最初卜筮包括蓍,龜及獸骨,在周易系辭有部份記載,至於說到節氣比較晚期,兩漢最為成熟,表表者就是孟喜,京房,把日月星辰四季節侯入卦,成為了漢易系統,現在我們所使用術數範疇是離不開時間,空間.[/font]
二十八宿宿度之用,與二十八宿宿度“五行”之用是有分別嗎?
[font=標楷體]二十八宿有各自的五行,而在不同時間中,不同空間就會產生五行的交換,這章正在闡述,請耐心等等.[/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font=Tahoma]銳山版主言:[/font]量天尺的軌跡..原來只是北斗內的四粒星..產生虛與實的動作而構成.[font=Tahoma]斗柄東指,天下皆春,何以此邦春彼邦秋,此邦夏彼邦冬呢?[/font][/font]
[font=標楷體]這是我們古中國對獨有對北斗的觀察,從而察覺季節轉換,「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不單只指斗柄,更有文獻記載斗杓是以分小歲之計.這種天人合一哲學觀就是發展到我們這套中華偉大文化—術數.[/font]
[font=標楷體][/font]
地球自轉公轉,日(天)照(地)球的照點軌跡不合量天尺的軌跡,陰陽交溝及三易之理嗎?
[font=標楷體]如果你有看我兩本拙作的話,我已把先後天八卦來源是月相變化,而量天尺軌跡原理是斗杓在天空不同方位,詳盡可以參考我發表的幾篇文章.[/font][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我所回答的只是簡單的學問,但仍希望你們能把它放在心深處!對習術數者而言,肯定終身受用![/font] -
原帖由 清水石上流 於 2011-1-26 11:20 PM 發表。

銳版主:
一般墓碑所立在明末清初始而有之………
且撥砂唐國師楊公始而用之…………………
明白這源由……要以座山還是向首…..撥之………..
答 …[font=標楷體]在第一樓已說明了,坐與向根本不是問題,如果是問題只是庸人自擾,同時感謝你的意見,本人不用這種坊間形式經文去推論學問,個人覺得甚浪費時間,重要的就是真正天文現象,去說明答案,証明答案,這才符合成為有價值及有文化影響力學問,我希望各同好互勵互勉,朝著這方向進發,為我們中國文化出一分力.最後還是感謝你![/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font] -
-
原帖由 清水石上流 於 2011-1-26 11:07 PM 發表。

第三張圖………
二十八星宿所佔圓周角….
出入甚大……
如何以二十四山平等分…….??[font=標楷體]二十八宿入宿度與去宿度歷來差異不同,故此從來沒有一張圖可以把它平分二十四山,況且,我國傳統周天刻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一度,而現在我們羅盤是使用西方度數三百六十度,這只是古人的一種常數值而矣.[/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古人從來都喜歡把二十八星宿配入地支,以下有一首歌:「奎二過戌胃四酉,畢七從申未井九.柳四方才過午宮,張十五度歸蛇首.軫十過辰氐二卯,尾三過寅斗四丑.女星二度過子宮,危十三亥是共籌.」[/font]
[font=標楷體]我們可以從這種思路去探究.[/font] -
原帖由 高浩云 於 2011-1-23 11:55 PM 發表。

尊敬的刘师傅,
此句:更甚者不同的人有不周的描述度數,
其中“不周的描述度数”,是否为“不同的描述度数”之笔误呢!~
谢谢。
小可还想一& …[font=標楷體]是的,是同字!那四幅圖在這裡可以下載[/font] http://www.ifsfa.com/hom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2&Itemid=75
-
[font=標楷體]縱觀現今術數範疇所遇到的不能解釋的用法,一律都歸納為謎中謎,秘中秘![/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將原來簡單道理被人為變作複雜化,作繭自斃,例如量天尺的軌跡一直以來視為謎中謎,也解不開的,原來只是北斗內的四粒星,第一粒天樞,第二粒天璇,第三粒天璣,第四粒天權在天空旋動,產生虛與實的動作而構成.又有先後天八卦由來,原來只是不同時間,不同位置而產生了不同的月相而矣!更甚者有些所謂二千年的謎只需三言兩語就說通了!歸根究底只是我們對中國古天文知識薄弱,同時中國人最喜歡一分神秘一分利,十分神秘十分利![/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補充一句,哈哈!可能是「社會」的錯,我們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兩朝政治制度專橫,八股科考,用這種意識形態阻礙知識分子對自然科學發展,後清朝初期又改編西洋曆法,不重視傳統學問,更抵死的大興文字獄,肆意屠殺,相信現在香港原居民祖先,最深刻印象在清初沿海遷界一事,與奴民傷財,有家歸不得,又後加上清中葉後衰落,腐敗,引致外國侵略,真的外憂內患!足足弄了幾個世紀,肚皮也填不飽,那有多餘時間發展天文?所以可以說是停頓了![/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個人認為自宋以來迄今,也沒有一位似賴布衣魄力,創立中針,當然我們不能夠抹殺清初的葉公九升與張公九儀功勞,但他們只是承襲了前人的知識,並沒有在術數加以發展,我們所使用術數的方法,都是沿用了明清的方法,就是少了一位能夠在我們前人的學問上再加以發展,使其再重新生長,筆者認為如果各位想術數更上一層樓,有抱負的話,要多讀中國古天文曆法,與此同時不要把它簡單複雜化!術數莫外乎日月五星與星宿.[/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