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Page 43 of 46
  • 老平

    會員
    15 4 月, 2004 在 10:50 下午 in reply to: 易學漫談(三)

    :em12:
    對不起!打字時不小心把京圖的圖字錯打成房字,真的見笑!

  • 老平

    會員
    15 4 月, 2004 在 10:14 下午 in reply to: 引一段廖應淮的著述

    :emm46:
    這就是易理,只是理解及闡釋各有不同,見仁見智。有時候真的很難定對錯!

  • 老平

    會員
    15 4 月, 2004 在 10:03 下午 in reply to: 易學漫談(三)

    近日相繼貼出了多篇先賢的名箸,這對於易友來說,既可欣賞先賢的高見,也可以邊學習邊討論。藉此,愚略談一下對先賢箸作的淺見。
    先賢的箸作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創,另一類是闡釋。愈是早期的箸作就愈簡潔,都是提綱挈領式的,語簡而意賅。由於沒有詳細的解釋,就留給後人很廣闊的想象空間。單就一本易經,自孔夫子開始至今,不少於六千多部闡釋箸作。各位先賢及大師都是用自己的主觀理解去做闡述,包含很多主觀意見,甚至引起不少爭論。術數類的箸作也不例外,無論占卜、堪輿、命理的箸作因後人的理解及闡釋不同而形成了許多門派。宋代京房先賢的名箸(滴天髓),自劉基大師始,一直到今,不知多少大家都對其闡釋,真是各自各精彩。所以各位易友在學習及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闡釋者的主觀見解,結合自己的見解去作綜合分析。
    至於更有一類則是介乎兩者之間的,既有先賢的經典部份,又加上自己的經驗總結及主觀見解而寫出的箸作。這一類箸作自古至今差不多每一個有一定造詣的易學家(包括術數)都有流傳下來。這對易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在術數方面,各代大師都繼承及總結他們的前賢經驗,再經過他們的實踐驗證而作出的口訣及斷語,無疑給後學者貢獻很大。當然在他們的箸作中肯定有錯誤的解釋及論斷,所以也要結合自己的分析,千萬不可囫圇吞棗,不要認為先賢的箸作就一定對。多作對比,多加思考,敢於創新,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易學的責任。

  • 老平

    會員
    15 4 月, 2004 在 5:47 下午 in reply to: [轉貼]六壬學起源及基本認識

    PATTON先生可否介紹該文章之作者及箸作。:emm12:

  • 老平

    會員
    15 4 月, 2004 在 4:32 下午 in reply to: [轉貼]六壬學起源及基本認識

    學六壬者應看!

  • 老平

    會員
    12 4 月, 2004 在 11:02 下午 in reply to: 求助]請幫助看一看命盤…感激!!

    :emm10:好一句隨遇而安。
    人生有時真的很無奈,至於妳要談感情及婚姻問題,愚認為會不怎麼如意,一定會有波折。32歲開始行十年好運,請放心。愚很少談會命的,如有不當,請包涵為盼!

  • 老平

    會員
    12 4 月, 2004 在 9:04 下午 in reply to: 風水雜談

    :emm12:多謝賜教!

  • 老平

    會員
    12 4 月, 2004 在 8:56 下午 in reply to: 易學盲點的探討

    :em12:
    自古至今,一直困擾著易學(包括術數)大師的盲點,就是偶然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一直讓不相信易學,甚至反易學的道學先生有一個攻擊的藉口。
    一物從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這是必然的,不能改的。就拿人來說,自出生日開始,他所繼承父母的DNA,他的四柱八字,他的紫微命盤是必然的,是不能改的。如果改了,就不是原來的他了。而伴隨著他的人生軌跡(大限、流年)是否可改呢?這一個命題一直爭論至今仍未有一個共識,這也是一個盲點所在。我們可以肯定,先天八字、命盤不能改。那麼後天的大限、流年可改嗎?同樣不能。你可以改你的大限盤嗎?可以改流年盤嗎?可以不要大運及流年的干支嗎?我這樣說,很多易友可以說我是宿命論者了。又要跟我討論一番了,其實這方面的愚見,以前及最近愚寫了不少文章(請參閱愚之“閒話易學”)這裡不再多談了。
    話說回來,古今命理大師論命不準,占卜大師測錯結果,堪輿家沒有留給自己好穴,易學家回答不了許多問題。這就是易學盲點,這就是偶然性問題。回顧一下過去及現在,人類經歷了多少大的災難(包括疾病、自然災害、戰爭),而每次大的災難會同時死去幾十萬,甚至過千萬人。難道那些人都該那個時候死?難道其中沒有好命之人?沒有大富大貴之人?為什麼1976年在唐山發生大地震,死幾十萬人,而不在其他地方。這些例子多不勝數,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易學界,至今仍未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要解決問題,就要建立起易學基礎理論。只有理論建立了,其他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 老平

    會員
    10 4 月, 2004 在 2:02 下午 in reply to: 風水雜談

    :emm23:
    FELICITY先生,依愚之理解,所謂大小,是相對而言的。當然不是指王候禁地,而是真龍脈結穴之處。還要巒頭、內外明堂、砂水都好的穴始可稱之為大穴。至於面積的大細,則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的。姑妄言之,見笑。

  • 老平

    會員
    9 4 月, 2004 在 10:41 下午 in reply to: 請教老平前輩

    :em12:Gilbert先生,千萬不可說請指教,只可以共同討論。關於先生所提出的問題,愚在緣生網《易學閒談》中已發表過多篇文章,也回答了許多易友提出的問題。請先生有時間看一下,並希望先生給愚提供寶貴意見。多謝!

  • 老平

    會員
    9 4 月, 2004 在 6:09 下午 in reply to: 從關鳳翔風水筆記引發之聯想

    :em17:
    首先十分多謝鷹飛先生無私地把珍藏的關先生的風水筆記刊登出來,讓易友們大開眼界,從這些筆記中,可以學到很多風水知識。而更讓我感觸的是關先生的治學精神,最值得大家學習。關先生不但精讀先賢的箸作,更重要的是敢於質疑,且指出其錯的地方。尤其是把學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多次實地考證。也就是說用實踐去做檢驗,看看對抑或錯。這一種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而關先生更加把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用筆記寫出來,加上自己的見解及心得,無私地奉獻出來讓同好參考學習,真的是難能可貴。
    學習及研究學問的人,首要的是要虛懷若谷,千萬不要固步自封。尤其是學習術數的人更應如此。希望易友們提供更多的先賢文章刊登出來,讓我們多多學習,共同提高。

  • 老平

    會員
    8 4 月, 2004 在 10:11 下午 in reply to: 學習子平八字之我見

    很多朋友和我談到學習子平八字的過程中,往往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每當拿到一個八字在手,好像無從著手去論。在網上有許多易友也有同感。既要論日主強弱,又要取格局,看六親,論神煞。五行之間,你剋我,我剋你。更加上地支之人元,流年,大運,弄到糊裡糊塗。其實這一階段許多易友都經歷過,我也是。不但是八字,其他術數都一樣。除了自己多看書,多向別人學習,最好能有師傅教導。當然先天因素十分重要。
    自李虛中始,到徐子平,八字論命已建立起一個基本架構。京圖先生寫出滴天髓,把八字論命又提高了一大步。而明代萬民英之《三命通會》,則集八字論命之大成,是必讀之書。但仍是過於駁雜,很難取捨。清代更是名家輩出,陳素庵、沈孝瞻、張楠、任鐵樵。到民國之徐樂吾、袁樹珊、韋千里,數不勝數。各位箸作均有其所長,也有其所短。而至現代,更多了不知多少新派“大師”,學說層出不窮。正如我已經談過多次的,因為他們都是靠經驗累積及統計學的提煉,固很難有所突破。
    愚雖然學習多年,但因為沒有大師教導,談不上有什麼心得。只可把自己的一點意見說出來,供同好參考。我們首先要注重的是宇宙的一切,就是平衡。任何事物都一樣,失去平衡就出大問題。中醫理論也是一樣,身體陰陽平衡了,就沒有病。如果有病,就要用藥或其它方法使其保持平衡。命理也一樣,先看八字的五行屬性的多寡,配合納音、流年、大運之五行屬性,尋找出平衡點,也就是說,命中欠缺的補上,多餘的去掉。這樣重點就較易掌握到了。所謂貴在中和就是這個道理。一隅之見,貽笑大方。

  • 老平

    會員
    8 4 月, 2004 在 4:50 下午 in reply to: 關於象與數的問題

    :em12:
    有關象與數的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其實易學發展至今,總離不開象、數、理。自孔夫子始,儒家重於說理,歷代如是。而道家及術數家則重於象數,但有的說先有象而後有數,但有的人則說先有數而後有象。各執一是,真是各自各精彩。
    愚意認為,象數一體,是不可分的。有其數必有其象,反之,有其象亦必有其數。愚多次說過,任何事物(包括生物與非生物)都有一固有頻率,我們做定性分析所用的光譜儀及質譜儀正是基於這一原理。當我們看到發射光譜或吸收光譜是多少的時候,就可以定出該物質是什麼。這一點就足可以支持象數為一體了。愚準備發表的易學理論(假說),也是基於這一點。也希望易友們多多指教。

  • 老平

    會員
    8 4 月, 2004 在 3:59 下午 in reply to: 向南懷瑾教授學習

    :emm12:
    很高興PATTON先生把南懷瑾教授的照片上傳出來。從照片看,南教授天庭飽滿,眉粗而眼藏神,鼻若懸膽,地閣方圓,垂珠朝海,真好相也!

  • 老平

    會員
    8 4 月, 2004 在 2:57 下午 in reply to: 向南懷瑾教授學習

    早前POTTON先生貼了南懷瑾教授的兩篇文章,我想凡是學易之人,如果沒有讀過其文章的,也應知道他的大名。南教授對易學的追求,探索,真的是令人欽佩的。
    如果學易的朋友們想對易學的整個發展過程以及每個朝代易學的傑出人物有所了解的話,不妨多看一些南教授的文章。愚多年前在學易的時候,孜孜以求的及想說出來的問題,南教授早就說出來了。他使我們明白了許多在易學方面原來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也清楚地指出今後研究易學的方向。當然,要想弄通易學真是談何容易,很多人研究了一輩子也仍然沒有成果。不用說易學,就算術數中的一門,要想學好它及精通它,也可耗盡你一生的精力。所以,愚把自己學易的一點心得告訴學易的朋友,好好向南懷瑾教授學習。

Page 43 of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