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Page 2 of 21
  • 乾清

    會員
    6 10 月, 2006 在 8:07 上午 in reply to: 请看看我的八字,详细反馈

    代貼盤


    國曆: 73 年 7 月 21 日 卯 時生 性別:
    農曆: 73 年 6 月 23 日 卯 時生 虛歲:
    23

    八字: 時 日 月 年 大運:
    6 ~ 15庚午
    柱 柱 柱 柱
    16 ~ 25
    : : : :
    26 ~ 35戊辰
    36 ~ 45丁卯
    46 ~ 55丙寅
    56 ~ 65乙丑
    66 ~ 75甲子
    癸乙戊乙丁己76 ~ 85癸亥
    正正食正劫傷86 ~ 95壬戌
    官印神印財官

    大運:
    86766656463626166
    七 正 偏 正 比 劫 食 傷 偏
    殺 官 印 印 肩 財 神 官 財


    丁辛戊 甲壬 癸 辛癸己 戊丙甲 乙 癸乙戊 庚戊丙 己丁
    劫正食 偏七 正 正正傷 食比偏 正 正正食 偏食比 傷劫
    財財神 印殺 官 財官官 神肩印 印 官印神 財神肩 官財

    [ 本帖最後由 癸海 於 2006-10-6 07:49 PM 編輯 ]

  • 乾清

    會員
    29 9 月, 2006 在 8:42 上午 in reply to: [轉貼]易經明道錄

    Patton兄,

    我想看看, 謝謝!

  • 乾清

    會員
    28 9 月, 2006 在 10:44 上午 in reply to: 節錄《中國天文考古學》〈天數發微〉馮時著

    其一,古代式盘用于演式时拨转天盘以便在地盘上确定方位、时辰是最基本的操作;含山玉版却没有相应的设施和动能,即使与玉龟甲相配合也是如此。”这条,恐怕论据不足。古人对天象的熟悉程度,恐怕还不必将天盘刻录下来?现在能看到天盘的式盘,好象汉代才有。

    引用研究京氏

    太乙九宮盤, 於近世出土, 沒有記錯的話, 當在阜陽漢墓.

  • 乾清

    會員
    28 9 月, 2006 在 10:16 上午 in reply to:

    人與外間物質交涉, 全賴五根. 此五根為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以及身根.因所交涉的對象是物質界, 故又統稱為色根.每一根均有其交涉的對象, 且一一對應, 如眼緣色, 耳緣聲, 鼻緣香, 舌緣味, 身緣觸. 色聲香味觸五者, 亦統稱之為色塵.

    根生於人體之內, 而塵則在人體之外, 因之, 人以內在的色根, 去與外界的色塵攀緣, 固此才可認識此物質世界.

  • 乾清

    會員
    27 9 月, 2006 在 3:59 上午 in reply to:

    原帖由 HAU 於 2006-9-26 09:42 PM 發表

    閣下所貼是『色法』
    並非『色』。
    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種 言色者。有質礙之色。有顏色之色。所依之根唯五。所緣之境則六。即二所現影。此別標章下別列名。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 …

    HAU兄:

    觀念混淆, 所言極是, 請恕小弟一時疏忽, ,容後定必予以更正.

  • 乾清

    會員
    26 9 月, 2006 在 10:16 上午 in reply to: 氣 功 與 《 內 經 圖 》

    謝謝分享.:抱抱: :抱抱: :抱抱:

  • 乾清

    會員
    26 9 月, 2006 在 5:15 上午 in reply to:

    大乘百法明門論天 親 菩 薩 造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 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為差別故。四所顯示做。如是次第。 第一心法。略有八種。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種,分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別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煩惱有六、五隨煩惱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 二別境五者:一欲、二勝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進、三慚、四愧、五無貪、六無瞋、七無癡、八輕安、九不放逸、十行捨、十一不害。 四煩惱六者:一貪、二瞋、三癡、四慢、五疑、六不正見。 五煩惱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惱、四覆、五誑、六諂、七憍、八害、九嫉、十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沈、十七掉舉、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亂。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惡作、三尋、四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種: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聲、八香、九味、十觸、十一法處所攝色。 第四心不相應法,略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四異生性、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無報想、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無常、十五流轉、十六定異、十七相應、十八勢速、十九次第、二十時、二十一方、二十二數、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第五無為法者,略有六種:一虛空無為、二擇滅無為、三非擇滅無為、四不動滅無為、五想受滅無為、六真如無為。 言無我者,略有二種:一補特伽羅無我、二法無我。

  • 乾清

    會員
    25 9 月, 2006 在 8:32 上午 in reply to:

    凡六根所緣者皆為色,緣緣者乃色根,即眼耳鼻舌身?也。故世間萬事萬物,有形無形,皆可稱之為色。

  • 乾清

    會員
    4 9 月, 2006 在 7:27 上午 in reply to: 八字解讀是否能掌握古今現實的變化??

    原帖由 calab 於 2006-9-4 02:45 AM 發表
    貴造, 早歲頭三十年大運, 一帆風順, 全是大運配合得宜, 命局清所致.

    再推斷一生大運, 全部配合得宜…..衣食無憂之富貴命!

    此造應用【銀彈戰術】吸引異性青睞。

    須知道世間以財為養生之源, 君不聞香港練 …

    有理有理!

    :emm47::emm47::emm47:

  • 乾清

    會員
    24 8 月, 2006 在 9:47 上午 in reply to: 麻烦前辈看看我们的情况

    小妹,

    別虛耗光陰, 有其他選擇啊!

    天童兄乃由衷之言.

  • 乾清

    會員
    10 7 月, 2006 在 7:18 上午 in reply to: 煩請各位先進前輩解惑,謝謝

    原帖由 笨人7777 於 2006-7-9 10:17 PM 發表

    丁火

    7777兄

    丁壬合,其情不專,可有其他看法。

  • 乾清

    會員
    7 7 月, 2006 在 4:22 下午 in reply to: 如何煉己還虛

    [quote]原帖由 pgup 於 2006-7-7 09:27 PM 發表
    與佛家修行之理相通 [/quote

    :emm10::emm10::emm10:

  • 乾清

    會員
    5 7 月, 2006 在 8:58 上午 in reply to: 斑蝥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2351個美元。

    斑 蝥

    本品别名斑蚝、花斑毛、斑猫、芫青、花壳虫、章瓦、黄豆虫等,系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 L.的虫体。主要产于辽宁、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性味与归经:味辛,性寒,有毒;归肝经。

    功用:攻毒蚀疮,破血散结。

    主治:(1)原发性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皮肤癌等。(2)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斑秃等。

    用量与用法:内服0.03-0.06克,作丸、散服用。外用适量,研未敷帖发泡,或酒醋浸。其制剂有注射用斑蝥素、注射用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片、羟基斑蝥胺片、甲基斑蝥胺片、去甲斑蝥胺片等。

    注意事项:(1)服药后一般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泌尿道及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如尿闭、尿痛、尿血、腹痛、腹泻等,临床在汤剂使用时一般加滑石20-30克制之。个别病人用药后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手指颜面的麻木感。再次服药时不良反应往往不再出现。(2)本品外涂皮肤,即令发赤起泡,故不可外涂面积过大。(3)体弱及孕妇忌服。(4)本品宜饭后服。(5)绿茶、生绿豆、黄莲、黄柏及六一散等对本品制剂有一定解毒能力。

    现代研究:本品含有斑蝥素、单萜烯类脂肪、树脂、蚁酸及色素等成份,但抗癌活性成份为斑蝥素(亦称芫青素)。近十余年来,国内已经合成的各种斑蝥素衍生物达100余种,主要有斑蝥酸纳、甲基斑蝥胺、丙烯基斑蝥胺、羟基斑蝥胺等。实验研究表明,本品的水醇或丙酮提取物,体外试验结果证明能抑制Hela细胞和人体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细胞的代谢。斑蝥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和网织细胞肉瘤AR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引起肝癌细胞明显萎缩、退化、胞浆多空泡等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RNA和DNA的合成有关。而斑蝥素的衍生物均有与斑蝥素类似的抗肿瘤作用,以羟基斑蝥胺的化疗指数较高及毒性最小。斑蝥素纳的抗肿瘤谱比较广,除能抑制小鼠腹水肝癌和ARS外,还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14、艾氏腹水癌实体型等肿瘤株,体外亦能抑制Hela细胞株、人食管鳞癌CaEs17细胞株及人肝癌BES7402细胞株;同时能使小鼠外周白细胞明显增多,对红细胞数目没有影响,发现此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抗癌药物中,这种具有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尚不多见。

    临床运用中,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肝癌确有较好疗效。据统计:以斑蝥素制剂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有效率60%左右,可改善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部份病例肿块缩小,白细胞多不下降,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2.7% 。也有用甲基斑蝥胺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时,半年以上生存率明显高于5-Fu组,若将甲基斑蝥胺的单次用量增大5-10倍,半年以上生存率可得到明显提高(由18.9%升至57.1%),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民间早就有用斑蝥治疗肝癌的偏方技法:(1)斑蝥蒸鸡蛋法,鲜鸡蛋一个,斑蝥2-3只。在蛋壳上开一小孔,将斑蝥去头足翅后,放入蛋中,用纸封口,隔水蒸熟,去斑蝥,吃鸡蛋,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5天停5天,3个月为一疗程。(2)斑蝥炒糯米,斑蝥100克,糯米100克,陈皮100克。斑蝥合糯米入锅微火炒黄,去斑蝥,将炒黄的糯米与陈皮混合为未,每次服5-6克,每天3次。

    以上均为前人的经验,不得不承认,均有一定疗效,但书本的东西和听来的经验,一定要经自己临床证实才可放心使用。为此笔者曾经一年的临床试验,既使用了斑蝥生品,又使用了斑蝥成药,没发现明显有效病例,自此至今笔者已有6年没再使用。据了解,曾喧嚣一时的斑蝥及斑蝥制剂,由于有效率有限,临床医生已很少使用。因此,不必一味追求“民间偏方”。医生选用什么药,不是凭道听途说,而按自己的临床体验决定。(陈振风)

  • 乾清

    會員
    5 7 月, 2006 在 8:56 上午 in reply to: 斑蝥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3467個美元。

    斑蝥 ( 斑貓、西班牙蒼蠅 )

    斑蝥 ( 斑貓、西班牙蒼蠅 )
    名 稱 : 斑蝥 ( 斑貓, 斑毛, 花殼蟲 ( 貴州 ), 老虎斑毛 ( 江蘇 ), 斑苗 ( 湖南 )). Banmao, Mylabris
    基 源: 芫青科昆蟲大斑芫青 ( 南方大斑蝥 )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眼斑芫青 ( 黃黑小斑蝥 ) Mylabris cichori Linnaeus
    藥 用 部 位 : 乾燥蟲體 .
    產 地 : 中國大部份地區,以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湖北為主 . 廣東、台灣、福建等省也有 .
    鑑 定 : 性 狀 – 南方大斑蝥 : 蟲體貼呈長圓形, 長 1.5~2.5cm, 寬 0.5~1cm. 頭及口器向下垂, 較大的複眼和觸角各一對, 觸角多 脫落, 未脫落者呈十一節鞭狀觸角. 背部具革質鞘翅一對, 黑色 ,有黃色或棕黃色橫紋三條, 上有黑色長毛; 鞘翅下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內翅兩片. 胸腹部烏黑色, 有光澤; 胸部有足三對; 腹部及足上有黑色長絨毛. 有特殊異臭.
    性 狀 – 黃黑小斑蝥 : 蟲體較小, 長 1~1.5cm; 鞘翅上黃色斑紋上有黃色短毛 .
    成 分 : 含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 cantharidin 約 1~1.5%. 脂肪,樹脂, 臘質,蟻酸和色素 .
    功 能 : 辛、熱、有大毒; 歸肝、胃、腎經 .
    主 治 : 破血消腫, 攻毒蝕瘡, 發皰冷炙.用於癥瘕癌腫、 積年頑癬、瘰瀝、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 劑量 0.03~0.06g, 炮製後煎服, 或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 研末或浸酒醋, 或製油膏塗敷患處 , 不宜大面積用. 孕婦禁用 .
    毒 性 : 口服中毒劑量成人0.6g , 致死量 1.5g. 斑蝥素 0.14mg 能誘發皮膚起皰, 10~75 mg 可產生嚴重中毒或致死 . 外用過量、外敷面積過大、時間過久, 也可經皮膚吸收而中毒,嚴重者可致命.斑蝥中毒一般在服藥後二分鐘至二小時出現症狀,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發生刺激症, 並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的反應. 出現口腔、咽部黏膜糜爛及灼痛,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嘔血、便血;繼而出現痛、尿頻、尿少、排尿困難、尿道灼痛 , 血尿、蛋白尿等?部分病人出現頭痛、頭昏、煩躁、 四肢及面部麻木,或陣發性痙攣、抽搐等,個別因神經系統損害而致下肢癱瘓;嚴重的出現無尿、昏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周邊循環衰竭是致死主因?接觸斑蝥粉粉塵也會引起中毒,出現皮膚水皰、黏膜充血、燒灼疼痛,嚴重者口舌、咽部黏膜糜爛、 潰瘍, 並見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臨床報告民間用斑蝥墮胎或治瘋狗咬傷而致中毒死亡者並不罕見, 其實斑蝥無確實墮胎或防治狂犬病作用 .
    解 救 方 法 : 下 列 是 一 般 文 獻 上 建 議 的 解 毒 方 法 , 不 一 定 經 過 確 實 的 臨 床 驗 証 .
    1. 中毒早期立即洗胃, 並服牛乳、 雞蛋清以保護胃黏膜, 或口服10% 氫氧化鋁凝膠 10ml, 半小時一次 .
    2. 內服活性炭或鹽類瀉劑, 減輕毒素吸收 . 補充液體, 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 青黴素肌內注射, 以預防感染 .
    3. 對症處理. 如上消化道出血, 應予止血, 嚴重者輸血; 尿毒症者給予血液透析; 出現周邊循環衰竭, 須及時補充血容量並 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
    4. 斑蝥毒素是脂溶性物質, 治療期間忌食油和脂肪, 以免加速毒素的吸收.
    5. 民間用綠豆、黃連、甘草、黑豆及蔥、茶葉煎服 , 有一定解毒和止血作用 .

    斑蝥 ( 斑貓、西班牙蒼蠅 )
    名 稱 : 斑蝥 ( 斑貓, 斑毛, 花殼蟲 ( 貴州 ), 老虎斑毛 ( 江蘇 ), 斑苗 ( 湖南 )). Banmao, Mylabris
    基 源: 芫青科昆蟲大斑芫青 ( 南方大斑蝥 )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眼斑芫青 ( 黃黑小斑蝥 ) Mylabris cichori Linnaeus
    藥 用 部 位 : 乾燥蟲體 .
    產 地 : 中國大部份地區,以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湖北為主 . 廣東、台灣、福建等省也有 .
    鑑 定 : 性 狀 – 南方大斑蝥 : 蟲體貼呈長圓形, 長 1.5~2.5cm, 寬 0.5~1cm. 頭及口器向下垂, 較大的複眼和觸角各一對, 觸角多 脫落, 未脫落者呈十一節鞭狀觸角. 背部具革質鞘翅一對, 黑色 ,有黃色或棕黃色橫紋三條, 上有黑色長毛; 鞘翅下有棕褐色薄膜狀透明內翅兩片. 胸腹部烏黑色, 有光澤; 胸部有足三對; 腹部及足上有黑色長絨毛. 有特殊異臭.
    性 狀 – 黃黑小斑蝥 : 蟲體較小, 長 1~1.5cm; 鞘翅上黃色斑紋上有黃色短毛 .
    成 分 : 含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 cantharidin 約 1~1.5%. 脂肪,樹脂, 臘質,蟻酸和色素 .
    功 能 : 辛、熱、有大毒; 歸肝、胃、腎經 .
    主 治 : 破血消腫, 攻毒蝕瘡, 發皰冷炙.用於癥瘕癌腫、 積年頑癬、瘰瀝、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 劑量 0.03~0.06g, 炮製後煎服, 或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 研末或浸酒醋, 或製油膏塗敷患處 , 不宜大面積用. 孕婦禁用 .
    毒 性 : 口服中毒劑量成人0.6g , 致死量 1.5g. 斑蝥素 0.14mg 能誘發皮膚起皰, 10~75 mg 可產生嚴重中毒或致死 . 外用過量、外敷面積過大、時間過久, 也可經皮膚吸收而中毒,嚴重者可致命.斑蝥中毒一般在服藥後二分鐘至二小時出現症狀,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發生刺激症, 並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的反應. 出現口腔、咽部黏膜糜爛及灼痛,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嘔血、便血;繼而出現痛、尿頻、尿少、排尿困難、尿道灼痛 , 血尿、蛋白尿等?部分病人出現頭痛、頭昏、煩躁、 四肢及面部麻木,或陣發性痙攣、抽搐等,個別因神經系統損害而致下肢癱瘓;嚴重的出現無尿、昏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周邊循環衰竭是致死主因?接觸斑蝥粉粉塵也會引起中毒,出現皮膚水皰、黏膜充血、燒灼疼痛,嚴重者口舌、咽部黏膜糜爛、 潰瘍, 並見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臨床報告民間用斑蝥墮胎或治瘋狗咬傷而致中毒死亡者並不罕見, 其實斑蝥無確實墮胎或防治狂犬病作用 .
    解 救 方 法 : 下 列 是 一 般 文 獻 上 建 議 的 解 毒 方 法 , 不 一 定 經 過 確 實 的 臨 床 驗 証 .
    1. 中毒早期立即洗胃, 並服牛乳、 雞蛋清以保護胃黏膜, 或口服10% 氫氧化鋁凝膠 10ml, 半小時一次 .
    2. 內服活性炭或鹽類瀉劑, 減輕毒素吸收 . 補充液體, 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 青黴素肌內注射, 以預防感染 .
    3. 對症處理. 如上消化道出血, 應予止血, 嚴重者輸血; 尿毒症者給予血液透析; 出現周邊循環衰竭, 須及時補充血容量並 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
    4. 斑蝥毒素是脂溶性物質, 治療期間忌食油和脂肪, 以免加速毒素的吸收.
    5. 民間用綠豆、黃連、甘草、黑豆及蔥、茶葉煎服 , 有一定解毒和止血作用 .

    青娘子 ( 青娘蟲, 芫青 )
    名 稱 : 青娘子 ( 青娘蟲 , 芫青 , 相思蟲 , 綠芫青 ) Qingniangzi
    基 源: 芫青科昆蟲綠芫青 Lytta caraganae Pallas ;西班牙蒼蠅( Spanish fly )是同屬之Lytta vesicatoria
    藥 用 部 位 : 乾燥全蟲
    產 地 : 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
    鑑 定 : 性 狀 – 體綠色或藍綠色, 有美麗的光澤. 體長 12~20mm. 頭呈三角形, 藍紫色. 額前端有半球形複眼一對,複眼間有三個小凹陷橫, 額中央具有小紅圓斑, 頭頂中央有一條縱溝紋. 觸角一對, 念珠狀, 十一節, 末端數節膨大, 末節 末端尖銳. 前胸橫闊, 前翅束狹, 前胸背板刻點弱而稀疏, 中央具有一條縱溝紋, 徒緣前面有一條橫溝 . 翅兩對, 前翅為革質鞘翅, 後翅膜質, 兩側不平衡, 翅面刻點密集而呈皺狀, 具三條不明顯的縱紋. 足三對, 細長, 體膜面具細絨毛 .
    成 分 : 斑蝥素 (Cantharidin) 等 .
    功 能 : 溫、辛、劇毒 .
    主 治 : 具攻毒,逐瘀,利尿功能.主治瘰瀝,狂犬咬傷, 閉經,小便不利 疥癬瘡瘍 . 炒炙後煎湯或入丸散, 用 量 0.1~0.3g ; 外用研末敷點、 發泡 . 對尿道刺激作用而誤用當春藥或墮胎藥。
    毒 性 : 口服中毒劑量成人 0.6g , 致死量 1.5g. 0.14mg 能誘發皮膚起皰, 10mg 可產生嚴重中毒或致死 . 外用過量、 外敷面積過大、 時間過久, 也可經皮膚吸收而中毒, 嚴重者可致命. 青娘子中毒一般在服藥後二分鐘至二小時出現症狀, 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發生刺激症, 並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的反應. 出現口腔、 咽部的黏膜糜爛及灼痛,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嘔血、便血; 繼而出現痛、尿頻、尿少、排尿困難、尿道灼痛、血尿、蛋白尿等.部分病人出現頭痛、頭昏、煩躁、四肢及面部麻木,或陣發性痙攣、抽搐等,個別因神經系統損害而致下肢癱瘓; 嚴重的出現無尿、昏眩、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周邊循環衰竭是致死主因.接觸青娘子粉塵也會引起中毒,出現皮膚水皰、黏膜充血、燒灼疼痛、嚴重者口、舌、咽部黏膜糜爛、潰瘍, 並見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解 救 方 法 : 下 列 是 一 般 文 獻 上 建 議 的 解 毒 方 法 , 不 一 定 經 過 確 實 的 臨 床 驗 証 .
    1. 中毒早期立即洗胃, 並服牛乳、雞蛋清以保護胃黏膜, 或口服10% 氫氧化鋁凝膠 10ml , 半小時一次 .
    2. 內服活性炭或鹽類瀉劑, 減輕毒素吸收. 補充液體, 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 青黴素肌內注射,以預防感染 .
    3. 對症處理. 如上消化道出血, 應予止血, 嚴重者輸血; 尿毒症者給予血液透析; 出現周邊循環衰竭, 須及時補充血容量並 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
    4. 斑蝥毒素是脂溶性物質, 治療期間忌食油和脂肪, 以免加速毒素的吸收 .
    5. 民間用綠豆、 黃連、甘草、 黑豆及蔥、茶葉煎服, 有一定解毒和止血作用 .

  • 乾清

    會員
    4 7 月, 2006 在 10:41 上午 in reply to: 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動畫

    奇 經 八 脈 考

    李時珍

      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總為十五。(《難經》作「陰絡」、「陽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故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入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腠理。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蓋正經猶夫溝渠,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降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霶霈妄行,流於湖澤﹔此發《靈》、《素》未發之秘者也。八脈散在群書者,略而不悉﹔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如此,難安爐鼎。時珍不敏,參考諸說,萃集於左,已備學仙學醫者筌蹄之用云。

      八脈

      奇經八脈者,陰維也,陽維也,陰蹻也,陽蹻也,衝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由外踝而上行於衛分﹔陰維起於諸陰之交,由內踝而上行於營分﹔所以為一身之剛維也。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陰蹻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督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衝脈起於會陰,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帶脈則橫圍於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故陽維主一身之表,陰維主一身之裏,以乾坤言也。陽蹻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以東西言也。督主身後之陽,任、衝主身前之陰,以南北言也。帶脈橫束諸脈,以六合言也。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

      陰維脈

      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其脈發於足少陰築賓穴,為陰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吋□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小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於府舍(在腹哀下三吋,去腹中行四吋半)。上會足太陰於大橫腹哀(大橫在腹哀下一吋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吋五分,並去腹中行四吋半),循脅肋,會足厥陰於期門(直乳下一吋半)。上胸膈,挾咽,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天突在結喉下四吋半宛宛中,廉泉在結喉下二吋中央是穴)。凡一十四穴。

      陽維脈

      陽維起於諸陽之會,其脈發於足太陽金門穴,在足外踝下一吋五分。上外踝七吋,會足少陽於陽交,為陽維之郄(在外踝上七吋,斜屬二陽之間)。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於居髎。(在章門下八吋監骨上陷中)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於臂臑(在肘上七吋兩筋罅陷中,肩髃下一吋),過肩前,與手少陽會於臑會、天髎(臑會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吋宛宛中,天髎在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卻會手足少陽、足陽明於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吋五分)。入肩後,會手太陽、陽蹻於臑腧(在肩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後,會手足少陽於風池(在耳後髮際陷中),上腦空(承靈後一吋半,夾玉枕骨下陷中)、承靈(正營後一吋半)、正營(目窗後一吋)、目窗(臨泣後一吋)、臨泣(在瞳人直上,入髮際五分陷中)。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眉上一吋,直瞳人相對),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髮際中)。凡三十二穴。

      陰蹻脈

      陰蹻者,足少陰之別脈,其脈起於跟中足少陽然谷穴之後(然谷在內踝前一吋陷中),同足少陰循內踝,下照海穴(在內踝下五分)。上內踝之上二吋,以交信為郄(交信在內踝骨上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裏,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嚨,交貫衝脈,入頄內廉,上行,屬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蹻五脈,會於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內眥外一分宛宛中)。凡八穴。

      張紫陽《八脈經》云:八脈者,衝脈在風府穴下,督脈在臍後,任脈在臍前,帶脈在腰,陰蹻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陽蹻脈在尾閭後二節,陰維脈在頂前一吋三分,陽維脈在頂後一吋三分。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炁衝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採之惟在陰蹻為先。此脈纔動,諸脈皆通。次督、任、衝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而陰蹻一脈,散在丹經,其名頗多:曰天根,曰死戶,曰復命關,曰酆都鬼戶,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裏花開。所謂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要知西南之鄉,乃坤地,尾閭之前,膀胱之後,小腸之下,靈龜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炁根,產鉛之地也,醫家不知有此。

      頻湖曰:丹書論及陽精河車,皆往往以任、衝、督脈、命門、三焦為說,未有專指陰蹻者。而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謬也。

      陽蹻脈

      陽蹻者,足太陽之別脈。其脈起於跟中,出於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當踝後遶跟,以僕參為本(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吋,以附陽為郄(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陽之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脅後胛,上會手太陽、陽維於臑腧(在肩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髆外廉,會手陽明於巨骨(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會手陽明、少陽於肩髃(在髆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陷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上人迎,夾口吻,會手足陽明、任脈於地倉(夾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微脈動處)。同足陽明上而行巨窌(夾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溝),復會任脈於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至目內眥,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五脈會於睛明穴(見陰蹻下),從睛明上行,入髮際,下耳後,入風池而終(風池在耳後夾玉枕骨,下髮際陷中)。凡二十二穴。《難經》曰:蹻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合一丈五尺。

      《甲乙經》曰:蹻脈有陰陽,何者當其數?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氣之在身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營其藏,而陽脈營其府,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臑腠理。

      衝脈

      衝為經脈之海,又曰血海。其脈與任脈皆起於少腹內胞中,其浮而外者,起於氣衝(一名氣街,在少腹毛中兩旁各兩寸,橫骨兩端動脈宛宛中,足陽明穴也),並足陽明、少陰二經之間。循腹上行至橫骨(足陽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陰去腹中行五分,衝脈行於兩經之間也。橫骨在陰上橫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歷太赫(橫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氣穴(即胞門,一名子戶。太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陰、衝脈之會)、四滿(氣穴上一寸)、中注(四滿上一寸)、肓腧(中注上一寸)、商曲(肓腧上一寸)。、石關(商曲上一寸)、陰都(石關上一寸)、通谷(陰都上一寸)、幽門(通谷上一寸,夾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靈樞經》曰:衝、任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月下數脫血,任衝並傷,脈不榮其口唇,故髭鬚不生。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任,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鬚亦不生。

      《素問 ? 水熱穴論》曰: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

      王啟玄曰:腎脈與衝脈並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衝。一云衝脈起於氣衝,衝直而通,故謂之衝。

      《素問 ? 陰陽離合論》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腧

      啟玄曰﹔心臟在南,故前曰廣明,衝脈在北,故後曰太衝。,足少陰腎脈與衝脈合而盛大,故曰太衝。兩脈相合為表裡也。衝脈在脾之下,故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

      《靈樞經》曰: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歧伯曰:不然,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於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斜入膕中,伏行骭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並於少陰,滲三陰,斜入踝,伏行,出屬跗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閒,滲諸絡而溫足脛肌肉,故其脈常動。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

      王海藏曰:手少陽三焦相火為一府,右腎命門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脈同診。腎為生氣之門,出而治臍下,分三歧。上衝夾臍,過天樞,上至膻中兩乳間,元氣所繫焉。右足三焦太陽之別,並足太陽正路,入絡膀胱約下焉。三焦者,從頭至心,心至臍,臍至足,為上中下三焦﹔其實真元一氣也。故曰:有臟無腑。《脈訣》云: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一云:其腑在氣衝中,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臍旁。下焦在臍下膀胱上口,治在臍。經曰:原氣者,三焦之別使也,賢閒動氣者,真元一氣,分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

      李瀕湖曰:三焦即命門之用,與衝、任、督相通者,故附著於此。

      任脈

      任為陰脈之海,其脈起於中極之下,少腹之內,會陰之分(在兩陰之間)。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橫骨上毛際陷中),上毛際,至中極(臍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陰、太陰、少陰,並行腹裏,循關元(臍下三寸,小腸之募,三陰任脈之會),歷石門(即丹田,一名命門,在臍下二寸,三焦募也)、氣海(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氣之海),會足少陽、衝脈於陰交(臍下一寸,當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闕(臍中央)、水分(臍上一寸,當小腸下口),會足太陰於下脘(臍上二寸,當胃下口),歷建里(臍上三寸),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於中脘(臍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臍上五寸)、巨闕(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鳩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上喉嚨,會陰維於天突、廉泉(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結喉上舌下中央)上頤,循承槳,與手足陽明、督脈會(唇下陷中),環唇,上至下齦交,復出,分行循面,繫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二穴)。。凡二十七穴。《難經》、《甲乙經》並無循面以下之說。

      任衝之別絡,名曰尾翳,下鳩尾,散於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靈樞經》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其側動脈,人迎,足陽明也。

      督脈

      督乃陽脈之海,其脈起於腎下胞中,至於少腹,乃行於腰橫骨圍之中央,繫溺孔之端。男子循莖下至篡,女子絡陰器合篡間,俱繞篡後屏翳穴(前陰後陰之間也),別繞臀至少陰,與太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廉,由會陽(在陰尾尻骨兩旁,凡二穴)。貫脊,會於長強穴,在骶骨端,與少陰會。並脊裏上行,歷腰腧(二十一椎下)、陽關(十六椎下)、命門(十四推下)、懸樞(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樞(十椎下)、筋縮(九椎下)、至陽(七椎下)、靈台(六椎下)、衝道(五椎下)、身柱(三椎下)、陶道(大椎下)、大椎(一椎下),與手足三陽會合。上啞門(項後入髮際五分),會陽維,入繫舌本,上至風府(項後入髮際一吋大筋內宛宛中),會足太陽、陽維同入腦中,循腦戶(在枕骨上)、強間(百會後三寸)、後項(百會後一寸半),上巔,歷百會(頂中央旋毛中)、前頂(百會前一寸半)、顖會(百會前三寸即顖門)、上星(顖會前一吋),至神庭(顖會前二寸,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為足太陽、督脈之會。循額中,至鼻柱,經素髎(鼻準頭也)、水溝(即人中,)會手足陽明,至兌端(在唇上端)。上齦交(上齒縫中),與任脈、足陽明交會而終。凡三十一穴。

      督脈別絡,自長強走任脈者,由小腹直上,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繫兩目之下中央,會太陽於目內眥睛明穴(見陰蹻下)。上額,與足厥陰同會於巔,入絡於腦。又別自腦下項,循肩胛,與手足太陽、少陽會於大杼(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一寸五陷中)。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難經》曰:督脈、任脈四尺五寸,合共九尺。《靈樞經》曰: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

      張潔古曰:督者,都也,為陽脈之都綱。任者,妊也,為陰脈之妊養。

      王海藏曰:陰蹻、陽蹻,同起跟中,乃氣井而相連。任脈督脈,同起中極之下,乃水溝而相接。

      滑伯仁曰:任督二脈,一源而二歧。一行於身之前,一行於身之後。人身之有任督,由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離,合之以渾倫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李瀕湖曰:任、督二脈,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故魏伯陽《參同契》云,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無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崔希範《天元入藥鏡》云:「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歸根竅,復命關﹔貫尾閭,通泥丸。」《大道三章直指》云:「修丹之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十二經、十五絡廉輳,虛閒一穴,空懸黍珠。醫書謂之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生,神化無基也。」俞琰註《參同契》云:「人身血氣,往來循環,晝夜不停,醫書有任督二脈,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黃庭經言﹔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於此也。鹿運尾閭,能通督脈﹔龜納鼻息,能通任脈﹔故二物皆長壽。凡此數說,皆丹家河車妙旨也。而藥物、火侯,自有別傳。」

      王海藏曰:張平叔言,鉛乃北方正氣,一點初生之真陽,為丹母。其蟲為龜,即坎之二陰也,地軸也;一陽為蛇,天根也。陽生於子,藏之命門,元氣之所繫,出入於此。其用在臍下,為天地之根,玄牝之門,通厥陰,分三歧,為三車。一念之非,降而為漏。一念之是,守而成鉛。升而接離,補而成乾。陰歸陽化,是以還元。至虛至靜,道法自然,飛昇而僊。

      帶脈

      帶脈者,起於季脅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章門足厥陰、少陽之會,在季肋骨端,肘尖盡處是穴,帶脈穴屬足少陽經,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圍身一周,如束帶然。又與足少陽會於五樞(帶脈下三寸)、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凡八穴。

      《靈樞經》曰:足少陰之正,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

      楊氏曰:帶脈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故名。婦人惡露,隨帶脈而下,故謂之帶下。

      帶脉為病,張子和曰:十二經與奇經七脈,皆上下周流,惟帶脈起少腹之側,季脅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如束帶之狀。而衝任二脈,循復循脅,夾臍旁,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

Page 2 of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