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
金來化土?戊土與辛金無緣,其性不通,用神不很真。戊土得令,實不弱也。怎麽辦?此病終身不脫。金水局最怕戊土來攪局,不清!木又不夠力氣!
-
此八字有趣,地支一片金氣帶水,以土為病,用木破土好像不行,因爲金強衛土,怎麽辦喲?
-
我是不靈的,提一點看法:不管六爻,單看卦中陰陽爻的象如何?要不就抓官鬼作用神?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4 01:40am 第 1 次編輯 ]
中孚先生,365.25度到底是綫度還是角度的問題,確實比較困擾,目前學術界也開始這方面的討論了,我的問題發在天文曆法版您的貼子裏,很多天了,沒見您回應,麻煩您談談思路好嗎? :em21: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4 01:42am 第 1 次編輯 ]
已匯去10萬,請清點,小心僞鈔! :em02: 好呀,又找到老師了! :em21:
-
下面引用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23 10:37pm 發表的內容:
研究京氏 贈與 中孚 15000 美元以示鼓勵
本打算送10萬,論壇銀行暫時關閉,就送點現金,中孚兄不要嫌少:)我來送!匯款——交易成功!請查收。
-
哈哈……在我擁有一百一十多万美金,不用小孫子幫我發帖、賣帖賺錢的時候,得到了好心人中孚先生的施捨,送了我1000美元,我剛剛才發覺,謝謝,您早點來呀!那時候,餓得我那個慘!飯也沒有,衣服也沒有……真比大躍進還慘喲!
研版主,又叫您破費了,上次您才送我50萬,這次又送一個大洋,我看不如轉送給中孚先生吧,我看他的錢也不多了! -
中孚先生,如果我回答‘沒有 ’將會使您很高興的話,我很樂意說:“我沒有。” :em02: 如果您還不夠高興,那您要求我說什麽,您只管開口就是。
-
中孚先生,如果我回答‘沒有 ’將會使您很高興的話,我很樂意說:“我沒有。” :em02: 如果您還不夠高興,那您要求我說什麽,您只管開口就是。
-
爲了學術探討的客觀性,我必須抱歉而又認真地說,老平站長的數學觀念已經不是現在最前沿的思想了,請原諒我的唐突。
我們並沒有“用數學的形式邏輯去解釋易學”,因爲:1.形式邏輯是一種實用的、經驗累積而來的思想體系,不能用於探求宇宙問題。具體的我在上文已經說了。2.數學不是用來解釋易學的,是用來模擬宇宙運作模型的。離開了易學的思維,數學自身也能靠近這個目標,雖然時間會長一些。
我雖然是“退”了,但還是無法“休”,還在工作,因爲涉及工作内容,最簡單的說一句吧:我們國家正在做的一個工作,其大體思路就是我上面幾篇所講的思路,這個工作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翁文波先生在世時就開始了,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當然也贏得了驚人的利潤和避免了災難性的損失。
我們認爲,數學在根本上就是玄學,正是模擬宇宙模式的最好工具。這個思路已經被事實證明是對的。當然,若是從一般的形式邏輯體系下的數學觀念出發會認爲是不對的,但是現在最前沿的數學已經不單單是在形式邏輯思維體系指導下的運算系統了,因此各位如果有興趣探討這個問題,不妨先看一看目前最前沿的研究結果,我們再來探討。
至於物理和其他科學學科,當然是有用,但作用偏向于驗證和細部修正方面,在作模型時作用是不大的,這一點相信搞理論物理的人們都有同感。在這個工作上,科學具體學科的毛病就在於太具體,模擬不了整個模型的宏觀框架,但是對於細部修正是有作用的。一點拙見。
最後,老平站長認爲:“不确定概念是不能用數學及形式邏輯去進行推理的。”這不對,很早就可以了,您可以看一看模糊數學和拓撲學的文獻。當然,已經不完全是形式邏輯體系了。
各位先生,我只是直率地談談看法,失禮之處還請不要見怪。總之,我認爲任何人,作爲個体而言,其認識範圍都不是真理,儘管可能是真理的一部分。爲了探求真理,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最新的學説。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3:58am 第 1 次編輯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3:51am 第 1 次編輯 ]
其實,點、綫、面作爲西方科學傢對時空體系的界定,很久以前人們就抛棄這種機械性的界定了——不要覺得我在前面提出用矩陣構建模型就是幾何性的,其實離散量可以反映連續量,只要把離散量定義為離散序列就行了,收斂或者發散的序列。如果覺得爻僅僅是反映幾何性的離散量,那麽還需要進一步考慮一下。而如果把離散量做成反映連續量的序列,那麽四維體系就是可以扭曲的,也可以是平展的,這有利於以解決時間的問題。
單純的、離散的數字是不能反映力學(其實形而上層次的討論不應該用“力學”或“物理學”這樣的詞語,我改爲“事物運動”)的變化的,需要具有離散性和連續性二重性質的數域才行。數學的長處就在於定義了邏輯思維下龐大的運算系統和具有連續性和離散性二重性質、形而上和形而下二重性質的數域(複數域)。在易學裏,恰恰是定義域元素的連續性和離散性界定不清。我所說的“易學沒有精密數量化”就是指這個意思。這是易學的長處,也必然是它的短處!長處在於可以解決有限離散量反映和規劃無序連續量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有限連續量約束無序離散量的問題。
數學的毛病在哪裏呢?就是易學的長處——在邏輯思維體系下的數學運算系統不能用有限離散量反映和規劃無序連續量,也不能解決有限連續量約束無序離散量的問題。爲什麽?因爲指導她的運算體系的思維模式的局限性。邏輯思維是一種常態思維,是建築於經驗基礎上的思維模式;它和易學同象擴張、同數擴張的思維體系不同,聯係性比較弱,因此在已知量不足的情況下,邏輯思維不能把已知量擴張到足夠做運算的地步。數學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目前所有的努力基本就是朝這個方向的,有了一些進展,但是我想,如果不引入新的思維模式並在此种思維模式下定義新的運算系統,數學至少要花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易學在同象擴張、同數擴張的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的運算系統;數學在邏輯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運算系統。而這正是和上帝做遊戲的兩大本錢!(我不是指作弄上帝,而是搞清楚上帝在想什麽。)難道要隔開他們?
在這個人類知識體系分科越來越細的時代,目前以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内,有識之士追求的就是可以整合所有知識體系並且逼近事物運作規律的統一模型,因此我們必須把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和客觀存在納入視野,包括人類自身的意識(這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做這個工作不能區別東方和西方、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不能分科。這是因爲中國的學術不分科,才發展出中國文化特有的、在目前有益於人類文明的思維模式,難道到了我們手裏又要分清你我他?劃清華夷?這個學科是這個學科、那個學科是那個學科?這不就是與構建統一模型的願望背道而馳了嗎?
京氏易和先天學就是一個在同象擴張、同數擴張的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的運算系統、但是定義域連續性和離散性界定不清的數學模型。數學就是在邏輯思維體系下定義了龐大運算系統、但是定義域元素擴張性不強的易學模型。這兩個東西是一個整體的兩個面,不能說中國人掌握了宇宙的真理,宇宙真理還有一半掌握在人家手裏,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整合起來。
最後,不要小瞧研究連續量的數學分析和研究離散量的高等代數,這是兩把利器!分別可以證明相對論的數學體系怎麽樣都是不可以抛棄的!分開都可以證明相對論,合起來可以做多少事情?
哈哈!花了半夜的時間寫這些東西,也不負我當年在數學和理論物理方面下得狠功夫了。
時間的問題,下次如果有興趣再談,我先睡一覺,實在困得不行了。抱歉抱歉!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4:23am 第 1 次編輯 ]
[ 這篇文章最後由lh1041在 2005/09/23 03:50am 第 1 次編輯 ]
要而言之,我認爲維度可以是綫性的,以離散量來標示;也可以是非綫性的,以連續量來標示。總的來說,京氏易和先天學(以下姑且暫稱“易學”)其實是一個數學模型。——怎麽大家都把數學歸入科學?太奇怪了!數學不是科學,任何學科分類都沒有將其歸入科學,正如醫學也不是科學一樣,宏觀學科分類分爲三類:科學、數學、醫學。
不要小看探討連續量的數學分析和探討離散量的高等代數,這兩把刀子其中任一個就足以把相對論的學説都證明出來了。數學也是一個其大無外、其小無内的體系。我認爲數學和易學二者在根子上就是一回事,只是數學發展出了龐大的運算系統並廣爲人們所接受了;易學的運算系統還沒有被接受,之所以沒有被接受,在於二者的思維模式不同,一個是講究邏輯體系下的推演,另一個是用同象擴張和同數擴張的思維模式推演。邏輯思維是一種常態思維,建築於經驗基礎上;而後者是非常態思維,但是現在數學的發展也向著這個方向來了。
以上說一些學科背景資料,希望能為繼續探討貢獻一份參考。 -
多謝戈先生關心!我一個半聾老頭子沒什麼好看的,兼之才疏學淺,絕非有才識的高士。大陸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奇人異士數不勝數,您多來大陸走走是好的,有緣的話時會遇到高人的。像我這種在網上貼貼文章、尋個樂子的半桶水,您在我這裡是學不到東西的,我還要多多向您學習。在此再謝謝您的台愛!鞠躬!
-
下面引用由戈巴契夫在 2005/09/22 03:01am 發表的內容:
(保密文章)多謝戈先生關心! :emm12: 我一個半聾老頭子沒什麽好看的,兼之才疏學淺,絕非有才識的高士。大陸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奇人異士數不勝數,您多來大陸走走是好的,有緣的話時會遇到高人的。像我這種在網上貼貼文章、尋個樂子的半桶水,您在我這裡是學不到東西的,我還要多多向您學習。在此再謝謝您的擡愛!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