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
「西貢」的「斬竹灣」有兩山以蛇命名,即「蛇頭山」與「毒蛇頂」,俱土名,非官方名字,在地圖上,前者稱「長山」,後者稱「太墩」。
「太墩」又名「大王爺墩」及「黃幌山」,位處「北潭涌」之西,山形四周皆峻企,嶺上卻一片平坦,主分南北二峰,最高處土名為「毒蛇頂」(高317m),與西南面的「蛇頭山」(即「長山」,高165m),是為「斬竹灣」兩條蛇。「此山附近多蛇患,地名多與蛇有關,東有「蛇地坑」,西有「蛇頭村」
長山介紹
-
張某人應指香港建築業巳故名人張鎮漢(1915-2006)。
張鎮漢和兄弟張華倫在1950年代香港建築界呼風喚雨的人物,最初承辦政府的警署消防局及軍營等工程,1953年石硤尾大火一夜間六萬人失去居所,政府委托張氏的昌利建築在數月內興建多個徙置區解決災民居住問題,之後昌利成為主要公共房屋承建商,興建多個徙置區及公共屋邨,亦負責中環大會堂及伊利沙伯醫院的工程。
文中提到 “再察此墓,葬於一九六一年辛丑歲,墓立坐癸向丁兼子午,坐女宿九度,坐山卦為水雷屯初爻,爻變而為水地比,內卦坤一屬土,外卦坎七水屬水,一與七之數固不合,且內卦剋外卦,主傷中男。”
而張華倫於1961年8月在金鐘軍營(現太古廣場)附近的事故黑點發生深夜交通意外身亡。
**資料取材自FACEBOOK 商城雜記專頁和香港集團工業史網頁
-
-
唐朝時期日本留學生墓誌驚現西安 2020-12-12 網易新聞
這是唐時日本留學生墓誌的志蓋,上有用篆書寫的「贈尚衣奉御井府君墓誌之銘」的漢字(10月10日攝)。10月10日,「首次發現唐時日本留學生墓誌新聞發布會」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行。西北大學博物館於近日收藏了該墓誌。經部分專家研究初步斷定,墓主人應當是唐玄宗開元時期入唐求學的日本留學生,且跟中日交流史上著名的漢名爲晁衡的阿倍仲麻呂是同學。新華社記者馮國攝
這是唐時日本留學生墓誌的志石,上有用楷書寫的銘文(10月10日攝)。
新華網西安10月10日電(記者馮國)記者在10日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行的「首次發現日本留學生墓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北大學博物館近日收藏的一合唐時日本人漢文墓誌,經部分專家研究初步斷定,墓主人應當是唐玄宗開元時期入唐求學的日本留學生,且跟中日交流史上著名的漢名爲晃衡的阿倍仲麻呂是同學。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新對墓志銘進行了考釋,並對墓誌石原來空缺的部分文字進行了補充,其內容爲:「贈尚衣奉御井公墓並序:公姓井,字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蹈禮樂,襲衣冠,束帶囗朝,難與儔矣!豈圖強學不倦,聞道未終,(雪)遇移舟,隙逢奔駟。以開元廿二年正月囗日,乃終於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囗傷,追崇有典。詔贈尚衣奉御,葬令官(給)。即以其年二月四日,窆於萬年縣滻水(東)原,禮也。嗚呼!素車曉引,丹旐行衰。嗟遠(逝)兮頹暮日,指窮郊兮悲夜台。其辭曰:囗乃天常,哀茲遠方。形既埋於異土,魂庶歸於故鄉!」專家認爲,墓志銘文中的「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一句是很好的說明,能來中國學習的優秀之才當是留學生和留學僧,從唐玄宗授「尚衣奉御」官職看,墓主非宗教人士,故可知其爲留學生。
王建新說,第8次遣唐使最初的大使是阿倍仲麻呂,是一個包括了大批留學生和留學僧在內的人數達557人的空前龐大的遣唐使團。一批優秀貴族青年被選拔來中國留學,其中包括回國後對日本古代政治和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留學僧玄昉和留學生吉備真備。「漢名叫晃衡的阿倍仲麻呂后來留居中國,世人皆知。新發現的井真成在中國與日本的文獻等方面都沒有記載,但從推斷來看,他應當跟阿倍仲麻呂等人是同學關係。」
正在陝西參加「空海法師入唐1200周年紀念活動」的日本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郁夫先生參加了新聞發布會。他說,井真成是很有潛力的留學生,他們來華學習先進的中國文化、藝術等,並帶回國,其影響至今,這反映了中日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這麼頻繁、這麼高水平的交流,1000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
-
日遣唐使 吉備真備 真跡確認
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2019年12月30日
旺報【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被視為片假名的發明者,在日本宛若「神話」一般存在的歷史人物吉備真備,親筆所書的「李訓墓誌」,經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歷時6年考證研究後,日前正式對外發布;此一涉及中日兩國遣唐使,迄今所發現等級最高的實物,不僅在大陸、也隔海轟動日本,NHK以及各大報紙當日均大幅報導。
「李訓墓誌」2013年由望野博物館收藏,歷經6年的潛心考證、甄別,並與中日存世中古文本、墓誌、史料比對後,確認落款的「日本國朝臣備」,為日本奈良時代的朝廷高官吉備真備(695年-775年),唐朝留學期間使用之名。閻焰的研究成果,經文物出版社印行為《日本國朝臣備書丹褚思光撰文鴻臚寺丞李訓墓誌考》一書。
朝臣備筆跡清晰可見 墓主李訓為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主管外國留學生及外事接待等事務的官署「鴻臚寺」的從六品上官員「丞」(相當於現今外交部的「祕書長」),唐開元22年(西元734年)6月卒於洛陽。「李訓墓誌」原石35公分見方,共19行、328個字,落款「祕書丞褚思光撰文 日本國朝臣備書」字樣清晰可見。
閻焰指出,吉備真備在日本為「神話一樣的人物」,但日本本土並未留下隻字片語,「朝臣備」的筆跡應為日本奈良時代的巔峰之作。「李訓墓誌」的出土,讓原本僅止於文本概念的「日本」,首度以日本人書寫的實物史料形式,現身於世人眼前,「這塊墓誌是中日隋唐時代的政治及文化研究以及東亞交流史的珍貴史料。」
中日書法史空前發現 「李訓墓誌」除已向深圳市、廣東省文物主管單位申報,並正式備案登錄大陸的國家文物資料庫。北京大學古代史研究中心的榮新江教授強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中,中日關係是重頭,也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遺憾的是,受限於存世實物材料太少、進展並不多,「李訓墓誌」可望促進中日文化學術的交流。
「李訓墓誌」除為中日書法史上的空前發現,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指出,「李訓墓誌」為目前中日兩國涉及遣唐使等級最高的實物資料,也是唯一存世的奈良時代遣唐使「朝臣備」本人所題寫的珍貴資料,「墓誌的發現填補了中日關係史、中日書法史、遣唐使、日本史的重要空白,為學習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新史料。」 來自日本的唐代史研究權威,東洋文庫研究員、明治大學東亞古代石刻研究所所長氣賀澤保規教授,用「激動得發抖」一詞,來形容初見「李訓墓誌」原石時的心境。當時他問及「朝臣備」為何人?
閻焰自信滿滿地答以:「除了吉備真備,絕無他人」。 日人書國名最古字跡 氣賀澤保規腦海中隨即開啟「自動檢索」模式:開元22年(734年)秋天,第10批遣唐使團抵達中國,同年1月,與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同船,來到大唐留學的井真成在長安故去;6月李訓辭世,吉備真備書寫墓誌,10月離開生活17年的長安,踏上返國之路……。 針對「日本國」一詞,氣賀澤保規也指出,此一發現為日本人所寫「日本國」國名歷史最為久遠的字跡。
氣賀澤保規並欣慰地提到,吉備真備老家岡山縣真備町,去年夏季因重大洪災、遭遇毀滅性的破壞,現正處於災後重建,「相信此次學術成果的公告能帶給當地民眾莫大的鼓舞」。 小靈通 遣唐使 延續日本遣隋使的傳統,派遣前往唐朝的官方使節。西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第一次遣唐使,直到西元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議廢止後未再繼續;前後約264年,共計派出過十幾次遣唐使團。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隨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為知名,對唐文化、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深具貢獻。(賴廷恆)
-
【元朗黑夜】鬼故事 白沙村姦殺女童案凶宅免租5年
原文網址: 【元朗黑夜】鬼故事 白沙村姦殺女童案凶宅免租5年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356298?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撰文:陳浩賢出版:更新:元朗黑夜是近日的熱門話題,黑夜的元朗也有不少都市傳說,尤其是曾發生過兇殺案的地點,往往出現鬧鬼傳聞,以下所講的兇案,就是在元朗十八鄉白沙村發生的姦殺女童藏屍案,案件其後更被拍成有線節目《1級重案》,兇手唐永強被捕後,聲稱自己並非孌童,而是要施行五鬼邪術,向前妻報復,事件聽落相當詭異。有線節目《1級重案》,曾講述元朗白沙村雙屍案的始末。(Youtube影片截圖)
元朗白沙村一間村屋,在2002年曾發生一宗男子挾持三名子女,並點燃石油氣自殺案,最後四人全部身受重傷,而消防員在屋內衣櫃發現一具女童屍體,證實是失蹤的10歲女童嚴佩珊,其後又在屋旁沙井,發現另一名失蹤11歲女童陳諾雯的屍體,而被燒至重傷的兇手唐永強,雖然承認自己是殺人兇手,卻聲稱自己並非孌童癖,而是用邪術向前妻報復。
自稱懂得泰國降頭的唐永強,雖然其貌不揚,只得5呎3吋高,但最詭異是他前兩任妻子都是十多歲的小女童,而他犯案的手法,也是用閃卡、零食、接送放學,接近受害女童並獲取信任,而他第二任妻子樊柳珊,就是在12歲時認識被告,更仿如中了「愛情降」,不理家人反對,要跟被告一起,而二人結婚後,樊柳珊為被告誕下三名子女,但隨著唐永強失業,要由妻子擔任卡拉OK女公關養家,二人感情生變,唐妻更發展出婚外情,並離家出走。
傳說白沙村凶宅,夜半傳出女童哭聲,而節目講完案情仲要去靈探。(Youtube影片截圖)
下圖是白沙村雙屍命案現場:
唐永強作供時表示自己懂得泰國邪術,要殺死五個跟自己有血緣的人,即能用五鬼向前妻索命,除了三名子女,他侵犯並殺害兩名女童。但警方證實唐永強從未去過泰國,他所說的邪術全是謊言,掩飾他孌童癖的真相,最終唐永強被判終身監禁。一直無人敢住的凶宅,終於有一名和尚入住,但就免租5年。(Youtube影片截圖)
白沙村村屋成為凶宅後,附近居民聲稱在夜晚會聽到屋內有女童哭聲,門前有小女孩在玩耍,而空屋內又會無故有燈亮起,所以一直無人敢租住該間村屋。直至有一名和尚入住,業主更願意免其5年租金,純粹希望有人繼續居住,讓村屋不會荒廢。不過鬼魅之說,始終是無從證實,信不信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