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易理透析易學論文善易者不卜,為何?

  • 善易者不卜,為何?

    Posted by 天下第三軍師 on 27 10 月, 2006 在 6:40 下午

    夫易者,陰陽氣交之謂也。仲尼之贊易數,必舉天地之極數以明成變化而行鬼神之道,則知易之成書必極數以知其本也。

    日月為易。易從日從月。-日也。-月也。天下之理-奇-偶盡矣。天文地理,人事物類以至性命之微,變化之妙,凡否泰損益,剛柔得喪,出處語默,皆有對敵,故易設一長畫二短畫以括之。-陰-陽之謂道也。ゞ

    離者日之象也,坎者月之象也。日月合而成易。易者日用常行。易簡之道也。千變萬化而未嘗滅。夫易廣矣,大矣,其無體也。始於一氣,即道也。易有三義:不易也、變易也、簡易也。不易者,獨立而不改﹔變易者,四時更代也﹔簡易者,天地簡易也。

    易之所作,《易?繫辭》云:昔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類萬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

    易道之深,時歷三古,人更三聖。按三聖即分易經為三個階段:伏羲畫先天八卦,有符號無卦文,謂之〝天道易符〞時代﹔文王演易,作卦辭、爻辭、重卦,用於占筮,謂之〝神道易占〞時代﹔孔子贊周易作易傳,論繫、象、篆等四道,以為儒經,謂之〝人道易理〞時代。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至繁。然義蘊雖多,大抵理(哲理)數(筮數)象(卦爻)占。偏言義理者,流為義理派,偏言象數者,流為象數派。象數派以理數象為體,以占為用。

    易,並非取來卜卦而已!
    易,三教供俸之經也!
    又有聖人之道法,謂之【易形】指學道者通過服藥、修煉諸方法,使自身形體改易。《無上秘要》卷八十八《易形品》:何謂聖人?子有通聖真文,能常服之,遊戲五嶽,逍遙於空,改易五內,變化形容,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肉,四年易筋,五年易骸,六年易骨,七年易髓,八年易髮,九年易形,形體盡易,大道畢矣。

    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不窮謂之易。一者奇數,二者偶數。陽奇陰偶即二以生三。純乾性也,兩乾而成坤,命也。猶精於氣也。乾再索坤而成坎,坎中之陽,乃元氣也。所謂乾道成男是也。坤再索乾而成離,離中之陰,乃真精也,所謂坤道成女是也。乾男坤女,皆以氣化者言也。乾陽坤陰,陰陽互化,生生不息,化生萬物也!

    三教無二。眾生有分。要明三教合一理。


    道有抱元守一
    佛有萬法歸一
    儒有執中貫一
    所謂?
    人之生死 患害色身
    天地萬物 根本皆一

    因此?三教共同供奉的一本經書,是易經,也就是還原皈依(歸一)之道!

    以上也是所謂善易者不卜原因。

    小玄子 replied 11 年, 9 月 前 28 Members · 31 Replies
  • 31 Replies
  • 戈巴契夫

    會員
    12 11 月, 2006 在 4:28 下午

    善易者已知易之善也,能推易之易,何須卜,何必卜

  • hsiaocen

    會員
    12 11 月, 2006 在 4:50 下午

    倘若卜出事之吉兇,仍還是在世為人,必受所謂宿命的牽引,
    試問自古至今善易者仍活在世否?<自古人生誰無死嘛>

    若假設有人卦技一流算準明日會下雨,但是人生嘛總要為五
    斗米折腰,難道不用出門了嗎?記得戴傘就好了<方便而以>

    每天總要過生活,倘若因為學了五術而被命理術數所困那還不
    如不善卜,生活會好過快樂點,畢竟”其”為人用而非被”其”所用
    ,生活大小事都要”卜”一下,不也很累嗎?

    以上個人淺見妄發,各位高手海涵
    :pig5: :pig5: :pig5: :pig5:

  • 雪玄子

    會員
    13 11 月, 2006 在 10:56 下午

    易理其實跟宗教一點關係都沒有,所謂『善易者不卜』是說當真正瞭解宇宙天道之運行與本質後,自然能知道運轉中的『吉凶悔吝』『陰陽消長』,而當由知而行而天人合一之後,就不會妄想逆天道而改變任何事情。
    易講的是天道之本質與機能,易卦之序講的是天道陰陽消長轉化,天機者天道變化之消息,故此可知中國哲學中心思想就在於『坤』卦之德,其言:「[font=新細明體]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font][font=新細明體]朋。安貞吉。』,這是說坤有『順天道』的德行,因此貞吉,故老子也言:『不敢為天下先』,既然是順天道而行,卜已經沒有必要。[/font]
    [font=新細明體]如敝人者等未悟天道者,稱不上善卜,所以才既卜又解,故企圖讓事主趨吉避凶,呵呵!知天道與順天道不同,能知未必能順,人性弱點是很難完全避開,還有待修養。[/font]
    [font=新細明體]莊子南華經言:『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善易者法天道也,何須卜之![/font]
    [font=新細明體]何故言易理與宗教無關?宗教後天道所成而成,易者天道,不因宗教之存而存,不因聖人不言而亡,既使人間無宗教無聖者,天道依舊無所不在啊!
    [/font]

    [ 本帖最後由 雪玄子 於 2006-11-14 06:58 AM 編輯 ]

  • 翁易

    會員
    27 12 月, 2006 在 10:49 上午

    善易者,一切事物皆为卦、局、课、象,何需现起?:pig6: :pig12:

  • 天地人英

    會員
    16 1 月, 2007 在 9:11 上午

    我认为善易者不卜,不是不愿意卜,不是不能够卜,当然也不是不卜,盖易已经了然于胸,了然于理,了然于物,了然于事,触物皆卦,触物皆知道其然和所以然,他还用的着去运用盘、式、筮草、龟壳、铜钱等等物事去操作吗???根本就没有必要!!!这就是我的理解。

  • wholenote

    會員
    16 1 月, 2007 在 10:04 上午

    卜只是過去的習氣,舊有的體會, 見解及 觀念去推想將來發生之事..
    乃被動, 貪圖現成的表現.

    但慎獨的人, 應知不為習氣所惑 , 創造奮發, 常常自我反省, 不會以舊觀念局限未來..
    不貪圖利慾, 不覺苦為苦, 時刻盡展生命光彩, 故不卜.
    .

  • mensa

    會員
    28 7 月, 2007 在 2:18 下午

    我說”卜以決疑”善易者已把天下大道了然於胸
    不用卜也知如何應付

  • guozhicheng

    會員
    6 8 月, 2007 在 2:16 上午

    善为易者不占,语出荀子。系辞有言,占是易的功能之一,而且是一条圣人之道。研究易学者谁能作到不占?据我查资料,孔子也占,他说吾百占而七十当。可能只有荀子不占吧?荀子不占,无可指责,但说善为易者不占,恐怕不是真理,也可能他说的就是假话。管辂也有一句话,善为易者不论易。我们在这里论易,说易,辨易,用易占卜,按管辂的标准,我们都不是善易者。不是善易者就不必深究那些自认为是善易者之事吧。我在这里和同行们论易,说明我不是善易者,因此我从不敢说不占。我也不敢说吾百占而五十当,或四十当,或三十当,我百占有一二准确,就高兴得不得了了。因为这已经可以证明易可用于占筮了,这就足矣。

  • 田玉高

    會員
    6 9 月, 2007 在 2:35 上午

    [size=13px]善为易者不占,阅其他同道跟帖者知该语出自荀子。[/size]
    [size=13px]易学者不占应当考虑是,一者乃善易者已得易之精髓,无需占卜;二者乃是善为易者不占是因为仅喜其理,不屑为之用。[/size]

  • 通天

    會員
    20 12 月, 2008 在 5:45 下午

    善易者不卜的本质是对外不敢卜,而非不卜就可知事或只依易理行事不屑于占卜,善易者是真正的掌握天机者,泄露天机要遭天谴,多数人没有体会,仅仅因为多数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善易者,其人之卜仅可作游戏娱乐之用罢了,纵观天下各门各派,敢普传者,敢大肆服务于民众者,多非善易者,其技也多不值几文钱,不管是仙家丹诀还是术数绝学,妄传妄用都要遭天谴,绝非危言耸听!不过众多学者也不必过分担心自己,因为老天也不会让几多人成为善易者。

  • 紅塵擺渡

    會員
    21 12 月, 2008 在 3:30 上午

    易本卜筮之書﹐卜指龜卜﹐筮指蓍筮﹐龜卜是由巫祝主理﹐而蓍筮是由史官主理﹐卜(巫)筮(史)在周以前本來不分﹐所謂巫史不分是說其地位相等。但至周禮定下有天官(祝宗卜史)與地官(司馬?司徒?司空)之設以後﹐古傳宗教(太一崇拜)失勢而古自然科學(史官主之)抬頭而得以全面發展。卜筮源流與學理不同但性質則相同。確實二者之分是周以後的事。其實文王的家族本身可能是商朝史官之流﹐所以經其發展的大衍筮法便具有自然科學之客觀性。

    大衍筮法就是總結律數(地氣則時)與卦象(圭表則時)所欲表明的宇宙觀(德)而產生的具體工具(器)。律數與卦象的原意並不是為對現象作抽象的描述。西方的科學就是為對現象作抽象的描述而成 ﹐那是以認識心對自然界的現象內指地說﹐當中無超越義﹐並強調客觀性。這個“內指”或內在是西方講存在所使用的動字“是”或“在”發展而來的靜態觀察態度所成的。中國人講“生”是動態的存有。講“生”
    便不能離具體﹐“生”是從感受來說才有意義﹐所以講仁。“生”不能離具體﹐故有內在義﹐但它能反過來駕馭具體﹐故此有超越性。儒家所講的仁就有這種超越而內在之性﹐這性在人方面說就是心。仁在易的天道觀來說就是乾元。孔子開出仁﹐就是這個仁心使人存有者可以感通天地。所以《易傳》講君子玩易以四事辭?卦?象?占。“生”是動?感通是動?大衍筮法的占也是動﹐這完全是一致具體同步並進的。

    如果說易有一絕對精神﹐那麼可以說是恆中生生。帛書本《易傳》作易有大恆﹐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業。這個是從“生”這個動字而來的本體宇宙論。這與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是非常相近。所不同的是《易傳》中是實有層的道德的本體宇宙論﹐故此可以形而上與形而下底說。而老子則是作用層與實有層混而為一的本體宇宙論。老子這個恆通儒家講的誠。論語亦有提及“人而無恆﹐不可以為巫醫”﹐一般以為這裡說的恆是心理的“恆心”。其實是不懂恆的超越義。先秦以前恆是誠明義﹐故老子說知恆曰明。因此恆中的中亦如中庸的中是指喜怒哀樂之未發﹐恆中(亦即是生兩儀之是乃一存在)這時自身之德就彰顯出來與天德相合﹐所以占是占其德(生幾)如何並不是占經驗界之事物是甚麼。可見恆中生生這個理念是何其重要。動靜吉凶由占德得到啟示﹐論易以為義理至上(其實是經驗界心理上的他律)而不懂象占原理(精神之超越的道德自律)﹐以為占是可有可無或是抽象的機械化程式運作﹐跟本就是空談﹐對易的認識只是片面的。用俗語說是不懂心法。以偏概全﹐非易之全體。荀子對形而上者的東西都不大感興趣﹐他亦不贊同性善說﹐而善?性俱是《易傳》的基本精神與要義。其于《天論》中所言“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
    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凶也。”對卜筮已有十分明確的表態。故勿論如何﹐巫祝在中國是客觀歷史事實﹐我們是不能委曲事實的。科學一層論者在否定道德判決的前提下主觀地定性其為迷信﹐其實是非理性的行為。對西方學術傳統及中國道統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就會對易學作出不相應的曲解。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經歷了十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和四十而不惑這些具體的人生階段。這就是踐仁以知天﹐具體而實在地以自身之德而感通天地之德﹐以德引德即所謂雲從龍?風從虎﹐物各從其類。所以筮占並不是尋常的行為而是人存有者之精神在天地之德切照之中得以提升﹐故此不要疏忽天火同人一卦之義理。孔子之所以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是絕對慎重其事﹐是貫切踐仁以知天﹐仁心與乾元打成一遍之功夫境界又豈可輕易為之。性與天道在孔子是不可得而聞誠非虛談。這裡是實踐理性確立功夫﹐道盛德至善﹐步步證出以成圓教而非從思辨或知解理性入手比附成論﹐縱知而莫能行之。

  • 太白金

    會員
    7 5 月, 2009 在 5:19 上午

    传说中文王到处占卦,是说文王作易而不善易?

  • tcwd368

    會員
    7 5 月, 2009 在 5:30 上午

    善易者不卜,為何?

    成為聖人了! 何必要用工具呢 ? 心易 !

  • ctp9999

    會員
    17 6 月, 2009 在 3:28 下午

    善易者 悟天地間的 人.事.時.地.物. 所發生的一切 都是應該的 如不應該就不會發生 既然發生就是應該 既是應該 那何須再卜

  • 高浩云

    會員
    21 9 月, 2009 在 7:50 下午

    [size=13px]善易者不卜,為何[/size]
    [size=13px]因为他“善易”。:pig7: [/size]

Page 1 of 3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