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一理2 – 三易與三義

阴阳、五行在不停地变化,这种变化更因在天、地、人三个不同的范畴中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以致于让人很难把握,但在繁复多变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变的体,这个体就是无极与太极。不易便是指无极太极。

简易、变易、不易,无非是说易学之体、之用而已。易之体是指不易,变易是指作为用的阴阳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简易是从体用的角度来说易学其实很简单。

从易学本身能很简单来理解易之三义,在实际的生活运用中运用易之三义思维,也具有化繁为简的功能。以一个典故为例,来分析三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吕氏春秋•孟春纪》中有一个故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这个故事从大公无私的角度来理解是众人所熟知的看法。但祁黄羊是怎样做到了大公无私,从而获得了国人称善、孔子称美呢?不妨从简易、变易和不易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故事。

先来定位,所谓的定位就是一种对应,对应是易学中很为关键的概念。从人才的最佳使用角度来看,人才正确使用是体,体就是不易,不易是不可改变的。祁黄羊很清楚地认识到了人才的正确使用是体,虽然推荐人中,一个是祁黄羊的仇人,一个是祁黄羊的儿子,不论是仇人还是儿子,都要服务于人才正确使用这个体,有了这个做前提,才可以变化地看问题和处理问题,也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起来。体正则用宜,体的位置没有偏倚,用则自然适宜妥当。所以祁黄羊不论是推荐自己的仇人还是自己的儿子,都获得了赞美。

变易是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人、事、物,因变化而不会拘泥僵化。论变,从三才角度更易把握,否则,论易之变,容易流入空泛,令人难以把握。如果变易的角度来切入此则典故,则会直接而明晰地把握住事情的核心。三才是以天、人、地的模式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天、人、地是一个载体,它们可以代表任何的人、事、物。在这则典故中,以天代表解狐与祁午,以人代表祁黄羊,以地来代表选拔人才这件事。从天与人的关系来看,对于祁黄羊而言,一为仇人,一为儿子。但平公所问的却是天与地的关系,即是解狐、祁午与人才选拔这件事的关系,祁黄羊自然就应该以天与地的关系作答,否则以天人关系作答,便是答非所问。平公在祁黄羊回答之后,有所疑问,疑问是因站在天人的角度之上,祁黄羊以“非问臣之仇也”、“非问臣之子也”解决掉了平公之疑,便是告诉平公,他没有站在天人的角度来思考、处理这个问题。

 跳出自我,不以个人恩怨喜恶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可谓无私,可谓公矣!所以孔子才会赞美祁黄羊: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简易、变易和不易,在易经中哪更为重要一些呢?自然是变易。易经是来说变化、以及运用什么样方式、方法来把握这种变化的智慧之学。

推薦0建議已發表在三才大道, 易學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