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
YC Wang 176
87 , self made
Track This Person
Source: chemicals
Net Worth: $2.8 bil
Country of citizenship: Taiwan
Residence: Taipei, Taiwan
Industry: Chemicals
Marital Status: NA , 10 childrenRemains a vocal defender of opening Taiwan to Mainland China even if it means locking horns with the island’;s governing politicians. His attempt at producing a local car with General Motors foundered when they reportedly failed to agree on the car’;s brand name. Made his original fortune in plastics
(transfer
-
洪源仙境是江西省重点风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其中的洪岩洞属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景观。洞中幽深曲折,景致奇幻,石笋石柱,千姿百态;石田石林,光怪陆离。洞外是山峰俊俏,林木葱茏;山涧溪流环绕,泉水丰盈,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每当清晨,葱茏苍翠的峰峦,笼罩在云蒸霞蔚之中,确有几分仙幻气氛。洪岩洞前是宋代著名大臣洪皓的故里,当年洪皓游洪岩洞时曾留下了”谁知仙境在人间”的赞叹,”洪源仙境”由此得名。
transfer -
洪适(1117—1184),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洪皓长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鄱阳盘州,故号称盘州老人。洪适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院史;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与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朝廷封鄱阳郡开国公,逝后又赠谥号文惠公。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四方传诵。今存有《盘州文集》八十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存词《盘州乐章》一卷,《隶释》二十卷,《隶续》二十一卷,是其重要著作。据其弟洪迈说:“吾兄文惠公区别汉隶为五种书,曰释、曰缵、曰韵、曰续,四者备矣,惟韵书不成。”现只存《隶释》、《隶续》二种。是书为考隶而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为最精博”。transfer -
洪遵(1120—1174),字景严,洪皓第二子。出生于鄱阳(今江西波阳)县城内澹津湖畔。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列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破格授予秘书省正省字官职,入国史馆。后历任州通判、知府、知州、起居舍人、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枢密院都承旨、资政殿学士等官职。洪遵一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政为民,清正廉明,政绩卓著。
洪遵博识多闻,涉猎甚广。他的传世名作《泉志》,是历代钱币学家都要认真研读的书。这部十五卷的钱币大观,收录了五代以前三百多种中外历代钱币,并对这些钱币进行了详细记述和评论。《泉志》又是一部钱币归类学,书中根据钱币的传播情况分成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奇品、神品、厌胜品六大类,成为保存中国古代钱向的宝贵资料。洪遵通过对钱币的研究,阐述了货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洪遵著述甚丰,尚有《订正真本史记凡例》、《迩英记》、《祥曦殿记注》、《翰苑群书》、《集验方》、《中兴玉堂制草》、《翰林遗事》等书和诗集《小隐集》。transfer -
洪皓(1088—1155)江西波阳人,字光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出任海宁县主薄、摄县令事。宣和六年(1124)为秀州(今浙江嘉兴市)司录。建炎三年(1129),上书请高宗移驻金陵,迁五官,任徽猷阁侍制,以礼部尚书出使金国。金军西路统帅粘罕威逼洪皓去宋朝叛臣、金军扶植的刘豫傀儡政权伪齐部下任职,洪皓断然拒绝,险被杀,被金国流放冷山(今黑龙江境内)十五年,备极艰苦。在流放期间,他不断搜集北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料,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写成《金国文具录》。绍兴十三年(1143)才回到南宋。除徽猷阁直学士,遭秦桧忌恨出知饶州。复又被桧党诬陷,责以濠州团练副使,绍兴十七年(1147)削夺洪皓的官职,将其流放到岭南的英州(今广东英德县)。绍兴二十五年(1155)秋,复官为左朝奉郎,主台州崇道观。洪皓死于北返途中。
洪皓的一生,是“临大节而不可夺”、“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豪迈一生。他才高学赡,文章道德两相济美,为南宋文章大家。主要作品有《文集》10卷,《春秋纪》30卷,《帝王通要》5卷,《姓氏指南》10卷,《松漠纪闻》2 卷、《金国文具录》1卷、|《鄱阳集》4卷等,均为后世之宝贵财富。transfer -
洪 迈
2003-03-28 10:58:12 新华网江西频道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波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
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在衢州(今浙江衢县)白沙渡,见败壁间题有二色句,一咏“油污衣”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迈读后,爱而识之。可见其自少年时,便性格高洁,不同凡俗。
绍兴十五年(1145),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洪迈便不赴神州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力主“土疆实利不可与”。朝廷欲遣使赴金报聘,迈慨然请行。于是以翰林学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使。至金国燕京,金人要迈行陪臣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
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迈“使金辱命”,论罢之。乾道二年(1166),知吉州(今江西吉安),后改知赣州(今江西赣州)。迈到任,重视教育,建学馆,造浮桥,便利人民。后又徙知建宁府(今福建建瓯)。淳熙十一年(1184)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婺州大兴水利,共修公私塘堰及湖泊八百三十七所。后孝宗召对,迈建议于淮东抗金边备要地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桩,益戍卒,并应补充水军,加强守备,得到孝宗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迈入史馆后预修《四朝帝纪》,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淳熙十三年(1186)拜翰林学士。光宗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迈学识博洽,熟悉典故,一生著述极为繁富。据《四库全书》所有:《野处类稿》二卷、《史记法语》八卷、《经子法语》二十四卷、《南朝史精语》十卷、《夷坚志》四百二十卷、《万首唐人绝句》九十卷。还有《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六卷(现在统称这五集为《容斋随笔》),共一千二百一十九则,收入《四库全书》集部杂家类。这是一部广涉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随笔集,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其中自以史诸子百家,以及医卜星算之属,皆钧纂不遗,辨证考核,也颇为精确。作者尤熟于宋代掌故。所载宋代史实,皆极精审。书中考证汉唐以来的历史名实,政治经济制度,亦颇精确。还记叙了杜甫、李白、柳宗元、苏东坡等人的轶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也间加评论,颇有见解。后人曾将其中有关论诗和论四六骈文的资料辑录为《容斋诗话》十六卷、《容斋四六丛谈》一卷。transfer
(来 -
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墓前可石人、石羊、石虎各两件,成对排列;四、五品官员只能置石人、石羊各两件,六品以下不得置。宋代规定:三品以上可置石人、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两件,四、五品可置石羊、石虎、石望柱各两件。明清两代规定:二品以上置石人、石马、石望柱各两件;三品置石虎、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两件;四品置石虎、石马、石望柱各两件;五品置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两件。至于帝王陵墓神道两侧的翁仲、石像生,名目更多。
石望柱是用作坟墓的标志的墓柱演变而来的,最初有两种作用,一是便于墓主后人寻找,二是便于墓主灵魂出游归来认明止息之所。花表也是一种起标志作用的柱状建筑,上端镶有横板,原多木质,后改石制。唐宋以后,石望柱、华表往往刻有装饰花纹,与翁仲、石像生等组合在一起,具有表示等级、炫耀身份的意义。
(TRANSFER -
-
皇陵引出的腐败大案
——————————————————————————–
上世纪末,巩义市文管部门在对宋真宗永定陵进行勘查时发现,在永定陵上宫(安放灵柩的宫城)南神门附近的一个地方,有个被填实的大坑。挖了很深,既没见到生土,也没发现别的东西。
在皇陵里挖这么大的坑,不可能是毫无目的率性而为,但挖坑者到底想干什么呢?为什么坑里没有任何东西呢?
宋陵专家孙宪周结合史料研究后发现,这个坑原来“埋葬”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这坑,是太监雷允恭擅移皇堂(地宫)的“物证”。
“擅移皇堂案”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惊天大案,它爆出的是太监雷允恭勾结宰相兼山陵使丁谓等打着为皇帝尽忠的旗号,借修造永定陵之机大肆贪污腐败的丑恶行径。
擅移皇堂是揭开腐败大案的导火索。如果雷允恭这小子不那么“敢当家”———私自移动朝廷选定的宋真宗皇堂位置,或者擅自移动了皇堂却没有挖出水和石头,也许这惊天大案就永远也没机会曝光了。
“拂须参政”是北宋的典故,典故中拍马溜须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就是丁谓。
北宋名相寇准很赏识丁谓的才华,推荐他做了参知政事。丁谓对寇准刻意巴结,史载:“尝会食中书(省),羹污(寇)准须,(丁)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丁谓为寇准擦去胡须上的汤羹,却被寇准奚落了一顿,于是怀恨在心。之后,丁谓屡次加害寇准,致使寇准一再遭贬,最后客死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的雷州。
“拂须”的确不是参政大臣应该干的事,但一个不缺少才华的人如果再不缺乏这方面的“能耐”,确实是能成为“人物”的。当宋真宗钓不着鱼时,丁谓立即赋诗:“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真宗驾崩时,已担任宰相的丁谓兼任了一个很重要的职务———山陵使(营建永定陵的总负责人)。
营建皇陵是个肥差,太监雷允恭对此当然清楚,他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对刘太后说:“你和先皇平日对我很好,现在先皇升天了,我不能效力陵上,岂不心中有愧?”于是,刘太后让他去见山陵使丁谓,听候安排。雷允恭给丁谓送了份厚礼,丁谓派专人备车骑把他送到了永定陵工地,委以皇陵都监(工程具体负责人)的重任,并负责打造殉葬用的金银玉器。
在巩义皇陵工地,雷允恭不但克扣数万名修陵者的粮饷,还监守自盗了许多殉葬用的金银玉器,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一天,司天监邢中和对雷允恭说:“如果把山陵上移百步,就是佳穴了,这于先皇子孙繁茂大有利益,就是怕下面有石头与水,建不成皇堂。”雷允恭道:“先帝子嗣不多,若能让先皇后世多生子嗣,何妨移筑陵寝呢?”邢中和说:“山陵关系重大,踏勘复杂,需要时间,必误葬期(按宋朝礼制,皇帝死后7个月内必须下葬),这如何是好?”雷允恭说:“你尽管督工改造,我立刻去奏知太后。”雷允恭把此事禀于太后,太后道:“这是朝廷大事,怎么说改就改呢?”雷允恭答道:“奴婢是为先帝子孙兴盛起见。”太后很不以为然,便道:“你去和山陵使商议吧!”雷允恭与丁谓商议,丁谓同意改筑皇堂。
谁知掘土数尺,就有乱石重叠,好不容易把石头搬走了,却又出来一泓清水,皇堂变成了水池。依照风水的说法,葬地出水,尸骨会散的,这是很凶的事。在一片惊惧中,内侍毛昌达前往开封奏闻太后。太后派状元出身的参知政事王曾等人实地查看皇堂。王曾不及三日就回到开封?熏密奏太后:“据臣所见,陵寝万难改易。丁谓居心叵测,勾结雷允恭,将榇宫迁移绝地!”太后闻言大惊,当即决定废弃新穴,仍在原来的地方建造皇堂。
雷允恭擅移皇堂,被捉拿归案。审讯中,他供出丁谓是其同伙,在修陵的过程中,他们敲诈勒索,收受贿赂,且盗取金银玉器都是他们一起干的。
之后,雷允恭被抄家杖死,邢中和被发配到蓬莱岛,丁谓被贬到海南的崖州,比寇准走得更远。
王曾利用擅移皇堂这件事,除去了两个当权的坏人,被后世史家赞为“一网而得二奸”。
传说后来丁谓在家中与人饮酒,客人问:“四海之内的州郡,何处最为雄盛?”丁谓笑道:“当然要数崖州了!”客人问:“此话怎讲?”丁谓答:“堂堂的朝廷宰相,也只能做这个州的司户参军(官名,掌管户口等事),其他州难道能和它相比吗?”
此乃笑话。但宋真宗唯一成人的儿子(真宗有六子,五子皆早殇)宋仁宗没有儿子,却是真的历史。据专家推断,真宗的基因可能存在某些缺陷,不然,以那时皇室的医疗条件,不可能六子五殇。而真宗的基因缺陷,又被仁宗继承并“光大”了,不然,后宫那么多佳丽,不该连一个儿子都生不出来。
今天,在永定陵四周打井,打出的都是死窟窿,没有一点水。唯雷允恭擅移皇堂挖出的那个大坑,能打出清清的水来。
永定陵位于310国道旁,在开洛高速公路通车前,这儿车来车往。因此,永定陵是宋陵各陵中游客最多的。也因此,巩义市文管所在这儿修了个大门,搞了些绿化,收起门票来。开洛高速通车之前,巩义市文管所的工资全靠永定陵的门票收入,现在则靠不住了。永定陵目前还是各陵中唯一收门票的“单位”,一张门票10元,一年的收入不足两万元。
记者在宋陵采访的数天中,除看到两个台湾人拿着从网上下载的宋陵资料专程前来拜访宋陵外,没有遇到其他游人。但孙宪周认为:“宋陵不是为旅游而存在的,它的价值也不是旅游效益能够体现的,更不能为了旅游而对宋陵进行破坏性的开发。话又说回来,若搞旅游,打什么牌子都不如打宋陵牌!”
宋陵是河洛文化在中原大地上的绝响。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北宋之前的四千多年,中原大地一直主宰着中国,北宋之后,中原大地和华夏民族之文化一样,步入了长达数百年的沉寂期。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