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
再粗略说一下锐山先生的话题。
大家应该基本上都知道,颅骨复原技术最早是在1877年由解剖学家Schaffhasen提出的,他认为颅骨的面部软组织与骨骼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颅骨完全有可能复原其生前面貌。
1895年德国的莱比锡市因扩建圣约翰教堂,著名音乐家巴赫的墓不得不迁走。由于墓穴密集和棺木损坏,在迁坟时许多白骨混在一起,以至无法辨认出哪一具是巴赫的遗骸。解剖学家His和雕塑家Seffner对被认为最可能是巴赫的颅骨,运用该技术复原了巴赫颅骨的塑像。这个模型同巴赫生前任一肖像相比都很相似,从而确定了巴赫的遗骸。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用科学的方法复原颅骨的生前面貌。此后,这项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古人类遗骸和化石面貌复原。
20世纪20年代苏联人率先把颅骨复原技术运用到刑侦工作中,用来查找无名尸骨的身源,特别是苏联人Герасимов写了一本《从头骨复原面貌的方法》,对这门技术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刑侦方面,而且表现在古人类遗骸和化石面貌复原方面。
目前在大陆来说这门技术主要运用于破案之中。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复原者本人的想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复原者的先天资质和后天经验,除非是精于此道的大家,一般人充其量、说到底、撑死了只能做到形似,可要做到神似,那就难了。这就是人的先天资质和后天经验对人自身的约束,后天经验还可以积累,但说到先天资质,只好感叹地说一句,唉!
尽管如此,对那些失去了任何身源线索的无名尸骨的身源查找工作,这门技术仍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按照传统的颅骨复原法,干这种活儿的基本的程序是:
1、先根据颅骨的模样用石膏做一个雕像。这要求在此之前颅骨基本完好无明显破损,如果颅骨破损,那么首先要尽可能修复颅骨,然后再来做石膏像。
2、将石膏颅骨固定在特殊的支架上,使其保持在法兰克福平面。
3、在石膏颅骨上选取一些检测点,根据事先测量出的同类人颅骨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数据和变化规律,切取相应长度的可塑性物质,比如软塑泥、蜡、粘土等,将其做成小柱体,其高度是检测点处软组织的高度,然后将这些柱体粘附于石膏颅骨的相应检测点上,然后用可塑性物质逐一做成面部软组织的形状将这些标柱平滑地连接起来,填充其间的空隙。
4、接下来按照三庭五眼法划线,要在颅骨上画出眼内侧线、眼外侧线、鼻翼线、鼻底线、发际线、眉弓线、口裂线、下颚线、中心线。根据这九条线,就可以确定五官的位置、长度、宽度和大小了。(对不起,一不留神说起相学来了。)
5、最后对面部轮廓、五官和部分颈部进行细微调整,这样事情就算办完了。
这里还可以给大家顺便说一下,干这门活的人,只要干得精了,无一不是相学大家,看人直入骨髓,其可怕程度,绝非使用《英耀篇》蒙事儿的江湖相士可望其项背,别说望其项背了,连毛都摸不着。以前见过一供职于公安部的老头,就是干这个的,根本不看人,也不和来人说话,隔着帘子听呼吸声就能把人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清楚楚,搞得我们每次一见到此老就头皮发麻,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这老头业绩辉煌,但是默默无闻,不为大众所知,也属于长期保密使用之列。
其实,从我以上的叙述中,大家可以看出,传统的颅骨复原技术程序复杂,而且不完全靠科学,您要是完全靠科学,做出来的活儿还真就不是那么回事!经验非常重要!人的资质更是极端重要!为什么传统的颅骨复原术作出来的作品与真实面貌的相差概率很大?为什么前面说一般人只能做到形似,难以做到神似?只有极少数精于此道的大家,做出来的东西,不仅形似,而且接近于神似,比如在刑事侦查中无名尸身的身源查找工作,您要叫一位二把刀来复原面貌,复原像发布出去要么毫无反应,要么同时有几家、十几家人来争领尸体,哭哭啼啼、大打出手;您若叫一位高手来做,发布出去,最多不出一月,就有死者家属哭着喊着上门来认领尸体,而且只此一家,不会出现几家人争抢尸体的现象。这就是经验呀!
经验还可以积累,可是资质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去学,学出来就是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高手一见到好苗子,只要自己身体不是有病,或者是老的动弹不得,往往都追着赶着要人家给他当学生,其下贱程度,就好像南海鳄神追赶段誉一样。哪里还有让人交学费的?上赶着倒贴钱、一切开绿灯免费不说,还给安家费、帮着找工作、安排升迁、找机会让他露脸,这哪里是做学生,简直就是做大爷!唉,咱还是不行,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由此也可见真正的老师,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牟利的工具。不过,尽管无比宠爱,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还是老师,学生还是学生,用通俗的讲法,这也叫“遵守课堂纪律”吧。
现在呢,普遍开始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复原工作,但是这更需要非常庞大的原始数据库和材料的采集和储备,2001年西北大学率先研制成功,今年初在原有基础上又研制出来“中国人三维颅面鉴定处理系统”,这些都是建立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面貌复原的软件。不过,饶是如此,前面所说的经验、资质同样重要,机器怎么也干不过人,遇到疑难案例,还是要靠人们手工操作,尤其在考古方面,由于古人类颅骨标本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单纯依赖机器是不行的。
目前大陆干这一行都有刑警背景,这也是世界上干这一行的共同特征,沈阳的中国刑警学院不说了,招牌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是,吉林大学文学院的边疆考古中心,招牌就说明不了人员构成了;此外还有西北大学的有关机构,这是目前大陆考古界作颅骨复原项目主要依赖的三支力量。当然,他们还同时肩负刑事侦查的工作,毕竟打开门做生意,客户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锐山先生问有没有给M45墓主人作颅骨复原,这倒没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考古学上,人类群体活动遗址的重要性要比单个孤立的墓葬重要得多,因为人类群体活动遗址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形态,而单个孤立墓葬遗址,特别是人类文明早期的单个孤立墓葬遗址,由于当时处于文明早期,根本没有文字资料,史书记载也大多简略模糊、甚至不可征信,所以这种墓葬,其说明力就差多了。我敢说,如果M45是在一个大型人类群体活动遗址中被发掘出来的,其价值要成n倍地增长。可惜……不过这种在人类群体活动遗址中或者在人类群体活动遗址附近被发掘出来的墓葬,也不是没有发掘过,日后让老头们给您讲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要为其做颅骨复原的,人们总是把有限的资源首先投于最具价值的方面,然后再渐次推及价值稍逊的方面。
说到巨石阵问题,锐山先生可以关注一下陶寺遗址的考古报告,这个遗址被媒体誉为“中国的巨石阵”,我是不喜欢媒体的这一类词语的,毫无想象力!词汇贫乏!但是这个遗址在天文考古,尤其是各位关心的风水定向方面,具有标本意义。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谢谢各位先生!
[ 本帖最後由 lh1041 於 2006-7-8 04:55 AM 編輯 ]
-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3040個美元。锐山先生、老平站长、沈先生,数日不来,简慢了!
说起接着往下写,小的们也想,也试过,但是怎么也写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写这一类文章,不比写论文,写论文的话,在材料充分支持、足以形成观点的情况下,规规矩矩,按部就班,按照规划好的章节目次,分析材料证据,步步推演出观点,一篇论文就写成了,别管语言何等乏味,总之在论证上不出问题就可以,而且可以任意使用专门术语,因为读论文的人一般都是圈内人士,不会发生理解困难。
但是写老头们的这类文章,要写得不使人们打瞌睡,一难;要写得谁都能理解,二难;要写得使人不瞌睡、使人理解之后,还要勾引——对不起,又使用一个不雅词语,但没有更恰切的词了——人们去研究,三难。从内容上说,需要由浅入深,又能够深入浅出;从架构上说,文中过渡接榫处又要尽量平顺自然,不显章节痕迹;还要有事实、有证据、有生活阅历,因为没事实没证据就成了写小说了,而没有生活阅历则不能见其厚重,反而容易流于轻浮;再则说了,面对浩如烟海的材料,你还要指哪儿就能打到哪儿,见啥都能说出个道道来,说出来之后还能归总到中心议题,收放自如……不管怎么说,反正小的们是办不了这种事情,小的们要是能办得了这件事,嘿嘿,说句粗俗的话,咱就算混出来了!所以,世上有好多科学家,自己水平很高,但是一听说要他们去写科普文章,立即摇手拧头,敬谢不敏,何以然?因为这不是件好办的事。还是等老头们来吧,说实话,小的们也想听呀。
-
沈先生早!老头子们没有来,这是一伙已近中年的年轻人,小的们向您问好了!
-
smallbridge先生还说:“……「八卦圖的起源,連五行學說的起源也一併說了,三合四正、太一行九宮……也他娘的都在裏頭」……知道的就幫大家解說一下,……如果真的有人知道的話……”
对此,我们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经历过说书的场面,旧时在城市的茶馆里头、乡村的大榕树下,常常会簇拥着大群人们听说书先生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说岳全传》,每每到要紧关节处,说书人一拍响木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接下来收钱走人。说书现在已经远离我们了,但正是这种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将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代代相传,如果说现在的人们还可以“礼失而求诸野”的话,实在有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这一类形式的民间娱乐活动。
既然没有人愿意认真地关注我们这个古老文明历史长河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人愿意认真地研究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中惯常使用的一些语汇的原始发生模型,那么我们愿意在这里扮演一下说书先生,虽然没有收钱,但是既然来了,就要争取说得出彩,因此免不了在紧要关节处卖个关子。但是对不起大家的是,年初我们中间有人去世了,大伙儿也都没有了心情,再加上各有各的一摊子事情要作,南下北上的,也就渐渐地没有了激情。不过值得安慰的是,人们行动起来了,在这半年来,我们注意到有很多人认真关注起考古学、天文学、民族学、民俗学、数学这些冷而又冷的、枯燥乏味的学问,进而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意见。对此,我们乐观其成,毕竟这才是我们真正希望见到的结果。因此,我们觉得静静地看别人的发表也是一种乐趣。还是上面提到的那句话:“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学术的生命不在一时的结论,而在于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将这个事业进行下去,直至永远。”
自然,在闲下来的时候,我们也可能会再续前文,当然也可能不会,因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不是吗?再说我们并没有为谁工作,我们没有拿钱,这只是一个带着自觉性的自发行为。Smallbridge先生所提到的上述命题,现在大家在原有的框架内又有了一些进一步的见解,您说我们是写出来娱乐大家好,还是去赚稿费好?我想,能赚稿费的事情当然不要放过。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smallbridge先生来了,我们乐意看到先生的文章,我们期待着先生对我们有所教益。
[ 本帖最後由 lh1041 於 2006-7-6 04:36 AM 編輯 ]
-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922個美元。今天刚好有点空,来系统地回复一下smallbridge先生:
1、首先感谢smallbridge先生帮忙推销书籍,我们本来也想这么干,但是一来上网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图利;二来纵横网不是一个做生意的场所,早前有人乱发广告遭到警告处分,我们觉得应当遵守网站规定;三来我们不是生意人,虽然现在任何事情都可以当成生意作,但是我们还是认为认真写书和认真卖书的人本质上都不是生意人(一辈子可以写几百上千本书的人以及什么书都卖的人不在此列),我们也不希望考古界变成考古商界。
最后,还要声明一下,我们和smallbridge先生素不相识,他不是我们的“托儿”,有兴趣买书的人们非常欢迎,但是买了觉得不如金庸小说好看,又或者和您的师门授受不符合,您可千万别骂我们。
2、在现在的学术界,前沿的观点都是用论文而不是专著来表现的,但是专著也不失其重要性,因为专著集合了大量的前人观点和周围同仁的思维结晶,这里头既有学者智慧,也有民间养分,作者因而修正了先前发表的论文的偏差,也同时整合了别人的意见、完善了自己的观点,所以说专著主要来说是一份索引,而作者的观点是建立在这份索引之上的,外行人往往看看文章,内行人却要看其材料取舍的合理性和推理模式的完备性。比如smallbridge先生在楼上提到的那个章节,早在1989年就已经发表在大陆的《文物》期刊上了,但是集结成书又在十几年后,由此可见专著之不具时效性。
3、关于学术资源不对称问题,恕我们直言,这个问题不能归罪于学术界,而要归于社会风气和被这个社会风气影响了的读者个人。因为经过批准可以解密的材料(包括论文、图片、考古报告和民间调查记录)都已经发表了,世人只要想看都可以看到,在目前图书流通十分便捷的情况下,以香港、台湾、海外各图书馆馆藏之富、借阅之便,即使远隔关山万里,读者只要想看,也不是难事。例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不同作者所作,共二种)、《彝族天文学史》、《中国天文考古学》、《天文考古通论》、《星象解码》、《古历新探》、《中国历法与数学》等书籍所引用的所有材料(包括论文、图片、考古报告和民间调查记录)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发表的材料,放在各个图书馆里都已经沤烂了都没有人去看,放在书店里都已经降价处理、而且一再降价处理也没有人买。这是为什么?市面上一套漫画书、一套武侠小说的价格都高于这些学术书籍,买的人趋之若鹜,读完了随手可扔,但是那些或许可以重读一下的图片、论文、书籍、考古报告和民间调查记录,别说掏钱买,就是放在图书馆里让人借,也没人去借。为什么?因为材料是枯燥无味、面目可憎的!
所以说,smallbridge先生说学术资源不对称,不对!不是不对称,而是各位不愿意去花时间看一看罢了,别说那枯燥无味、面目可憎的图片、论文、书籍、考古报告和民间调查记录,就是中国文明在轴心时代早已形成的经典作品例如老庄、论孟、荀韩又有几个人通读过?我想不多!人们更喜欢探求秘诀,探求使人朝贫夕富的秘诀,好像秘诀是一个不需要根荄枝叶的果实,凭空就可以生长出来一样。
4、近来看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评论说中国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因为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以感染全世界的学说!我们认为,人要进步,首先要倾听两类人的意见,一类是敌人,另一类是诤友。要认真倾听敌人的意见是因为他时刻想干掉你,所以他对你的观察最仔细;要认真倾听诤友的意见是因为他离你最近,而且又愿意直言不讳地提出看法。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任何敌人以及朋友的逆耳之言,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完善净化自身的使命还远未终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在庞大的地域内整合出以朝贡体制为特征的远东国际关系体,提出了无远弗届、并行不悖、兼容并蓄的“天下”概念,同时又含有大量乌七八糟的东西比如好内斗、好嫉妒、容不得别人强于自己、凡是强求一律,听不进反面意见等等劣根性。所以,有时候真想大喝一声,我们真的强大起来了吗?我们在精神上真的强大起来了吗?别又是意淫吧?
5、综上所述,枯燥无味、面目可憎的学问怎么在这个时兴快餐文化的时代里生长呢?我们认为,既然个人不能改变时代,那就只好顺应时代,在顺应中谋求改变。在这个时兴快餐文化的时代里,沉重的学术课题也可以写的轻松些、随意些,也可以写成一个稍带草根色彩的娱乐文章,只要引起有心的人们的注意,自然会有人来购买并阅读这些书籍、继续进行研究。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学术的生命不在一时的结论,而在于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将这个事业进行下去,直至永远。
6、最后提一下,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所有书籍名称,纯粹为了行文需要,不是为了卖书,也没有大吹法螺的意思,反而我们要劝告那些希望升官发财的人们不要去买这些书籍,因为里面没有使您实现富贵梦想的所谓“秘诀”。您若真要买来看的话,可能会糟蹋您宝贵的血汗钱,因为对于追求升官发财的朋友们,这些东西除了能够帮助您更快地进入梦乡之外,没有其他用处。不过,您要是失眠患者,不妨尝试阅读一下,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而且有资格失眠的人也不多了,不是么?
lh1041集体敬上
2006年7月6日凌晨 -
戈先生,怠慢怠慢!我們這小半年都不在家,沒來得及回復您的來信,還望原諒!天壇、地壇都在北京呀。到了北京一問就知道地點,盡人皆知,無人不知,路人皆知。哈哈……這一段時間以及往下一段時間都比較忙碌,失禮之處,還望見諒。
-
謝謝PATTON、沈先生,我們會常來的。再次感謝WZLZ先生對瘸子(茄子)的關愛。給帖子裏各位先生拜個晚年!
-
WZLZ先生,您嚇死我了,什麽“遵循周恩來指示”研究風水?沒有的事!總理是見過不假,可是那年月見過總理的人多了,我們見總理時還是個小崽子,嘴上毛還沒長全呢,您說凴啥總理就會指示我們了?另外總理是徹頭徹尾的共產黨人,哪裏會有這種指示?沒有的事!別聼人瞎説!
和您說的有些影影綽綽相似的是翁文波先生。當年他和李四光他們老哥倆爲了我國的戰略資源,四處找油,從玉門到大慶,大獲成功。李四光那時已是成名人物了,藏是藏不住的,因此總理指示對翁文波要長期保密使用,可總理沒讓他搞風水呀。也是怪事,在那時,李離了翁或者翁離了李還真的拉不開架式,他們老哥兒倆還真有點兒“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我們是什麽貨色,敢跟翁先生比?給他提鞋還不配呢。
再説我們真不懂“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這玩藝兒千百年來衆説紛紜,沒什麽定論,以我們的水平,只怕連嘴也插不上,更別説懂得了。風水也只是娛樂,遠遠談不上“研究”,要向各位先生學習!總之,謝謝各個網站能讓我們貼一些瞎想與胡説,我們呢,瞎想胡説之時盡量爭取不給網站丟人抹黑。
lh1041聾子、啞巴敬上
[ 本帖最後由 lh1041 於 2006-2-11 08:16 PM 編輯 ]
-
整個冬天都在病中度過,今天晚上來給我的素未謀面的老朋友們道一聲:“新年快樂!”。
昨天被老婆子拉著看《大長今》,其中有一個畫面,畫外音獨白:“一個人要成大事,其實只需要具備單純和熱情兩种素質。”
可不是麽?就是這樣簡單,也就是這樣難!當年在蠻荒中,在莽叢中,在墳地中往來奔走時,沒有人看得起這些工作,以至於寫出書來沒什麽人要看、沒什麽人要買,但是,一條路也就這樣走出來了,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得多了,也就走出一條路來。
-
我来贴一篇资料,跟壬版的大作搭配着看——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正月
立春:
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侯,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
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二月
惊蛰:
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
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三月
清明: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
初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降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四月
立夏:
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五月
芒种:
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
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调”,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六月
小暑:
初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
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
三候,大雨行时。七月
立秋:
初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
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八月
白露:
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鸿,小曰雁。
二候,玄鸟归。燕去也。
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
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九月
寒露:
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霜降:
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
二候,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侯,蛰虫咸俯。俯,蛰伏也。十月
立冬:
初候,水始冻。
二候,地始冻。
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小雪:
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三侯,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十一月
大雪:
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
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冬至:
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侯,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十二月
小寒:
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
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
下面引用由研究京氏在 2005/09/27 01:20pm 發表的內容:
《太一生水》篇的观点,跟易纬是一脈相承、相通的。与河洛之圖精神也一緻。数学是现象世界的抽象模拟;有一个数学模型,就有一个相应 …我再提一個思路,或許不夠貼切,不過接近了。考慮一下現在的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技術不但可以模擬三維空間下現實存在的實體,也可以模擬三維空間下不存在的事物,比如電腦上常見的一些表面上看來不錯的幾何體,但是三維空間裏就不可能作得出來。由此可見,任何象都有其數字背景,而模型中的數字(包括天干地支、陰陽爻這些運算符)都是爲了表現某种象的使用的。因此,從理論上說,數學可以模擬無限維時空下的圖景,想象不出來但是無法否認其存在可能性的途圖景。不知道我的表述能不能使您多一個思路——語言、文字確實不是好的交流手段。 :em02:
-
matricec先生,您是對的,從法律上來說,我是有錯誤的,無論如何不能掩飾。其實有人或許認爲我可以靜悄悄的編輯一下就行了,但是我想,有錯就要認,應該向作者致歉,因爲畢竟文章是他的署名文章,版權歸于作者。再次感謝您的提醒!敬禮!lh1041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