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覆創建
-
《推背图》(01-60象)
唐朝贞观年间司天监 李淳风.袁天罡著\n共分六十象,每一象合谶诗二首,卦图一幅,分别预言自唐代以迄的国运兴亡。
推背图是由(周易)推演而成,每一卦象以八八六十四卦之一起始,六十卦占卜自唐初以迄的国运更迭。合计约推估中国一千八百年的国运。由於推背图流传久远,其间不乏有人伪作版本,目前较为可信的为明末才子金圣叹批注的金批本推背图。
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由清宫大内流出,辗转公诸於世。金圣叹於清顺治十八年因”哭庙案”遇害,时为西元一六六一年,故金批本至少有三百卅十年的历史。
金圣叹:明末清初人,[1607~1661].
名喟又名人瑞.庠姓张.名采又名若采.因岁试作文怪诞而被黜革.
後应科试.改称金人瑞考第一.圣叹为其佛号.评注不少古典.奇才也.
顺治十七1660年.苏州府吴县调来新县令任维初.对欠税者用重刑又私盗公粮.
顺治十八年崩.苏州设灵堂哭临三日.大官云集.百多名秀才於第三日往孔庙哭庙.
後向巡抚朱国治呈揭帖告发县令.谁知朱任二人早已勾结.捕18名秀才.
反向朝廷告秀才们抗纳兵饷.鸣钟击鼓.聚众倡乱.震惊先帝之灵.要求严惩.
於秋後处斩(顺治18-7月13日)[1661].法场-江宁-三山街.其中一人为金圣叹也.
[不久任维初因犯另案被斩,朱国治被吴三桂兵杀并分食其肉,真是天有眼也]
第一象 甲子 乾下乾上 乾
谶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於唐後论元机
金圣叹:「此象古今治乱相因,如日月往来,阴阳递嬗,即孔子百世可知之意,红者为日,白者为月,有日月而後昼夜成,有昼夜而後寒暑判,有寒暑而後历数定,有历数而後系统分,有系统而後兴亡见。」
[UploadFile=01_1112796227.gif]
第二象 乙丑 巽下乾上 姤
谶曰:
累累硕果 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 阴盛阳先竭
金圣叹:「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阴盛者指武「明空」当国,淫昏乱政,几危唐代。厥後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UploadFile=02_1112796279.gif]
第三象 丙寅 艮下乾上 遯
谶曰:
日月当空 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 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拨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
金圣叹:「此象主武「明空」当国,废中宗於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UploadFile=03_1112796323.gif]
第四象 丁卯 坤下乾上 否
谶曰: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振羽高冈 乃克有後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 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著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金圣叹:「此象主狄仁杰荐张柬之等五人反周为唐。武后尝梦鹦鹉两翼俱折,狄仁杰曰:武者陆下之姓也,起二子则两翼折矣。五猴指张柬之等五人。」
[UploadFile=04_1112796362.gif]
第五象 戊辰 坤下巽上 观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箫方见日 更无一史乃平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处葬金环
金圣叹:「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地上,乃贵妃死於马嵬坡。截断竹萧者肃宗即位,而安史之乱平。」
[UploadFile=05_1112796403.gif]
第六象 已巳 坤下艮上 剥
谶曰: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 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 一二年来见太平
金圣叹:「此象主明皇还西京,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叔俶郭子仪收复西京,十月收复东京,安史之乱尽弭,十二月迎上皇还西京,故云再造。」
[UploadFile=06_1112796436.gif]
第七象 庚午 震下乾上 无妄
谶曰:
旌节满我目 山川局我足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金圣叹:「此象主藩镇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UploadFile=07_1112796473.gif]
第八象 辛未 坤下离上 晋
谶曰:
搀枪血中土 破贼还为贼
朵朵李花飞 帝曰迁大吉
颂曰:
天子蒙尘马首东 居然三杰踞关中
孤军一驻安社稷 内外能收手臂功\n金圣叹:「此象主建中之乱,三人者李希烈、朱泚、李怀光也。李怀光以破朱泚功,为卢杞所忌,遂反,故曰破贼还为贼。三人先後犯阙,德宗乘舆播迁,赖李晟以孤军收复京城,而社稷重安矣。」
[UploadFile=08_1112796497.gif]
第九象 壬申 乾下离上 大有
谶曰: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 血染河山日色红
一树李花都惨淡 可怜巢覆亦成空
金圣叹:「此象主黄巢作乱,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以自立,改国号梁温,为黄巢旧党,故曰覆巢亦成空。」
[UploadFile=09_1112796533.gif]
第十象 癸酉 坎下坎上 坎
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 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杀我 回头还有李儿花
金圣叹:「此象主朱温弑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所谓一后二主也。未几为次子友珪所弑,是颂中第三句意。李克用之子存勖代父复仇,百战灭梁,改称後唐,是颂中第四句意。」
[UploadFile=10_1112796575.gif]
(待續) -
讖謠:
中國古代政治預言─讖謠,是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在史籍記載和民間流傳中,都顯得神秘玄妙,似有靈驗,歷朝雖久禁而不衰。
什麼是讖謠
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唐朝之後,是一個戰亂仍頻的時代,叫“五代十國”。在十國中,有一個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叫南唐,南唐的最後一個君主叫李煜,人稱李後主。李後主統治南唐時,喜歡吟詩填詞。一日,他聽見近侍來報,說都城金陵的街頭有一群兒童傳誦著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謠:
索得娘來忘卻家,後園桃李不生花。
豬兒狗兒都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
李後主一聽便知,這不是文人所作的詩詞,而是一首神秘的讖謠,只是他無法破譯這裡面所包含的有關未來的信息,便不再費神思索,而繼續寫詩填詞去了。
據古代史書《南唐近事》所載,這首童謠所“預言”的事竟“驗若合符”。事情是這樣的:李後主喜歡吟花諷月,自然喜歡美人坐懷。他娶了一位美妃周氏,接著又把她扶為皇后。自娶了周氏以後,李後主便與她形影不離,擁美飲酒,對花賦詩,完全把國事忘到九霄雲外。這就是詩謠所“預言”的“索得娘來忘卻家”,娘指娘子,這裡指周後。就在李後主耽於酒色之時,北方的王朝北宋取代了後周,正在厲兵秣馬,準備統一全國。公元975年,北宋大軍攻克金陵,俘虜了李後主,滅南唐,李氏從此絕統。這就是歌謠裡所預言的“後園桃李不生花,豬兒狗兒都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後園桃李,指李氏後代,不生花指絕統。豬兒狗兒是中國古代的兩種生肖,與地支亥和戌相對,指戌年和亥年。都死盡,指戌年和亥年都過完。公元975年滅南唐時,正是乙亥年過完的時候。貓兒患赤瘕,貓子眼瞎,比喻看不見南唐的未來了。至此,童謠裡所“預言”的事都“應驗”了。
這種用雙關語、生肖法和拆字法等手法來組織韻語,從而使它帶有神秘性、朦朧性以預言未來的歌謠,就是讖謠。讖謠是對未來所作的預言,或模仿預言形式所偽造的假預言。與西方預言相比,讖謠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它是東方神秘主義的表現,是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中產生出的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核心的神秘文化的一種形式。它以拆字、生肖、五行等中國特有的方式隱含未來的信息,對未來前景進行預測,是西方預言所沒有的特殊形式。所以說,讖謠是中國人的預言。
讖謠的傳播
既然讖謠是古代預言家、方士及方士化的儒生和政客為了各種目的所製作的,那麼他們一定會通過種種途徑令其流傳,並讓它披上神秘的外衣,以吸引公眾的注意,引起他們對未知命運的關注。讖謠傳播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兒童傳謠,二是銘文石刻,三是題壁展示,四是僧道傳謠,五是典籍傳播。下面逐一分述如下。
兒童擴散
讖謠最主要的傳播形式就是通過兒童之口進行擴散。人們普遍認為兒童天真無知,他們所傳的謠諺必非出於自撰,肯定出自天意。流傳甚廣的熒惑降地為童以傳謠的觀點,就是這種思想的表現。楊慎《丹鉛總錄》卷二指出:“史謂童謠乃熒惑星為小兒造謠。”於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製造讖謠,通過兒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種天意使然的架勢。
亡周童謠
西周宣王時,在都城鎬京(今西安西南)的大街上,有一群兒童邊走邊喊:
厭弧箕服,實亡周國。
恰巧宣王的車馬從這裡經過,當他聽見“實亡周國”時,心頭猛地一緊,當即下令將街上賣厭弧箕服的全部抓起來殺掉,然後憂心忡忡地驅車回宮了。原來,厭是野桑樹,弧是射箭的弓,厭弧也就是野桑木做的弓;箕服,箕是一種草,服是裝箭的袋子,箕服就是用箕草編的箭袋。宣王以為童謠所指是那些賣厭弧箕服的人,他們的弓箭將會滅掉周朝,所以盡殺之。
當時有一對正在賣厭弧箕服的老年夫婦,見王宮衛士滿街抓人,連忙拼命地往城外逃去。在郊外的路上,他們發現有一個被丟棄的女嬰,覺得可憐,便抱了起來,往褒部落奔去。他們這一抱不要緊,卻使上述童謠終於“應驗”。
原來,這個被抱起來的女嬰不是別人,乃是後來傾城傾國鼎鼎有名的褒姒。他是宣王的一個宮女與人私通後生下來的私生子。宮女怕被宣王發現,便將她丟棄在郊外,恰巧被賣桑弓箕袋的夫婦撿去,又恰恰抱到了褒部落。褒人收養了她,並給她取名叫“褒姒”。
小褒姒漸漸長大,出落成一個妖豔異常的尤物。宣王死後,由他的兒子周幽王宮涅繼承了王位。幽王是個荒淫昏庸的君主。他因一件小事便把褒部落出身的一位大臣關入監獄,褒部落首領搭救不了他,便使出美人計,將褒姒獻給了好色的幽王。幽王一見褒姒美豔絕倫,當即下令放了那個大臣。
這褒姒自進宮以來,就一言不發,一次不笑,整個一個冷美人。幽王變著法子想逗她一笑,均未奏效。這時有佞臣獻計,說用“烽火戲諸侯”方法或可取樂於褒美人。
幽王將褒姒帶到了都城外驪山的烽火台上。這烽火台是專門用來在西戎進攻時點火報信,以令各路諸侯前來勤王;平時是萬萬不能隨便點火的。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調戲了諸侯;褒姒見此鬧劇,終於開顏一笑。
自褒姒一笑之後,幽王越發寵愛她,當褒姒生了一個兒子後,便廢掉了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其子為太子。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宜臼逃到外公的封國訴苦。申侯一氣之下,勾結西戎向鎬京進犯。幽王急點烽火台報警告急,可是那些諸侯以為幽王又在玩“烽火戲諸侯”的遊戲,沒有一個前來救駕。幽王狼狽逃到驪山,被西戎殺死;西周至此壽終正寢。此時,不少人想起了宣王時的那首童謠:“厭弧箕服,實亡周國!”(《國語﹒鄭語》)
周宣王因為相信“厭弧箕服,實亡周國”的童謠,而引起一個生動曲折的故事。因為歷史遙遠,這首童謠是何人所作,是何目的,已無從得知。但人們對童謠的迷信以及童謠引起的巨大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就此童謠來講,其“應驗”結果的附會成分太多。厭弧箕服與西周滅亡並無直接的聯繫,西周的滅亡實與周幽王的昏庸無道有關。
銘文流播
銘文石刻是讖謠傳播的另一大形式。讖謠在先秦、秦漢時就已出現,當時還沒有紙張,因此保存讖語的最佳方式當然就是石刻。
王家碑讖
唐文宗大和中,王璠被任命為丹陽縣令;他上任伊始,便決定挖壕溝以固城防。某日挖出一塊石碑,王璠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山有石,石有玉;
玉有瑕,即休矣。
王璠百思不得其解,問眾人皆不懂。過了幾天,一位白髯老叟說:“這是不祥之兆!預言的是王家四代之事。王公的祖父名,崟生礎,這就是讖語所說的‘山有石’之意;礎又生了王公璠,這就是‘石有玉’的含義;王公又生了兒子瑕休,是‘玉有瑕即休矣’的含義。‘休’亦含絕義;看來,王公要絕嗣了。”說完,飄然而去。
大和九年,權臣李訓謀誅宦官,命王璠為太原節度使,令其召募爪牙。但不久李訓事洩被殺,王璠逃回長安,當夜被禁軍捕獲,全家老幼盡數被殺,王家至此絕門。(《新唐書﹒王璠傳》及《舊唐書﹒王璠傳》)
此即用石碑的形式傳授的讖謠,顯示出濃烈的神秘性。其預言之神異,也讓人驚詫莫名。但越是這樣,越是讓人懷疑此事的真實性。盡管它出自正史,但正史中的失實之處,並非《唐書》一家,也並非自《唐書》始。對此,應保持懷疑精神。
銘文石刻比之於童謠,更具有神秘性。兒童傳謠還可見到傳播者,而碑銘傳謠則根本見不到傳授謠言的人,所以更增添了其神秘性。
題壁展示
讖謠的另一種傳播形式就是題壁,即把讖謠題寫在牆壁上,讓過往行人觀看傳誦,以提高讖謠流傳的範圍和速度。傳謠者尤其喜歡將讖謠題寫在寺廟道觀的牆壁上,因為寺廟道觀本身就給人以神秘之感,所以將讖謠題於寺觀之壁,可以增加人們的迷信程度,借人們對佛祖或天師的崇信之念,加深他們對讖謠預言的迷信。
據宋王□《默記》卷中載:北宋哲宗紹聖三年,時彥考中狀元,授官江東小曹,乘舟赴任途中遇上大風,不得已乃系舟於山下小港。時彥借機登山散步,但見布滿荒草荊棘的山頂,坐落著一座小寺,一老僧健步下山迎接,見時彥施禮道:“來者是時狀元吧?”時彥大感意外,自己沒通報姓名,又沒帶侍從,且小寺又不在路口,老僧何以知自己來此?老僧見其疑惑,便解釋道:“小寺佛殿後壁上有人寫了兩行小字,說:‘某年月日,時狀元到此。’所以知你到來。”時狀元至殿後,掃去壁上積塵,果如僧言。另外,旁邊有一行小字,記題壁年月,竟是時彥生前之事。時彥益感驚詫,盡掃壁上積塵,又出現一行讖語:“此去十三年,官終四品。”後來時彥果然死於吏部尚書任上,正好是四品,且距見題壁時間正好是十三年。可以說,題壁讖謠及其應驗,與文人的好奇和遊戲心理不無關係。
題壁傳讖,與兒童傳謠,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神秘性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僧道傳謠
在讖謠傳播的各種形式之中,僧道傳謠也是比較活躍的一種。在許多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都有一些僧人和道士出來活動,傳播著有關未來命運的讖謠預言。
這些僧人和道士,一般都裝成瘋瘋顛顛的樣子,即使言語觸犯時忌,官兵也會因其瘋顛而不在意,或者不怎麼深究。著名文學家曹雪芹在其《紅樓夢》中,便利用了僧道傳謠的形式,來加深其作品的神秘性和宿命性。
道士預言靖難之變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由他的嫡長孫繼承,建年號為建文。建文帝年少嗣位,銳意革新,鑑於藩王權勢日大的局面,決心採取削藩措施。他先廢除了周王□、湘王柏、齊王□、代王桂幾個勢力較小的藩王,然後把矛頭對準了勢力最大、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為人梟雄有謀。朱元璋為了抵禦蒙古入侵,便把他封到北平做燕王,節制北方諸軍。此時,當他發覺建文帝將對自己削藩時,便表面裝瘋,暗地厲兵秣馬,準備叛亂。
就在劍拔弩張的緊要關頭,一個瘋道士出現在街頭,他邊跳邊唱:
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
建文元年六月,燕王護衛百戶倪諒告發燕王謀反的計劃,建文帝當即下令北平諸軍合圍燕王府第。燕王誘殺了北平左布政使和都指揮使,攻佔了北平城,繼而揮師南下,號稱“靖難”以清君側。靈壁一戰,建文帝軍隊潰散殆盡。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軍隊攻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遂繼位登基,當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百姓想起瘋道士唱的讖謠,並進斷言“莫逐燕”的燕,指的就是燕王。“高飛上帝畿”,指的就是燕王將入據京城,登上帝位。但他們或許不知道,當燕王君臣正在舉杯慶祝勝利之時,那位散布讖謠的瘋道士,也許正在裡面開懷暢飲呢!(《明史﹒五行志》三)
典籍傳播
書籍記載是讖謠的一個很普遍的形式,與童謠、銘刻、題壁相比,它屬於二次傳播。即它專門記載一次傳播的符號,把一次傳播記錄下來後,後人又通過它來認識一次傳播的內容。無論是童謠、銘刻、題壁,我們都是通過史書、筆記等書籍知道的。書籍傳播形式,主要分正史和筆記兩種。
正史多記童謠,筆記多記銘刻、題壁。正史多記大人物的讖謠,筆記兼載小人物的讖謠。衛紹生指出:“史籍所載讖語,所涉對象不外是朝代更迭和帝王將相等所謂‘貴人’,因為在史家看來,只有這些人或事才有資格享受讖語這一類的‘待遇’,草芥小民,無關大局,讖語怎麼會涉及他們?”(《中國古代占卜術》,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76頁。)
筆記記載的讖謠,則兼言普通人的命運。如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二載:河間路景州某縣河灘有一土堆,相傳為皇舅墓。元初有讖道:“皇舅墓門閉,運糧向北去;水淹墓門開,運糧卻回來。”元末至正辛卯,中原大水,船從樹梢行,及水退,土堆崩壞,墓門顯露,從此天下多事,起義不斷,海道不通,運糧船被迫退回,應驗了讖謠。這裡記載的就是群眾關心的吉凶之事。再如宋陸遊《老學□筆記》所載“火焚貢院狀元焦”則“預言”士子焦循成為狀元的事,此事亦非有關國家盛衰的大事,而接近普通生活。
除了零星的書籍記載外,還有通過專門的讖謠著作來傳播讖謠的。這就是流傳於民間的那些長篇預言詩,如《推背圖》、《燒餅歌》等。民國時期,海寧朱肖琴先生將它們各自的單行本收集成冊,命名為《中國預言八種》。 -
劉伯溫的燒餅歌
劉伯溫的「燒餅歌」是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這首預言可以在中國傳統的曆書『通勝』中找得到。它的名為何叫做「燒餅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話說於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內殿裏吃燒餅,只咬了一口,便聽到內監會報劉基劉伯溫進見。太祖心想測試劉基一下,於是便以碗蓋著只咬了一口的燒餅,再召劉基入殿晉見。
劉基入殿後,太祖便問曰:「先生心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搯指一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到了這裏,相信大家可劉伯溫之言而估計得到答案,之後劉伯溫繼續說道:「依臣所見碗中為一燒餅是也。」明太祖也不得不為之讚嘆。燒餅歌當然未完,明太祖眼見他擁有奇門之術,於是便繼續向劉基請教明朝以後的國運。
劉伯溫說:「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北已平,國事也步入正軌。雖然皇太子是直系血親所傳承下去的,但皇上仍應該慎防以後子孫手足相殘,兄弟內鬥。還有也要防國土內封侯王爺各據一方,且北方勢力將強大,南方之王室,將會被北方侯爺消滅。」
太祖曰:「朕今都城得以堅固守密,何防之有?」
劉伯溫曰:「臣見都城雖屬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只恐燕飛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位)。」
劉伯溫隨即作歌三首:
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燕王國號永樂)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
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日月照邊疆。(英宗北狩得還)
太祖曰:「此時天下若何?」
劉伯溫曰:「天下大亂矣。」
太祖曰:「朕之天下有誰亂者?」
劉伯溫答曰:
天下飢寒有怪異,棟樑龍德乘嬰兒,
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
老練金精龍壯旺,相傳昆玉繼龍堂,(英宗復闢)
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指魏忠賢)(明成祖篡奪江山時,宦官之功勞不小,後來建立了東廠,八千女鬼就是指東廠的宦官)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爭國乎?」
劉伯溫曰:「非也!樹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順則止(遇順治皇帝而明滅),至此天下未已。」
太祖曰:「何為未已?」
劉伯溫曰:
萬子萬孫層疊層,(萬歷子孫)
祖宗山上貝衣行,
八侯不復朝金闕,(崇禎)
十八孩兒難上難。(明朝從太祖朱元璋至崇禎皇帝共經歷十八位傳人,包括其年號及特徵,都在劉伯溫之預言中。)
劉伯溫隨即卜卦曰:
木下一頭了,目上一刀一戊丁。(李自成亂)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
戊子己丑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
偶遇飢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吳三桂)(木下一了就是「李」字,目上一刀指「自」,一戊丁指「成」字,就是說明朝末年李自成自立為闖王,與張獻忠等興兵作亂,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因李自成搶奪其愛妾陳圓圓,三桂大怒之下大開城門引清兵入關,終導政明朝滅亡。)
太祖曰:「偶遭飢荒,平常小醜,天下已乎。」
劉伯溫曰:
西方賊擁亂到前,無個忠良敢諫言,
喜見子孫恥見日,衰頹氣運早昇天,
月缺兩耳吉在中,奸人機發走西東,
黃河涉過鬧金闕,奔走梅花上九重。(崇禎崩於梅山)
太祖問曰:「莫非梅花山有人作亂?朕從今命人看守,又如何?」
劉伯溫曰:「非也。」
劉伯溫曰:
遷南遷北定太平,佐王佐帝定牛星,
運至六百又得半,夢花有子得心驚。
太祖問曰:「大明有六年之國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國師何不留下『錦囊一封』藏在庫內,世世相傳勿遺也,急時有難則開視之可乎。」
劉伯溫亦有些意,於是又歌曰:
九尺紅羅三尺刀,勸君任意自遊遨,
閹人尊貴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開放好英雄,拆缺長城盡孝忠。(這裡主要說吳三桂將城門打開給北方滿人入關,是明亡之因)
周家天下有重復,摘盡李花枉勞功,
黃牛背上鴨頭綠,安享國家珍與粟,
雲蓋中秋迷去路,胡人依舊胡人毒,
反覆從來折桂枝。(歷史再次出現,吳三桂再一次作亂,最後給胡人平定了)
劉伯溫曰:
水浸月宮主上立,(清字)
禾米一木併將去,二十三人八方居。(八旗軍之編制)
太祖曰:「二十三人亂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劉伯溫說:「臣罪該萬死,實不敢隱瞞真象,明朝共業輾轉演變至此,早就滅亡許多年了。」
當朱元璋一聽大明江山早已滅亡久矣時,極為震驚,並且問劉伯溫說:「此人(指滅明朝的人)生長何方,若何衣冠,稱何國號,治理天下又如何?」
劉伯溫曰:
還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憂,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民夫。
太祖曰:「自古胡人無年之國運,乃此竟有二百餘年之運耶?」
劉伯溫曰:
雨水草頭真主出,
路上行人一半僧,(清朝百姓頭髮一半光頭一半紮辮子)
赤頭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總纔說,
須是川頁合成出,(預言順治皇帝)
十八年間水火奪,
庸人不用水火臣,(預言康熙年號)
此中自己用漢人,(康熙開始學漢語及用漢人)
卦分氣數少三數,
親上加親親配親。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奪火滅,親上加親,莫非駙馬作亂乎?」
劉伯溫曰:「非也。」
劉伯溫曰:
螺頭倒吹也無聲,
點畫佳人絲自分,
一止當年嗣失真。(即雍正在位十三年)
泥雞啼叫空無口,
樹產靈枝枝缺魂。
朝臣乞來月無光,
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見生中相稱賀,(指「乾隆」)
逍遙周甲樂飢荒。(指清乾隆時國富民強,且在位六十年,再享三年後駕崩)
太祖曰:「到此胡人敗亡否?」
劉伯溫曰:「未也,雖然治久生亂,值此困苦,民懷異心,氣運猶未盡也。
劉伯溫曰:
廿歲力士雙開口,
人又一心度短長。(嘉慶年)
時佐寺僧八千眾,
火龍渡河熱難當,
叩首之時頭小兀,(道光皇帝)
嫦娥雖有月無光。(在位三十年)
太極殿前卦對卦。(咸豐的“豐”字)
添香禳斗鬧朝堂,
金羊水猴飢荒歲,
犬吠豬鳴淚兩行,
洞邊去水台用水,
方能復正舊朝綱。(同治)
火燒鼠牛猶自可,(焚毀圓明園)
虎入泥窩無處藏,(虎入泥窩,即清朝末年洋人及略強瓜分中國,英法聯軍等)
草頭加上十口女,(慈禧)
又抱孩兒作主張,(慈禧已控制了光緒)
二四八旗難蔽日,
思念遼陽舊家鄉。(指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光緒逃往熱河,思念故京)
東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獅,(各國的代號)
分南分北分東西。(各國在華建立勢力範圍)
偶逢異人在楚歸,
馬行萬里尋安歇,
殘害中女,四木雞,六三人,(外國在華殘害百姓)
不識山水倒相逢。
黃龍早喪赤城中,(指光緒之瀛臺泣血)
豬羊雞太九家空,
飢荒災害皆並至,
一似風登民物同。
得見金龍民心開,(指國父孫中山)
刀兵水火一齊來,
文錢斗米無人糴,
父死無人兄弟抬,(指辛亥革命後中國軍閥割據,兵災連連)
金龍絆馬半亂申。(指孫中山於中國尚未統一就在北京病亡)
二十八星問土人,
蓬頭女子遇蓬頭,
揖讓新君讓舊君。(袁世凱違反協議,先破壞臨時約法,後稱帝)
太祖問曰:「胡人至此敗亡否?」
劉伯溫曰:
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胡人方罷休,
炮響火煙迷去路,遷南遷北六三秋。(中華民國成立後,先有袁世凱稱帝,再有張勳復辟,南北分裂,中國經過了多年的內戰,到民國十八年才統一,正是六三一十八之數)
可憐難渡雁門關,摘盡李花盡滅胡。
黃牛山上有一洞,可藏一萬八千眾,(指台灣約一千八百萬同胞)
先到之人得安穩,後到之人半路送,
難恕有罪無不罪,天下算來民盡瘁。
火風鼎,兩火初興定太平,
火山旅,銀河織女讓牛星,
火德星君來下界,金殿樓臺盡丙丁,
一個鬍子大將軍,按劍馳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愛,永享九州金滿籯。(指中國未來統一前,兩岸將持續對峙一段時間,在一段時日後,將會出現一萬民永戴的領袖,來弭平動亂,統一神州。)
劉伯溫隨後就說出對西元2000年後中華民族之預言,各位且仔細看劉先生為中國日後命運所下之註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樣形,琴瑟和諧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興,五百年間出聖君,
聖君尚問真人出,周流天下賢良輔,
氣運南方出將臣,聖人能化亂淵源,
八面夷人進貢臨,宮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黃金,北方胡虜害生靈,
更令南軍誅滅形,匠馬單騎安外國,
眾將揖讓留三星,三元復轉氣運開,
大修文武聖主裁,上下三元無倒置,
衣冠文物一齊來,七元無錯又三元,
大開文風考對聯,猴子滿盒雞逃架,
犬吠豬鳴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離散亂皆逃民,愛民如子親兄弟,
創立新君修舊京,千言萬語知虛實,
留與蒼生作證盟。
這裡一看便知中國將會成為超級大國,而且偉人將出,如果加上其他預言說1981年1月21日出生的人是救世主,如進入2000年,這人也已是成人了,中國的偉大領袖會否和救世主是同一人呢?我們這新一代能否見證他/她的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