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空掌派
公開 交流群
公開 交流群
玄空掌派以天下為己任,冶技以玄空大卦為主,以納甲法為輔,又以吊替甲子為選時,然無所不能者有大不能,無所不知者有大不知,夫知行合一者,然後為達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玄空一掌能握堪輿萬化流行之理,能察渺冥幽遠.是以天地人... View more
公開 交流群
先後天八卦與月相納支考
-
原帖由 jackchan_b2b 於 2008-5-7 12:12 PM 發表。
譬如在傣族有分大小傣族历法,而阳历用于年、阴历用于月。而且,傣族一星期有七天而每天之开始为星期日,一,二到六。如以星来代表又为日、月、火、水、木、金、土。以下網頁也可作為興趣參考﹕
http://www.jpwind.com/JP/Culture/20080426150104.html – 在日本,为什么星期都是用日月金木水火土表示的?
-
-
個人不認同所謂後天八卦的說法。所謂後天八卦是一般人以邵雍的先天易中的伏羲八卦(即小圓圖)為先天八卦而改稱周易的文王八卦為後天八卦。其實在邵雍體系內伏羲八卦只是一幅用以說明“三畫八卦是四象”這個概念的圖。邵雍的先天易是以方圓合一的先天圖為八卦(六十四卦)的全體大用。伏羲八卦是先天圖之綱領﹐其情況就如說卦傳是系辭上下傳的綱領一般。先天易是以數?象?言?意為格物致知的功夫進而達到內明外用即傳統所謂具有內聖外王境界的完美人格的學術系統。先天圖(實際上是真正的先天八卦)是邵雍體系的格物致知的格物工具。先天易本身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形而上之心性的聖人之學的系統跟本不需其他系統來完成它的。所以無所謂先天八卦為體而後天八卦為用的體用問題。後人是因朱子曲解先天易所以才大談甚麼後天八卦。既然如此﹐何不改稱周易為後天易﹖周易是形而上之學﹐一樣是內聖外王之學﹐又豈是後天之學呢﹖再者周易本身亦是完全獨立的形而上兼論形以下的系統﹐亦是周以前的宗教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大成。其在易學史上是先于先天易而出。時間邏輯上不可能以周易為後天。愚意以為無論周易的文王八卦或先天易的伏羲八卦都有數?象?理互相印證之跟據並且與揲蓍關系至為密切﹐絕無隨機之作的可能。
《周禮 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有六十有四”。
《山海經》 雲﹕伏羲氏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
傳說中上古之時﹐神農氏繼伏羲氏之位而炎帝?黃帝?蚩尤都是神農氏之後裔﹐而炎帝在西?黃帝在中?蚩尤在東。其中蚩尤得神農氏醫藥真傳而且懂得打造鐵器﹐炎帝與蚩尤鬥爭而不敵于蚩尤﹐炎帝請黃帝對付蚩尤﹐最後將蚩尤打敗。正史一般都忽略蚩尤集團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但蚩尤集團在原有勢力範圍崩解以後其部份部落似向南移至春秋時代的越(現時浙江一帶)之地﹐夏禹就曾在會稽之地大會諸侯﹐因此後世有禹穴在會稽之說。堯舜時的三苗作亂便是蚩尤部落的余波。愚意以為蚩尤文化是與雷神(太一)崇拜有關的﹐這個文化主要經濟基礎是稻米種植而其文化精神的特色之具體表現就是太乙九宮星盤(即九宮圖)﹐同時包含類似奇門遁甲的歷法二十日為一個月(一元為一局)﹐九個月(九局)即三個三元為半年﹐十八個月(十八局)為一年即陰陽各九局共三百六十日。楚(今兩湖之地)在春秋戰國時保留有相傳為夏啟所作的九歌當中就有東皇太一?雲中君等祭神的禮樂。楚地亦是苗人的活動範
圍。江浙閩等地恭奉的玉封九天風火院三田都元帥便是雷神﹐而練武人所拜的武神-中壇元帥哪喳三太子(其師父是太乙真人)都是雷神祟拜有關。形意?八卦等所謂內家拳術亦使用飛九宮之法為訓練似非偶然。郭店楚墓竹簡的《太一生水》是一篇重要的道家宇宙生成論文獻﹐而其中心思想與《說卦傳》所題及的“帝出震位”即文王八卦所本的意義根本一致。可見先秦時還保留着雷神(太一)祟拜﹐並與易經有一定的關系。愚意以為伏羲氏得河圖﹐神農氏繼之﹐蚩尤本得其傳﹐但為黃帝氏所破﹐夏後禹須為黃帝氏之後﹐但因治水可能借助苗人之力而最終吸納了其九數河圖(九宮圖)而作易曰連山。文王八卦就是太乙九宮星盤(即九宮圖)的象之範疇。
文王八卦帶有上古宗教色彩﹐所謂帝出震位有可能是與雷神(蚩尤文化)祟拜有關。太乙九宮星盤中八位是太陰?一位是太一?六位是青龍﹐如果東皇太一是雷神﹐雲中君是雨神或水神即青龍的話﹐那麼一六水這個組合與楚簡的“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的意義則似乎相當明顯並且不會是偶然的。邏輯上祟拜雷神對聲音的關註比祟拜日神或月神來得直接﹐音律的重要性在雷神祟拜文化中是可理解的﹐樂在古代中國祭祠中遠比其它元素重視及歷久不衰﹐是古人意識上直覺地認為音律是神聖的﹐因其與雷神直接相關。春秋戰國筮法以八似乎亦是與太陰所臨之意為準﹐而淮南子註重太陰所臨的力量相信是一種反影﹐易本是卜筮之書﹐是帶有宗教性的﹐太乙九宮星盤相信是可提供一定的古代宗教性線索。後世儒家以子不語﹐怪?力?亂?神﹐而使文王八卦脫離宗教信仰﹐但卻又帶來理論與內涵不連接的困難。
愚意以為八卦無論是文王八卦或伏羲八卦都是四維空間的展示模式的(時空一元)﹐體系融合一致﹐並且可上溯至連山易。其實伏羲八卦並非真是伏羲氏所作﹐後世人以儒道分家﹐禮樂等典籍失傳﹐因而對文王八卦設立的學理(數?象?理)根據不太了解﹐而又誤以明朱熹曲解邵康節的先天圖之詮譯為基准﹐所以念理有所偏差而無法使易學的各個體系融合一致。文王八卦主要反影陰陽桿枝三合歷﹐十二律呂﹐五行納音﹐納甲等古典歷法(即天體運行變化與地球生物的反應)﹔其根本是連山易過渡而來。伏羲八卦則是以一氣(太陽行度)開闔變化為主﹐學理根據不完全一樣但相通﹐兩者都是四維空間建模的﹐如果明白這關鍵﹐那麼易學(特別是先天易)與量子物理有更顯相近的理論部份。易之教潔淨精微﹐信焉﹗
-
原帖由 天算子 於 2008-5-10 02:39 AM 發表。
以下網頁也可作為興趣參考﹕
http://www.jpwind.com/JP/Culture/20080426150104.html – 在日本,为什么星期都是用日月金木水火土表示的?
日本語借用了拉丁語系的七天為一周(即所謂禮拜)以上帝六日創世而第七日休息(禮拜六-猶太人以此日為安息日)。
-
-
原帖由 紅塵擺渡 於 2008-5-15 06:04 AM 發表。
個人不認同所謂後天八卦的說法。所謂後天八卦是一般人以邵雍的先天易中的伏羲八卦(即小圓圖)為先天八卦而改稱周易的文王八卦為後天八卦。其實在邵雍體系內伏羲八卦只是一幅用以說明“三畫八卦是四象”這個概念的 …[font=標楷體]兄的說法令我回想起多年前力闢邵雍先後天八卦的說法,說明其意圖避開<承先>問題,從而提出先天學說,最近我還對網友說:「究其原因是給邵雍所誤導,根本是一物,何需一分為二?」我是同意你第一點的觀點!而月相納支都是據這個大前題下探研.[/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至於你提到太一就是雷神,這裡不敢苟同!請看長沙出土的馬王堆的避兵圖或稱太一循行圖,圖中一個大字形的神物上身兩則多出的神物,左肩一則的神物,據題記是雨師,僅存頭,右肩一則的神物,據題記是雷公,其它的不叙,明顯地太一不是雷神,是另一神物.[/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郭店楚簡《太一生水》:「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主要是說太一創造天地四時順序,講的是天地生成[/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還有另一說法,天一,地一,太一,三位一体,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五帝,五帝者,青赤白黑黄,各據方位.[/font]
[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又傳說太一是泰皇.太帝,或指黃帝或指太昊,還是我孤陋寡聞?太一就是雷神?[/font][font=標楷體][/font]
[font=標楷體]而最後一段兄又把先後天八卦,『[font=Helvetica][size=2]文王八卦主要反影陰陽桿枝三合歷﹐十二律呂﹐五行納音﹐納甲等古典歷法(即天體運行變化與地球生物的反應)﹔其根本是連山易過渡而來。伏羲八卦則是以一氣(太陽行度)開闔變化為主﹐學理根據不完全一樣但相通﹐』﹐﹗ [/font]或者說回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體系,若有深研兩者絕?能分割,邵雍就深明此道,可考他的著作觀物篇,但你又把它分割出來了.如是分割出來的話,納音,納甲,律呂就不可能出現,因為兩系統是一個主體,而京房八宮卦就是徹頭徹尾的兩個系統的組合主體.所謂根本是一物,何須一分為二?[/size][/font]
[font=標楷體][/font][font=標楷體][/font]
-
-
首先很高興得到各位的回應與感謝諸位賜教和支持。
事實上在下是有意提出太一生水?筮法?文王八卦?伏羲八卦?卦氣等之間的緊密關系。除了太一生水外﹐其它的都是傳統孔門說易的範疇。但個人認為先秦儒道未分之時易學有可能包括太一生水這帶有宗教性的部份。後來孔子整理經傳才把宗教性的太一生水抽出﹐這個可能是為使宗教與學術分家。這個都是任何學術發展時的必然之勢。
說到這裡我們倒要留意卜與筮是有分別的。卜本意是神(鬼)人對話﹐而筮是神明之跡的啟示。卜是神(包括家鬼)的意旨﹐是有一定的對象如太一?山鬼?河伯?宗祠祖先之類。筮是對神明之跡如日月星辰?陰陽四時等之觀測。如以體用的角度來說﹐卜是體而筮是用。卜筮同用在周書?洪範仍有提及﹐但自周以後蔔筮分家。筮法由觀測神明之跡的觀念進而為本體宇宙論的學術概念。換句話說筮法就是中國獨特的本體宇宙論概念的具體表達方式與工具(器)。而筮法是有三個範疇即數?象?理。說到範疇我們可以依康德的思路而進﹐在這裡此為題外話。無論周易或先天易都必依筮法其機如此。再者三個範疇必有所統攝﹐有所歸宗。這個亦即為形上學的進路。
在這裡我們並不作太深入的作學術談求﹐故此在下只略談一點個人對三個範疇的見解。數方面的統攝是律數而其具體就是九數河圖(九宮圖)亦即數為氣之用﹐ 以此為體。九數洛書即劉牧以文字拼成的洛數是大衍五十之數是其用。蓍筮十有八變而有卦象﹐亦即以數演象﹐其所歸攝處是文王八卦或伏羲八卦。到此即有存有論及價值觀的問題。如單以文王八卦來說有三個命題 – 1) 太一生水?2)帝出震位?3)卦氣說。至此即依象言理。
個人對易的覺解大體如此﹐礙于時間當然這是粗略而談。
-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