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学现存的九种问题浅析
-
中国风水学现存的九种问题浅析
[font=黑体]中国风水学现存的九种问题浅析[/font]
有幸在新浪博客中看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栋杰“凭什么风水不能申遗?”等一系列关于风水的文章,并担负起中国风水申遗筹备委员会主任的重任。使我看到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希望。笔者是研习风水几十年的实践者,对中国风水学有一定的了解,也看到中国风水学存在的几种问题。这里略谈底层草根之拙见,供人们讨论与参考。[font=黑体]定性正名问题[/font]
[font=黑体][font=Courier New]风水学又名堪舆,地理,风水,青乌术。中国风水学流传几千年,现又风行海内外,在中国人的的思维中,不管你有意无意,均打下了它深深的烙印。“头要风水二要命,三要勤劳四要俭。”从这句俗语中就可看出风水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自从黄帝造指南车,中国人一方面用它来行军打仗航海,另一方面却用来选阴阳二宅,以期庇护儿孙。在唐朝以前,风水学为统治阶层所掌握,本为宫廷文化。自杨救贫从宫中拿出密本,风水学才得以大量流传民间。因为它实用,而又符合大众求福的心理,所以才能被广大民众所认可,通过历代先贤智者的求索推广充实提高,才得以形成今天的民间文化。[/font][/font]
[font=黑体][font=Courier New]现在中国人给风水学冠有很多的名称,反对它的有:四旧、迷信、文化糟粕、封建思潮、唯心论、骗术、伪文化、伪科学等,支持它的有:科学、准科学、潜科学、玄学、神秘学、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经验文化、国粹等。受风水影响几千年的中国人,却还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它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它对人类的作用是什么,否定它与肯定它的两大阵营还在激烈地争论它的真伪与去留。[/font][/font]
笔者以为,风水学不是迷信,不是骗术。因为大多数人去聘请风水师时,都不会先告诉他自己的状况,都要先考证风水师的判断水平,然后才会相信他,决定是否用他。而不象反对风水学者想象那样那些用户都是弱智,都是笨蛋,任凭他人胡弄摆布,而只有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根据笔者大量的亲身经历,当我去勘察用户的阴阳风水,根本不知用户的家庭状况,而按照风水学中有关理论去推断用户的吉凶祸福、兴衰休咎、人丁财富官贵房份时,都有神奇的准确。而已给用户所做的风水安排,也都有一定的效果。
已经进入廿一世纪的我们,理应理性地对待这门中国的传统文化,彻底地否定它、抛弃它、诬蔑它、甚至用法律去禁止它,显然是不对的,这样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也不是中国文人正确的治学态度,也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包容它、挖掘它、研究它、整合它、纠正它、论证它、提升它,让人人都了解它,这才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所以首先要把风水学定性正(改)名是当今学术界当务之急。
人们为了求平安求幸福求发展求进步而信风水,有何不妥?人们大力发展科技,不也是一样的目的吗?只不过其方法不同而已,厚此而薄彼,扬今而抑古,崇西而弃中,岂是智者所为?用两条腿走路不是更好更快吗?
人们懂得风水,人们会用风水,则心乐、则体健,则民安,则家和,则国兴,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具有两面性,风水学也不例外,也有消极的负面的作用。
甲说:“为什么要宣扬风水呢?受风水之骗之害的人还少吗?”
乙说:“为什么要发展科技呢?受科技之害的人还少吗?死于枪炮弹药交通工具环境污染的人还少吗?”
甲说:“为什么要信风水呢?不信风水的人不也照样升官发财兴旺发达吗?”
乙说:“为什么要信无神论呢?有神论者不也照样治国安邦民富国强吗?”
中华文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它宽容自由,民主开放。外国人能容纳宣扬研究使用风水学,甚至动用国家力量去申请为他们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为什么风水学的根源地中国却不能呢?
[font=黑体][font=Courier New][/font][/font][font=黑体]理论整合问[/font][font=黑体]题[/font]
[font=黑体][font=宋体]中国的风水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同时也门派众多,理论各异。古籍中唯有“钦定协记辨方”一书由清朝乾隆钦点为官方首肯,其余古著,均为一些文人官员或遗贤术士所著,所以精华与糟粕共存,经典与粗俗同在,而且各书各派的方法与理论甚至相反相悖,使后人莫衷一是。事实上也确有很多混乱怪僻且无用有害的内容。我们理应把它们梳理,实践中有用的东西进行开发,无用的或有害的进行分析,纠正。未知的,保留,以留待后人研究。[/font][/font]
[font=宋体]中国风水学派别按地区主要分内陆派与沿海派,按师承有杨派与蒋派等,按学术分的峦体派,理气派,形理合一派。[/font]
[font=宋体]中国风水学的理论,主要分三大类:形体学,理气学,日课学。[/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一:形体学,又称形学、峦体学。是古人根据自然地貌来选择适合人类居住或埋葬先人尸骨地点的理论。它主要以山情水意为依据,分寻龙、点穴、消砂、纳水、立向、工力六种过程。[/font]
[font=宋体]主要的派别有:[/font]
[font=宋体]1:五体学[/font]
[font=宋体]2:九星学[/font]
[font=宋体]3:喝形学[/font]
[font=宋体]4:倒杖学[/font]
[font=宋体]形体学的代表作有:青乌经、葬经、疑龙经、撼龙经、雪心赋、人子须知、入式歌等。[/font]
[font=宋体]形体学是风水学中的核心理论。结地之有无大小重轻贵贱,均以形体论断。[/font]
[font=宋体]笔者认为,形体学应改为形意学或形气学为合适。风水师首先看到的是形(外貌),进而要分析其意(内涵),再进而感悟其气(本质)。这样才能断出吉凶,选取好穴。[/font]
[font=宋体]论气,拙著“风水之吉气凶气”一文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表述。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font]
[font=宋体]风水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种学术。天下山水,变化无穷,“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移步换形”说的就是风水的难学与难用。无明师真传,博通群书,潜心研究,大量实证,是很难登堂入室的。[/font][font=宋体]二:理气学,也叫理学、方位学。是以四维、八卦、九星、廿四山、六十透地、七十二穿山、六十四卦、一百二十分金、三百六十五宿度、三百八十四爻,等为依据,以龙穴为主,审定内外四面的砂水,按其互相作用与影响,来论定穴位及方向的吉凶。[/font]
[font=宋体]其中论砂水的方法学派最多。主要的有下列几派:[/font]
[font=宋体]1:三合派[/font]
[font=宋体]一十二局[/font]
[font=宋体]二十四局[/font]
[font=宋体]四十八局[/font]
[font=宋体]七十二局等[/font]
[font=宋体]2:九星派[/font]
[font=宋体]向上起辅[/font]
[font=宋体]对宫起贪[/font]
[font=宋体]挨星消砂[/font]
[font=宋体]3:三元派[/font]
[font=宋体]天地人三元[/font]
[font=宋体]上中下三元[/font]
[font=宋体]4:河洛派[/font]
[font=宋体]5:玄空派[/font]
[font=宋体]小玄空[/font]
[font=宋体]大玄空[/font]
[font=宋体]蒋氏玄空[/font]
[font=宋体]沈氏玄空[/font]
[font=宋体]理气学的代表作有:青囊经、天玉经,直指元真、铅弹子、地理五诀、阳宅三要、罗经透解、沈氏玄空学等。[/font][font=宋体]三:日课学,也叫选择学。是根据选定的穴位,选择元、运、年、月、日、时、组成四柱,按各种五行理论以补龙扶山相主、趋吉避凶,来进行施工操作。[/font]
[font=宋体]日课学的主要派别有:[/font]
[font=宋体]1:造命[/font]
[font=宋体]2:天星[/font]
[font=宋体]3:斗首[/font]
[font=宋体]4:紫白[/font]
[font=宋体]5:奇门[/font]
[font=宋体]6:演禽[/font]
[font=宋体]7:六壬[/font]
[font=宋体]8:太乙[/font]
[font=宋体]日课学的代表作有:造命歌、钦定协记辨方、象吉通书、催福通书、永吉通书等。[/font][font=宋体]还有很多主流派,不一而足。而每学每派中又有许多支派,复杂纷纭,使人眼花缭乱。更难以理解的是,有些派别理论,迥然不同,且互相贬低、攻击。古人如此,今人更甚。[/font]
[font=宋体]这也难怪,自古至今,无国家组织或学术团体,用集体的力量去破译它,整合它,单靠个人的一点力量,怎样能把如此庞大的工程完成呢。[/font]
[font=宋体]所以这个历史任务就落在我们的身上。虽然时不我待,却少人问津,且政府不支持,人们多质疑,无这社会环境,学界氛围,看来这祖宗遗宝,不知何时才能统合为一整体,并得以去劣存精,去伪存真。笔者拭目以待![/font]
[font=宋体][/font][font=黑体]科学论证问题[/font]
[font=宋体]古今风水师上山临穴,是靠眼睛来定形,用罗盘来定向,看到的是山水方位表象,推出的是吉凶体咎结果,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能用五行八卦的理论来推敲,来论证。而经古人的长期经验积累,总结的这一系列神秘的实用理论,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发现与创造。时至科学昌明的今天,如果还用这套以积累经验的方法来检验与发展风水学,显然不合时宜。[/font]
[font=宋体]因为政府的禁止,意识形态的不容,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怀疑,文人学者的无知,科学家的不屑一顾,使这一实用价值极高的传统学术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水平上,岂不悲哉。[/font]
[font=宋体]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最起码有很多是可借鉴,可供启发的东西,并且很多是无价之宝,有待人探究的奥秘。中外科学家在易经里发现不少秘密就是明证。[/font]
[font=宋体]因为风水学一直无人做科学的论证,人们仅凭自己的想当然,认为它是迷信,这并不为怪,奇怪的是当今很多中国的文化精英与科学栋梁,把祖宗留下的这一国粹,当做糟粕与垃圾,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font]
[font=宋体]人们仅看到古人留下的一座座建筑遗迹,赞叹先人的智慧工艺,且努力去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却把建造这些遗迹的基础理论风水学置之不理且大加诬蔑,有人提出风水申遗这一想法且付诸实行时,却招来一片反对之声,而这些反对者总是以文化警察科学卫士自居,用伪文化伪科学来盖棺定论、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评判几千年前的学术而肆意鞭挞,还嗷嗷然忿忿然洋洋然吹嘘他们的本事。却不去用心看看它、用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探索它究竟是什么。就象人们捧着价值连城的古董而沾沾自喜,却对制造这古董的工艺理论视作迷信一样的愚蠢可笑。[/font]
[font=宋体][font=黑体][size=9pt][font=宋体][size=3]张栋杰教授的“剥去迷信外衣看风水科学性”一文中就已对部分风水理论进行了有力的科学论证,对风水学有兴趣的人不能不读。[/font][/size][/font][/size][/font]
[font=宋体]只要有人去验证风水,此人必定受益无穷![/font]
[font=宋体]风水学中有一些理论不需要很高深的科学知识,就仅以普通人的视角也能体会到有不少是值得今人可学习与应用的方法。且看风水学中很微小的一点理论——穴位(风水学中指的是阳人居住的屋基和阴人安葬的墓穴)大凶处:[/font]
[font=宋体][font=宋体][size=9pt][size=3]山脊处:防风吹,防干燥,防缺水。[/size][/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古寺庙、祠社、炉冶处:防惹众怒,防心理作用。[/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古军营战地处:防心理惶恐。[/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山脊屋脊屋角冲射处:防风吹、挡视线、不利观。[/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对狱门处:防杀气,防心理环境不佳。[/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废塚群、废井处:防心理惊恐,防塌陷。[/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水屋街巷大路直射处:防意外,防风杀。[/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山穷水尽,水尾源头处:防荒凉,防难生存。[/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山谷凹风吹处:防风吹。[/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基土松软处:防倒塌。[/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谷口处:防山洪。[/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草木不生处:防基地有害物,防难种养,防荒凉。[/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正当流水处:防水灾,防湿气。[/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城门口处:防战乱,防盗。[/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四山高压处:防山体滑坡,防交通不便,防阳光不足。[/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死巷绝路处:防火灾,防兵灾,防贼灾,防有害空气聚集。[/size][/font]
[font=宋体][size=9pt]神前佛后处:防众怒,防环境受污染。[/size][/font]
[font=黑体][size=9pt][font=宋体]平阳低窝处:防潮湿,防水灾,防有害污水聚集。[/font][/size][/font]
[font=黑体][size=9pt][font=宋体]来龙伤断处:防龙气受损。[/font][/size][/font]
[font=黑体][size=9pt][font=宋体]河水反弓直射割脚处:防地基被河水冲溃。[/font][/size][/font]
[font=黑体][size=9pt][font=宋体]以上只是普通常识所及,还有奥秘,不言难喻。[/font][/size][/font]
[font=黑体][size=9pt][font=宋体]读者朋友,不要以为这些理论过时,今人违反这些风水法则而受害的人还不在少数。如现在的高层建筑,消防通道不畅,发生火灾时伤亡多人的事故,就是不懂死巷绝路为风水中之大忌所致。[/font][/size][/font][ 本帖最後由 益福堂 於 2007-6-10 05:43 PM 編輯 ]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