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各門派理氣是否可混為一談?

  • 劉銳山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04 下午

    [equote]下面引用由jasonyang2005/05/23 04:15pm 發表的內容:
    如果大家因為”某法”有幾次的”奇驗”就認為實有保留的價值, 那此議題豈不是失去意義了?
    您要說玄空飛星之非, 那宅運新案上百個例子擺在那兒!
    您要說撥砂之非, 那張九儀的例子也擺在那兒!
    您要 …
    [/equote]
    [font=標楷體]那你說到此題目重心了!他們理氣有否混為一用?[/font]

  • 劉銳山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10 下午

    [equote]下面引用由jasonyang2005/05/23 05:03pm 發表的內容:
    銳山先生, 謝謝您的回覆, 後學是真誠的回覆您,而非理直氣壯的質問您!
    若是後學”只想別人聽我說, 不願聽別人的意見” 那後學就不上貴網了!
    [/equote]
    [font=標楷體]小弟知道,更沒有質疑感覺,知道兄是功力之深,有話直說之人,網上很久沒有見過這麼暢快討論,感覺良好,請繼續.[/font]

  • 順天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19 下午

    下面引用由銳山2005/05/23 11:04pm 發表的內容:
    那你說到此題目重心了!他們理氣有否混為一用?

    後學聽說先賢尤惜陰出家之後, 傳法於星船法師(可能名字記錯了! sorry), 據聞尤師的傳人就使用64卦與飛星並用的!
    後學想表達的是”並用”並沒有錯, 但是要在同一準則下來使用, 才不致於牛頭不對馬嘴!

  • 劉銳山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25 下午

    [equote]下面引用由jasonyang2005/05/23 05:19pm 發表的內容:
    後學聽說先賢尤惜陰出家之後, 傳法於星船法師(可能名字記錯了! sorry), 據聞尤師的傳人就使用64卦與飛星並用的!
    後學想表達的是”並用”並沒有錯, 但是要在同一準則下來使用, 才不致於牛頭不對馬嘴!
    [/equote]
    [font=標楷體]”並用”分析很好,很清晰,所以由始至終想談一談”可否”混”用?[/font]

  • 順天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35 下午

    下面引用由銳山2005/05/23 11:25pm 發表的內容:
    “並用”分析很好,很清晰,所以由始至終想談一談”可否”混”用?

    若硬要以時下派別之分, 很難達到” 一派純清 “的
    風水之學, 有局法, 有運法, 各派多有以一概全之嫌!

  • 順天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39 下午

    下面引用由jasonyang2005/05/23 04:15pm 發表的內容:
    如果大家因為”某法”有幾次的”奇驗”就認為實有保留的價值, 那此議題豈不是失去意義了?
    您要說玄空飛星之非, 那宅運新案上百個例子擺在那兒!
    您要說撥砂之非, 那張九儀的例子也擺在那兒!
    您要 …

    飛星用於運法
    三合可於局法
    撥砂是為明師盤線….

  • 順天

    會員
    23 5 月, 2005 在 11:48 下午

    下面引用由jasonyang2005/05/23 05:35pm 發表的內容:
    若硬要以時下派別之分, 很難達到” 一派純清 “的
    風水之學, 有局法, 有運法, 各派多有以一概全之嫌!

    後學明白表示各派”多有”以一概全之嫌! 並未說大家全都是如此, 否則後學會成為”蜂窩”!

  • 小樓

    會員
    23 6 月, 2005 在 3:28 下午

    「混用」當然無法……乃在於「用」字…..
    觀各派很多理論分開檢討..都具備「合理性」…
    但自家門派在做法上的「合法」性己具爭議…..怎又能他派「混用」….淺見!

  • 卜日十

    會員
    28 6 月, 2005 在 5:45 上午

    精彩精彩
    :emm11: :emm11: :emm01: :emm01:

  • 飛龍在天

    會員
    16 7 月, 2005 在 1:28 下午

    這個問題就像個人信仰一樣…有些人已根身蒂固…
    我想應該要有..另一個大成就者..才能喚醒大家的心…

  • 陳郁文

    會員
    22 7 月, 2005 在 9:15 上午

    [fquote]下面引用由銳山2005/05/13 08:26pm 發表的內容:
    近日讀到有些網友將各門派理氣混合為一談,對於有研究或有師承的人來說,可能他們會知道如何處理,但對於一些只是平時看看書,或只在網上瀏覽一下,可能會感覺很惘然,又或者這樣想,天下術數皆源於易,而我們術數縱橫版 …
    [/fquote]
    銳山先生 你安好
    天下萬物來自於自然之道,所以老子..道德經才會說;【自然而生道,道生天地,天地而生萬物】。
    第三元會有人類之後,到第七元會中葉,人類才有文字的發明,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禪讓的道脈已盡,道脈開始轉移,道由帝王轉入教門祖師,老子繼承道脈,東傳孔子,西話胡王釋迦,道脈繼承由青陽期轉紅陽期,轉至《慧能六祖》時,道脈真傳被天收回,《慧能六祖》以後,正法期轉入相法期,天下教門無道可修,才會產生教派分離。
    相法期時,天下無正法祖師住世,所以世人以雕刻聖人來祭拜,以唸經來安慰自己心靈,修中下乘之道,祈求死後神佛慈悲普渡。
    1948年道脈又轉移,由相法期轉入末法期,末法期為期60年,今年已經末法期,進入第58年,末法期結束,就是正法時期的來臨。
    所以各教所說的言論,都有它實際的經過,才會留下經文讓後人觀摩,然而大道玄奧幽深,並非一般人說得就得,本人在此推荐,中國古代第一本修道書籍《黃帝陰符經》。
    此本書…是我们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上天賞賜,身為黃種的中國人,應好研究此書,不要再去看那些旁門書籍。

    陳郁文 敬上

  • kkk02081

    會員
    23 7 月, 2005 在 1:04 下午

    從明未至今各學門一直吵不完,大家可有想過一個問題,一日三省,各學門皆為護短,所以造成如此情形,我忌最古法應是很簡單,自為要求得好居住的地方,所以古法應是很簡單的方法,但經過多人的實驗發現有不足的地方,故增加新方法,但天地之間,何其複雜,一人無法得其大全,故產生許多學門。現代的學人,雖可以一次學很多學門,但也苦於不知何者才是真法,才會會造成有時靈,有時不靈,大家心平氣靜來討論,也許有一天可以找出天地間唯一之真法。

  • amenda53

    會員
    2 8 月, 2005 在 11:14 上午

    [ 這篇文章最後由amenda53在 2005/08/02 11:15am 第 1 次編輯 ]

    各位樓主:
    敝人認為能不能混用 或是不能混用 似乎大家都只討論原則問題
    事實上 所有的問題 我認為來自於最基本的操作程序 立向 光是八宅一派 立向
    就有許多種 大家都曉得立向不同排出來的盤式與巒頭配合當然就不同 因此陽宅立向
    是所有紛爭的起始點 這為何大家不明說
    陰宅的立坐山較沒有爭議 看山巒水口角度也比較沒有爭論 但是陰陽宅看來去水的方
    式就有不同 這些都是各家手法 在操作上最明顯的差異 就是這些差異會造成用自家
    方法去驗證別家理論 造成不合 而起爭端 但反過來看 若大家能開誠佈公將起手方
    法講明一起來討論 也許會發現 其實是可以混用也不一定
    一點淺見
    阿達

  • wyzh

    會員
    21 9 月, 2005 在 8:22 下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认为,各门各派的风水理论中,都有其固有的各自独立的存在体系,大家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以易经的理论,以阴阳五行的原理为基础。但是,我们中国历代的先贤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经过无数实践的总结,因而形成了门派众多的风水理论。他们能够流传至今,说明都有其一定的应验,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有他们的局限性。
    所有这些,都是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和实践。我们不能只看了其中一派的理论,得到了神奇的应验,就去否定其他,更有甚者,在未深入研究一派理论,就去攻击他们及他们的作者,这种学术态度是不可取的。
    以上苏东坡的诗句,是值得我们现代学易人细细体味的。

  • kkk02081

    會員
    29 9 月, 2005 在 10:29 下午

    風水之術應是由陽宅先開始,後會重於陰宅,仍是因陰宅之神密,有時應,而有時不應,福禍不止於風水,還有個人之所為,及天命,風水之產生,我想是由於古人要住得安全及舒服而產生,風水第一個厡則就是要順,住起來很順,看起來很順,則一切順利,各學門好像都忘了一件事,藏風聚氣,氣要好之氣,所以理氣產生,藏風,則是天然地理所有,故有巒山產生,有人重前有人重後,故而有住宅之學產生,活人要住得舒服,死人也要住得舒服故有陰宅之學產生。此乃個人研究多年之心得,望請諸位先進指教。

Page 5 of 6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