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状元、宰相(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

  • 宋状元、宰相(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

    Posted by ROAD on 15 8 月, 2004 在 10:08 上午

    to be continue.

    洛子 replied 20 年, 11 月 前 4 Members · 7 Replies
  • 7 Replies
  • ROAD

    會員
    15 8 月, 2004 在 6:08 下午

    to be continue.

  • 而歌

    會員
    18 8 月, 2004 在 3:05 上午

    何兄为何总是在山法栏目中贴上这些没完整资料的贴子?
    真掉胃口啊!
    期待好贴··· ··· :em10:

  • 何宗陽

    會員
    18 8 月, 2004 在 11:58 上午
  • 何宗陽

    會員
    18 8 月, 2004 在 12:10 下午

    南部县大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新井县就建址于大桥场东侧。唐未,任新井县令的陈翔就是陈氏三状元的祖父。陈氏祖籍河北(今河北省安平县),据《陈氏族谱》载:”陈氏自唐有德公其后入蜀,居阆州西水等处。唐未,陈翔为新井令,因家焉。”陈翔之子陈省华有三个儿子,即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北宋初年,三子相继中进士,尧叟、尧咨考中状元(南部俗称三状元),大桥镇因此而闻名当世。古老的新井县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南部县,因”三陈”状元事,留下了不少佳话和古迹。
    陈省华夫妇庭训严谨,教子有方,《南部县志》载:”宋陈省华对客,子尧叟、尧佐、尧咨列待,客不安。省华曰:’;学生列待,常也。’;”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后来三子成名而母获殊荣。《保宁府志》载:”陈冯氏,南部人,陈省华妻,多智术,有贤行,教子以礼法,以尧叟贵,封鄢国夫人。”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三陈”为官勤政爱民,连皇帝也写诗相赞。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赵恒《赐尚书陈尧叟出判河阳》诗云:”文苑昭清誉,朝端仰盛才。”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也曾撰文《卖油翁》言”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大桥镇东北有一个小山湾,茂林修竹,清幽绝俗。湾内有一长38米、深3米、高4米左右,略呈弯月形的天然岩洞,是陈氏三兄弟幼年读书的地方,当地人叫它漱玉洞。洞内有一突出的小石锥,相传为陈氏兄弟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苦读书而留下的遗迹。历代文人墨客也因此留下了不少诗名。宋淳熙三年(1176年),杨异悚诗云:”入户万君子,当岩数老龙。”诗赞陈氏兄弟,言之凿凿。
    漱玉洞在今大桥小学后面元宝山下,离漱玉洞不远处有瑞笋湾,因三石笋得名。《陈氏族谱》载:”先祖下葬时,天降鸿雨七日,地生瑞笋三根,兄弟将相迭出””瑞笋”其实是石头如笋状,质青而坚硬,中笋高达2米,略呈方形,左右圆而略低,可惜”文革”中被毁。清县令李澍有诗吟石笋道:”新井县中石笋生,联床风雨读书声。古来鼎足无双品,占尽鳌头第一名。此日残留西水曲,当时纸贵洛阳城……”
    大桥镇南侧,有一石墩平桥,桥长16.4米,宽2.9米,高3.8米,是陈母”杖坠金鱼”处。《南部县志》载:”金鱼桥在县西九十里,宋尧咨守荆南归,母冯氏问尧咨:’;汝典郡,有何异政’;答云:’;过客己见善射。’;母怒曰:’;不能以孝报国,一夫之技,岂父训哉。’;击以杖,坠所佩金鱼,故名。”
    大桥镇东南50米处有一座三块巨石砌成的桥,桥中刻龙,扬首奋须,故称”龙桥”。旁有一口凿于整石上的古井,口小腹广,水味甘美,大旱不竭。传说陈母冯氏在汴京思家乡水,尧叟以驿马驰送,故名”思乡井”。龙桥即当时驿马候水处。
    大桥镇四山夹一河,山间秀木茂密,支盘河碧水澄清。古时从阆中到成都经大桥古道,道边有一座二郎神庙,侧旁又有逍遥观与高大的清风阁相对峙。逍遥观建在老君山,山中有老君洞,传说神仙常在洞中聚会谈玄。大桥镇上古时有明月楼,是文人墨客常相聚的地方。前人留有诗句题咏新井县道:”四面青山拱笔尖,金鱼透海涌寒泉。一道二朗前镇守,逍遥观顶老君眠。清风阁上神仙聚,明月楼口古圣贤。书岩教子谈经史,龙桥古记万万年。”大桥镇因”三陈”事至今闻名遐迩。 transfer

  • 何宗陽

    會員
    18 8 月, 2004 在 12:24 下午

    蔡东洲:《宋代阆州陈氏研究

  • 何宗陽

    會員
    18 8 月, 2004 在 12:34 下午
  • 洛子

    會員
    14 11 月, 2004 在 8:02 下午

    ***** 版主模式 *****
    此文章是管理員從山法轉移過來的!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