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赐葬红螺山(王凤禄)

  • 范文程赐葬红螺山(王凤禄)

    Posted by 何宗陽 on 11 9 月, 2005 在 1:45 下午

    文程赐葬红螺山(王凤禄)弘扬长城文化、红螺文化征文之二十五
    红螺山虹霓林麓,草木葱茏;红螺寺老松古藤,竹径森森;红螺珍珠泉喻为“鲛人弹出的泪珠”和“瑶池撇下的水晶丸”;美丽的红螺传说更是引人入胜,久传不衰。这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名刹古迹和传说故事,使这里在明清以前就已成为京北名胜,明万历时期怀柔境内有八景,红螺山地区占有二景,即“红螺呈秀”和“寒泉喷珠”。
    红螺山地区是一块宝地,蕴蓄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笔者从有关史志书籍上了解到,自明代以来,在红螺山前及周边地区的名人古墓不下十余处,其中红螺山下卢庄村西侧的清初四朝元老范文程墓,就很值得研究。此外,明代的怀宁伯孙林、怀宁侯孙镗、武定侯郭勋,清道光两江总督赠太子太保伊里布等人的墓亦在红螺山前,但多已被毁。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沈阳人,明代生员,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谥文肃。范文程是名门之后,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参知政事范仲淹,是范文程的十八世祖。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他投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参与后金和清初的军政机密要事。清朝开国后,朝廷的规章制度多由其手定。他为建立和巩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代皇帝均对其十分宠信。他历仕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官至内秘书院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是清初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也是汉族人在清廷内为官最早,职位最高的人。
      这么一位显赫的人物,死后怎么葬在红螺山?《清史稿》中记有:范文程,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上亲为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清康熙《怀柔县志》记有:“国朝,太傅兼太子太师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文程墓在红螺山前,有御制赐谥及御祭碑,大学士李霨撰墓志。”由此可见,是康熙皇帝赐葬于此。据《怀柔文物集成》载,原墓占地约5亩,前面有华表一对,四柱汉白玉石牌坊一座,南向,土宝顶,墓前有墓碑,有石供桌,有谕祭碑,碑身四周刻有游龙戏珠。卢庄村村民回忆说:范文程(当地人称范阁老)墓规模宏伟,非常气派,墓前建有石碑、石牌坊和墓道等,石牌坊很高,上面还镶着石兽,建筑材料为汉白玉,做工十分精细、讲究,多年前已倒塌,有一石碑存放在卢庄村委会院内,多数碑文字迹还清晰可认。现原墓地处仅存范文程与元配陈夫人的墓穴两个,墓穴四壁,非砖非石,但十分坚硬,据说是用江米汤和白石灰浇铸而成。
      关于范文程葬于红螺山,清康熙《怀柔县志》还记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范承谟(范文程次子)为其父卜墓地于红螺山,久而不得其穴,因祷于红螺寺佛前,梦中恍若有告,以投石所止之处即穴在焉,公乃登山顶,再拜,取石投之,其石滚至山下忽止,掘之,果得黄土佳穴,其四围皆石也,遂定葬焉。
    据清康熙《怀柔县志》及其它有关资料记载,除范文程及元配陈夫人葬于红螺山外,范文程的第四个妻子金夫人,长子都统范承荫,次子总督福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史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范承谟,五子兵部侍郎范承烈,孙子(范承谟之子)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范时崇等均葬于红螺山前或距红螺山一二十里的怀柔境内。

    transfer

    何宗陽 replied 20 年 前 1 Member · 2 Replies
  • 2 Replies
  • 何宗陽

    會員
    11 9 月, 2005 在 9:45 下午

    文程赐葬红螺山(王凤禄)弘扬长城文化、红螺文化征文之二十五
    红螺山虹霓林麓,草木葱茏;红螺寺老松古藤,竹径森森;红螺珍珠泉喻为“鲛人弹出的泪珠”和“瑶池撇下的水晶丸”;美丽的红螺传说更是引人入胜,久传不衰。这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名刹古迹和传说故事,使这里在明清以前就已成为京北名胜,明万历时期怀柔境内有八景,红螺山地区占有二景,即“红螺呈秀”和“寒泉喷珠”。
    红螺山地区是一块宝地,蕴蓄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笔者从有关史志书籍上了解到,自明代以来,在红螺山前及周边地区的名人古墓不下十余处,其中红螺山下卢庄村西侧的清初四朝元老范文程墓,就很值得研究。此外,明代的怀宁伯孙林、怀宁侯孙镗、武定侯郭勋,清道光两江总督赠太子太保伊里布等人的墓亦在红螺山前,但多已被毁。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沈阳人,明代生员,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谥文肃。范文程是名门之后,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参知政事范仲淹,是范文程的十八世祖。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他投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参与后金和清初的军政机密要事。清朝开国后,朝廷的规章制度多由其手定。他为建立和巩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代皇帝均对其十分宠信。他历仕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官至内秘书院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是清初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也是汉族人在清廷内为官最早,职位最高的人。
      这么一位显赫的人物,死后怎么葬在红螺山?《清史稿》中记有:范文程,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上亲为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清康熙《怀柔县志》记有:“国朝,太傅兼太子太师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文程墓在红螺山前,有御制赐谥及御祭碑,大学士李霨撰墓志。”由此可见,是康熙皇帝赐葬于此。据《怀柔文物集成》载,原墓占地约5亩,前面有华表一对,四柱汉白玉石牌坊一座,南向,土宝顶,墓前有墓碑,有石供桌,有谕祭碑,碑身四周刻有游龙戏珠。卢庄村村民回忆说:范文程(当地人称范阁老)墓规模宏伟,非常气派,墓前建有石碑、石牌坊和墓道等,石牌坊很高,上面还镶着石兽,建筑材料为汉白玉,做工十分精细、讲究,多年前已倒塌,有一石碑存放在卢庄村委会院内,多数碑文字迹还清晰可认。现原墓地处仅存范文程与元配陈夫人的墓穴两个,墓穴四壁,非砖非石,但十分坚硬,据说是用江米汤和白石灰浇铸而成。
      关于范文程葬于红螺山,清康熙《怀柔县志》还记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范承谟(范文程次子)为其父卜墓地于红螺山,久而不得其穴,因祷于红螺寺佛前,梦中恍若有告,以投石所止之处即穴在焉,公乃登山顶,再拜,取石投之,其石滚至山下忽止,掘之,果得黄土佳穴,其四围皆石也,遂定葬焉。
    据清康熙《怀柔县志》及其它有关资料记载,除范文程及元配陈夫人葬于红螺山外,范文程的第四个妻子金夫人,长子都统范承荫,次子总督福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史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范承谟,五子兵部侍郎范承烈,孙子(范承谟之子)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范时崇等均葬于红螺山前或距红螺山一二十里的怀柔境内。

    transfer

  • 何宗陽

    會員
    11 9 月, 2005 在 10:18 下午

    范公一門,連己在內,9人一品.其孫時捷之孫建中為杭州將軍,卒于1800年

    范文程,1666年葬于红螺山

    范文程﹐字憲斗﹐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其先世﹐明初自江
    西謫沈陽﹐遂為沈陽人﹐居撫順所。曾祖E﹐正德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明史有
    傳。

    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並為沈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
    下撫順﹐文??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E曾孫﹐顧謂諸貝
    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寧﹐文程
    皆在行間。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聰三年﹐復從伐明﹐入薊門﹐克遵化。文程別將偏師
    徇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凡五城皆下。既﹐明圍我師大安口﹐
    文程以火器進攻﹐圍解。太宗自將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敵掩至﹐文程率先力戰﹐
    敵敗走。以功授世職游擊。五年﹐師圍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陰戕其將叛
    去者﹐上怒甚﹐文程從容進說﹐貸死者五百餘人。時明別將壁西山之巔﹐獨負險堅
    守未下﹐文程單騎抵其壘﹐諭以利害﹐乃請降。上悅﹐以降人盡賜文程。
    六年﹐從上略明邊﹐文程與同直文館寧完我?馬國柱上疏論兵事﹐以為入宣?
    大﹐不若攻山海。及師至歸化城﹐上策深入﹐召文程等與謀。文程等疏言﹕“察我
    軍情狀﹐志皆在深入。當直抵北京決和否﹐毀山海關水門而歸﹐以張軍威。若計所
    從入﹐惟雁門為便﹐道既無阻﹐道旁居民富庶﹐可資以為糧。上如慮師無名﹐當顯
    諭其民﹐言察哈爾汗遠遁﹐所部歸於我﹐道遠不可以徒行﹐來與爾國議和﹐假爾馬
    以濟我新附之眾。和議成﹐償馬值﹔不成﹐異日興師﹐荷天之寵﹐以版圖歸我﹐凡
    軍興而擾及者﹐當量免賦稅數年。此所謂堂堂正正之師也。否則﹐作書抵近邊諸將
    吏﹐使以議和請於其主﹐為期決進止。彼朝臣內撓﹐邊將外諉﹐遷延逾所期﹐我師
    即乘舋而入。我師進﹐利在深入﹔否﹐利在速歸﹔半途而返﹐無益也。”疏入﹐上
    深嘉納之。
    七年﹐孔有德等使通款﹐而明兵迫之急﹐上命文程從諸貝勒帥師赴援﹔文程宣
    上德意﹐有德等遂以所部來歸。自是破旅順﹐收平島﹐討朝鮮﹐撫定蒙古﹐文程皆
    與謀。
    崇德元年﹐改文館為內三院﹐以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進世職二等甲喇章京。
    初﹐旗制既定﹐設固山額真。諸臣議首推文程﹐上曰﹕“范章京才誠勝此﹐然固山
    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文程所典皆機密事﹐每入對﹐必漏下數十
    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復召入。上重文程﹐每議政﹐必曰﹕“范章京知否﹖”脫有
    未當﹐曰﹕“何不與范章京議之﹖”眾曰﹕“范亦雲爾。”上輒署可。文程嘗以疾
    在告﹐庶務填委﹐命待范章京病已裁決。撫諭各國書敕﹐皆文程視草。初﹐上猶省
    覽﹐後乃不復詳審﹐曰﹕“汝當無謬也。”文程迎父楠侍養﹐嘗入侍上食﹐有珍味﹐
    文程私念父所未嘗﹐逡巡不下箸。上察其意﹐即命徹饌以賜楠﹐文程再拜謝。
    世祖即位﹐命隸鑲黃旗。睿親王多爾袞帥師伐明﹐文程上書言﹕“中原百姓蹇
    離喪亂﹐備極荼毒﹐思擇令主﹐以圖樂業。曩者棄遵化﹐屠永平﹐兩次深入而復返。
    彼必以我為無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圖﹐因懷疑貳。今當申嚴紀律﹐秋毫勿犯﹐宣諭
    進取中原之意﹕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錄賢能﹐恤無告。大河以北﹐可傳檄定也。”
    及流賊李自成破明都﹐報至﹐文程方養?蓋州湯泉﹐驛召決策﹐文程曰﹕“闖寇涂\n炭中原﹐戕厥君後﹐此必討之賊也。雖擁眾百萬﹐橫行無憚﹐其敗道有三﹕逼殞其
    主﹐天怒矣﹔刑辱?紳﹐拷劫財貨﹐士忿矣﹔掠人貲﹐淫人婦﹐火人廬舍﹐民恨矣。
    備此三敗﹐行之以驕﹐可一戰破也。我國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聲罪以臨之﹐恤其
    士夫﹐拯其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又曰﹕“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殺
    而得天下者。國家止欲帝關東則已﹐若將統一區夏﹐非?安百姓不可。”翌日﹐馳
    赴軍中草檄﹐諭明吏民言﹕“義師為爾復君父仇﹐非殺爾百姓﹐今所誅者惟闖賊。
    吏來歸﹐復其位﹔民來歸﹐復其業。師行以律﹐必不汝害。”檄皆署文程官階?姓
    氏。
    既克明都﹐百度草創﹐用文程議﹐為明莊烈愍皇帝發喪﹐安撫孑遺﹐舉用廢官﹐
    L求隱逸﹐甄考文獻﹐更定律令﹐廣開言路﹐招集諸曹胥吏﹐徵求冊籍。明季賦額
    屢加﹐冊皆毀於寇﹐惟萬歷時故籍存﹐或欲下直省求新冊﹐文程曰﹕“即此為額﹐
    猶慮病民﹐其可更求乎﹖”於是議遂定。論功﹐並遇恩詔﹐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
    拖沙喇哈番﹐賜號“巴克什”。復進二等精奇尼哈番。
    順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
    則民心得矣。請再行鄉?會試﹐廣其登進。”從之。五年正月﹐定內三院為文臣班
    首﹐命文程及剛林?祁充格用珠頂?玉帶。七年﹐睿親王多爾袞卒。八年﹐大學士
    剛林?祁充格以附睿親王妄改太祖實錄﹐坐死。文程與同官當連坐﹐上以文程不附
    睿親王﹐命但奪官論贖。是歲即復官。九年﹐遇恩詔﹐復進世職一等精奇尼哈番﹐
    授議政大臣﹐監修太宗實錄。
    時直省錢糧多不如額﹐一歲至缺四百餘萬﹐賦虧餉絀。文程疏言﹕“湖廣?江
    西?河南?山東?陝西五省亂久民稀﹐請興屯﹐設道二?同知四﹐令督撫選屬吏廉
    能敏?蚸E沃□□匝±艫狽裎□礁□ψ鎩9??衡蓿□蹌瓿魴送湍覆疲□文暌運朴?償。自後皆出所?M官增而俸不費。屯用牛﹐若Y種﹐若農器﹐聽興屯道發州縣倉
    庫以具。屯始駐兵﹐地荒蕪多而水道便者﹐以次及其餘。地無主﹐若有主而棄不耕﹐
    皆為官屯。民原耕而財不足﹐官佐以牛若Y種﹐分所?T之一﹐三年後為民業。編
    保甲﹐使助守望﹐絕奸宄。若無財﹐官畀以佣值。民將逭飢﹐流亡當大集。初年所
    ?陳鞳M聽屯吏儲留﹐出陳易新﹐為次年母財﹔有餘﹐畀近屯駐軍﹐勿為額以取盈。
    三年所??h﹐僦舟車運以饋餉。毋煩屯吏﹐毋役屯民﹐毋用屯牛。屯所在州縣吏
    受興屯道指揮﹐屯吏稱其職﹐三歲進二秩﹐視邊俸﹔不職﹐責撫按糾舉﹔有所徇﹐
    則並坐﹕所謂信賞必罰也。”上深韙其議。
    十年﹐復與同官疏﹕“請敕部院三品以上大臣﹐各舉所知﹐毋問滿?漢新舊﹐
    毋泥官秩高下﹐毋避親疏恩怨﹐舉惟其才﹐各具專疏﹐臚舉實跡﹐置御前以時召對。
    察其論議﹐?鉿璅ヾM並視其舉主為何如人﹐則其人堪任與否﹐上早所深鑒﹐待缺
    簡用。稱職﹐量效之大小﹐舉主同其賞﹔不稱職﹐量罪之大小﹐舉主同其罰。”上
    特允所請。
    上勤於政治﹐屢幸內院﹐進諸臣從容諮訪。文程每以班首承旨﹐陳對稱上意。
    嘗值端陽﹐諸臣散直差早﹐上曰﹕“乘藉天休﹐猥圖安樂﹐人情盡然。特欲逸必先
    勞﹐俾國家大定﹐其樂方永。不然﹐樂亦暫耳。”復言﹕“人孰無過﹐能改之為美。
    成湯盛德﹐改過不吝。若明武宗嬉游無度﹐諉罪於其臣﹐豈修己治人之道耶﹖”文
    程因奏﹕“君明臣良﹐必交勉釋回﹐始克荷天休﹐濟國事。”上曰﹕“善。自今以
    往﹐朕有過即改。卿等亦宜黽勉﹐毋忘啟沃可也﹗”上嘗命遣官蒞各省恤刑﹐文程
    言﹕“前此遣滿?漢大臣巡方﹐慮擾民﹐故罷。今四方水旱災傷﹐民勞未息﹐宜罷
    遣使。現禁重囚﹐令各省巡撫詳勘﹐有可矜疑﹐奏聞裁定。”上從之。文程論政﹐
    務簡耍﹐持大體﹐多類是。
    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輔政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謝﹐因自陳
    衰病﹐乞休。九月﹐上降溫諭﹐進太傅兼太子太師﹐致仕。上以文程祖宗朝舊臣﹐
    有大功於國家﹐禮遇甚厚﹕文程疾﹐嘗親調藥餌以賜﹔遣畫工就第圖其像﹐藏之內
    府﹔賚御用服物﹐多不勝紀﹔又以文程形貌頎偉﹐命特制衣冠﹐求其稱體。聖祖即
    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慟不能起。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上親
    為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葬懷柔紅螺山﹐立碑紀績﹐謚文肅﹐御書祠額曰
    “元輔高風”。文程子承??承謨?承勛?承斌?承烈?承祚﹐承謨自有傳。
    承勛字蘇公﹐文程第三子也。以任子歷官御史?郎中。康熙十九年﹐譚弘叛﹐
    聖祖命承勛與郎中額爾赫圖如彝陵﹐趣將軍噶爾漢戰﹐並督湖廣轉粟運軍。二十年﹐
    師進攻雲南﹐命趣軍督餉如故。二十二年﹐還京﹐監崇文門稅。二十三年﹐上命九
    卿舉廉吏﹐承勛與焉﹐遷內閣學士。二十四年﹐授廣西巡撫﹐疏免容縣?郁林州追
    徵陷賊後逋賦﹔定諸屬徵米﹐本折兼納。二十五年﹐擢雲貴總督﹐疏定雲南援剿兩
    協駐軍地﹐裁貴州衛十五?所十﹐改並州縣﹐並增設縣七。二十七年﹐湖廣兵亂﹐
    雲南時歲鑄錢﹐錢壅積﹐軍餉十之三皆予錢﹐軍勿便。會移左協赴尋甸﹐遂鼓Y為
    變﹐省城兵亦將起應﹐承勛誅其渠二十一人﹐亂乃弭。遂疏罷雲南鑄錢﹐以銀供餉。
    二十八年﹐番阿所殺土目魯姐走匿東川土婦安氏所﹐?互出掠為民害。事聞﹐上命
    郎中溫葆會承勛等如東川檄安氏獻阿所﹐斬之。
    雲南自吳三桂亂後﹐康熙二十一年訖二十七年﹐逋屯賦當補徵﹐承勛疏請分年
    附徵﹐上命悉蠲之。二十九年﹐疏定雲南秋糧﹐本折兼納﹐貴州提督馬三奇請軍餉
    折銀﹐承勛疏言﹕“折賤困兵﹐折貴病民﹐宜以時損益。秋成﹐各府察?值﹐本折
    兼納。”三十一年﹐疏設永北鎮﹐罷洱海營﹐增置大理府城守將吏。三十二年﹐入
    覲。
    三十三年﹐遷都察院左都御史。六月﹐江南江西總督傅拉塔卒﹐上難其人﹐以
    授承勛。並諭﹕“承勛堅定平易﹐當勝此任。”承勛上官﹐琉移鳳陽關監督駐正陽
    關。江西民納糧﹐出貲俾吏輸省城﹐謂之腳價﹐尋以違例追入官﹐承勛疏請罷追﹐
    部議不可﹐上特允其請。江南地卑濕﹐倉Y易朽蠹﹐承勛疏請“江蘇?安徽諸州縣﹐
    歲春夏間﹐以倉Y十二三平?﹐出陳易新”。又以江南賦重﹐疏請“州縣經徵分數﹐
    視續完多寡為輕重。康熙十八年後逋賦分年附徵﹐俾寬吏議﹐紓民力”。皆如議行。
    三十五年﹐淮?揚?徐諸府災﹐疏請發省倉米十萬石﹐續借京口留漕鳳倉存麥﹐治
    賑﹐民賴以全。三十八年﹐授兵部尚書。三十九年﹐命監修高家堰堤工。四十三年﹐
    工成﹐加太子太保。五十三年﹐卒。
    承勛初授廣西巡撫﹐入辭﹐上誡之曰﹕“汝父兄皆為國宣力﹐汝當潔己愛民﹐
    毋信幕僚﹐沽名妄作。”及自雲貴總督入覲﹐上方謁孝陵﹐承勛迎謁米峪口﹐上曰﹕
    “汝父兄先朝舊臣﹐汝兄復盡節。朕見汝因思汝兄﹐心為軫戚。不見汝八九年﹐汝
    須發遂皓白如此。郊外苦寒﹐以朕所御貂冠?貂褂?狐白裘賜汝。汝且勿更衣﹐慮
    中風寒。明日可服以謝。”聖祖推文程?承謨舊恩﹐因厚遇承勛如是。
    時繹﹐承勛子。雍正初﹐自佐領三遷為馬蘭鎮總兵。四年﹐命署兩江總督。是
    年﹐遷正藍旗漢軍都統。五年﹐移鑲白旗漢軍都統﹐並署總督如故。十二月﹐時繹
    疏﹕“請自雍正六年始﹐江蘇?安徽各州縣應徵丁銀﹐均入地畝內徵收。”地丁並
    徵始此。六年﹐授戶部尚書﹐仍署總督。時繹在官﹐嘗疏請就通州運河入海處﹐作
    涵洞以時蓄泄。規揚州水利﹐?海口﹐疏車路?白涂?海溝諸水﹐泰州運鹽河為之
    堤。鹽城?如皋諸水入海處﹐為之閘若涵洞。?漜a鹽政﹐增漕標廟灣?鹽城二營
    兵吏。皆下部議行。上以蘇?松諸處多盜﹐時繹戢盜才絀﹐命以江蘇七府五州盜案
    屬浙江總督李衛。衛名捕江寧民張雲如以符?M籩諛輩還歟□乾幣??臚鞦梗□酪?論劾。八年﹐命尚書李永升會鞫得實﹐誅雲如﹐解時繹任。召還京﹐命董理太平峪
    吉地。旋復命協理河東河務﹐河東總督田文鏡復以誤工論劾﹐諭曰﹕“朕以范時繹
    為勛臣後﹐加以擢用。p鴻緒嘗奏時繹廉﹐至日用不能給﹐朕深為動念﹐優與養廉。
    後知時繹例所當得﹐未嘗不取。朕猶令增糈﹐蓋欲遂成其廉﹐使殫心力於封疆也。
    顧時繹袒私交﹐容奸宄﹐朕復密諭李衛善為保全。且范氏為大僚者﹐惟時繹及其從
    弟時捷﹐勛臣後裔﹐漸至零落﹐朕心不忍﹐所以委曲成全之者至矣。復命協理河務﹐
    豈意伏汛危急﹐時繹安坐於旁﹐置國事弁髦﹐視民命草芥。負恩□職﹐他人尚不可﹐
    況時繹乎﹖”逮治﹐部議坐雲如獄論斬﹐上復特宥之。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十年﹐
    授工部尚書﹐兼鑲黃旗漢軍都統。十二年﹐罷尚書。十三年﹐復以侍衛保柱劾行賄﹐
    下部議罪﹐尋遇赦。乾隆六年﹐卒。
    承斌﹐文程第四子﹐襲一等精奇尼哈番。卒。
    時捷﹐承斌子。自參領再遷為陝西?寧夏總兵。康熙五十七年﹐署陝甘提督。
    雍正元年﹐授陝西巡撫。三年﹐遷鑲白旗漢軍都統。五年﹐年羹堯得罪﹐世宗以羹
    堯嘗舉時捷﹐及羹堯敗﹐事連時捷﹐罷都統﹐授侍衛。八年﹐授散秩大臣﹐護陵寢。
    是時﹐時捷從兄時繹以協理河東河務誤工罷黜﹐世宗以文程諸孫無為大僚者﹐命時
    捷署古北口提督﹐直隸總兵官聽節制﹐詔勉以改過。旋移陝西固原提督。乾隆元年﹐
    例改一等子。二年﹐以病召還﹐授散秩大臣。三年﹐卒。
    建中﹐時捷孫﹐襲一等男。自副參領再遷副都統?侍郎。嘉慶四年﹐授戶部尚
    書﹐署正黃旗漢軍都統。尋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出為杭州將軍。五年﹐卒﹐謚恪慎。
    時綬﹐文程諸孫。雍正間﹐自筆帖式累遷至戶部郎中。乾隆初﹐復累遷至湖北
    布政使。十六年﹐署湖南巡撫﹐疏言﹕“湘陰?益陽諸縣﹐察有私墾千餘頃﹐皆瀕
    洞庭﹐歲旱方?M請緩升科。洞庭諸私垸窒水道﹐勸禁增筑。”報可。十八年﹐移
    江西巡撫﹐病免。二十一年﹐起授戶部侍郎﹐署都統﹐請赴西路屯田。二十四年﹐
    副都統定長劾時綬役兵漁利﹐遣使就讞﹐時綬未嘗役兵﹐特其仆從藉事求利﹐命奪
    官﹐交定長責自效。二十六年﹐授頭等侍衛﹐遷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吏部侍郎?哈
    爾沙爾辦事。三十一年﹐遷左都御史﹐仍留哈爾沙爾辦事。三十二年﹐授湖北巡撫。
    入對﹐上以時綬弱不能任封疆﹐三十三年﹐復授都統?左都御史。三十五年﹐遷工
    部尚書。明年﹐罷。四十七年﹐卒。
    時紀﹐亦文程諸孫。乾隆初﹐以任子授工部員外郎。四遷﹐署廣東按察使。二
    十五年﹐俸滿入覲﹐諭范氏無大僚﹐授鑲紅旗漢軍副都統。二十六年﹐授工部侍郎。
    二十七年﹐疏請就京南諸州縣開田植稻﹐下直隸總督方觀承察土宜酌行。屢移倉場?
    戶部?禮部諸侍郎。四十二年﹐以年衰改副都統。尋卒。
    宜?﹐時綬子。乾隆中﹐自鑾儀衛?整儀衛﹐五遷﹐為福建福寧鎮總兵。四十
    七年﹐授正藍旗漢軍副都統。五十七年﹐授工部侍郎。嘉慶元年﹐遷戶部尚書。二
    年﹐卒。
    文程曾孫行又有宜清﹐乾隆間官盛京工部侍郎﹔四世諸孫建豐﹐嘉慶時官吏部
    侍郎﹕皆以漢軍任滿缺﹐一時稱異數雲。
    transfer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