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邽墓

  • 王审邽墓

    Posted by ROAD on 18 7 月, 2004 在 9:01 上午

    王审邽墓:在市区东郊凤山之麓,因墓陵在此,故又名“皇绩山”。
    王审邽(858-904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公元885年扶母随兄王潮率义军入闽后任泉州剌史十二年,政绩显著。累封工、兵、户三部尚书授威武军节度副使,晋开国候,卒谥武肃王。
    王审邽墓坐北朝南,长100.85米,宽27.05米,占地面积2728平方米。墓为砖石结构,呈马鞍形,环砌灰砖,上部封土,墓室保存完好。墓前尚存花岗石砌成的长8.03米,宽2.93米的三级台座,及残存墓身周围石基。
    1993年,海内外王氏后裔捐资襄助修复,并重建四个坪台,五十八级台阶。第三坪台建四角石亭二座,内竖墓道碑铭、重修碑记各一方。第四坪台置石雕文官,武士各二尊,石??、石狮各一对,塑柱一对,石碑坊一座。
    王审邽墓是我市保存比较完好的唐代马鞍形砖石结构的大型墓葬,对于研究唐末、五代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墓葬规制等都有很大的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山沟50米,西至山沟60米,南至草邦水库北岸150米,北至山顶2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从山沟外100米,西从山沟外延伸100米。(transfer

    何宗陽 replied 20 年, 10 月 前 3 Members · 5 Replies
  • 5 Replies
  • ROAD

    會員
    18 7 月, 2004 在 5:01 下午

    王审邽墓:在市区东郊凤山之麓,因墓陵在此,故又名“皇绩山”。
    王审邽(858-904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公元885年扶母随兄王潮率义军入闽后任泉州剌史十二年,政绩显著。累封工、兵、户三部尚书授威武军节度副使,晋开国候,卒谥武肃王。
    王审邽墓坐北朝南,长100.85米,宽27.05米,占地面积2728平方米。墓为砖石结构,呈马鞍形,环砌灰砖,上部封土,墓室保存完好。墓前尚存花岗石砌成的长8.03米,宽2.93米的三级台座,及残存墓身周围石基。
    1993年,海内外王氏后裔捐资襄助修复,并重建四个坪台,五十八级台阶。第三坪台建四角石亭二座,内竖墓道碑铭、重修碑记各一方。第四坪台置石雕文官,武士各二尊,石??、石狮各一对,塑柱一对,石碑坊一座。
    王审邽墓是我市保存比较完好的唐代马鞍形砖石结构的大型墓葬,对于研究唐末、五代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墓葬规制等都有很大的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山沟50米,西至山沟60米,南至草邦水库北岸150米,北至山顶2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从山沟外100米,西从山沟外延伸100米。(transfer

  • ROAD

    會員
    15 8 月, 2004 在 1:34 下午

    王曾(978?1038)字孝先,肃武王王审邽六世孙。宋太平天国(976?983)间随父兄官于益都(今山东青州),贫不能归,在此定居。
    王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八岁而孤,由叔父王宗元抚养。少时拜同里张震为师,习研经史。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科举制度推行1300多年中,联捷三元者仅见17人,王曾占有一席之地,这使泉州人值得骄傲。
    王曾初授监丞,并通判济宁。宋景德(1004?1007)间擢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大中祥符九年(1016)正月任参知政事(副相)。乾兴元年(1022)仁宗即位,刘太后听政,王曾拜为宰相。
    在朝廷,王曾敢于直谏,对政事颇有见地,受到朝臣的敬佩和尊重。
    “澶渊之盟”后,宋辽开始和好,每年互派使节拜年庆寿。宋对辽致书自称“南朝”,以辽为北朝,王曾对此称谓,认为有损国体,应以国号相称便当,得到朝臣的支持。
    宋真宗即位后,在王钦若、丁谓的怂恿下,大兴土木,建玉清昭应宫,制造“天书”,“封禅”。诸大臣不敢言,他却力陈“五害”,指出此举劳民伤财。仁宗即位(1023年),刘太后听政。王曾拜相,朝廷倚以为重,后因裁抑太后姻亲,罢知青州。
    明道二年(1033)仁宗亲政,王曾始被召入朝,任枢密使。景祐二年(1035)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后与吕夷简纷争屡起,四年(1037)与之俱罢,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郓州(今山东郓城)。
    宝元元年(1038)冬,王曾病逝,享年61岁,赠侍中,谥文正。“晋江县志”载:墓在晋江二十九都太和山。著有“王文正公笔录”。
    (transfer

  • ROAD

    會員
    16 8 月, 2004 在 10:55 上午

    王曾(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人。北宋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应试,其府试(解试)、礼部试(会试)和殿试三级科考皆居榜首,创造出科举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的奇迹,其后为官曾两次拜相,封为沂国公。著有《王文正公笔录》等。
    在科举时代如果在乡试(县考)、会试(省考)、殿试(全国考试)中皆为第一,连科报捷,旧称“连中三元”,这样的状元称为三元状元。据资料考证,在现知的596个状元中共有14个三元状元,青州状元王曾即为其中之一,这在山东省是惟一的。(transfer

  • 洛子

    會員
    24 8 月, 2004 在 9:10 上午

    ***** 板主模式 *****
    該文章是管理員從山法轉移過來的!

  • 何宗陽

    會員
    16 12 月, 2004 在 5:12 下午

    而歌君可有王审邽墓相片.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