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塔和金章阁

  • 开元塔和金章阁

    Posted by ROAD on 15 8 月, 2005 在 11:17 上午

    开元塔和金章阁
    发布时间:2004-03-04
    开平市(县)的开元塔和金章阁,位于开平市平岗马山顶,是当时县官和乡亲父老想出状元,振兴开平文气的强烈愿望而建造。
      开平立县于清朝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年)。建县后一百年间,科举上境况不佳,仅出了一名进士,十余名举人,真是寥若晨星,“状元郎”更是屡屡无份,比别县矮了半截。因而历任县官,老埋怨开平县的风水不好,直到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Ο年)叶重秀任开平知县,该人非常迷信风水,极力主张振作开平的文气,建起开平文笔,他认为马山是开平县城门户,是学宫的前屏,积极倡议在马山建一个文塔,作为开平的文笔, 他的倡议和参与下,一个七丈高的文塔果然在马山建成了。塔建成后,开平果然出了几个举人,但以后仍是寂寂无闻,更谈不上出状元了。又过了九十多年(道光二十三年,公元一八四三年),江西吉水的张帮泰做了开平知县该人也很迷信风水,想开平“文支昌隆”,能出个状元,对他自己也光彩,他看到当时文塔日久失修,残旧不堪,没有光辉,认为这是对开平文运的影响。就率领众绅耆登上苍城(当时的县城)西北面的北顾岭,遥指马山说:“马山是县城的锁匙,如果把‘文笔’塔增高两层,便与苍城‘学宫’地阶相齐,可成凤凰殿翅飞天之势,同时要在‘文笔’塔左侧马山背部添建一个‘文印’,则开平就会人才辈出”。当年他鸠工将塔加高两层,取名“开元塔”,意思是开平建北塔,从此出状元。文塔则定名为“开元塔”,塔左边的方块小屋子定名为金章阁,是状元老爷的官印。还规定不出状元不开塔底门,并在塔左建一座形似宫印的四方阁取名“金章阁”,整个建筑意念为“振兴文化,多出人才。
      开元塔和金章阁建成后的当年的秋天,开平果然出了一个传胪司徒煦,以及其他的“功名”之士。张知县等一班张坤官宦高兴异常,以为开平的文运真的来了,不久的将来开平就出状元了,但高兴得太早了,从建开元塔的塔门,始终没有平始终还没有出达“状元郎”。因而开元塔的塔门,始终没有被打开过。要在第四层以上才有门可通。可见,出不出状元,并不是建一个文塔和金章阁就能解决的。
      张帮泰建开元塔和金章阁后,又经过近百年,因久受风吹雨打,金章阁全部倒塌,开元塔的塔顶也残破不堪,大有遥遥欲倾之势。一九四六年,楼冈人吴尚志任开平县县长时,认为开元塔和金章阁是开平县的古迹,不应任其残破倒塌,便发起重修,恢复旧观。在开平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把它修复。但时至今日,该塔又已残破,塔顶三百斤重的“铜葫芦”因雷击风吹而倒落地面断为三节,其中二节由市博物馆征收回馆,另一节失踪无法收回。金章阁于1996年因山泥倾泻而毁。
      开元塔和金章阁是开平市(县)古建筑物,塔分七层九丈多高,昂然挺立于马山之峰,很有历史价值。一九八三年县人民政府出布告,宣布开元塔和金章阁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促进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经市人民政府的同意,由开平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出以“开元塔” 和重建后的“金章阁”为中心的“开元塔公园”。总费用为500万元,其中200多万元是侨胞、港澳同胞捐款,占地2万平方米,有上山步级、入口牌楼、上山牌坊、碑廊、名人廊、绿化区、停车场等。力争办成集纪念、游乐为一体的公园。

    transfer

    ROAD replied 20 年, 2 月 前 1 Member · 1 Reply
  • 1 Reply
  • ROAD

    會員
    15 8 月, 2005 在 7:17 下午

    开元塔和金章阁
    发布时间:2004-03-04
    开平市(县)的开元塔和金章阁,位于开平市平岗马山顶,是当时县官和乡亲父老想出状元,振兴开平文气的强烈愿望而建造。
      开平立县于清朝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年)。建县后一百年间,科举上境况不佳,仅出了一名进士,十余名举人,真是寥若晨星,“状元郎”更是屡屡无份,比别县矮了半截。因而历任县官,老埋怨开平县的风水不好,直到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Ο年)叶重秀任开平知县,该人非常迷信风水,极力主张振作开平的文气,建起开平文笔,他认为马山是开平县城门户,是学宫的前屏,积极倡议在马山建一个文塔,作为开平的文笔, 他的倡议和参与下,一个七丈高的文塔果然在马山建成了。塔建成后,开平果然出了几个举人,但以后仍是寂寂无闻,更谈不上出状元了。又过了九十多年(道光二十三年,公元一八四三年),江西吉水的张帮泰做了开平知县该人也很迷信风水,想开平“文支昌隆”,能出个状元,对他自己也光彩,他看到当时文塔日久失修,残旧不堪,没有光辉,认为这是对开平文运的影响。就率领众绅耆登上苍城(当时的县城)西北面的北顾岭,遥指马山说:“马山是县城的锁匙,如果把‘文笔’塔增高两层,便与苍城‘学宫’地阶相齐,可成凤凰殿翅飞天之势,同时要在‘文笔’塔左侧马山背部添建一个‘文印’,则开平就会人才辈出”。当年他鸠工将塔加高两层,取名“开元塔”,意思是开平建北塔,从此出状元。文塔则定名为“开元塔”,塔左边的方块小屋子定名为金章阁,是状元老爷的官印。还规定不出状元不开塔底门,并在塔左建一座形似宫印的四方阁取名“金章阁”,整个建筑意念为“振兴文化,多出人才。
      开元塔和金章阁建成后的当年的秋天,开平果然出了一个传胪司徒煦,以及其他的“功名”之士。张知县等一班张坤官宦高兴异常,以为开平的文运真的来了,不久的将来开平就出状元了,但高兴得太早了,从建开元塔的塔门,始终没有平始终还没有出达“状元郎”。因而开元塔的塔门,始终没有被打开过。要在第四层以上才有门可通。可见,出不出状元,并不是建一个文塔和金章阁就能解决的。
      张帮泰建开元塔和金章阁后,又经过近百年,因久受风吹雨打,金章阁全部倒塌,开元塔的塔顶也残破不堪,大有遥遥欲倾之势。一九四六年,楼冈人吴尚志任开平县县长时,认为开元塔和金章阁是开平县的古迹,不应任其残破倒塌,便发起重修,恢复旧观。在开平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把它修复。但时至今日,该塔又已残破,塔顶三百斤重的“铜葫芦”因雷击风吹而倒落地面断为三节,其中二节由市博物馆征收回馆,另一节失踪无法收回。金章阁于1996年因山泥倾泻而毁。
      开元塔和金章阁是开平市(县)古建筑物,塔分七层九丈多高,昂然挺立于马山之峰,很有历史价值。一九八三年县人民政府出布告,宣布开元塔和金章阁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促进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经市人民政府的同意,由开平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出以“开元塔” 和重建后的“金章阁”为中心的“开元塔公园”。总费用为500万元,其中200多万元是侨胞、港澳同胞捐款,占地2万平方米,有上山步级、入口牌楼、上山牌坊、碑廊、名人廊、绿化区、停车场等。力争办成集纪念、游乐为一体的公园。

    transfer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