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林孫母墓
-
百花林孫母墓
Posted by ROAD on 30 7 月, 2004 在 2:47 下午http://homepage2.nifty.com/hkg/wilson34.htm 龍真穴的,葬不當元.
洛子 replied 21 年, 2 月 前 6 Members · 23 Replies -
23 Replies
-
香山名人·孙科 敢为办学动祖坟
2004-06-24 17:38: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1891年—1973年】
有一个少年,4岁因父得罪清廷而远涉重洋;
有人说他子凭父贵,有人说他务实进取;
他读过美国两所大学,并获得经济学硕士;
他曾三任广州市长、历任三院院长,无人出其右;
他为建一所中学竟在祖坟上动土;
他就是世纪伟人孙中山的长子——孙科。
大事记
1916年
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1917年
任广州非常国会及外交部秘书。
1919年
在广州任英文《广州时报》副主编。
1921年
任广州市长。
1925年
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代理广东省长、交通部长,并被选为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年
“宁汉合流”后,历任国民党政府建设部长、财政部长、铁道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长、立法院长,曾以中国政府代表和蒋介石特使的身份去苏联谈判,先后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中苏商务条约》。
1949年
去美国。
1964年
到台湾,次年任“总统府”高级咨议。
1966年
任“考试院”院长。
1973年
病逝于台湾。
6月18日,记者采访了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达,而他对叔公孙科却知之不多。他只知道孙科出生在现在故居左前方的孙家祖屋,后来由孙眉出钱,孙中山亲自设计的故居取代了祖屋,所以孙科的出生地不复存在了。
孙科完全淹没在父亲孙中山的光环之下,关于他的政治生涯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他酷爱读书的事迹倒是让人印象深刻。”孙必达对记者这样说。类似的说法,在中山纪念中学李炬老师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没有孙科,就没有今天闻名全国的纪念中学。”李炬老师说。
政绩可嘉出任广州市长
在中山故居纪念馆二楼,有十几张孙科的照片挂在墙上,其中有孙科一家六口的合影,据悉其长子孙治平常回故居探访,其次子孙治强已经去世。
据孙必达告诉记者,孙中山任命孙科为广州市长并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而是经胡汉民等元老推荐,先做广州市政厅长,后政绩可嘉才升为市长,并没有因为他是孙中山的儿子而格外优待。
孙科任广州市长期间,运用海外所学新编广州城市规划,拆旧建新,彻底改变广州旧貌,颇有建树。他还效仿大禹治水,在西江上游建控洪大闸,疏道有序,市民无不拍手称快。他还曾一度被要求每天办饷3万银元,后来只能变卖市政资产以充军饷之需,结果有人说他贪财敛物,还告到孙中山那里,可见这个市长并不好当。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孙科赴港筹资百万,支持许崇智和滇桂军打回广州,为赶走陈炯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1937年,蒋介石在党内搞独裁,公开扣押胡汉民。孙科联合李宗仁等人通报全国,逼蒋下野,最后成功救出胡汉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孙科公开发表《抗日救国纲领草案》,积极抗日。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拥护国共和谈,促成签订《双十协定》。
养浩然气读有用书
孙必达对记者说起最多的是孙科爱读书的事。据孙必达介绍,孙家秉承中山先生爱读书的习惯,孙科与其父一样爱书如命。很小的时候孙科就到美国檀香山投靠孙眉,并在母亲卢慕珍的严格教育下学贯中西。孙必达说,孙氏家族常常提起孙科在美国的学业很好,涉猎极广,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都会,后来孙科在美国获得经济学硕士。
孙必达的太太在一旁对记者说,孙科还写了不少的书。据记者在中山图书馆查阅,孙科出任广州市长之前在上海出版了《城市规划论》、《广告心理学》两本书,其中第一本书为他今后对广州的改造和兴建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之后,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孙科独居美国,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国民党人那样心感失落,终日纵情声色,而是专心读书,并著书立说。有书记载,那时孙科自己种菜做饭,生活简朴,入居泥地小平房、出则步行上街,还每每用别人来信信封的反面记事,可见简朴之极。也就在那时,孙科写出了《中国与战后世界》、《中国之前途》、《孙哲生言论集》等流传后世的书籍。
为办教育敢动祖坟
孙科热衷于教育,更是有口皆碑。如今孙中山故居旁边的中山纪念中学早已因人才辈出而闻名国内外,进入校园,只见红墙绿瓦、飞檐翘角,一派书院气息。据李炬老师说,纪念中学与南京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完全一致,其设计和建筑正是中山陵的原班人马。
说起孙科,李炬老师显得特别激动,“孙科是纪念中学的创始人,当时没有建校用地,孙科就在自己的祖坟上建学校。单从这一点来说,孙科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25年,伟人孙中山与世长辞,为继承父志,孙科和一批国民党元老建议国民政府把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后几经变更,才有今日的中山市。1931年,孙科又建议筹建“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并积极为建校筹款,建校用地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孙家的坟场。后来因第二任校长杨国荃镇压学潮,孙科就亲自担任了纪念中学的校长,并兼任校董会主席。这些在中山纪念中学的校志上都写得很清楚。
国民政府高官兼任一所中学的校长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孙科把教育当成了革命的一部分。在学校建校的纪念碑文上也有记载:“总理生平善用才,而尤重育才。”可见孙科建校完全是继承父志。
据有关资料显示,孙科一直热心文化和教育事业,曾经同时兼任岭南、暨南、东吴等大学的校长。他在美国期间,曾是檀香山同盟会机关报《自由新报》的编辑,并写下《扬州十日》、《文字狱》、《禁书》等文章,为发动华侨支持革命振臂疾呼。他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的第一份任命是外交秘书,并曾任《广州时报》副主编。
“可以说,从一开始孙科就是一个文人、一介书生。”孙必达这样评价。可以说,孙科首先是一个有追求的读书人,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养浩然气、读有用书! (transfer -
https://forum.shusquare.com/cgi-bin/topic.cgi?forum=10&topic=17&show=0
此地弄不好就是害死國父之地, 巒頭一無是處. 該地師真可惡! :em14: :em14: -
下面引用由ROAD在 2004/07/30 11:23pm 發表的內容:
圖南 君如來港,余願與君共登此穴,指出結穴之道!不用客氣, 余二十多年前已經勘查得一清二楚.
甚麼結穴之道也逃不出疑龍憾龍經文精義範圍. 估計本網有不少去過現場, 余亦很想看看香港巒頭愛好者之看法. 若兄認為是真結就請兄不妨於此壇上公開先說說好了.
-
下面引用由圖南在 2004/07/30 11:35pm 發表的內容:
不用客氣, 余二十多年前已經勘查得一清二楚.
甚麼結穴之道也逃不出疑龍憾龍經文精義範圍. 估計本網有不少去過現場, 余亦很想看看香港巒頭愛好者之看法. 若兄認為是真結就請兄不妨於此壇上公開先說說好了.剛剛看完孫母墓資料, 想落國父如有風水之助何以那麼短命?
弟書看了不少風水書, 都是說這墓如何如何好 , 多年來一直都想不通為何得好風水之國父都會大位旁落, 大總統之位也是個臨時的 而且如斯短命下場, 可想這裡應該都不會是好地. 今見先生直言道出, 真使後學又驚又喜, 還望圖南兄多多點撥多說一些, 揭開國父得好風水卻短命之謎吧! :em13: :em17: -
下面引用由ROAD在 2004/07/30 11:40pm 發表的內容:
有義君子登山指畫,無義小人千金勿泄.既然不願意說穴法, 不如請兄說說為何龍真穴的之地, 國父會短命如此? :em13:
-
下面引用由ROAD在 2004/07/30 11:40pm 發表的內容:
有義君子登山指畫,無義小人千金勿泄.首先於此向版主聲明余先前余上文發言只是對事發表個人看法, 并沒有針對任何人.
如今這位ROAD兄/俠堯/山上人之何宗陽(自稱國師)卻因與我巒頭看法不同而出言暗諷余為無義小人. 豈非要迫我對號入座? 究竟是此人是沒有本事. 還是沒有這膽量獻醜於人前, 這使本人非常懷疑!
:em14:
-
下面引用由圖南在 2004/07/31 11:58pm 發表的內容:
首先於此向版主聲明余先前余上文發言只是對事發表個人看法, 并沒有針對任何人.
如今這位ROAD兄/俠堯/山上人之何宗陽(自稱國師)卻因與我巒頭看法不同而出言暗諷余為無義小人. 豈非要迫我對號入座? 究竟是此人活@…圖南 君如來港,余願與君共登此穴,指出結穴之道!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