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阳“吴氏始祖”大司徒吴仁禄陵墓。
-
墓主人吴仁禄,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官国子博士,迁户部大司徒。其始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后居福建惠安县大吴之境,距今已历千余载。族裔奕世蕃昌,昭穆可考,仁风教化,文献足微。有宋一代大吴吴氏族人登第者达十三人。自仁禄公传至今日四十余世,子孙数百万人,繁衍于台湾、浙江、广东、四川、江西、辽宁等省及东南亚诸国,成为闽之望族。丹池中至今尚见清代庚寅科进士、泉郡最后一名状元、晋江钱头人吴鲁留下的石刻旗竿夹。于此仰望,陵墓封空属典型的闽南式大墓规制,左右三曲手,按“兴旺衰微”术数分阶而上拜埋,左右曲手云纹石柱上镌有“螺郭开闽宅,龙岗始封茔”铭联一对。再上,第二进云纹石柱上即刻有。延陵传望族,梅里湖肇基”对联,中置石香炉一,正面大书丹珠“吴”字;再上一埕,即见金元宝式石墓碑,上镂刻着:唐开闽赐进士户部大司徒仁禄吴公夫人朱氏夫人黄氏封茔。(transfer
-
晋江乡讯(陈忠义)文:据陈瑞熙先生《温陵联话》载,明代庄际昌和清代吴鲁这两位状元,都为虎岫寺题过联。在泉州,同一座寺有两位本地状元为之题联,洵属罕见。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虎岫寺“在二十都,旧为真武宫。宋绍兴中改为庵,匾曰‘虎岫’。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后废”。该寺现在石狮市境内。
明万历巳末(一六一九)年中状元的庄际昌题联为:
寺建隆基通北极,
龙钟虎岫镇南关。
虎岫寺相传建于唐代,祀道教北方神真武帝君。庄际昌联谓“寺建隆基”,当指寺建于唐玄宗时,即公元八世纪初叶至中叶。“通北级”点明所祀之神为真武帝君。玄武是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改名“真武”是宋真宗为避所尊圣祖赵玄朗讳;大中祥符(一○○八至一○一六)间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故始建寺时所祀之神应称“玄武”。
真武帝君,泉州俗称“上帝公”。其祀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清光绪庚寅(一八九○)年中状元的吴鲁联云:
据虎岫,挹龙波,一剑英威天地泰;
望鳌城,罗雁塔,三清镇定古今春。
其中“一剑”即指真武“仗剑”。“三清”即道教居于三清天、三清境的三尊神,分别为元始天尊(亦称天宝君),灵宝天尊(亦称太上道君),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
两副联都指明虎岫寺的地理位置,吴鲁联写得更具体而形象。两联状该寺胜景的同时,都显示真武神灵能“镇南关”,使“天地泰”而“古今春”,发挥庇佑作用。(transfer -
吳魯
福建晋江人。字肃堂。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民国元年(1912)。清光绪十六年(1890)状元。该科为庆祝光绪帝”亲政”特开恩科。同科榜眼文廷式德才兼备,诸考官一致列为第一。惜在其策试卷中将”阎”字误写为”面”,光绪帝将其列为第二,吴鲁夺魁。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七年,出任陕西乡试副考官。后转任安徽学政。光绪二十二年,母丧回乡。三年服丧期满,出任国史馆纂修,教习庶吉士。光绪二十六年,充任军务总办。光绪二十七年,吴鲁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次年,任云南学政。光绪三十二年,返京后,被任命为吉林提学使。同诸省督学赴日本考察。光绪三十四年,在京学部供职。(transfer -
下面引用由ROAD在 2004/07/19 09:35pm 發表的內容:
墓主人吴仁禄,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官国子博士,迁户部大司徒。其始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后居福建惠安县大吴之境,距今已࡚ …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