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測字故事

  • [分享]測字故事

    Posted by bng888 on 12 8 月, 2004 在 5:31 上午

    有關雍正的兩個測字故事 傳說雍正時,派年羹堯出兵征討青海蒙古,其時年羹堯貴為大將軍,統領健銳營,而雍正則剛坐上皇座,兼且與兄弟不和,將兄弟紛紛充軍治罪,正需要軍隊擁護自己,所以對年羹堯甚為依賴,而年大將軍因此而驕橫,王公大臣無不對之側目。
    年羹堯出兵前,一時高興,以「盪」字叫一門下客測。那門下客說:「將軍此去,定必馬到功成,以湯滌血,自然去盡群醜。」年羹堯聽見,十分高興。
    這門下客卻乘機向他辭行,說家中老母患病,要回鄉省親。年羹堯立即贈以白銀千雨,以壯行色。
    後來年羹堯果然戰勝,留守西康。過兩年,雍正把他召回京師,尋些事故將他貶官;一夜連下九道聖旨,將他由大將軍貶至守城門。
    京師的老百姓見到年大將軍按劍坐在城門口,都不敢出城。過兩天,雍正索性殺了年羹堯,且滿門抄斬。
    這時,那測字的門下客才對人說,年大將軍將「盪」字寫成「水易皿」,而「皿」字為「血」象,由水變成血,十分不祥,故知他此行的結局必不得善終,所以急急詐稱母病告辭。
    由這故事可見,同一個字,術者每每可以這樣解那樣解,是即謂觸機也。
    還有一個測字的故事,跟雍正亦有關。

    雍正登位,傳說是靠當時的江湖人物幫忙,由大俠甘鳳池跟白泰官潛入皇宮,將康熙預定的遺詔盜出。遺詔本來說「傳位十四子」,當時的著名文士呂留良看過詔書,立刻提筆改之為「傳位于四子」,雍正排行第四,由是即能承繼大寶。而甘鳳池白泰官兩人,盜詔還詔,兩渡潛入皇宮,自然功勞很大。
    他們為甚麼肯幫雍正的忙呢?因為雍正答應他們,自己能登上天子位,一定下詔恢復漢家衣冠,那時的人將衣冠看得很重要,許多人便是因為不肯梳辮穿滿裝,寧願自殺,是故呂留良他們便答應幫忙了。
    到雍正登位後,甘鳳池寫一個「望」字找了空和尚測字,了空道:「糟了,你們快點躲藏起來。」甘鳳池問故,了空道:「望字頭似功字,只是多了三點,那是小人進讒,功不成功。再說,望字還有功高蓋主之象,雍正一定不會感激你們,而且還會加害,所以你們從此遁?江湖避禍為上。」
    甘鳳池他們果然聽從了空的說話,而呂留良亦躲回鄉下。後來雍正拿不到甘鳳池一夥人,只捉到呂留良,居然狠心到將他腰斬。呂留良有一個孫女,江湖人稱呂四娘,後來她殺了雍正報仇,則是後話。

    stevenlin8 replied 14 年, 5 月 前 15 Members · 16 Replies
  • 16 Replies
  • bng888

    會員
    12 8 月, 2004 在 1:31 下午

    有關雍正的兩個測字故事 傳說雍正時,派年羹堯出兵征討青海蒙古,其時年羹堯貴為大將軍,統領健銳營,而雍正則剛坐上皇座,兼且與兄弟不和,將兄弟紛紛充軍治罪,正需要軍隊擁護自己,所以對年羹堯甚為依賴,而年大將軍因此而驕橫,王公大臣無不對之側目。
    年羹堯出兵前,一時高興,以「盪」字叫一門下客測。那門下客說:「將軍此去,定必馬到功成,以湯滌血,自然去盡群醜。」年羹堯聽見,十分高興。
    這門下客卻乘機向他辭行,說家中老母患病,要回鄉省親。年羹堯立即贈以白銀千雨,以壯行色。
    後來年羹堯果然戰勝,留守西康。過兩年,雍正把他召回京師,尋些事故將他貶官;一夜連下九道聖旨,將他由大將軍貶至守城門。
    京師的老百姓見到年大將軍按劍坐在城門口,都不敢出城。過兩天,雍正索性殺了年羹堯,且滿門抄斬。
    這時,那測字的門下客才對人說,年大將軍將「盪」字寫成「水易皿」,而「皿」字為「血」象,由水變成血,十分不祥,故知他此行的結局必不得善終,所以急急詐稱母病告辭。
    由這故事可見,同一個字,術者每每可以這樣解那樣解,是即謂觸機也。
    還有一個測字的故事,跟雍正亦有關。

    雍正登位,傳說是靠當時的江湖人物幫忙,由大俠甘鳳池跟白泰官潛入皇宮,將康熙預定的遺詔盜出。遺詔本來說「傳位十四子」,當時的著名文士呂留良看過詔書,立刻提筆改之為「傳位于四子」,雍正排行第四,由是即能承繼大寶。而甘鳳池白泰官兩人,盜詔還詔,兩渡潛入皇宮,自然功勞很大。
    他們為甚麼肯幫雍正的忙呢?因為雍正答應他們,自己能登上天子位,一定下詔恢復漢家衣冠,那時的人將衣冠看得很重要,許多人便是因為不肯梳辮穿滿裝,寧願自殺,是故呂留良他們便答應幫忙了。
    到雍正登位後,甘鳳池寫一個「望」字找了空和尚測字,了空道:「糟了,你們快點躲藏起來。」甘鳳池問故,了空道:「望字頭似功字,只是多了三點,那是小人進讒,功不成功。再說,望字還有功高蓋主之象,雍正一定不會感激你們,而且還會加害,所以你們從此遁?江湖避禍為上。」
    甘鳳池他們果然聽從了空的說話,而呂留良亦躲回鄉下。後來雍正拿不到甘鳳池一夥人,只捉到呂留良,居然狠心到將他腰斬。呂留良有一個孫女,江湖人稱呂四娘,後來她殺了雍正報仇,則是後話。

  • bng888

    會員
    12 8 月, 2004 在 5:14 下午

    多謝賜教

  • rj

    會員
    15 8 月, 2004 在 9:43 上午

    马后炮:“望”,月缺不全带亡,二人中要死一个人。

  • ciyigi

    會員
    22 6 月, 2005 在 2:42 上午

    :em21:

  • 93344qaz

    會員
    25 11 月, 2005 在 7:52 上午

    謝謝分享,後學受用不盡。:f6::f6:

  • ZSSF119

    會員
    7 12 月, 2005 在 1:02 上午

    纯属说书的杜撰

  • tiger27

    會員
    22 12 月, 2005 在 1:29 下午

    感謝!

    辛苦您了
    非常精彩,感謝大大的無私奉獻。

    :f13::f13::f13:

  • mm2656

    會員
    12 3 月, 2006 在 10:23 上午

    原來還有這樣的故事阿
    雖然不可考了
    但是 跟現實還是有一點關聯

  • 一介

    會員
    15 3 月, 2006 在 6:21 下午

    清之圣旨行文必用两种文字,一为称国文的满文,一为汉文. 如纯用汉文也无法该十为于.
    十之繁体为”拾”,请问如何改为”於”?
    face0face0face0

  • 雪玄子

    會員
    16 3 月, 2006 在 12:54 下午

    原帖由 一介 於 2006-3-16 02:21 AM 發表
    清之圣旨行文必用两种文字,一为称国文的满文,一为汉文. 如纯用汉文也无法该十为于.
    十之繁体为”拾”,请໾ …

    有滿文之說為確,但繁體通用『十』仍為『十』,雖帝昭也少用『拾』,此觀清代官方碑文可知。

  • xy200

    會員
    11 5 月, 2006 在 2:18 下午

    呵呵….茶饭后的吹水料….

  • 小小兔

    會員
    15 5 月, 2006 在 9:22 上午

    原來如此…..

    謝謝….!!

    :抱抱::抱抱::抱抱:

  • kenny.tw

    會員
    19 5 月, 2006 在 10:23 上午

    應該不要如此對代一個皇帝的過去罷

  • 何海通

    會員
    20 4 月, 2009 在 4:04 下午

    多谢分享!!

  • 小雨絲絲

    會員
    9 4 月, 2011 在 5:07 上午

    街談野史
    不也是材料

Page 1 of 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