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斗数派别认知
-
[轉貼]斗数派别认知
斗数派别认知
作者:缘觉
发表日期:九月十四日
站
「子平」与「斗数」已成为「命理双雄」,因学子平法不需具备太多易经卦理、河洛理数等学理,致精通「子平禄命法」古今学者,自然而然地利用擅长的子平观念来诠释「斗数」原理,使斗数无形中参杂了一些子平学理,诸如阳历法之节气、身宫、五行生克制化、地支六合,空亡( 截空、旬空 )、寡宿、红鸾等神煞,让后学者因而忽略了斗数的本源系来自河洛易理的延伸,完全异于子平法,且自成一个比较严谨的命学体系。
历来研习命理的方法大都决定于师承传授,有自百颗星曜本身下手者,也有先从四化( 即十干之禄权科忌 )入门者,……不一而足,而造成当今紫微斗数之学理,概略分为南派与北派,南北分庭抗礼,不分轩轾。南派以三合( 命宫、财帛、官禄、迁移 )为一体,以星曜在各宫之庙、旺、利、陷及在十二宫之意义和每一星系相会时的反应,依逻辑推理,产生的结果,论吉凶;北派则以飞宫四化游走各宫来定一生之休咎,纵有各立诀窍,亦脱不出这两派之范畴。
我们知道,南派重星曜之本质,星曜多,且需要记住,星性、五行宫支庙、旺、利、陷,推论以星曜架构为主体。而北派,星曜少,注重星曜之化气,只要明了星性之变化及四化飞星游走各宫之互动情形与意义,推论以宫位架构为主体。其中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判断:属南派的往往对古本的十干四化表颇有意见,对人事十二宫位的顺序及名称或安身法也有些异议,这是为什么呢?另一个判断是南派大半兴起于五十年代。我们现在再从南北派的特征来辨识其它跨国的派别是否仍攀不出这两派之籓篱﹖以下是几个二选一的选择题,让您猜猜看。
有一盛行于港澳及星马地区的斗数门派,自称「中州派」斗数。中州即是洛阳,据说斗数源头即在此地。依《紫微斗数讲义(二)》编者王亭之先生的简介,系由陆斌兆所流传出来。它有一套很严谨的推算逻辑,世传「三方四正」的推算程序,仅属此推算逻辑的基础所传。主要内容有「紫微斗数星诀」六百余韵,据说是宋代吴景鸾所撰,将十四主星组成「六十星系」,然后条例出每一星系与其它星系会合的反应及其「征验讯号」。最特殊的地方是推论方法必须打破十二宫位的界限;安星法大量使用流星群进驻命盘,颇迎合香江的居家情形;喔,还把戊干右弼化科改为太阳化科、庚干太阴化科改为天府化科、壬干左辅化科改为天府化科。察查其内容和推论方法,您觉得归北派﹖还是属南派呢﹖
又有一盛行于日本,再回流入台湾的斗数门派,自称「透派」斗数。透派流传至今,据说已历十三代,当代的掌门人就是曾留学日本的张耀文先生。他说,「透派」的正式名称为「明澄派」,在明朝末年,诞生于福建省的深山区里。当时「五术」的名门「梅花门派的长女素香,以其姐姐的儿子继承自己的志业为条件,在「梅花门派」之外,另组新的「五术」的门派。这个门派,就是「透派」。除了身命宫的安法与古本不同,命盘也不安宫干之外,内容则与典籍大同小异,您觉得归北派﹖还是属南派呢﹖
还有一个特殊的门派是靠「新闻媒体」篡起的,大家都管叫它「秘仪派」。因上课讲义被门生以傲视斗数千古的「秘籍」名义登报广告,以一万五千元高价公开抛售,一时闻名于斗数界,不知这在民国八十一年六月公布的「新著作权法」的保护下,是否依然可行﹖根据《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秘仪》作者蔡明宏先生的启事,此秘仪是单传延继,且代代相承的手抄孤本。内容有梅花易数、九星布十二宫七星诀、四凤三旗二仪标、先天四化飞星棋谱……,推论方法专以「四化」为论命重点,采条例式来描述宫位与四化的错综复杂关系,但对星曜的反应则点到为止。您觉得应归北派﹖还是属南派呢﹖
南派的星曜与北派的四化,因各自从紫微斗数局部去发展与建构而各执一说,故而产生了对立,甚至于相互攻讦。这是过多停留在「术」的研究上,忽略了对「理」作深入地、细致地考究的结果,也因为无法找到两派之间的环扣,导致南派的内容古奥难懂,北派的推演方法简略难明,这种分歧性着实让后学难以把握与辨证。若问:学南派好,还是北派好﹖只能由您来评鉴,不过最好是两者都学。斗数结构有点像「光」,光是光子,具有粒子性及波动性,缺一都不足以描述光的特性,所以南北派犹如牛顿与普朗一样,若各执一端,将难以窃知斗数原貌。
综观斗数的发展,一直是沿「学派」和「术派」两条平行的路线演进。「学派」一般都只教学或著书,大部份是业余者,重「理」而乏「术」,纸上谈兵多于实际应用,所谓「推命者颇多成书而辨者少有真诀」,命理颇深而命术不精;「术派」属职业者居多,重「术」而乏「理」,行术主要靠实践中体会出来,侧重于应用的「口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术」虽精而「理」不!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