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忌遇自化祿
-
生年忌遇自化祿
Posted by daydreamer on 28 6 月, 2006 在 4:29 下午想請教各位大大,夫妻宮機巨同宮,天機遇生年忌,但因宮干是乙,所以天機自化祿,而對宮沒主星,只有鈴星,請問這意味著什麼?
pgup replied 19 年, 2 月 前 6 Members · 32 Replies -
32 Replies
-
是因為夫妻會經常吵鬧嗎?
小妹是初學,而且天資笨拙,笨大大可否以這個夫妻宮的例子說明一下”祿隨忌走”所帶出的情況?
天
祿梁
存
台劫天
輔煞德
博劫天5-14命丁
士煞德臨官宮巳七
左羊殺
輔刃
八天
座廚
官災吊父戊
府煞客冠帶母午
天
鉞
紅寡
鸞宿
伏天病福己
兵煞符沐浴德未廉
右貞
弼
三
台
大指太田庚
耗背歲長生宅申紫天
陀微相
羅
天蜚華天
月廉蓋貴
力華白15-24兄丙
士蓋虎帝旺弟辰公曆1968年4月24日22時0分
四柱:逆行八歲起運子身命陽
斗主主女
乙甲丙戊
亥子辰申:::土
五
酉天廉局
梁貞
天
盤
緣生術數研究社
程式設計:中天無尾蜂
鈴
星
天破咸
空碎池
病咸晦85-94事辛
符池氣養業酉天巨
文機門
曲忌
天天天大龍
姚官福耗德
青息龍25-34身夫乙
龍神德衰宮妻卯破
地軍
劫
解陰天天
神煞哭傷
喜月喪75-84奴壬
神煞門胎僕戌貪
天狼
馬祿
天旬天鳳年
巫空虛閣解
小歲歲35-44子甲
耗驛破病女寅太太
天火陽陰
魁星科權
封空天月天
誥亡喜德才
將攀小45-54財乙
軍鞍耗死帛丑武天
地曲府
空
截龍恩天
路池光使
奏將官55-64疾甲
書星符墓厄子天
文同
昌
天孤天
刑辰壽
飛亡貫65-74遷癸
廉神索絕移亥排盤日期 : 2006年6月30日,虛齡39歲 [ 本帖最後由 daydreamer 於 2006-6-30 01:44 AM 編輯 ]
-
-
-
當然需要注意忌星所在宮位,在夫妻宮位,意味,經營婚姻必須加信用心,補強夫妻互動學分。
25-34歲,值乙卯限,大限夫妻有大限忌星,先後天夫妻皆有忌星干擾之下,若已婚,務必注意夫妻互動關係。
也許您EQ特佳,修養特好,又嫁給新好男人的話,必然安全過關。 -
未看夫妻之前, 小姐不如留意一下自己的錢, 容易借了給朋友不還. 科權祿拱, 名譽超彰, 可惜官祿宮無星而已.
:學習雷:
回大大,我沒有借錢給朋友,亦相信以我的性格,是不會借錢給朋友,特別是數目較大,一定不會,況且小妹很少朋友。但小妹是比較喜歡花費,自己的積畜確實不是太多,幸有一個很會儲畜的母親。
原帖由 pgup 於 2006-7-1 05:31 PM 發表
當然需要注意忌星所在宮位,在夫妻宮位,意味,經營婚姻必須加信用心,補強夫妻互動學分。
25-34歲,值乙卯限,大限夫妻有大限忌星,先後天夫妻皆有忌星干擾之下,若已婚,務必注意夫妻互動關係。
也許您E …小妹虛齡39仍未婚,更沒男朋友,相信很大可能會孤獨終老了!:f39:
有哪位大大可說明一下,以小妹這個夫妻宮來說,”祿隨忌走”所帶出的情況是什麼?
另小妹覺得自己的事業不算差,學歷雖然不很高,只有專科文憑程度,職位已屬主任級,這幾年一個人管理小模規公司的整盤會計帳目,只需看老闆臉色,不用看上級臉色又沒有看顧下屬的負擔,薪金也算是不錯的,但在公司內卻不大受重視(包括老闆及同事),又經常遭小人或手段厲害的人所欺負(多為女性),有點美中不足,不知各高手在這命盤中有沒有看出這一點?[ 本帖最後由 daydreamer 於 2006-7-1 09:20 PM 編輯 ]
-
-
原帖由 pgup 於 2006-7-2 07:16 AM 發表
一個命盤,虛擬命理環境,包羅萬象,各高手大師,不可能樣樣分析。
你不問,即不回答。大家忙碌,小弟廖化代答。
現值甲寅限,容易看。
坐祿,又雙祿交馳,佳運。
但雙忌夾,又今年忌星直沖,發生狀況 …謝謝回應!
今年的運勢的確不大好,工作上被小人欺負的次數較多,不知明年是否更差?因明年機巨同臨流年事業宮,天機遇生年忌,而巨門遇流年忌。乙卯限沒有戀情發生,所以沒有延至甲寅限,而甲寅限的確是有異性緣,主要是2004年出現一個,延至今年仍然藕斷絲連,可惜環境不助加上對方性格的問題,相信能發展下去的機會較微,現在只有隨緣。
:搖頭:[ 本帖最後由 daydreamer 於 2006-7-2 01:28 PM 編輯 ]
-
原帖由 daydreamer 於 2006-7-2 01:26 PM 發表
謝謝回應!
今年的運勢的確不大好,工作上被小人欺負的次數較多,不知明年是否更差?因明年機巨同臨流年事業宮,天機遇生年忌,而巨門遇流年忌。乙卯限沒有戀情發生,所以沒有延至甲寅限,而甲寅限的確 …
明年,流年事業,先天流年雙忌且鈴巨羊惡格,先天事業,逢三代忌侵擾,工作,高難度挑戰。
幸大限事業無礙,忍一忍,應沒問題。這年頭單身貴族一堆,不婚也沒啥不好。結婚未必佳,請看下面今日報導:
2006.07.02 中國時報陳一姍、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家庭面貌巨變 不育不婚成主流 核心家庭跌破5成
兒歌「我的家庭」依舊傳唱,但台灣家庭的面貌已悄然改變。主計處最新研究顯示,傳統由夫婦與子女合組的核心家庭由十六年前占近總體六成,首度跌破五成到僅剩四十六.七%。
同時,這十六年來,隔代教養的祖孫家庭增加了一倍,已達八.二萬戶。
隔代教養倍增 逾八萬戶
可愛家庭「兄弟姐妹真和氣,父母都慈祥」的圖像,在晚婚、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大潮下,已完全解構。
主計處以最近一次家戶調查資料分析,二○○四年台灣七○八萬家戶中,由父母及至少一位未婚子女所組成的核心家庭僅三三○萬戶,占總體家戶比重四十六.七%,比一九八八年少了十二個百分點。
像電影賴家王老五一樣,台灣獨立成家的年紀越來越晚。在核心家庭戶中,戶長年齡介於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的戶數不到六十萬戶,比十六年前少了二十多萬戶。
相反的,非典型家庭戶的比重卻急遽升高。主計處預言,我國家庭變遷與歐美國家類似,核心家庭與三代同堂比重將逐漸下滑,戶數甚至有可能減少。未來單身、兩人夫婦家戶將成為主流。
兩人家戶、單身 大成長
二○○四年,由夫婦組成的二人家戶共一百萬戶,較十六年前成長兩倍,占總體已達十四.四%,是成長速度最快的家戶。這一百萬家戶中,有超過一半是子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家庭」,其餘則是結婚不生或尚未生子的「頂客族」。
從年齡層分布來看,只有夫婦的兩人家庭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者高達五十五萬戶,是十六年前三.八倍。主計處分析,隨著台灣人越來越長壽,越來越多夫婦在生活尚能自理前,偏好夫妻自主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趨勢,與推動「在地老化」社區老人照顧的歐洲,趨勢近似。
成長率次高的是單親家庭,二○○四年台灣單親家庭已達五十四.八萬戶。其中超過六成單親家庭是因為離婚與非婚生子女。值得注意的是,單親家庭中共計有十六.七萬戶有未成年子女,其中靠母親賺錢的比重高達七成五。
中正大學社福系助理教授王舒芸指出,單親家庭多靠媽媽賺錢,加上國家托育系統缺乏,台灣已經出現貧窮女性化的現象。
單親戶 大都靠媽媽支撐
主計處調查也顯現台灣特有的隔代教養現象。二○○四年我國祖孫兩代家庭八.二萬戶,是十六年前的二倍。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隔代教養家庭高達七萬戶,有二.九萬戶祖父母已經超過六十五歲,卻還得幫忙照顧孫子。王舒芸指出,因為國情的關係,國外隔代教養的現象不多,但在台灣由於托育政策不好,父母一旦離婚或因為工作,就會把小孩托給祖父母照顧。
從另外一個數字,二○○四年台灣三代同堂家戶一○七.七萬戶,總體家數比例十五.二%,這十六年僅下降一個百分點,下降幅度比核心家庭緩慢。王舒芸認為,維持三代同堂很可能也跟祖父母幫忙照顧孫子有關。
主計處公布國內核心家庭比重首度跌到五成以下。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表示,國人不要被這樣的數字嚇到,問題其實沒這麼嚴重。
伊慶春說,過去一些學者就質疑主計處家庭組成型態分類可能造成誤解,但未獲重視。譬如主計處將國內家庭型態分成核心家庭、三代家庭、夫婦家庭、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及祖孫家庭等六類,但事實上,台灣還有為數不少的大家庭,可能占七、八%,但主計處卻將它忽略了。
伊慶春指出,兩代家庭、三代家庭及大家庭在台灣社會都很正常,這三者加起來將近七成,不算低。主計處定義的「核心家庭」專指「兩代核心家庭」,這部分比重降到五成以下,狀況還好,不用太吃驚。
2006.07.02 中國時報陳一姍
家庭解構 台灣社會隱形火山
台灣家庭結構的解體,就像一座隱形火山,靜悄悄地改寫了台灣底層的關鍵面貌。
核心家庭,可以說是台灣脫離農業經濟,走入工業經濟最大的社會變遷。農村人口離開老家,進入工廠、走進都市,成家立業,一對夫婦白手起家,含辛茹苦養大小孩,是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的面貌。
然而,過去十六年,這樣的傳統核心家庭已經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空巢家庭、頂客家庭、祖孫家庭、單人家戶正一步步變為台灣家庭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祖孫家庭擴增的奇特現象,及其背後反應出的托育系統嚴重不足與教育面問題。不論是三代同堂或者隔代教養,祖父母最大的功能,就是白天代替父母照顧學齡前的子女。如果年輕夫婦工作再忙一點,或者與父母距離遠一點,就只能把小孩留在鄉下,每周探望一遍。這樣的家庭解構,某些程度正是台灣十年教改失敗的原因之一。當初,教育改革企圖透過鬆綁,透過父母參與,能夠達到教育自由化的效果。
然而,隨著家庭解構,取而代之的隔代教養與單親現象,反而是把教育責任,更大量丟到學校老師的身上。隔代教養造成的溝通不良,單親女性貧窮化,伴隨家計沉重的生活壓力,要求家庭參與教育,變成奢望。
這樣的家庭結構,伴隨教育體制,慢慢的形成社會流動的障礙。階級無法流動,所造成的貧富差距現象,正一步步讓台灣社會走向分化。這座隱形火山,已經成為台灣社會未來最大的危機。
2006.07.02 中國時報地方中心/專題報導
悲情隔代教養 別人含飴弄孫 阮拾荒養曾孫
隨著社會結構改變,非典型家庭比率愈高,不論是隔代教養或者是單親家庭,衍生而出的社會問題愈益嚴重。
雲林縣古坑鄉有一名十歲女童,菲律賓媽媽離家出走,家中少了女主人打點,她和爸爸、叔叔、阿嬤,長期吃餿水食物,更住在堆積如山的垃圾堆中,雙腳被蚊蟲咬得傷痕累累,迄今還安置在寄養家庭。
虎尾鎮有一名越南新娘阮氏,半年前與丈夫分居後,竟帶著兩名兒女偷遍虎尾鎮大街小巷,小姊弟還表示,媽媽除了自己偷東西之外,也經常叫他們去偷東西,次數多的記不清了。
非典型家庭滋生的社會問題,在山地原住民鄉更是層出不窮,最近,南投縣仁愛鄉就發生一起早產兒因隔代教養,交由祖母撫育。結果,祖母卻帶著嬰兒到隔壁家後,自顧喝酒、打牌,置於鄰居家的嬰兒乏人照顧,小生命來不及長大,竟意外死亡。
「別人是含飴弄孫,我是拾荒養曾孫」台南縣山上鄉七十六歲黃姓婦人的例子,道盡了非核心家庭的悲哀。黃婦的丈夫三、四年前去世,他們的一個兒子結婚生下兩個子女之後失蹤不知去向,接著他們的一個孫子結婚後離婚,並因涉案入獄,留下兩個曾孫讓她照顧,形成隔三代教養的特殊例子。
台南縣安定也有一個悲哀的非核心家庭,吳姓阿嬤已經沒有丈夫,她的兒子結婚之後離婚,媳婦再嫁,留下兩個孫子讓她養育,沉重的生活壓力,終於爆發人倫大悲劇。今年四月,吳姓阿嬤在兩個孫子睡覺時,在房間內燒炭自殺。雖然她被救 ,然而,兩個愛孫走了,恐怕她下輩子心靈永不得安寧。
2006.07.02 中國時報地方中心/連線報導
帶四孩子 單親媽媽自立自強
「生命沒有重頭再來的機會,遇到橫逆只能勇敢面對。」有人在困境中浮沈,卻也有人不服輸。
「罐頭」第一次出現在台北縣社會局,還是個在街頭遊蕩、全身髒兮兮的六歲小女孩。沒有人知道她從那裡來?姓什名?叫什麼?以及為什麼會被狠心的父母或親人活生生地棄置街頭。
即使被安排在寄養家庭,但還是無法讓「罐頭」對「家」產生任何的歸屬感。十六歲那年好不容易爭取到承辦社工的信任與同意,「罐頭」開始了嚮往已久的獨立生活。五年來她努力工作,現在她已經是KTV的基層主管,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與積蓄,她很以自己為傲。
「再怎麼苦也要把四個孩子留在身邊,拉拔長大!」三十三歲的家住竹崎的劉靜,喪偶單親,獨力打零工撫養四個孩子。
劉靜到工地打零工,做的是水泥工的粗工,工作很累,但她咬緊牙根「拚經濟」,她說,認真賺錢讓孩子有得吃、可以讀書,那裡有工作,她就往那裡去。
2006.07.02 中國時報王嘉源/綜合報導
四成拒婚 英國恐變成單身國
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年二月公布的一分報告指出,半世紀以來,英國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但單親和「單身家庭」愈來愈多,大齡子女與父母同住的「袋鼠一族」和「老妻少夫」的組合也與日俱增。
首先,由於結婚人數越來越少,離婚率攀升,英國很可能成為一個「單身族」的國度。倫敦一家民調公司即曾公布一個令人震驚的預測,指到了二○一○年,英國將有四○%的人拒絕婚姻,選擇獨身。也就是說,屆時英國將有兩千多萬人打光棍。
[ 本帖最後由 pgup 於 2006-7-2 02:05 PM 編輯 ]
-
-
-
-
原帖由 pgup 於 2006-7-2 06:46 PM 發表
命理虛擬環境,不一定會相應到現實環境,不必杞人憂天,朝夕忐忑不安。
颱風,有時也會大轉彎,氣象專家也會看走眼。
樂天知命,秉良心努力做事就對了。戀愛,非甜蜜,不要被愛情小說迷惑。
勿忘,自古多 …我沒有看過愛情小說,亦不祈望會有甜密的愛情,不過39歲仍沒談過戀愛,實在….
:f34:
算了罷!只好是隨緣。謝謝回應!原帖由 小狗妹 於 2006-7-2 06:57 PM 發表
pgup大大說得對啊!
:抱抱::抱抱:小狗妹小妹妹:
希望你的朋友能早些想通,年紀大了學歷又不高是很難再做回文職,人為了謀生不得不「馬死落地行」,我的妹妹現在只是個清潔工人,亦有申請傷殘津貼幫補一下,收入雖少但總算有些精神寄托及能應付生活上最基本的開支。你的朋友曾當祕書,應可考慮一下辦公室助理這一類傳送文件的工作,當一些中小規模公司的辦公室助理會比做速遞公司的速遞員舒服一點。 -
原帖由 daydreamer 於 2006-7-2 07:21 PM 發表
小狗妹小妹妹:
希望你的朋友能早些想通,年紀大了學歷又不高是很難再做回文職,人為了謀生不得不「馬死落地行」,我的妹妹現在只是個清潔工人,亦有申請傷殘津貼幫補一下,收入雖少但總算有些精神寄托及能應付生活上最基本的開支。你的朋友曾當祕書,應可考慮一下辦公室助理這一類傳送文件的工作,當一些中小規模公司的辦公室助理會比做速遞公司的速遞員舒服一點。姐姐
其實你的紫微斗數命盤和狗妹很像的, 狗妹現在仍是單身! 當然狗妹沒姐姐那麼好學歷!
至於我的朋友, 她仍然非常固執, 不肯「馬死落地行」,她仍希望找回高薪的職業!
狗妹也勸她不來! 她對從前光輝的日子仍非常留戀……..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