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主席

  • pgup

    會員
    19 2 月, 2009 在 2:17 下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8-9-5 08:52 PM 發表。
    (中央社記者林沂鋒台北四日電)

    總統馬英九說明「六三三」政見執行時程,引發討論。幕僚分析,五二零後,由於全球經濟惡化的現實,馬總統的確在思考,可能影響「六三三」完成的時間,才會在接受專訪時順勢而 …

    主計處終於說了真話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 2009.02.19 03:23 am

    連續兩個月出口衰退四成、金融海嘯後遺症毫無平息跡象,讓主計處不得不面對現實,預測今年全年經濟負成長2.97%;如果沒有納入政府推動的各項振興經濟方案,主計處預估今年衰退將達5.74%。這一次,主計處終於講了真話。

    去年11月主計處公布經濟預測,即使已經發生雷曼破產、美林遭併等重大國際經濟事件,但礙於「政府顏面」,預測今年會有2.12%的經濟成長,當時引來不少批評,一般都認為這樣的預測「粉飾太平」。

    面對外界的責難,其實主計處有口難言。據了解,主計處去年11月原本就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到2%,不過當這個訊息傳到府院後,引起馬英九總統高度重視,指示務必「保二」,因此行政院緊急推出消費券等振興經濟方案。而在長官高度關切下,主計處不得不做出2.12%的預測。

    不少研究機構或外資單位都對台灣今年經濟不樂觀,其中里昂證券甚至預測台灣今年將負成長11%。也許有人認為,主計處預估負成長2.97%,可能還是高於實際。

    /////////////////////////////////////////////////////////////////////////////////////

    流年坐雙忌,流官三代忌沖,今年憂煩免不了。

  • pgup

    會員
    19 8 月, 2009 在 12:22 上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9-2-19 10:17 PM 發表。
    [size=13px]流年坐雙忌,流官三代忌沖,今年憂煩免不了。
    [/size]

    一個颱風,大家憂苦。希望在上者勿馬虎,打起精神,扛起重責,積極善後。

  • pgup

    會員
    29 10 月, 2009 在 2:35 上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9-2-19 10:17 PM 發表。
    [size=13px]流年坐雙忌,流官三代忌沖,今年憂煩免不了。
    [/size]

    馬被牛搞得七零八落,本來風馬牛不相及,要不要進口美國牛談判對馬而言,可以毫不相干的事情,繼續不沾鍋。
    難道是坐雙忌,竟糊塗站上火線下指導棋?

    …………………………………………………………………………………………………………………………………………………..

    凱撒的面具-馬英九必須嚴防美牛風暴失控

    * 2009-10-29
    * 中國時報
    * 【王健壯】

     這篇文章結論先行:「美牛風暴」證明馬政府不但是一個「傲慢政府」、「失能政府」,而且很明顯已經出現「早衰政權的症狀」。

     六年前美牛引發狂牛症恐慌後,全世界進口美牛的國家,尤其亞洲國家,都曾爆發美牛風暴;風暴的規模也許各異,但風暴的發展卻都以三部曲的形式進行:初期反美牛,接著反政府,最終危及政權。

     馬政府雖宣稱是以「南韓模式」作為美牛談判的依據,甚至夸言台灣模式比南韓模式更為嚴格;但以結果論,馬政府卻顯然僅參考了南韓的「美牛談判模式」,並未記取南韓「美牛風暴模式」的教訓。

     南韓進行美牛談判時,李明博政府仍處於百日蜜月期間,總統個人聲望高達七成,國會選舉執政黨也囊括過半席次,「李政府」氣勢可謂如日中天;但在美牛談判揭曉後,南韓政局卻在一夜之間變天。

     短短兩個多月內,美牛的政治效應包括:李明博的聲望驟跌到祇剩兩成,執政黨在地方選舉補選中慘敗,國會因為反對黨強力杯葛而癱瘓幾近一個多月,全國發起百萬人彈劾李明博運動;最後逼得韓升洙內閣為此總辭,李明博雖未更換總理,卻撤換內閣農衛首長與青瓦台政策幕僚,他自己也兩度向國民致歉。

     美牛的社會效應則是街頭長達兩個多月的示威抗議,從初期在首爾舉行的燭光示威,到後期全國八十多個城市百萬民眾同步走上街頭,示威規模被視為南韓史上之最,並造成數萬鎮暴警察與百萬示威民眾對峙衝突;美牛進口當日,更有民眾包圍港口冷凍倉庫,企圖阻止美牛的裝運。

     李明博坦承他是在電視上看到群眾示威畫面,「大為吃驚並且感觸頗深」,才決定改組政府與道歉認錯,企圖挽回背離的民心。他在道歉聲明中坦承他的最大錯誤是:「即使再緊要的國家問題,本來也應充分考慮國民意見」,但在美牛問題上,「政府並未努力尋求國民諒解,並且傾聽民眾意見」,就率爾作出決策。

     南韓的美牛風暴發生時,正值馬政府上台之時,馬政府的決策首長不可能不知道美牛差點搞垮南韓的李政府,因此合理的推斷應是:李政府犯的錯誤,馬政府不但知之甚詳,也應避之唯恐不及;誰知結果竟完全相反,馬政府不但犯了同樣錯誤,而且比李政府更傲慢失能。

     馬政府明知祇要開放美牛,就必然會在社會引發軒然大波,但卻仍然堅持秘密談判於前,又拙於政策行銷在後,少數寡頭就決定了一件可能涉及喪權辱國傷民的國家大事,而且決定後迄今仍未以重大國政的規格向民眾正式宣告,這樣粗糙的決策模式祇能形容是:少數寡頭秘密決策是傲慢,拙於政策行銷是無能,未預見危機發生是顢頇,不懂處理危機反被危機處理是失能。

     任何人都知道,美牛問題並不是科學問題,也不是政治或外交問題,而是民意問題;如果政府在談判過程中,能逐步適度釋放談判內容;決策首長能親上火線不厭其煩對民眾解惑釋疑;決策公布前也能備好政策說帖,以及因應危機的方案策略,美牛風暴即使發生,也不至於弄到如今這種亂無章法的地步。

     幸好台灣沒有像南韓那樣的反美傳統,否則風暴必將迅速襲擊山姆大叔;也幸好風暴發生初期,一個「中央失能/地方聯防/民間串連」的危機因應機制就自發形成,才讓美牛風暴迄今仍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進行。

     但就像颱風會隨時改變路徑一樣,美牛風暴也會隨時發生變化,馬政府必須嚴防風暴失控;而且,事到如今必須走上最前線控制風暴的人,除馬英九外無他。過去許多爭議決策,他可以避不沾鍋,但美牛決策是他拍板定案,他躲無可躲,必須要像李明博一樣,公開面對國人並坦承以告;如果他還想卸責於楊志良等人,他的聲望必將跌至谷底。

     但即使馬英九再怎麼亡「牛」補牢,「地方聯防/民間串連」機制的出現,卻已經產生了極具殺傷力的政治效應:馬政府的執政方式,已愈來愈讓人民失去耐心,執政能力也愈來愈讓人民失去信心;這是不爭的事實。(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 pgup

    會員
    29 10 月, 2009 在 1:14 下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9-10-29 10:35 AM 發表。

    馬被牛搞得七零八落,本來風馬牛不相及,要不要進口美國牛談判對馬而言,可以毫不相干的事情,繼續不沾鍋。
    難道是坐雙忌,竟糊塗站上火線下指導棋?

    挺馬的報社也怪馬處理得太粗糙。

    其實他們不知道,是馬的運勢使然,再加上若不慎思再三才行事,草率從事一定與劣運相應,搞得灰頭土臉。
    看來古聖先賢發明命理的智慧結晶,上智者才知道是寶,才懂得珍惜,識運勢吉凶消長而能知所進退,真正為英雄俊傑。
    ………………………………………….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聯合晚報╱社論】

    2009.10.29 02:45 pm

    美國牛肉風暴,讓馬政府再度聲望大跌,讓人民不滿的關鍵到底在那裡?

    目前處於風暴中心的是衛生署長楊志良,甚至被馬總統暗指應負責。但回顧這幾天的發展,楊署長曾公開說開放底線是帶骨牛肉,但最後卻是一口氣連牛絞肉、牛內臟等都失守了,現在只能靠民間「自主管理」。第一時間,楊署長還表示了不滿。這樣的過程攤在眼前,清楚說明了,楊志良絕對不是為談判拍板定案的人嘛!牽涉到台美關係,怎麼可能輪到一個從政沒多久的衛生署長做決策呢?可是真正的「上上級」沒人願負責,有人強辯為「集體決策」,有人甚至把責任推回到衛生署「做簡報」,暗示都是楊志良的錯。

    這種說法、這種態度,正是馬政府遭到人民信任危機的關鍵所在!這不只涉及牛肉談判的是非,更嚴重的,直接反映了政府的危機處理方式和政治風格。說穿了,碰到危機就趕快轉彎,否則就找個對象卸責。例如莫拉克風災就怪氣象預報不準,讓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心灰意冷申請退休,直到後來看見民意方向,才又慰留又破格頒獎章。

    這次事件不也如此?原來並不把民意放在眼裡,等看到台北市長郝龍斌的大幅動作獲得掌聲,中央才又轉向跟進郝市長的反對立場,稱可以增加政府談判籌碼。政府如果真有「談判籌碼」的概念,何必等到協議簽定才向社會公開?又何以現在說什麼沒有重啟談判的餘地?再加上誇大楊志良署長的責任,說穿了,只有卸責的說法,沒有負責的擔當。

    民眾有興趣、有權利知道的是,究竟談判是誰經手、誰拍板定案的?如果真如蘇起說是集體決策,那構成「集體」的是誰?看楊署長的「遺憾」和副署長面有難色,把他們推上檯面負責太沒道理了。國安會及蘇秘書長自己,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一個進口協議搞成像是秘密談判,事前不透過公共管道跟社會溝通,見民意反彈又諸多強詞奪理,實在差勁。

    馬政府的領導精英們,難道今天還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pgup

    會員
    15 11 月, 2009 在 2:28 上午

    馬的命身宮結構不頂旺,若欲成如同年的企業成吉思汗郭台銘般的霸氣,力有未逮,強人所難。
    有人適合太平盛世,也適合在有人頂頭之下悠悠做事,一旦自己當家做主,承擔力恐怕不足。

    /////////////////////////////////////////////////////////////////////////////////////////////////////////////////////////////////
    國家領導人:旗手、標竿、發動機

    【聯合報╱社論】
    2009.11.15 03:49 am

    首度發生的國民黨中常委全面補選昨晚揭曉,有二十名上次入榜的人物仍在名單之上。此次改選是因程序正義生疑,但現在的問題則是這一份新名單,在實質上仍不像想像的中常委應有的陣容。如今,中常委改選的危機差堪閃過,但馬英九在治國主政上的考驗,卻像打地鼠一般仍是此伏彼起。

    看一看馬英九現在的處境,剛接黨主席就碰上中常委賄選風波,縣市長選舉又因諸侯造反而陷入苦戰,八八水災的餘痛猶在,美國牛肉又鬧得不可開交……。舉目四望,除了兩岸關係算是平順,整個情境還真有一點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況味。

    情勢顯示,問題不在馬總統兼不兼黨主席,而是馬英九必須使自己的瞻矚與作為凌駕超越在馬總統與馬主席之上,而成為一位「國家領導人」。總統與黨主席只是一個體制上的角色,而國家領導人則是一個出於體制但不受體制拘限(不是不遵守體制)的政治領袖。能成為國家領導人,一定是一個好總統;但並非每一位總統皆有國家領導人的火候。其實,馬英九似乎擁有成為國家領導人的許多條件,至少主流社會曾經如此期待;不少人期望他能成為國家的旗手、社會的標竿及人民感情與力量的發動機;但是,若看媒體及民間如今常將「無能」、「沒魄力」等形容詞加諸其身,他即使有總統與主席的職銜,卻似未能充分發揮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與功能。

    現在馬英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必須喚回民間對他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期待,以跳脫他正在深陷的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是:他的「領袖」形象如果動搖,他的基層就容易失控(這次中常委和縣市選舉即是例證);倘若基層失控,他的「領袖」地位就更加動搖。想一想兩年前總統大選時民眾對馬英九的期待,再看一看馬英九今日的左支右絀,儼然已陷於可怕的惡性循環之中。

    如果平庸,則總統只是高級公務員,黨主席只是高級黨工。前文說,國家領導人是國家的旗手、社會的標竿及人民感情與力量的發動機。尤其在今日這個內外交迫、進退維谷的台灣;馬英九作為國家領導人,必須設法將國家的主題標舉出來,作為旗手、標竿及發動機,而不可使自己陷於東奔西跑的瑣碎「行程」中,應當積極領導主流及核心議題,不使瑣碎荒謬的政治八卦操縱了社會視聽的議題設定權,以致國家社會陷於無謂的內耗空轉之中。

    若能發揮這樣的領袖角色,馬英九其實不必兼任黨主席;如果不能,兼了也無用。對馬英九而言,面對的課題有三:一、領導團隊:看不出「馬團隊」的操作方式,美國牛暴露了雙首長制的盲點,而中常委名單及縣市長選舉皆顯露了人才的枯竭與異化。沒有團隊協作,總統兼黨主席仍只能獨坐在孤峰頂上。二、領導議題:也就是擎持國家社會的大旗與標竿,必須超越跳脫「治國周記」那種格局。三、領導民心:馬英九原本最有這方面的條件,怎會落至今日地步,深值檢討。

    二○○八年,主流社會曾期待馬英九成為國家的火車頭,如今卻有不少人質疑這個火車頭的機能。在中常會選舉及縣市長選舉中,皆出現「不把馬英九放在眼裡」的說法,這應是馬英九的錐心之痛。即使這樣的說法是激將法,我們也期望馬英九能奮力重建他作為國家領導人的角色與風範!

  • pgup

    會員
    6 12 月, 2009 在 12:06 上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9-2-19 10:17 PM 發表。
    [table][tr][td][size=13px]流年坐雙忌,流官三代忌沖,今年憂煩免不了。 [/size][/td][/tr] [tr][td]
    [/td][/tr][/table]

    不必太認真,一時得失而已。
    況且也贏過綠營8席,不算太差。
    但是君子知所進退,不恥辱於身,逍遙自在,拜知命之關鍵。

    ………………………………………………………………………………………………..
    國民黨鴕鳥3不 2012還想選?

    【聯合報╱本報記者范凌嘉】

    2009.12.06 05:01 am

    馬英九總統昨晚的記者會,可用「三不」形容:不承認敗選、不願意道歉、不談論責任,黨內高層談起這次選舉,還定調為「平盤」。國民黨的鴕鳥心態,實在比敗選本身更令人吃驚,不知道國民黨再這樣「平盤」幾次,還有沒有二○一二總統大位?

    這次藍營縣市長選舉得票率,從上屆百分之五十一點八,降到百分之四十七點九,民進黨得票率,則從四年前的百分之三十九點五,升到百分之四十五點三,藍消綠長的趨勢明顯,怎能算是「平盤」?

    或許國民黨覺得加入傅崐萁、張碧琴等「叛將」,得票損失不多,但執政的桃園縣、彰化縣、澎湖縣與新竹市得票數銳減,反映出民眾不滿。尤其桃園縣,是唯一有兩位榮譽黨主席到場輔選的縣市,領先票數從上次十八萬降成四萬九千多票,這樣不用檢討?

    國民黨強調自己很會執政,但看看國民黨幾個執政的縣市長,選到要以「告急」、「搶救」為策略,還有最後只贏五百多票的,這種選舉結果,只能說是「不如理想」?

    馬政府面對民怨,往往以「烏龜策略」應戰,先躲到龜殼裡避談責任問題,等到砲火擋不住了,才慢吞吞提出檢討,八八水災正是如此。或許馬政府覺得不必反映太快,這樣才能「精確檢討」,但等到國民黨更換首長時,往往已經受傷,所失所得很難斷言。

    馬總統是應該感謝選民的寬厚,但民眾不會永遠傻傻寬厚下去,讓國民黨靠自我安慰治國。「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但如果根本就不覺得羊有損失的人,你怎麼期待他會修補柵欄呢?永遠自我感覺良好,把「警訊」視為「平盤」,總有一天會「崩盤」。

  • pgup

    會員
    9 12 月, 2009 在 12:43 下午

    選對人了,金的同祿與宮干甲祿,對於馬的行運有助益,至少多個人分擔憂慮,何樂不為。
    ……………………………………………………………………………………………….
    金小刀出鞘接KMT秘書長 操盤新五都選舉

    * 2009-12-09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董媛瑜】

    國民黨選後中常會宣布,由台北市前副市長金溥聰接任國民黨秘書長,現任副主席兼秘書長詹春柏專任副主席,免兼秘書長。

    政壇這兩天傳出外號金小刀的金溥聰在選後即將重回政壇,為國民黨未來新五都選舉操盤。在媒體訪問下,還一度發怒的金溥聰下午就被國民黨證實接掌秘書長。

    金溥聰,1956年8月30生,曾任台北市新聞處長、台北市副市長。一直被外界認為是現任馬英九總統的重要幕僚之一,過去馬英九參選市長、總統大選「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競選主軸完全由他一手掌控。但2008年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他隨即宣布不入府、不入閣,7月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訪問學人;他接受訪問時明言,希望這樣能讓馬英九用人唯材、不必拘泥是否出身選舉團隊。

    金溥聰2009年2月16日曾一度出任「壹傳媒電視籌劃行政總裁」。但電視台尚未開播,就傳出金溥聰與黎智英因為意見不合而拆夥。金溥聰當時透過媒體表示,要回到學界,而且起碼一年內不會回到黨務系統。

  • pgup

    會員
    31 12 月, 2009 在 1:04 下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8-3-22 08:30 PM 發表。
    明年坐雙忌,恐須慎思行事。

    原帖由 pgup 於 2009-2-19 10:17 PM 發表。
    [size=13px]流年坐雙忌,流官三代忌沖,今年憂煩免不了。
    [/size]

    馬最大危機是不知有難? 終陷四面楚歌、年關難過! 

    (2009/12/31 00:06)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馬英九總統上台執政18個月,他的支持度竟從國民黨瘋狂大勝,淪落到「四面楚歌」的地步,尤其這兩天馬英九面對種種反彈聲浪,特別是美國牛肉議題,馬政府形同「倒閣」;對外要面對國際誠信壓力,對內則要面臨領導危機,馬恐怕會有「年關難過」的感覺。

    國民黨中央30日下午召開中常會,討論「黨營事業處理最終方案」,由主席馬英九親自主持,但不滿國民黨推動「工會法」修法的團結工聯,卻聚集在國民黨外抗議,他們除了高舉牌子、高喊口號,還當場丟擲牛糞,讓國民黨中央前臭味瀰漫。警方以現行犯逮捕,一度引發推擠衝突,不過,抗爭事端未再擴大,警、民雙方後來冷戰對峙,直到晚間,抗議民眾才逐漸散去。

    而在美國牛肉進口爭議方面,立法院朝野協商已在29日決定,將在下周修法,明文限制牛絞肉及內臟進口,推翻已簽訂的議定書;如果完成修法,將明顯牴觸國安高層及美方的底線,美國的外交報復恐難避免。

    美國政府在琢磨一天後,對立院可能進行的修法,終於發表聲明,除形容這會是「片面廢約」的「嚴重事件」,也表示關切與失望。這是馬英九當選總統以來,美國對台灣口氣較重的一次聲明,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當然,美國政府完全沒意料到台灣內部對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爭議,可以持續兩個多月,而且立院朝野兩黨,還可以就禁止部分美國牛肉製品進口達成共識。而馬政府對民眾的美牛的反應太過樂觀,並誤判情勢,恐怕也是事情不可收拾的一大原因。

    國民黨文建會李建榮轉述指出,馬英九表示,從立法院朝野協商看來,大勢已難以挽回,必須共同面對與承擔。國民黨團也已把朝野、行政部門必須共同面對承擔,放入附帶決議。

    馬英九30日上午還召集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吳敦義、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外交部長楊進添、衛生署等相關官員進入總統府開會,討論如何與美方溝通。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馬總統指示,我方應盡速組團,下週前往美國進行說明及考察,為了展現誠意,行政部門近期內也將組團向美方進行說明溝通。

    而從經濟衰退、八八水災救災不利、到美牛議題,這一路走來,馬政府的聲望節節下挫,現在甚至連藍營立委也在美牛議題上演出「大叛變」,有3/4的藍委「造反」,導致本想討好美國之舉,最後卻變成得罪美方,真可謂吃力不討好,又腹背受敵。

    資深媒體人馬西屏說,現在馬的支持度只剩26%,流失的支持者中,有2/3是藍營之士,其主要原因包括:馬總愛打藍營小孩給別人看、無視現實問題,執意想當全民總統,再加上他的支持度愈來愈低,以致難做事,支持他的人也在此情況下再一一流失,還有馬愛當在幕後操控的「藏鏡人」,卻未能在該強勢出擊的時候出面。

    另外,對於馬政府已經不是可以在第一時間化解爭議,卻不能立即有所做為,導致民怨不斷累積;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舉與美方簽署開放美牛議定書為例說,明知民眾會反彈,竟然還敢簽,而且還怕簽不成,所以保密到家,這是馬政府最可議、最可怕的心態,此外,馬身邊有太多「陽奉陰違」的人。

    事實上,早在八八水災之後,馬政府的危機處理,就已令台灣人民覺得馬是只有學位,而沒智慧;曾對馬英九有過期待的評論家南方朔,以及全力扶持他當選總統的前國策顧問林火旺,事後都曾批馬政府既沒熱情,也不負責,根本是冷血無能。

    前監察院長、國民黨元老王作榮也批評過馬英九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他甚至還曾經指馬喜歡「一意孤行」,原因全在於他的「獨生子」背景。他在3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進一步分析指出,馬走到這一步的兩大原因,一是沒掌握好自己的職務,另一是讓自己的尊嚴被侮辱。

    資深媒體人鄭佩芬則說,馬英九最大的危機是不知道自己的領導危機,而旁邊的人也未能點醒他的處境;這可能是想保護、疼惜他,但這樣反而造成對他不利。

    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形容:此刻的馬英九是陷入內外交、峰火連天之中。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劉寶傑認為,現在的馬英九成了「令不出門」的小媳婦,不但自己人不挺,連牛糞也可以扔出來,在美牛議題上,還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這一年 馬總統走得很辛苦…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特稿】
    2009.12.31 02:57 pm

    上任不到半年就遭逢金融海嘯,馬政府噩夢不只這一個。2009年元旦,馬總統號召全民救經濟,經濟還無起色,新流感、八八水災接連襲來,面臨東協加三壓力,政府選定美牛議題,期望開展台美貿易,民意反彈讓執政黨在三合一選戰受挫,選後風暴持續延燒,眼看就要成為馬政府2010年第一個危機事件。2009年,馬總統嘗到從政以來最嚴厲的挑戰,以及最大的挫敗。

    台美關係 開春最大挑戰

    2009年對馬政府而言,是命運多舛的一年。為了救經濟,劉內閣幾乎是每周祭出政策利多,但在全球經濟艱困下,僅能勉強減緩頹勢,原本兩岸關係的開展,讓馬總統在就職周年聲望止跌回升。不意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官員反應慢半拍,讓政府被貼上顢頇標籤,自此形象難以翻身。

    八八水災凸顯專家與技術官僚組成的政府與人民的距離,馬總統緊急任命吳內閣重新出發,政府語言雖更貼近庶民,但接續爆發的美牛議題,暴露了馬政府重大政策發布缺乏規畫、政府團隊上下及橫向整合都不足的缺憾。這種組織運作的盲點,在馬總統接任黨主席後仍遲無改善,立法院最後走到修法反美牛的地步,黨政平台失靈有一定的責任。

    一個背負人民滿滿期待上台的政府,在不到兩年內就面臨總統威望、政府威信流失的嚴厲挑戰,還有更值得探討的面相。政策面對各方的挑戰時,一個總統放棄了過去執政者慣常採用的司法、情治手段來嚇退反對勢力,又不想運用派系結黨、黨產及利益交換來鞏固支持的力量後,還剩下什麼權力的基礎?

    他節制了權力 也輸掉了權力?

    馬總統常以前總統蔣經國為效法的對象,根本的不同,在於後者處於黨政軍一把抓的威權時代。而作為以改革形象崛起的非典型政治人物,馬英九自我節制了濫權的可能,只能依靠民意來力挺他對政治及國民黨改革,一旦低迷的經濟引爆失業潮,八八水災再重創馬政府民調,756萬票的選票力量急劇消退,馬總統形同被拔掉了最後一顆老虎牙,變成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黨內外沒有人在怕的總統。

    藍營攻擊 來自被改革者的反撲?

    美牛事件黨內同志不甩馬政府上下溝通,是馬政府影響力流失的現象之一;過去色彩神秘讓人忌憚的國安會秘書長成為朝野究責對象,是現象之二;綠營的批判有選戰的攻防,藍營自家人的攻擊更可能夾雜被改革者或權力失落的反撲。

    從當選時的765萬票,到執政一年半民調在低檔徘徊,數字的大反差反映一年半以來,馬總統的從政理想和執政現實間的遙遠距離;因應一波波重大事件,馬政府策略與時機運用的失誤,更讓批馬儼然已成為社會顯學。即使明年景氣回春,政府的元氣、人民的信賴要恢復,還有漫漫長路。

  • pgup

    會員
    18 1 月, 2011 在 2:45 下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09-12-9 08:43 PM 發表。
    金小刀出鞘接KMT秘書長 操盤新五都選舉

    * 2009-12-09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董媛瑜】

    國民黨選後中常會宣布,由台北市前副市長金溥聰接任國民黨秘書長,現任副主席兼秘書長詹春柏專任副主席,免兼秘書長。

    政壇這兩天傳出外號金小刀的金溥聰在選後即將重回政壇,為國民黨未來新五都選舉操盤。在媒體訪問下,還一度發怒的金溥聰下午就被國民黨證實接掌秘書長。

    金溥聰,1956年8月30生,曾任台北市新聞處長、台北市副市長。一直被外界認為是現任馬英九總統的重要幕僚之一,過去馬英九參選市長、總統大選「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競選主軸完全由他一手掌控。但2008年在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他隨即宣布不入府、不入閣,7月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訪問學人;他接受訪問時明言,希望這樣能讓馬英九用人唯材、不必拘泥是否出身選舉團隊。

    金溥聰2009年2月16日曾一度出任「壹傳媒電視籌劃行政總裁」。但電視台尚未開播,就傳出金溥聰與黎智英因為意見不合而拆夥。金溥聰當時透過媒體表示,要回到學界,而且起碼一年內不會回到黨務系統。

    快訊》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辭職
    2011年01月18日 20:18 蘋果日報

    最新消息,批評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討了便宜又賣乖」的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晚間辭去國民黨秘書長一職,職缺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廖了以接任。

    國民黨原屬意由王昱婷參選台南市立委補選,但她婉拒徵召,還請辭表示「不戀棧權位」。金溥聰日前重砲轟王:「請辭太過分,實在是討了便宜又賣乖!」引發黨內譁然,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甚至公開質疑金「自己提油澆火」。

    金溥聰是馬英九總統最倚重的幕僚,2009年12月17日接下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一職。

    金溥聰小檔案

    ●年紀:55歲
    ●婚姻:妻子是前主播周慧婷,育有1子1女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所博士
    ●經歷:
    ˙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
    ˙壹傳媒電視籌劃行政總裁
    ˙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專長:政治傳播、民意調查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中國國民黨網站

  • pgup

    會員
    18 1 月, 2011 在 2:55 下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11-1-18 10:45 PM 發表。

    快訊》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辭職
    2011年01月18日 20:18 蘋果日報

    最新消息,批評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討了便宜又賣乖」的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晚間辭去國民黨秘書長一職,職缺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廖了以接任 …

    蘋論:金溥聰以黨亂政

    2011年 01月18日 蘋果日報

    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聰連續三天對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講重話。王昨天請辭沒上班,金批王「討了便宜又賣乖」,「選擇這個戰區卻不參戰,請問這個軍隊怎麼打仗?」
    站在黨的立場,金完全沒錯,確實是黨給予王這個內閣閣員的位子;現在要徵召王選立委,王理應感恩圖報,為黨前鋒。本來,國民黨內部的紛爭無關別人的事,可以不予置評;但王昱婷是政務官,夾進黨的糾紛裡就影響到公眾利益了,因此我們有若干意見必須向金祕書長表達。

    把國家公器當酬庸

    首先,選擇政務官(閣員)是何等重大的事,關係到民眾的利益。執政黨理應慎重選擇適合的人出任閣員,結果國民黨選擇王昱婷和高思博(蒙藏委員會)擔任,並非為國掄才,而是立委沒提名的交換,也就是酬庸。這表示執政黨並沒有把這兩個職務當回事,所以沒請專家出任,只拿來當酬庸或補償,是對國家公器的藐視,也是對人民的敷衍,極不可取。
    其次,把國家公職當作黨培養人才的保溫箱,是對內閣的矮化,對公職的羞辱;而王、高當時無意競選立委,金於是對王、高翻臉。這說明金把黨看得比政府重要,位階比政府高,是可怕的態度。
    再說,王拒絕參選,金放話批王,是在擾亂王辦公的心情,是「以黨亂政」。政府公職是全民委託執政黨治理國家的工具,怎能忍受黨去擾亂閣員為民服務的功能?這又說明金把黨與政混為一談,回到當年黨政一體的黨國體制;沒有民主機制黨、政分明的觀念。
    此外,王昱婷一受到壓力立即辭職,抗壓性太低,也非政務官的料。體制上,王除非閣揆要她走路之外,誰都沒資格要她走路。

    心態留在黨國體制

    金痛批王,王竟辭職,也沒向閣揆吳敦義報告,金、王究竟有沒有把閣揆當回事?會不會欺吳太甚?金只是民間團體的祕書長,怎能僭越身分去干預政院的人事?吳敦義也奇怪,竟對金的破壞體制干擾不發一語,一定是心態上也還留在以黨領政的黨國體制時代,因此不敢招惹黨祕書長。
    從金、王、吳在這次風波裡的態度,即可看出國民黨高層包括馬,其實還深深留有黨國威權體制的印記,難怪台灣的民主自由一直在倒退。

  • pgup

    會員
    20 6 月, 2011 在 10:41 上午

    馬吳配若無意外,成定局,勝算機率頗大。

    了無在《誰在主宰台灣》一書中,89頁分析吳敦義的命盤,他將歸於平淡,想不到老年得志,行政院院長、副總統一路高升。

    只看三合六沖,是不足的,會看走眼。

  • pgup

    會員
    22 11 月, 2011 在 8:43 上午

    [align=left][font=新細明體]生日部份,馬先生曾經親口對記者說他是1949年生於香港,然而在2006年法務部網站上的馬英九生日卻是1950年10月31日?2008年法務部的網站,又將馬英九的生日改為1950年7月13日?在馬唯中的美國出生證明上,馬英九的出生年月又變成1950年5月? [/font][/align]

    [align=left]傳記文學第八十八卷第六期的資料,[/align]
    [align=left]顯示馬參加革命實踐研究院時親筆寫的「研究員自述」,[/align]
    [align=left]自稱其「民國三十九年七月十三日生於廣東」[/align]


    [align=left]根據美國麻州波士頓市的公共健康重要記錄和統計局(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Vital Records and Statistics)所出示的記載,馬英九夫婦在其女兒「馬唯中」之美國出生証明書(Certificate of Live Birth)上的父母親欄裏,有以下真實資料之申報:[/align]

    [align=left]馬英九女兒「馬唯中」出生日期是1980年11月24日。其出生証明記載:[/align]

    父親──Ying-Jeou Ma馬英九,年齡30,出生地:中國深圳(Shengchun, China)。

    母親──Christine Mei-Ching Chow Ma, 年齡28,出生地:中國南京(Nanking, China)。

    [align=left]然而,馬氏夫婦的出生年月,分別是:[/align]
    [align=left]馬英九,1950年5月。[/align]
    [align=left]馬周美青,1952年。[/align]

    [align=left]兩者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建國後才出生的,而且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有效管轄之領土內的「深圳」和「南京」出生。[/align]

  • 一本初衷

    會員
    22 11 月, 2011 在 11:22 下午

    很多名人出生資料的不明
    就利用一下卦象論吉凶即可

    :pig5:

  • 一本初衷

    會員
    22 11 月, 2011 在 11:24 下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11-1-18 10:55 PM 發表。

    蘋論:金溥聰以黨亂政

    2011年 01月18日 蘋果日報

    國民黨祕書長金溥聰連續三天對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講重話。王昨天請辭沒上班,金批王「討了便宜又賣乖」,「選擇這個戰區卻不參戰,請問這個軍隊怎麼打仗 …

    那個金老聰
    我都看不懂他在做什麼
    馬老九這一軍恐怕用錯了
    金老聰是一位笨笨的軍師啦
    換我來做做
    :pig8:

  • pgup

    會員
    14 1 月, 2012 在 11:38 上午

    原帖由 pgup 於 2011-6-20 06:41 PM 發表。 

Page 6 of 7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