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

  • 李宗仁

    Posted by 癸海 on 2 8 月, 2008 在 6:28 上午

    [table]李宗仁[tr][img=138,196]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5/Lizhongren.jpg[/img]

    [/tr][tr]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
    [/tr][tr]性別:[td]男[/td][/tr][tr]政黨:[td][img=19,19]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19px-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g.png[/img] 中國國民黨[/td][/tr][tr]籍貫:[td]廣西省桂林縣[/td][/tr][tr]出生:[td]1891年8月13日
    中國清朝廣西省桂林[/td][/tr][tr]逝世:[td]1969年1月30日 (7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td][/tr][tr]學歷[/tr][tr][td=2,1][align=left][list][*]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
    (1913年)[/list][/align]
    [/td][/tr][tr]經歷[/tr][tr][td=2,1][align=left][list][*]總統府(第一任)副總統
    (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總統府(代理)總統
    (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護國軍第六軍林虎部排長、連長、幫辦營長、幫統
    (1916年-1921年)[*]粵桂邊防第三路司令
    (1921年-1922年)[*]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
    (1924年12月-1926年)[*]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
    (1924年12月-1926年)[*]中國國民黨(第二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1926年1月-1929年3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
    (1926年3月-1926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5年9月21日-1928年)[*]第一集團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
    (1927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8年2月-)[*]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1928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
    (1929年1月-1929年3月)[*](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編組部主任
    (1929年1月-1929年2月)[*]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
    (1931年11月-)[*]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年1月-1938年9月)[*](國民政府)武漢政治分會委員
    (1928年4月-1929年)[*]南寧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安徽省政府保安司令
    (1938年2月-1938年1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漢中行營主任
    (1945年2月-1945年9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7月)[*]國民政府主席行轅北平行轅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委員
    (1949年6月-195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副主席
    (1949年7月16日-1950年)[*]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1935年)[*]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
    (1935年12月-)[*]廣西綏靖公署主任
    (1936年)[*]第五路軍總司令
    (1937年2月-1937年8月)[*]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8年1月-)[*]安徽省保安司令
    (1938年2月-)[*](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29年)[*](國民政府)禁?委員會委員
    (1928年)[*](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年)[*](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9年-1930年11月15日)[*](國民政府)國防會議委員
    (1929年)[*](國民政府)預算委員會委員
    (1928年8月29日-1929年3月4日)[*](國民政府)財政監理委員會委員
    (1928年)[*]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
    (1922年-1923年)[*]北京政府桂林鎮守使
    (1923年5月1923日11)[*]北京政府「定桂軍」總指揮
    (1923年11月-1924年)[*]國民政府委員
    (1927年3月-1929年3月)[*]廣西省政府委員
    (1927年5月-)[*](國民政府)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
    (1927年9月-1927年12月)[*](國民政府)武漢政治分會委員
    (1928年4月-)[*](國民政府)中央政府駐滬辦事處常務委員
    (1932年)[*]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8月-1938年)[/list][/align]
    [/td][/tr][/table]

    bobweng replied 17 年, 1 月 前 8 Members · 17 Replies
  • 17 Replies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6:37 上午

    原帖由 癸海 於 2008-8-2 02:28 PM 發表。
    李宗仁

    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

    出生:1891年8月13日

    逝世:1969年1月30日 (78歲)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3乙未 13甲午 23癸巳 33壬辰 43辛卯 53庚寅 63己丑
    73戊子
    83丁亥 93丙戌

    子運,,,,戊申年底 交己酉年初

    [ 本帖最後由 癸海 於 2008-8-2 02:42 PM 編輯 ]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7:37 上午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辛合丙官,,,,
    [font=細明體][size=18pt]辛日主想要 管理控制賓位之申劫;月令申劫很大(軍隊之象)。[/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8pt]申被(卯巳丙未)包圍,[/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8pt]未土燥申,卯申合,卯木生巳火,巳申合,丙蓋頭,制了月令劫財。[/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8pt]原局表達的意思是制去申金。主位的(巳)官做了功,是管理軍隊的大官。[/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8pt]巳申合相當於(羊刃駕殺),表示權利,,,[/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8pt]金受火制為軍人,特別是金水為傷官、劫財時更明顯。[/size][/font]
    :pig5: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7:47 上午

    [size=13px]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日主自坐財庫,伏到年干,卯拱入未,[/size]
    [size=13px]則[/size]
    [size=13px]卯木生巳火為財統官,,,[/size]
    [size=13px]卯申,丙辛天地合,即捕住財官,,,,[/size]
    [size=13px]一人之下,萬人之上[/size]
    [size=13px]:pig5: [/size]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8:07 上午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初看,雙辛爭丙,,,
    實則
    丙為時支巳火的前鋒,
    蓋辛日生癸食,
    癸巳自合,巳火即為辛日主所控制之打手,
    故辛合丙官,即無爭合,,
    年干之辛,是日主之祿,為日主版圖之伸張,
    :pig5: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9:46 上午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李宗仁回憶錄:pig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AE%97%E4%BB%81%E5%9B%9E%E6%86%B6%E9%8C%84

    李宗仁回憶錄》是1958年夏天,中華民國前代總統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親自憶述,由當年「第五戰區老同事」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而成。全書約六十萬字,唐德剛稱乃此生「用功最深、費力最大、嘔心瀝血」之作,內容部分「統計起來,大概祇有15%是他口述,85%是我從圖書館、報紙等各方面資料補充與考證而成的」,完稿於1964年,有英文版與中文版傳世。中文版於香港《開放雜誌》連載,1980年中國大陸首印,1990年台灣解嚴後始流行。
    :pig5:

    回憶錄記述了李氏自童年「不異群兒」時代起,至抗戰期間擔任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直至擔任國民政府代總統年間的經歷,記錄了中國現代重大的歷史事件,披露了鮮為人知的政治內幕,是一部中國近代悲劇史料。

    《李宗仁回憶錄》中記載了蔣中正在國民黨內的權斗:「在此內糾紛無法解決之際,參加黨爭的人,大半祇顧目的,不擇手段。流風所及,國民道德、社會風氣均受到極不良影響。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上海流氓的社會地位提高,終至與黨國要人相頡頏。
    民國二十年代,上海流氓分青、紅兩大幫,最有名的流氓頭為杜月笙黃金榮。他們在租界內倚靠洋人的保護,包庇煙賭、盜匪、娼妓,無惡不作。以上海租界為巢穴,青、紅兩幫流氓勢力簡直籠罩長江中下游所有碼頭,商民旅客謂之如蛇蠍。但在軍閥時代,這批黑社會的流氓們尚有一種自卑感,不敢與正人君子或士大夫明目張膽地稱兄道弟。舊時代社會上的士紳官商也羞與為伍。那時即使貪贓枉法的軍閥,也向不與流氓往還,他們還多少有些舊氏士大夫的頭巾氣。……後來蔣介石回到上海,流氓們的社會地位便上漲了。

    蔣氏於民初不遇時,曾列名黑社會,加入青幫。因其加入得遲,故輩分不高,上海甚多老流氓還是他的長輩。今番蔣氏衣錦榮歸,貴為革命軍總司令,他以前的兄弟們,自然都有雞犬升天之感。……他們自以為與蔣有舊,於清黨更有微勞,居然以紳士姿態出現,周旋於黨國要人間。而我黨中樞領袖,不自覺其在政府中地位之尊貴,竟與這批流氓稱兄道弟,不以為恥。官箴全失,斯文掃地,以視北洋軍閥,猶等而下之,實堪浩歎!」
    :pig5:

    《李宗仁回憶錄》敘述了他眼中的蔣中正奪權之過程:「國民黨改組之初,蔣先生尚非中央委員,但是在總理北上兩年之內,一躍而為黨內最有權力的領袖。其權力增漲的過程,實得力於權詐的多,得於資望功勳的少。
    論蔣的手腕,起初聯合汪兆銘廖仲愷顧問鮑羅廷中國共產黨等,以打擊西山會議派的元老集團,並排擠胡漢民許崇智等。
    胡氏與西山會議派的勢力既除,蔣氏又利用黨內一部份反共情緒和西山會議派取得默契,發動三月二十日中山艦事變,拘押俄國顧問,並逼汪兆銘去國。
    汪氏既去,蔣又施展手段,將其政變越軌行為嫁禍於人,將反共甚力的所謂右派軍官如十七師師長兼廣州警衛軍司令吳鐵城及其他反共領袖扣押,通電痛斥西山會議派,以取悅於俄國顧問及中國共產黨以自固。」
    「廖仲愷被刺事件是國民黨史的重大轉折,使中山先生昔日助手們召開四中全會恢復中央委員會的運作成為泡影,並且從此被趕出執政中樞機關,廣州國民政府當然就成了軍隊總司令、汪兆銘及中共的聯合統治政權。
    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的紀念廖仲愷大會上發表演講:『黨代表的死,是一般反革命派用反共產的口號打死的……,以後我們應當與反共產派的人為敵……要做廖先生的學生、同志,就要記得反共產派的行為。
    這次反共產派不止來殺廖先生一人的,汪先生和本校長都在內的,所以汪先生和我何時死是不得而知的。……現在我們第一要反對反共產派,其次代廖代表來復仇。』」

    在《「七七事變」與上海南京保衛戰》一章記憶淞滬會戰的慘烈,「所以淞滬之戰,簡直是以我們的血肉之軀來填入敵人的火海。每小時的死傷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歷史上,鮮有前例。……因為事實上前線已「潰了」!統帥部下令撤退,面子上似好看點罷了。
    委員長才於11月9日下令分兩路,一向杭州,一向南京,全線撤退。然前方此時已潰不成軍,各軍倉皇后撤,加以敵機日夜轟炸,人馬踐踏,秩序大亂。大軍數十萬竟越過鋼筋水泥所建的蘇嘉國防線陣地而不能停足。
    陣地上雖有堅固的堡壘,退兵因一時找不到鑰匙,不得其門而入,竟一一放棄,潰退之慘,一言難盡。敵人跟蹤追擊,不出數周,便自東、西兩面進迫京畿,將南京合圍。」

    記《台兒莊大捷》長官部夜半得報,「我湯軍團已向台兒莊以北迫近,天明可到。午夜以後,我乃率隨員若干人,搭車到台兒莊郊外,親自指揮對磯谷師團的殲滅戰。黎明之後,台兒莊北面炮聲漸密,湯軍團已在敵後出現,敵軍撤退不及,遂陷入重圍。我親自指揮台兒莊一帶守軍全線出擊,殺聲震天。敵軍血戰經旬,已成強弩之末,彈藥汽油用完,機動車輛多被擊毀,其餘也因缺乏汽油而陷於癱瘓。全軍膽落,狼狽突圍逃竄,潰不成軍。我軍驟獲全勝,士氣極旺,全軍向敵猛追,如疾風之掃落葉,銳不可當。敵軍遺屍遍野,被擊毀的各種車輛、彈藥、馬匹遍地皆是。磯谷師團長率殘敵萬餘人突圍竄往嶧縣,閉城死守,已無絲毫反攻能力了。台兒莊之戰至此乃完成我軍全勝之局。」
    :pig5:

    李宗仁也記憶湯恩伯的軍紀廢弛:「湯軍借口防諜,凡所駐紮的村落,所有成年男子一概迫令離村往別處寄宿。村中細軟、糧食、牲口也不許外運。壯年人既去,則婦女、財產便一任駐軍支配了。以故湯軍過處,民怨沸騰。後來河南人民有句反湯的口號說:『寧願敵軍來燒殺,不願湯軍來駐紮。』

    書中又記載了當時國民黨軍隊的黑暗,「民國三十年,五戰區第十補充兵訓練處第二團團長何中明(黃埔四期畢業),其團部駐老河口南三十里的仙人渡,曾將病兵三十餘人衣服剝光活埋致死。……有些部隊長官探知箇中內幕情形,為保存部隊實力,免被淘汰失業計,乃勾結侍從室和兵站官員,實行賄賂,則武器彈藥又可源源而來。軍隊為國捐軀,武器損失,彈藥消耗自所難免,尚須向上級機關官員行賄才可得到補充,實為千古未有的怪現象。」
    :pig5:

    在〈八年抗戰敵我優劣之檢討〉一章,李宗仁並認為日本侵華最大的錯誤在於「逐次增兵法」,「正如把醬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醬油滴完,為水吸收於無形而後已。」,他以為「如果盧溝橋戰事發動前夕,日本便動員全國,首批派遣三十個師團同時分途進犯。用閃電戰方式,主力由平漢、津浦兩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實行戰略上大迂迴,佔領蘭州,一舉切斷中、蘇的交通,並與沿隴海鐵路西進的部隊相呼應,夾攻陝西,佔領西安,得隴望蜀,威脅成都。同時利用海道運輸的便利,向長江珠江兩流域西進攻擊,與其南下的主力軍相呼應,使西南各省軍隊不能調至長江流域作戰,則佔領南京武漢長沙等戰略要地,即無異探囊取物。
    然後右路越秦嶺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峽,入夔門,占重慶,左路經廣西,向都勻,入貴陽。一舉而佔領中國各重要都市,將我方野戰軍主力摧毀,將零星游擊隊趕入山區,支解我們整體抵抗的局面,陷全國於癱瘓狀態,並非難事。到那時,我政府只有俯首聽命。」
    :pig5:

    李宗仁又回憶內戰期間的四平街會戰後「林彪敗退,白崇禧主張乘勢窮追,縱不能生擒林彪,也須將共軍主力摧毀……結果乃聯銜電蔣請示,不意所得覆電竟是『暫緩追擊』,共軍因此能從容北撤……蔣先生不是不想殲滅共軍,而是討厭這主意出自白崇禧,縱可打一全勝的仗,他也寧可不要」。
    :pig5:

    書中記載胡璉宋希濂二大名將值御共南下:「(蔣中正)竟密令防守湘西之宋希濂兵團西撤鄂西,扼守贛南之胡璉軍南撤汕頭,置戰區司令長官之命令於不顧……結果等於開門揖盜,共軍遂得乘虛而入,可為反攻基地之西南,因之瓦解」、「宋希濂部十餘萬人彈械充足……竟不聽命令,擅自將全軍撤至鄂川邊境的恩施,致使常德、芷江一線門戶洞開……」。

    又回憶於右任請求蔣中正釋放張學良。「於右任說:『為和談方便起見,可否請總統在離京之前,下個手令把張學良、楊虎城放出來?』蔣先生只把手向後一撒說:『你找德鄰辦去?』說畢,便加快腳步走了。拖著一大把鬍鬚的七十老人於右任,在眾人注視之下,慢慢地走回,大家這才黯然地離開會場。」(《回憶錄》898頁)

    李宗仁又責難蔣說,我又檢討他在政治上造成的過失。說:「你主政二十年,貪贓枉法之風甚於北洋政府時代。輿論曾譏評我們為『軍事北伐,政治南伐』。其實,此種評語尚是恕辭,因北洋官僚政客對輿論抨擊尚有所畏忌,而我國民政府則以革命旗幟為護符,凡譏評時政的,即誣為『反動分子』,以致人人鉗口,不敢因片言惹禍。你對此情形竟亦熟視無睹,明知故縱!」……「你此番已是第三次引退,你當時曾對張治中居正閻錫山吳忠信各人一再聲明,五年之內絕不過問政治。此話無非暗示我可放手去做,改弦更張,不受你的牽制。但事實上你所作所為卻完全相反。不僅在溪口架設七座無線電台,擅自指揮軍隊,且密令京滬衛戍司令湯恩伯親至杭州逮捕浙江省省主席陳儀,並派周碞接替。嗣到台灣之後,覆命湯恩伯到福建挾持福建省省主席朱紹良離閩,擅派湯氏代理福建省省主席兼綏靖主任。凡此皆屬自毀諾言、目無政府的荒唐行為!」
    :pig5:

    書中對蔣中正總評:「所以蔣先生在中國戰場縱橫數十年,他所憑借的武器,不外金錢收買和分化離間的伎倆。若從純軍事觀點立論,則蔣先生實在是既不能將將,也不能將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來統兵作戰,安有不敗之理?只以軍事一端作簡單的論列,中共統一大陸,實非偶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AE%97%E4%BB%81%E5%9B%9E%E6%86%B6%E9%8C%84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9:55 上午

    【國民党暗戰】蔣介石暗殺名單:李宗仁居首
    星島環球網 http://www.stnn.cc

    http://www.stnn.cc:82/reveal/200704/t20070411_511942.html
    :pig5:
      [font=楷體_GB2312]1949年,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在與中共的內戰中敗勢已定,在撤離大陸之前,蔣介石秘密讓人列舉了一份暗殺名單,試圖將持有不同政的國民党高級將領“定點清除”,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李宗仁(見圖)。[/font]

    [align=center]毛人鳳列暗殺名單[/align]  1949年2月,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召來軍統頭目毛人鳳。蔣介石說:“鋻於目前局勢,非用非常手段是不能挽救党國于危難之際的。你同軍統同志多多商量,給我擬定出一個詳細的名單,對那些心存異志、危害党國的危險分子,不能心慈手軟。要用非常手段加以肅清。內懲內奸,外懲國賊,必須于短期內加以肅清,你明白嗎?”
      毛人鳳接受了這一指令,當即返回上海,躲進侄兒毛森的公館,閉門不出,列舉了國民党在大陸的最後的暗殺名單。他將蔣介石的所有歷史上的政敵和對現實不滿的人全部囊括了進去。其名單如下:
      李宗仁、龍雲、白崇禧、黃紹、劉斐、李濟深、梁漱溟、柳亞子、彭澤民、鄧初民、馬寅初、洪深、翦伯讚、孫起孟、傅作義、鄧寶珊、董其武、衛立煌、張瀾、羅隆基、章乃器、章伯鈞、史良、沙千里、黃炎培、張東蓀、王造時、儲安平、程潛……
      以上人員共計84人,蔣介石審核後,又親筆添上了宋慶齡、張學良和楊虎城三人。蔣介石下令:“你們著手準備,按照名單上的人嚴密監視,具體行動我會單獨通知你。記住,這是党國的最高機密,任何人都不得洩露。”
    :pig5:

    [align=center]李宗仁在雲南“架空”蔣介石[/align]  1949年10月1日,中共在大陸建政。李宗仁情知國民党大勢已去,也有自己的算盤,那就是在廣州及西南失守後,他攜家人出走國外。
      一個月後,李宗仁帶著隨從一行人飛往昆明視察。雲南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盧漢那時已打算起兵反對國民党,但還沒有最後下定決心。他已與中共方面進行了暗中聯繫。說起盧漢,他與李宗仁代總統結過小仇,因在1929年的蔣桂戰爭中,他受蔣介石暗中指使出兵黔桂邊境,給桂系施加壓力,迫使李宗仁從湖北抽調勁旅回防老家,結果桂系很快吃了敗仗。
      但如今,盧漢的同情心在李宗仁一邊。他認為李宗仁有現實感。李宗仁曾兩次給毛人鳳下令,釋放因發動西安事變而被關押多年的張學良、楊虎城,讓盧漢感到欽佩。為了與李宗仁消除前嫌,盧漢聽從了滇軍前輩李根源的建議。
      在李宗仁飛抵昆明的那一天,盧漢下令動員近十萬群眾上街載歌載舞歡迎,並騰出自己居住的五華山上光復樓供李宗仁居住。這讓李宗仁大喜過望,感到盧漢很尊重自己。過去的嫌隙如今不必再提了,連日裏他接見了雲南各界知名人士、滇籍國大代表等。
      那時保密局的雲南站長沈醉及其部下在昆明甚為活躍。他們仗著憲兵第13團和刑警大隊的幫助,鎮壓人民反抗,控制言論,綁架進步師生,逮捕列入黑名單的中共黨員,令盧漢很反感。
      在一次宴會上,他向李宗仁提出雲南的形勢動蕩,大批軍統特務鬧得地方群眾天天上省政府上訪告狀。李宗仁說:“這都是毛人鳳秉承蔣介石的旨意行事。蔣先生已下野,已是一介平民了,還時時遙控政局,實在太過分了!你不必再聽命于他。”
      盧漢乘機取出李根源、馬崇祿、金漢鼎等四十多位雲南知名人士聯名寫的要求從寬處理九十名被捕人士的請願書,請李宗仁批示。李宗仁心想不如留個好名聲吧,遂簽了字。
    :pig5:
    [align=center]暗殺計劃失敗[/align]  當天晚上,昆明城郊巫家壩機場下來幾個不速之客,他們都穿著軍便服,頭戴禮帽,神態詭秘。他們是在台北奉毛人鳳密令飛往昆明專為行刺李宗仁而來的。他們搭乘預先停在機場外的憲兵第13團的一輛小汽車悄悄地駛入城內。然而他們沒住進憲兵部隊營地,也未與沈醉的雲南站聯繫,卻住進光明路附近一傢俬營小旅館著手安排刺殺行動,準備在夜間潛入戒備森嚴的五華山風景區對盧漢官邸裏的李宗仁實施襲擊。
      原來,毛人鳳對沈醉在昆明的表現很不滿意,認為他在兩三個月前居然因怕觸怒主政滇省的盧漢而遲遲不敢暗殺堅持反蔣的楊傑將軍(他于9月17日在香港寓所終遭保密局特工暗殺),實在太差勁。就是對心狠手毒的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的表現也不太滿意,嫌他殺人不夠多。毛人鳳決心再做一次努力,在台北他從部下中挑選了三個武功高強、槍法特別準的特工,交代了任務,許以事成後重金獎勵。
      這三個殺手一心想露上兩手,不想他們的神秘行蹤引起小旅店段姓老闆的懷疑。他本是保安司令部的線人,平日裏就因其參加反戰反蔣活動的大學生兒子被特務抓走而特別痛恨國民党特務。再說上面一再交代近日要注意形跡可疑的人,發現異常情況必須立即報告。
      於是,段老闆便向政保處龍處長作了彙報。龍處長本是前雲南省鐵腕人物龍雲的親戚,又是盧漢的心腹。龍雲在被蔣介石發動兵變趕下臺後即在重慶、南京兩地遭軟禁,1949年初,才從南京出逃香港。也正因有這層背景,龍處長對蔣係特務比較反感。他帶領軍警拘押了那三個特務。審訊中經用刑,特務被迫交代了潛入昆明的目的。龍處長大為震驚,立即稟報盧漢。盧漢也很震驚,他下令將三個特務秘密活埋,對外則保密……

      李宗仁得以安全離開雲南。

    http://www.stnn.cc:82/reveal/200704/t20070411_511942.html

  • 癸海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10:05 上午

    [table=98%][tr][td=2,1]毛澤東李宗仁談文革 擔心點火易滅火難
    [/td][/tr][tr][td=2,1]2008年08月01日 11:12:29  來源: 中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q.xinhuanet.com/news/2008-08/01/content_14001131.htm

    [/td][/tr][tr][td=2,1][/td][/tr][tr][td=2,1][/td][/tr][tr][td=1,1,344][/td][td=1,1,300][table=300][tr][td=1,1,80][/td][td=1,1,220][/td][/tr][/table][/td][/tr][/table][table=98%][tr][td][/td][/tr][/table][table=98%][tr][td]然而,天不隨人願,李宗仁歡樂的新生活僅1年多,不幸之神便降臨到他的頭上,夫人郭德潔女士因癌症于1966年3月21日逝世,享年60歲。此時李宗仁先生已是76歲的老人了,夫人的逝世,使他傷懷不己。

      這時,“文化大革命”已經在全國如暴風驟雨般地降臨了。李宗仁開始擔心起來。他不明白,為什麼正當國家建設蓬勃發展的時候,發動這場“文化大革命”呢?
    所幸的是在這場  運動中,他被周恩來安排送到三0一醫院保護了起來。

    1966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7周年。李宗仁應邀登上天安門參加慶祝活動。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李宗仁,目睹波瀾壯闊的場面,並沒有激動起來。一方面,他很高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依然給予他的禮遇;

    另一方面又為這動蕩不安的局面深深憂慮著。此時的毛澤東很高興很活躍,他和林彪熱情地檢閱著紅衛兵隊伍,興高採烈地接見了紅衛兵代表。
    隨後,毛澤東看見了李宗仁,便馬上興致勃勃地向李宗仁走過來,邊走邊向李宗仁伸出手來,李宗仁趕忙伸出雙手,去握住毛主席的右手,兩人一邊握手一邊搖晃。

      當時在場的解放軍畫報攝影記者孟昭瑞迅速抓拍下了這一場面。並且做了如下記述:
    一九六六年國慶節,毛主席邀請李宗仁先生上天安門,故意地站在城樓的中間熱情地握著他的手,似乎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這一歷史性的會見。
    這充分地體現了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是堅定不移的。
    當時,我只是不停地拍照,但仍然能清晰地聽到毛主席帶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對李宗仁說:“請多保重身體,共產黨不會忘記你的。”

    毛澤東邊與李宗仁握手,邊請李宗仁到休息室去吃茶。來到休息室,毛澤東請李宗仁坐在沙發上位,李宗仁說:“主席在這裏,我怎麼好坐在上位呢!”
      毛澤東說:“你比我年歲大,是老大哥,應該坐在這裏。”在休息室,毛澤東和李宗仁進行了坦誠的長時間的談話。

    事後,李宗仁將毛澤東與他的談話詳情告訴了尹冰彥先生。尹冰彥做了如下記錄:
    坐下之後,毛澤東點起香煙,邊吸邊說群眾是發動起來了,群眾一起來,那就不能完全依靠個人的想法去做。毛主席說火頭是他自己燒起來的,點火容易滅火難。看來這火還要燒一個時期。

    接著毛問李宗仁對這場文化大革命有什麼看法,有什麼意見,希望李宗仁坦率地談談。

    李宗仁很謙遜地說:“毛主席高瞻遠矚,英明偉大,古今中外任何國家領袖,沒有一個人能有這麼大的魄力來發動這場革命。
    目前雖然稍亂一點,但是為子孫後世著想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李宗仁又把北伐時期,在武漢和蘇聯顧問鮑羅廷的一段談話講了一遍:
    當時革命軍打到了長江中下遊,攻克了重鎮武漢和南京,由于革命隊伍內部發生了嚴重分裂,李宗仁由南京到武漢進行調處。在他會見鮑羅廷的時候,除了對革命形勢做了分析外,鮑羅廷說革命就是和婦女分娩一樣,為了生兒育女,就難免這一時之苦,受了這個痛苦就換來了將來有子女的幸福。

    李對鮑說:“痛苦對產婦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為一個助產生就要盡可能減少她的痛苦。”
    李宗仁用這段回憶來比喻文化大革命,他的意思是說當前的亂是為了未來的治,作為領導人要盡可能縮小這亂的范圍和程度。

    毛主席認為李宗仁的話很對,並且表示他也正在做這個制亂的工作。並說明當前的問題很多,要一件一件地去解決。譬如紅衛兵小將們給各民主黨派下“哀的美敦書”,勒令限期取消組織,這是不可以的;
    聽說他們砸爛政協,要徹底毀滅統一戰線,這更是不對的。

    接著,毛主席把統一戰線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貢獻和社會主義時期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對李做了說明。

    最後,毛主席明確地說民主黨派不能取消,這要對紅衛兵說清楚,有些人可能聽不進去,但這要好好地做工作,說服教育他們。

    毛主席講完了問李宗仁說:“李先生,你的看法怎麼樣?”

    李宗仁急忙連聲說:“毛主席英明高見,我從前根本不曉得這些道理,今天算是頓開茅塞。”

    毛主席和李宗仁走出休息室,回到原來的位置上,繼續檢閱遊行隊伍。檢閱完了有幾位新聞記者立即圍住了李宗仁,詢問毛主席和他談話的內容。
    李說:“只談家常生活,沒有別的內容。”
    :pig5:

    1968年4月,由于李宗仁心情抑鬱,生活上缺乏很好的照料,其身體每況愈下,得了肺炎。住院期間,大便大量出血,經檢查確診是直腸癌。

    在醫生的幫助下,他戰勝了死神,手術相當成功,但不久又患了嚴重的肺氣腫,一支氣管喪失功能,終日離不開氧氣瓶。

    1969年1月下旬,李宗仁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對前來探望的尹冰彥氣喘吁吁地說:“我的日子不會再有多久了,我能夠回來死在自己的國家裏,了卻了我一件最大的心願。
    回來以後本想在臺灣問題上做點工作──我的那些想法曾對你講過,還沒有來得及向周總理提出,現在什麼都來不及了。
    臺灣總是要統一的,但是可惜我是看不見了。這是我沒有了卻的一樁心事。那些書(指李帶回來的很多線裝書,如《二十四史》、《四部備要》等)送給廣西圖書館,書畫送給政府,那幾瓶酒想著送給毛主席、周總理吧!”

    他提到的那些書畫均是齊白石、徐悲鴻等與其六往時送的上等精品,甚至還有不少是他多年收藏的文徵明、鄭板橋、何紹基等人的書畫珍品。
    他在美期間,兒子李志聖曾要求留幾幅給自己,李宗仁未答應。
    李宗仁歸國後曾向人說起過事。他說:“這些東西我把它看作國家的珍貴文物,帶回國總算沒有離開自己的國家,留在美國,最後必然為外國所有,況且這些畫又都有我的名字,怎能使它流落國外呢?
    為了這件小事,志聖很不諒解,他連封信都不給我寄來。”
    李宗仁提到的那幾瓶酒也頗不尋常,其中大部分是法國的白蘭地和英國的威士忌,都有兩個多世紀的歷史了,僅在李宗仁手中就保存了幾十年之久。
    酒瓶上都有歷代專家鑒定的簽字和貼有收藏家的簽名封條。
    這幾瓶酒從外國代表團送給李宗仁的,跟隨其南徵北戰,飄洋過海,始終與主人“形影不離”,足見其珍貴程度。
    李宗仁回國後曾多次向人提起,說這種酒可以入藥。他特意留著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但酒還未送,人已不起。
    此時仍念念不忘此事,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這幾瓶酒本身,它充分表達了一位愛國老人對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深厚感情與謝意,也寄托著這位彌留的老人對新中國的希望。
    :pig5:

    李宗仁在彌留之際,由別人代筆口授了一封給毛主席和周總理的信,
    信上說:“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的。
    我們祖國的潛力是舉世無匹的,我們祖國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在這個偉大時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
    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的前途為念。
    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pig5:
    周恩來總理看了此信後,感嘆地說:“李先生的這封信,是一個歷史文件。”

    文章摘自《毛澤東點評國民黨著名將領》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q.xinhuanet.com/news/2008-08/01/content_14001131.htm

    [/td][/tr][/table]

    [ 本帖最後由 癸海 於 2008-8-2 06:17 PM 編輯 ]

  • 朝山日乘

    會員
    2 8 月, 2008 在 10:37 上午

    原帖由 癸海 於 2008-8-2 02:28 PM 發表。
    李宗仁

    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
    性別:男政黨: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1/Emblem_of_the_Kuomintang.sv …

    [font=新細明體]癸大的精華又出來了,學習一下:emm01: :pig8: [/font]

  • 金申

    會員
    4 8 月, 2008 在 3:55 下午

    小弟胡侃几句:pig6: :pig6:
    辛丙合,意在控制丙取申,原局木火燥土成势,意在制金水。
    年上辛作卯,为日之伏象(作卯相当于作未:卯未拱),2辛合作控制丙来取申。又辛下卯,为财之中神,辛下未为库。中神在宾位,因此其稍微比作卯差那么一点点。又卯申合,和未脆申来说,卯申合,也稍微比未脆申功大那么一点点。
    卯申合,未脆申,已申合,丙盖申,癸已自合。制尽。
    申为比劫,申有枪相,月上为大,且财官在主位,未库力量强大,未为财库带印,权力也大,已生未,印官相连。所以有如此之富贵

    [ 本帖最後由 金申 於 2008-8-5 12:08 AM 編輯 ]

  • 笨人7777

    會員
    4 8 月, 2008 在 4:46 下午

    原帖由 金申 於 2008-8-4 23:55 發表。
    小弟胡侃几句:pig6: :pig6:
    辛丙合,意在控制丙取申,原局木火燥土成势,意在制金水。
    年上辛作卯,为日之伏象(作卯相当于作未:卯未拱),2辛合作控制丙来取申。又辛下卯,ߒ …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應該是辛生癸 制巳

    巳中丙火 透賓位 制年辛

    巳合申

    制盡申 金 與年干辛金

    卯合申 又入未

    唯一沒制盡應該是 癸水 (癸坐巳 有制但沒制盡)

    辛金坐未是 財庫 與官殺庫

    財官在主位

    官大財大

    但未中己土 是病

    如果卯木一傷 己土會倒食

    丑運 未沖丑 開庫 解了 己土倒食之問題

  • 滴天

    會員
    5 8 月, 2008 在 2:09 上午

    原帖由 癸海 於 2008-8-2 04:07 PM 發表。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初看,雙辛爭丙,,,
    實則
    丙為時支巳火的前鋒,
    蓋辛日生癸食,
    癸巳自合,巳火即為辛日主所控制之打手,
    故辛合丙官,即無爭合,,
    年干之辛, …

    學習了:pig5:

    巳申合,癸巳合
    但其中一個辛沒制
    走金水運會反局嗎

  • 6水

    會員
    5 8 月, 2008 在 10:27 上午

    这坏就坏在:辛2丙,年上辛又坐地支卯财帝,代表蒋公,,日未代表副助用的,,所以这一辈子拿不到主权,,
    全盘主力就在,,巳申合,,
    癸和申|壬水,,明食暗伤,,代表反政,,
    63己丑运,,合巳冲库藏,,一切财富都玩完
    73戊子运,,水旺制官,子卯刑,官气也没了,财也没了

  • human05

    會員
    5 8 月, 2008 在 10:32 下午

    鬼谷子分定經有準喔:pig5:

    [font=新細明體][size=12pt]辛癸  遁卦  寶劍重磨格[/size][/font][font=新細明體][size=12pt]吹毛寶劍金剛樣,塵土經年暗未明,合遇貴人重拂拭,雪霜潔利自然新。江邊三雁飛沙遠,樹上花枝果亦成,幸有陰人相接引,春雷才動馬嘶聲。無根濃葉滿地堆,蓮花出水望秋來,逢牛必定成權貴,跨馬騎牛大路開。[/size][/font][font=新細明體][size=12pt]天福  天將  天卻[/size][/font][font=新細明體][size=12pt]此星照命,乃榮華之宿,富貴之星。生來無苦,衣祿自然,有操權,有智慧,有鎡基,有變豹,有靜性,有剛斷。作事先難後易,所為十是九非,才逢雞兔之年,定主妻榮子美。述云:一生災難處,鎡基進益多。[/size][/font]

  • 癸海

    會員
    6 8 月, 2008 在 4:28 下午

    原帖由 癸海 於 2008-8-2 05:46 PM 發表。
    李宗仁回憶錄》是1958年夏天,中華民國前代總統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親自憶述,由當年「第五戰區老同事」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而成。全書約六十萬字,唐德剛稱乃此生「用功最深、費力最大、嘔心瀝血」之作,內容部分「統計起來,大概祇有15%是他口述,85%是我從圖書館、報紙等各方面資料補充與考證而成的」,完稿於1964年,有英文版與中文版傳世。中文版於香港《開放雜誌》連載,1980年中國大陸首印,1990年台灣解嚴後始流行。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初看,雙辛爭丙,,,
    實則
    年干之辛,是日主之祿,為日主版圖之伸張,
    故辛合丙官,即無爭合,,
    :pig5:

    卯木為文書,,,,
    卯木頭戴辛祿,,,即為 李宗仁(自己) 的回憶錄…
    年柱 主 遠方(海外)

    李宗仁回憶錄》是1958年夏天,中華民國前代總統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親自憶述,由當年「第五戰區老同事」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而成。

  • 癸海

    會員
    6 8 月, 2008 在 4:40 下午

    原帖由 癸海 於 2008-8-2 06:05 PM 發表。
    1969年1月下旬,李宗仁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對前來探望的尹冰彥氣喘吁吁地說:“我的日子不會再有多久了,我能夠回來死在自己的國家裏,了卻了我一件最大的心願。

    這是我沒有了卻的一樁心事。
    那些書(指李帶回來的很多線裝書,如《二十四史》、《四部備要》等)送給廣西圖書館,書畫送給政府,那幾瓶酒想著送給毛主席、周總理吧!”

    他提到的那些書畫均是齊白石、徐悲鴻等與其六往時送的上等精品,甚至還有不少是他多年收藏的文徵明、鄭板橋、何紹基等人的書畫珍品。

    他在美期間,兒子李志聖曾要求留幾幅給自己,李宗仁未答應。
    李宗仁歸國後曾向人說起過事。他說:“這些東西我把它看作國家的珍貴文物,帶回國總算沒有離開自己的國家,留在美國,最後必然為外國所有,況且這些畫又都有我的名字,怎能使它流落國外呢?

    時 日 月 年
    癸 辛 丙 辛
    巳 未 申 卯 *** 男 *** (虛歲 = 79)

    初看,雙辛爭丙,,,
    實則
    年干之辛,是日主之祿,為日主版圖之伸張,
    故辛合丙官,即無爭合,,
    :pig5:

    卯木為文書,,,,
    卯木頭戴辛祿,,,即為 李宗仁(自己) 所收藏的 文物…
    年柱 主 遠方(海外)
    :pig5:

    他提到的那些書畫均是齊白石、徐悲鴻等與其六往時送的上等精品,甚至還有不少是他多年收藏的文徵明、鄭板橋、何紹基等人的書畫珍品。

    他在美期間,兒子李志聖曾要求留幾幅給自己,李宗仁未答應。
    李宗仁歸國後曾向人說起過事。他說:“這些東西我把它看作國家的珍貴文物,帶回國總算沒有離開自己的國家,留在美國,最後必然為外國所有,況且這些畫又都有我的名字,怎能使它流落國外呢?

Page 1 of 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