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五行配數

    Posted by 紅塵擺渡 on 4 5 月, 2010 在 7:17 上午

    易數是天地自然之數﹐即天一至地十。而數為氣之用﹐以數言象﹐依象言理。所謂氣是指天地之氣故此有天地之數。天地之氣的變化就可由易之數?象?理三個範疇作一解釋即所謂變易。觀則天氣主要是陰陽即日月之度數﹐所用之器是圭表﹐所以成卦象。觀則地氣以定月令即律數﹐所用之器是律管﹐所以成五行。數象之間的關系乃成理。數之變化是奇偶﹐故此有所謂“象無偶不立﹐數無奇不行。” 所以《易傳》才會有聖人仰觀俯察之說。

    五行是律數(傳統)與二進制(近代)無關﹐而且陰陽與五行其實是可分開的系統﹐即陰陽五行同時講的話乃是一綜合系統而不是分析﹐但分開說它們各自系統卻是分析的。而律數以“生”為基本觀念而主要概念是隔八生律﹐主要方法則為三分損益法﹐亦即是利用四則運算中之乘除法則以象氣之消長(即其理念)並非加減法則之象氣之分合。律數本身是類似黃金分割般的無量網一類數是無一定實物背景﹐所以原則上可以加諸任何物類。二進制之數是現代所謂科學易的範疇與古易無關。所以硬要用“零”這個概念來解釋易數根本就是不對題。正統的易數從來沒有所謂二進制之數。易數中律數與六十甲子?九宮圖?五行卻有緊密關系。

    《管子?地員篇》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於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

    以上一段話換成現代數式:

    1) 先主一而三之 1X3﹐(即折矩)
    2) 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 3X3X3X3=81﹐(即合矩成環)
    3) 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81X4/3=108)
    4) 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108X2/3=72)
    5) 有三分而復於其所,以是成羽,(72X4/3=96)
    6) 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96X2/3=64)
    7) 得 81?108?72?96?64 (此為五音征調式)
    8) 最後重排序即得 81(土)?72(金)?64(木)?108(火)?96 (水) (即九數河圖之四隅左旋)

    《尚書?虞書?大禹謨》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坏。”

    以上一節之水、火、金、木、土、亦是九數河圖之四隅左旋。可見九數河圖(九宮圖)其實是五行而五行配數所配的就是律數。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是指由宮調九九八十一所生之十二律呂作為十二個小方格看待﹐排列成四乘三之矩形﹐然後再折矩成句三股四奇五。合四矩然後可為方圓﹐圖書亦由此而起。

    傳統易學中數之範疇的確從來沒有二進制數學這回事。只是近代好事之徒﹐不明袖裡亦懶得考證與思考便來個拿來主義希望得過且過而速成易學大師。

    “系辭上傳”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既是具體指筮法亦是本體宇宙論的話頭。歷來解這句的都不曾理解這句語境其實是以律數為基礎並非憑空而來。這個我們當看帛書本“易有大恆﹐是生兩儀﹐兩儀生四馬(象)﹐四馬(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業。”一句與《淮南子?本經訓》“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厭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紀綱八极,經緯六合,覆露照導,普氾無私;蠉飛蠕動,莫不仰德而生。”明顯地是根本一致﹐兩者俱是以一?二?四?八?六這個排序亦即是依據五音征調式(宮81?商72?角64?征108?羽96)衍生出來(《管子?地員篇》亦是)。儒家典籍中則以《禮記?樂記》最具參考價值。

    先秦諸子大都對律數有所認識﹐只是今人大都人云亦云地吹捧王弼所謂得意忘象﹐結果往往便胡亂靠訓詁來作解釋﹐故作高論。表面上二進制好像能簡潔地把易象表達出來。可是實際上它與律數的豐富內涵是不可同日而喻。這個絕不能靠訓詁比附成論而必須明白律數底邏輯才能作深入分析。所以在下每每聽到人家一本正經底大談甚麼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等等﹐總不禁啞然失笑。

    chjqlshq replied 13 年, 7 月 前 5 Members · 5 Replies
  • 5 Replies
  • 老平

    會員
    4 5 月, 2010 在 2:37 下午

    :f38: 多謝紅塵擺渡先生的文章。這是學易之人必須要弄清楚的最基本的問題。律生萬物,律為萬事萬物之根本。只要好好地理解和消化好這兩句話,然後舉一反三,就能夠對易學有更好及更深入的理解。希望紅塵擺渡先生繼續沿著這一方向研究易,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一定會在研易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 紅塵擺渡

    會員
    8 5 月, 2010 在 7:52 上午

    多謝老平先生美言鼓勵。老實說在下是有感于現代人談易之最大問題是攪不清易科學與科學易之間的分別﹐故此往往有許多與古人治易不相應之處﹐因而彰顯不出中國思想智慧之高度。所以在下才略舒己見希望大家能正視這個問題。

    在下認為象數乃易科學之根本﹐舉凡玄學應用學之山?醫?命?卜?相?丹?武等等學科都需有象數理論支持。在下相信律數乃數之大成。古人所講數為氣之用所指的數當為律數。蓋律數為表述“生”這個觀念之邏輯性工具。它是無可置疑地作為象數之核心。所以欲說易科學必須先明律數﹐然後再明卦象。

  • 高浩云

    會員
    9 5 月, 2010 在 4:57 上午

    所以硬要用“零”這個概念來解釋易數根本就是不對題。

    根据历代师传术数高手所言,
    中国数学与术数,根本没有零这个数字。

    在这里也看见前辈有此一论。
    前辈真高手也~

  • 容十一

    會員
    12 4 月, 2011 在 4:41 上午

    紅塵擺渡先生你应该出一本《易数与黄金分割率》之类的书。好让我们大开眼界

  • chjqlshq

    會員
    18 2 月, 2012 在 7:09 上午

    鼓掌,谢先生。希望再发心得,期待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