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大乘金剛經(八)

  • 大乘金剛經(八)

    Posted by pgup on 7 2 月, 2010 在 8:45 上午

    何名五眼 第八

    文殊師利問佛:「以何知見,名為五眼?」

    世尊曰:「

    肉眼者:光見暗不見,見前不見後是也。

    天眼者:前後內外,山巖石壁,真見無礙是也。

    慧眼者:能見文字義理深淺,前生後世,善惡因果,如掌明是也。

    法眼者:能見三世佛法,則種種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時是也。

    佛眼者:圓明普照,無始劫前,無終劫後,一切因果,如對目睹,毫毛不失是也。

    此五眼者,乃從一切諸善功德,福感而生。惟佛能全餘人不及。眼雖分五,照共一心。見性修行,人人有分。」

    ///////////////////////////////////////////////////////////////////////////////////////////////////////////////////////////////////////////////////

    白話文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說:﹁以什麼知見來修行,名為能夠達到五眼具全?」

    世尊說:「

    肉眼是光明的地方看得見,黑暗的地方便看不見;只能看見前面的,卻看不見後面的,這就是肉眼。

    天眼是無論前面後面,內在外在,或者山巖石壁,都真正看得見,透視無礙,這便是天眼。

    慧眼是能看見文字義理的深淺,與及眾生前生後世的善惡因果,就好像在看手掌一樣那麼明瞭,這便是慧眼。

    法眼是能知見三世的佛法,且能應用種種的善巧方便,衡量眾生的根性,因人施道,不會錯失了引渡的好時機,這便是法眼。

    佛眼是自性能夠圓明普照,自無始劫以前,到無終劫以後,所有一切種種因緣果報,好像對面親眼看到,絲毫都不會漏失掉,這便是佛眼。

    這五眼,是從奉行所有一切諸善功德,所得的福報感應而生的。只有佛陀能夠具全,其餘的人無法達到。

    眼雖然分為五種,但在覺照上是共用一顆妙明之心,所以說只要能夠明心見性,用功修行,這五眼是人人有份的。」

    ///////////////////////////////////////////////////////////////////////////////////////////////////////////////////////////////////////////////////

    大乘金剛經(一)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01&extra=page%3D1

    大乘金剛經(二)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32&extra=page%3D1

    大乘金剛經(三)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97&extra=page%3D1

    大乘金剛經(四)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20&extra=page%3D1

    大乘金剛經((五)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99&extra=page%3D1

    大乘金剛經(六)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322&extra=page%3D1

    大乘金剛經(七)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330&extra=page%3D1

    HAU replied 15 年, 5 月 前 2 Members · 1 Reply
  • 1 Reply
  • HAU

    會員
    6 5 月, 2010 在 3:14 下午

    肉眼者,即此血肉之軀所具之眼。蓋勝義淨根,依肉體而有所照見,名曰肉眼。此眼所見有限,惟能見障內(對障外言。)之色。勝義淨根者,清淨見性之別名也。所見有限者,為煩惱所障故也。

    天眼,有由業力得者,如欲天以福業得之。有由定力得者,色天、無色天、皆是定力。定力者,謂作觀想,想障外境。(障外,對肉眼所見之障內言。)觀想成故,見障外事。(即肉眼不能見之事。)名為天眼。不必定生天也。即在人間,得此定力,便能有之。此指專修此定而言。若生欲天者之天眼,則是由修福業而得。生色天以上之天眼,或由修他種定而得,則皆為報得也。凡夫齊此二眼。若慧眼以上,非修出世法不能有。

    慧眼者,以根本智,照見真空之理。(亦名真諦。)智即是慧,故名慧眼。根本智,異名甚多。如實智、真智、正體智、如理智等等,以其能生起後得智,故名根本智。二乘聖賢,所見齊此。得此則天眼亦得,而過於天眼,能見天眼所不能見。然亦有所限,不及佛之慧眼也。

    法眼者,以後得智,照見差別之事。(即是俗諦。)亦有種種異名。如權智、俗智、遍智、如量智等等,以得根本智後,方能得之,故名後得智。得此智者,不但證真空理,通一切佛法,並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眾生因因果果,起心動念等差別事相,故名法眼。然猶不及佛之法眼也。菩薩所見齊此。前三種眼,菩薩皆有,自不待言。惟無佛眼耳。

    佛眼者,智無不極,照無不圓。惟佛有之。故名佛眼。古德有頌云: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能觀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照異體還同者,謂但約照見之殊勝,名為佛眼。實則其體非於前四之外別有也。故前四約佛邊言,雖名肉眼,而見無數世界。不同凡夫之有所限,只見障內也。以天眼言,凡夫天眼,只見肉眼所不能見。二乘天眼,惟見一三千大千世界。菩薩天眼,雖勝二乘而不及佛。惟佛之天眼,能見恒河沙數佛土。以慧眼言,二乘慧眼,惟能照見我空。地上菩薩慧眼,亦是分證法空。佛之慧眼,則圓照三空,洞徹真性。以法眼言,菩薩法眼,所知障未盡,地地之中,各有分限。惟佛法眼,所知障盡,無法不知,故無生不度也。由是可知約佛邊言,不過名為四眼,表其隨感斯應耳。其實惟一佛眼而已。故古德曰:前四在佛,總名佛眼也。

    佛眼智無不極,照無不圓者。以俗諦言,河沙世界雨滴點數,悉知悉見。其他可想矣。故自無始來窮未來際,遍虛空,盡法界,一切眾生,乃至一極微細眾生,死此生彼,根性族類,以及起心動念,前因後果,千差萬別極微細之事相,無不悉知,無不悉見。以真諦言,聲聞定多慧少,故但照我空,不見佛性。菩薩慧多定少,雖見佛性,而猶未盡明。蓋證佛性,以慧為因,以定為緣。因親緣疏,故定多不及慧多。然定慧既未均等,故菩薩但分證法空,分見佛性。唯佛與佛,定慧均等,了了見性,如觀掌中庵摩勒果也。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