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金剛經(八)
何名五眼 第八
文殊師利問佛:「以何知見,名為五眼?」
世尊曰:「
肉眼者:光見暗不見,見前不見後是也。
天眼者:前後內外,山巖石壁,真見無礙是也。
慧眼者:能見文字義理深淺,前生後世,善惡因果,如掌明是也。
法眼者:能見三世佛法,則種種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時是也。
佛眼者:圓明普照,無始劫前,無終劫後,一切因果,如對目睹,毫毛不失是也。
此五眼者,乃從一切諸善功德,福感而生。惟佛能全餘人不及。眼雖分五,照共一心。見性修行,人人有分。」
///////////////////////////////////////////////////////////////////////////////////////////////////////////////////////////////////////////////////
白話文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說:﹁以什麼知見來修行,名為能夠達到五眼具全?」
世尊說:「
肉眼是光明的地方看得見,黑暗的地方便看不見;只能看見前面的,卻看不見後面的,這就是肉眼。
天眼是無論前面後面,內在外在,或者山巖石壁,都真正看得見,透視無礙,這便是天眼。
慧眼是能看見文字義理的深淺,與及眾生前生後世的善惡因果,就好像在看手掌一樣那麼明瞭,這便是慧眼。
法眼是能知見三世的佛法,且能應用種種的善巧方便,衡量眾生的根性,因人施道,不會錯失了引渡的好時機,這便是法眼。
佛眼是自性能夠圓明普照,自無始劫以前,到無終劫以後,所有一切種種因緣果報,好像對面親眼看到,絲毫都不會漏失掉,這便是佛眼。
這五眼,是從奉行所有一切諸善功德,所得的福報感應而生的。只有佛陀能夠具全,其餘的人無法達到。
眼雖然分為五種,但在覺照上是共用一顆妙明之心,所以說只要能夠明心見性,用功修行,這五眼是人人有份的。」
///////////////////////////////////////////////////////////////////////////////////////////////////////////////////////////////////////////////////
大乘金剛經(一)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01&extra=page%3D1大乘金剛經(二)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32&extra=page%3D1大乘金剛經(三)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97&extra=page%3D1大乘金剛經(四)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20&extra=page%3D1大乘金剛經((五)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99&extra=page%3D1大乘金剛經(六)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322&extra=page%3D1大乘金剛經(七)
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330&extra=page%3D1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