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再品诸葛亮

    Posted by 同椿子 on 20 4 月, 2009 在 3:02 下午

    [font=宋体][size=14pt] 提起三国故事,老少妇孺、有文化者、没文化者都知道的人物,也许只有诸葛亮吧。如同姜子牙一样,诸葛亮也早已被神化。但是被神话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政治原因?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与诸葛亮同时代后期又成为劲敌的司马懿没有被后世神化?就政治资源而言,司马懿的子孙贵为天子,并且又经过了两晋时段,时间足够长吧,可是司马懿没有被神化。其原因并非他的子孙不愿神化他,而是司马懿本身实在没有一丁点可以被神化的因素。如此看来,诸葛亮自身必定存有让后人将其神化的充分因素。如果这一因素确实存在,那么这一因素是不是如正史所说缘于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也就是说诸葛亮沾了政治的光,后人纪念他、神化他,完全是由于他的政治功绩。而这一点恰恰是后世帝王将相(现在名曰政治家)推崇诸葛亮的原因,甚至象牙塔里的学者们也是如此看法。[/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然而问题是,[/size][/font][size=14pt]1700[/size][font=宋体][size=14pt]余年来,政治功绩媲美于、甚至高于诸葛亮的人物太多了,为什么偏偏诸葛亮在中国民间被神化?(当然后世元明时期还有刘伯温亦被后人神化)这也许同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有关,知识分子在广大劳苦大众中本来就享有特殊的地位,更何况诸葛亮(当然中国五千余年还有更多)是知识分子中的皎皎者,周知宇宙、天下往古来今之事,对这样的人物,如果民众不神化他,反倒是说不过去的。倘若用民众通俗的话来说,诸葛亮之所以被神化,就是因为他能掐会算,至于什么丞相、功绩之类的东西,劳苦大众是不知道并且也不屑一顾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我的观点必定会遭到唾弃,因为翻遍正史如《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诸葛亮集》,并没有片言只字说到诸葛亮曾经研读过术数方面的书籍,甚至诸葛亮是否象孔子那样读《易》至于“韦编三绝”,亦不得而知。[/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没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人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匹亚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粗读陈寿的《诸葛亮传》,以为此文前言不搭后语。既然说诸葛亮是“卧龙”,且看如上引文,难道“长于巧思”、“推演兵法”、“书奏可观”、“识治良才”之类就能够配得上“卧龙”的称号?!如果不是陈寿此文有问题,那么就是诸葛亮徒有虚名,用现在话说就是“炒作”出了“卧龙”这么个称号,自吹自擂而已,诸葛亮也不过如此罢了。[/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难道古人也象现代人似的满肚“花花肠子”?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t] 本着对古人的敬重,于是精读陈寿的《诸葛亮传》,一字一顿,终有所获。陈寿毕竟是陈寿,诸葛亮的确是“卧龙”!陈寿评诸葛亮说“庶事精练,物理其本”,真是提纲挈领。诸葛亮一生既然能够做到“庶事精练,物理其本”,我们就可以由此推论,《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的诸多事迹,必定有其生活中的事实为基础。不论古今,一个人若能够做到“庶事精练,物理其本”,除却象孔子那样读《易》至于“韦编三绝”之外,别无他途。《礼记·经解》说:“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邵雍也说:“话入精详皆物理,言无形迹尽天真。”如果诸葛亮没有学习过物理术数之学,那么他就不可能探得事物的本源,应事接物自然也不可能做到精微练达的地步。弄明白了这一点,诸葛亮被后世神化的根源也就找到了。[/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不少历代先贤对诸葛亮为什么偏偏以弱小之蜀国多次侵扰强大之魏国这一问题提出疑问,进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托名诸葛亮的无名氏所写的《后出师表》(此文《诸葛亮集》中没有,且语气与《前出师表》相比截然不同,决非诸葛亮之作),无名氏给出了诸葛亮之所以频频用兵的六条原因,这六条原因确实是妥帖恰当的。今人易中天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易先生认为诸葛亮用兵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蜀国政治形势的需要,诸葛亮为了维护自己所在的荆州集团的统治地位,必须采取以攻为守的军事政策云云。(易先生的观点滥觞于清儒王夫之,又是这个王夫之!参看拙文《邵雍与易占的关系初探》)对于此观点,本文不敢苟同。理由有二:[/size][/font][size=14pt]1[/size][font=宋体][size=14pt].如果确如易先生所说,何以所谓的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在诸葛亮死后没有为权力而斗争?[/size][/font][size=14pt]2[/size][font=宋体][size=14pt].如果确如易先生所说,何以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对魏国攻城略地,直逼长安,以致魏国朝野震动,致使魏主不得不启用司马懿,如此岂不是自找麻烦?[/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诸葛亮死后,其后继者也频频对魏国用兵。试问,诸葛亮及其后继者不断伐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易中天先生和无名氏给出的答案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根本原因是什么??[/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天文学上来找答案。公元[/size][/font][size=14pt]231[/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辛亥)前后,五星(即金木水火土)聚于室、奎之间,室、奎二宿所处分野,正是西北地区;公元[/size][/font][size=14pt]253[/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前后,五星聚于井、参之间,井、参二宿所处分野是西南地区,正是蜀国所在方位。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看来,蜀国所处之地乃是天命所钟之福地,将来蜀国必会战胜魏国,重新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更何况天下纷争战乱将近[/size][/font][size=14pt]60[/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自公元[/size][/font][size=14pt]189[/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汉献帝即位起至公元[/size][/font][size=14pt]228[/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诸葛亮初出祁山共[/size][/font][size=14pt]40[/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正所谓“分久必合”,而恰在此时,天命昭示,诸葛亮岂能不顺从天意![/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原来诸葛亮是在效法“周文王翦商”故事。诸葛亮认为上天赋予他使命,让他辅佐刘禅来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既然天垂吉象,诸葛亮必然要遵循这一准则,再据当时形势,所以诸葛亮要北伐魏国,于是不惜连年用兵,欲以弱小之蜀国统一天下。[/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诸葛亮的愿望直至[/size][/font][size=14pt]30[/size][font=宋体][size=14pt](诸葛亮卒于公元[/size][/font][size=14pt]234[/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东晋建立于公元[/size][/font][size=14pt]265[/size][font=宋体][size=14pt]年)年后方由司马炎实现,三国归晋。历史的脚步毕竟是有节奏的,人力岂能使之快慢。[/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font=黑体] 第63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font]诸葛亮曾在书信中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第[/size][/font][size=14pt]49[/size][font=宋体][size=14pt]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呼风唤雨事假,但运用奇门遁甲术算出十一月二十日甲子至二十二丙寅将有东南风刮起,则是完全可能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第[/size][/font][size=14pt]103[/size][font=宋体][size=14pt]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由此可见,诸葛亮所掌握得术数之学,至少有太乙数、奇门遁甲、七政四余三门,其中,仅仅太乙数,就足以使诸葛亮经天纬地了。所以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是有充分理由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14pt] 朋友们必定会说,难道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对于此问,笔者不打算多说,仅仅指出两点。[/size][/font][size=14pt]1[/size][font=宋体][size=14pt].在古代,天象是由专职人员—太史令负责解释的,所以我们对太史令的作用务必深究,试问,谁才是古代皇帝最信任的人?[/size][/font][size=14pt]2[/size][font=宋体][size=14pt].古代有最严格的天象运用制度,除却皇帝本人,史官是绝不会在其他任何人的传记中提及天象的;不利于某一皇帝的天象,在此皇帝的传记中也是绝不会被提及的。朋友们不妨去查史书。[/size][/font]

    探古明 replied 16 年, 4 月 前 2 Members · 1 Reply
  • 1 Reply
  • 探古明

    會員
    11 5 月, 2009 在 9:36 上午

    中国古代破神化的人物仅三个半人,即姜子牙,徐戊公.和孔明算中国古代三位军事家。刘伯翁只算半个军事家而己。所以,尽管现在的人喜欢自吹自擂,但人们都不会相信。只有经历史洗理的人物,才是百姓承拜的对象!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