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伏羲卦

    Posted by jackchan_b2b on 13 6 月, 2008 在 3:24 上午

    伏羲卦, 到底是什麽?
    是简单的八卦而已,还是十六,三十二或六十四? 仰或更多?

    jiangsir2005 replied 17 年, 2 月 前 5 Members · 27 Replies
  • 27 Replies
  • Kiufung

    會員
    13 6 月, 2008 在 4:18 上午

    先天卦:
    乾兌離震
    巽坎艮坤
    [font=新細明體][size=12pt]天地定位[/size][/font][size=12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2pt]山澤通氣[/size][/font][size=12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2pt]雷風相薄[/size][/font][size=12pt],[/size][font=新細明體][size=12pt]水火不相射[/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pt]淺見[/size][/font]

  • jackchan_b2b

    會員
    13 6 月, 2008 在 6:10 上午

    伏羲时代,八卦八方,日月运行,天干地支。
    乾非始,坤非终。生三易,留世间。
    即非乾坤艮,也非不变简。
    京房言卦,贵在先天。

  • jackchan_b2b

    會員
    13 6 月, 2008 在 6:19 上午

    原帖由 Guo 於 2008-6-13 12:18 PM 發表。
    先天卦:
    乾兌離震
    巽坎艮坤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淺見

    谢谢先生。
    小可认为所谓卦 (先天卦)并不复杂,而是符号及方向的开始。
    而后的演变,到后天八卦;都值得我们深思。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在易来说,是否可行?
    京房??
    伏羲??

  • 紅塵擺渡

    會員
    13 6 月, 2008 在 8:07 下午

    鶴鳴在蔭隨筆摘錄

    四?邵雍的先天易學說

    邵雍(公元1011-1077)是著名的北宋五子之一﹐並傳下實質上是儒道合體的聖人之學 – 先天易。而南宋朱熹(公元 1130-1200) 則是試圖把先天易納入理學使其成為理學的形上學工具。後世所謂的先天易基本上大多數是朱冠邵戴的程朱理學。時間上說邵雍的學說絕無可能從朱熹的學說而來。邵雍的學說是可以說是乾元仁體的理氣一元﹐而朱熹是理氣二元兼且分化的學說﹐彼此的功夫境界有着天淵之別。

    邵雍的學說主要是就當時的新儒學所講求的聖人之學以論?孟?庸?易所開出的主流另辟途徑。他是以易?書?詩?春秋作其系統的跟據﹐用這些經典的原因是他認為古聖人的傳統是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而止于孔子。而孔子作春秋﹐所以邵雍作《皇極經世》﹐某程度上是視己為聖人之學的真傳。先天易是其學說的基礎亦可說為其綱領所在。無論 邵雍與朱熹的數從來都是河洛數﹐並無所謂的二進制之事。其所爭議的是就九數(氣本論)或十數(理本論)誰為主而已。這個是氣本論與理本理的問題。氣本論是關于心性的而會傾向功夫境界方面的命題。理本論比較傾向于天道?天命及宇宙的探討。氣方面是較動而活潑﹐理則較靜而穩定。二進制是近代新派科學易以 朱熹誤解 邵雍的先天易(心易)而來的。那是朱冠邵戴之妄想。

    古人如 朱熹等不喜從氣說易﹐是因其缺乏如西方哲學邏輯這科的訓練﹐故此以氣說易是比較易亂﹐吃力不討好。而且從氣說易並不表示不遵象數。從氣說易必須有實踐方法做功夫即要建立功夫論來實證﹐這個正正是從氣說易必須有象數的研究的原因﹐故此 邵雍對筮法是相當重視的。一般人以為 邵雍的先天易是數理之易﹐其實先天易是心之易即內聖外王之道﹐故其說象數是為善養浩然而言﹐非純為吉凶(術數)之驗而已。其系統當中亦有對漢易(源于周易與文王八卦有關)的卦氣卦變之說作融會。近代人說易大都不喜說氣﹐以為講氣就是不客觀?不科學﹐他們都以為數是科學﹐其實那才是真迷信。從氣講易不阻對數理之明﹐說後天亦不礙先天。道自虛無生一氣﹐是本然亦因自然而顯﹐說真際之道亦不離實際動陽靜陰之氣﹐是謂離了陰陽道不成。

    五?伏羲八卦的來歷

    伏羲八卦圖與先天圖雖然有關但並不是同一張圖。先天圖(方圓合一的六十四卦圖)是由宋初道士 陳搏傳下至北宋 邵雍。伏羲八卦圖(八卦小圓圖)是邵雍用以闡明三畫八卦是四象之理。邵雍的學說是以四象代陰陽五行。這個代的意思不是廢除而是以古典聖人之學即其所謂的聖人四府(易?書?詩?春秋)為建立學說之本。尚書提及五行是最早在虞舜傳夏禹之時即大約為公元前2033年仍似乎較晚于易。故此邵雍是想將其學術縱向地講並以易學為首﹐這與當時傳統儒家經學的教學方法有相當的出入﹐幾乎近于不可思議。其易學的根本就是先天圖(八卦全體大用)而伏羲八卦圖(四象之說)就是其綱領所在﹐情況就如周易說卦傳是系辭上?下傳的綱領一般。事實上
    伏羲八卦圖的排列方式明顯是從說卦傳而來。

    後來南宋 朱熹托 蔡元定入蜀而求得先天圖。雖然朱熹的師傅與師伯(二程)對邵雍推崇備至﹐但礙于門戶之見﹐雖或有師徒間的論述﹐但學術上並不傳 朱熹關于先天圖的學說。反而是朱熹想為建立自己的理學以為先天圖傾向象數可以作為理學的工具。其實先天圖講的是心學之乾元仁體﹐是形上的以數為氣之用﹐但仍是始終指向理氣一元?心物一元﹐並不如 朱熹的理本學往往要分開理與氣來言說。朱熹就是拆開了伏羲八卦圖﹐把它由圓圖變成直圖來看﹐因此而招致後人以二進制附會的情況出現﹐甚至有所謂神農易的笑話。

  • jackchan_b2b

    會員
    14 6 月, 2008 在 2:13 上午

    原帖由 紅塵擺渡 於 2008-6-14 04:07 AM 發表。
    鶴鳴在蔭隨筆摘錄

    四?邵雍的先天易學說

    邵雍(公元1011-1077)是著名的北宋五子之一﹐並傳下實質上是儒道合體的聖人之學 – 先天易。而南宋朱熹(公元 1130-1200) 則是試圖把先天易納入理學使其成為理學的形 …

    按老师所论,伏羲卦又是何态呢?
    是图是文?
    如按历史,古人多以图代文。那些条状 – – (阴)及 —— (阳) 也是伏羲时代的产物了吗? 谢谢。

  • 紅塵擺渡

    會員
    14 6 月, 2008 在 4:47 上午

    按老師所論,伏羲卦又是何態呢?

    稱我為老師愧不敢當。這個是考古學問題﹐在下並非這方面的專家故恕不能給您一個確實的答案。不過中國主流思想傳統(道統)是以伏羲為首﹐而易為群經之首﹐在易傳中亦以伏羲為作八卦而為歷史上一眾前賢所接受的說法。在沒有其它有力反證之前﹐我們只能存下這個說法。至于卦的形成﹐個人較接受圭表測時的說法。即八卦之形成實有科學跟據﹐是觀測之成果﹐並非神秘。

    是圖是文?如按歷史,古人多以圖代文。

    從中國文字的特性來看﹐它是圖也是文。但從邏輯上來說則有分名實?數象?數符等。故此在知識層面上﹐我們不能單以歷史現象來下定論。

    那些條狀 – – (陰)及 —— (陽) 也是伏羲時代的產物了嗎? 謝謝。

    不用言謝。如果接受圭表測時的說法(且勿論時代)﹐那卦體以至卦劃之靈感是頗明顯的。但宜註意的是邏輯上圭表測時應先有卦體的觀念即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等然後才有卦劃即剛柔兩爻的概念。卦劃概念的形成是筮法成熟才有的﹐亦即可能是文王時才成系統。故此周公作爻辭之說有一定可信性。如就 邵雍的先天易來看他是卦體變化的加一培法而不是 朱熹的卦劃加一培法。朱熹是混淆了伏羲八卦(三劃八卦是四象)理論與大衍筮法的過程才會有他那套卦劃加一培法的出現。

  • jackchan_b2b

    會員
    14 6 月, 2008 在 5:46 上午

    [size=13px]谁人指导,即是师。
    我一直都认为解些卦之谜,考古直观念學是不可忽列的。
    我同意圭表測時的說法,非神秘
    [/size][size=13px]。但同时也想听大众的想法。

    谢谢您。

    [/size]

  • Kiufung

    會員
    16 6 月, 2008 在 3:28 上午

    原帖由 jackchan_b2b 於 2008-6-14 10:13 AM 發表。

    按老师所论,伏羲卦又是何态呢?
    是图是文?
    如按历史,古人多以图代文。那些?状 – – (阴)及 —— (?) 也是伏羲时代的产物 …

    易?是哲?,哲?也是抽象的?西. 有了筮才能有卦,卦在筮後,所以伏羲畫八卦之說不可靠….
    卜是為了求象,筮是為了求數…伏羲時代數?水平……淺?!!

  • jackchan_b2b

    會員
    16 6 月, 2008 在 4:20 上午

    转贴的回复,
    我所以想探清楚根源,是因为每个结果必有它的原因.
    直觉告诉我,伏羲八卦就是八个.
    诚如兄所言,
    [color=Red]透过现象看本质,何必纠缠名相上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故我已大胆想过,伏羲八卦基本为八方八向.但配以阴阳或某某而有演变.
    也是说,八八六十四的再增或减,六四六四四零九六的再增或减,....
    阴爻阳爻为象,观俯演变成术,古往今来即可知.
    [/color]

  • jackchan_b2b

    會員
    16 6 月, 2008 在 4:25 上午

    原帖由 Guo 於 2008-6-16 11:28 AM 發表。

    易输是哲谏,哲谏也是抽象的?西. 有了筮才能有卦,卦在筮後,所以伏羲畫八卦之說不可靠….
    卜是為了求象,筮是為了求數…伏羲時代數谏水平……淺鲳!!

    谢谢.
    先前在回帖,贴了一文,我本人也是在想有关象数之根本.

    有物必有源.

  • jackchan_b2b

    會員
    16 6 月, 2008 在 5:24 上午

    本卦 = 64
    動一爻 = 64 x 6 = 384
    動二爻 = 64 x 15 = 960
    動三爻 = 64 x 20 = 1280
    動四爻 = 64 x 15 = 960
    動五爻 = 64 x 6 = 384
    動六爻 = 64
    總共 = 64 + 384 + 960 + 1280 + 960 + 384 + 64 = 4096
    4096 x 12 月( 月令 ) x 60日 ( 含空亡在內 ) x 6 獸神 = 17694720

    排列組合的精細遠超過斗數與八字
    ----------------------------------------
    是的。
    问题是如何解读? 
    为何会有,
    不易,变易,简易之说?
    这是条线索。。。。 

    [ 本帖最後由 jackchan_b2b 於 2008-6-16 01:26 PM 編輯 ]

  • 紅塵擺渡

    會員
    16 6 月, 2008 在 8:01 下午

    易學是中國傳統形上學。傳統說易有數?象?理三個範疇﹐周易除了上?下經及傳以外便有先秦時期所成的文王八卦即後人因先天易而名之後天八卦。文王八卦是集上古宗教哲學及自然科學而成﹐因此自漢代便成為象數學派的主要研究材料之一。具體地說文王八卦是集太一崇拜(九宮數所要表達的)與日?月?斗?時?音?律?星?風等自然科學由知性對時?空?現象的識別。時?空?現象的一方面是以筮法(即大衍之數)以求出六十四卦作抽象形式表達﹐即所謂象。數?象?理是互相印證﹐它們是有助于由存有論進路來推向本體論如心本論?氣本論?理本理等﹐但文王八卦之數?象?理都不是本體。

    象數與術數是有分別的。象數是有經學形態與哲學形態﹐其目的主要是解釋《周易》經傳中的思想﹐而其外延是哲學方面的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境界論及存有論之價值觀等問題的探討。術數的目的主要是為人事佔斷吉凶。在這裡我們的討論一般是取象數哲學形態的理論﹐當中最矚目的是陰陽五行的理論。嚴格來說中國思想自古以來是走本體宇宙論即生生之謂易。並無西方哲學的本體論開出﹐只有至南宋 才有朱熹一支的理學走向本體論的形態。他強調太極是理同時吸納邏輯性極強的先天易來特顯理(太極)這個超越的客觀主體。但問題出在朱子的邏輯能力並不十分強﹐所以產生了朱冠邵戴的先天易﹐即二進制式的卦劃加一培法﹐使理氣二元化﹐一切只是變易而不復是生易。

    易緯講簡易就是乾元仁體生生之德﹐故此 邵雍特別注重乾元之一卦生八卦成﹐一貞八悔﹐三劃八卦是四象即伏羲八卦。邵雍之所以重視三劃八卦是四象﹐除了為其四象學說立論外﹐就是東方三八木象征仁﹐而伏羲是以木德(仁德)而皇。皇極經世就是以他為首。講變易是一氣變化﹐層次已經較低﹐講不易是講位即人倫社會﹐實際之事業。層次又較低。所以簡易是內明成聖﹐不易是外用成君成王。變易是進路或介面。此三者如三劃之言物之始壯究﹐由不易而簡易﹐善哉﹗

  • jackchan_b2b

    會員
    17 6 月, 2008 在 4:24 上午

    原帖由 紅塵擺渡 於 2008-6-17 04:01 AM 發表。
    易學是中國傳統形上學。傳統說易有數?象?理三個範疇﹐周易除了上?下經及傳以外便有先秦時期所成的文王八卦即後人因先天易而名之後天八卦。文王八卦是集上古宗教哲學及自然科學而成﹐因此自漢代便成為象數學派 …

    读了先生所言,
    更肯定的就是,懂了“基本易“,变易而有所得。

    为何如此多易,从基本到己用。度度自己。。。。:pig5::pig5:

  • 紅塵擺渡

    會員
    17 6 月, 2008 在 6:55 下午

    愚意以為易之道用廣體微﹐玩易是辭?卦?象?占俱要用功(非純為懂得變易之理)最終目的是明明德﹐內明外用﹐以德潤身。先秦思想知恆曰明﹐故易道恆中而恆中生生。大中至正﹐建用皇極﹐唯明恆道矣。用世賣卜﹐樂于術而亡于道﹐非學者所宜也。

  • micmag

    會員
    18 6 月, 2008 在 1:49 上午

    原帖由 紅塵擺渡 於 2008-6-18 02:55 AM 發表。
    愚意以為易之道用廣體微﹐玩易是辭?卦?象?占俱要用功(非純為懂得變易之理)

    最終目的是明明德﹐內明外用﹐以德潤身。
    先秦思想知恆曰明﹐故易道恆中而恆中生生。
    大中至正﹐建用皇極﹐唯明恆道矣。
    用世賣卜﹐樂于術而亡于道﹐非學者所宜也。 …

    :emm37: :em21: :emm37:

Page 1 of 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