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陳希夷《心相篇》
介紹陳希夷《心相篇》
陳希夷,名摶,五代,宋初的道家隱士。號圖南、扶搖子。安徽亳縣人。少年舉進士不第,後有出塵之志,其歸隱詩曰:“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紫綬縱榮怎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愁看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遂隱居武當山,服氣辟谷,廿餘年,後居華山。精研《周易》,著有《無極圖》、《先天圖》。其學為周敦頤、邵康節所繼承發展,對宋代理學頗具影響。宋太宗極為禮重,賜號“希夷先生”。
《心相篇》是他的不朽之作,本書以“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為綱,闡明“心相”的理論與實踐,列舉吉凶禍福之徵兆,壽夭貴賤之標誌;均處世待人之格言,實千古不易之定論;末後勸人“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知其惡而弗為,禍轉為福。”讀者既可用以對照修心,防非止惡;又可用於擇交觀人,親賢遠佞。是修心,積德、造命的有益讀物。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