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道与术漫谈

    Posted by 先天易 on 10 12 月, 2007 在 3:47 下午

    道与术漫谈

    道与术:从“绝地天通”说起

    在中国上古的黄帝时期,有过一次“绝地天通”运动。什么叫“绝地天通”?什么叫“地天通”? “地天通”是说人可以、能够与天地相沟通。传说在黄帝之前,这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黄帝之前是什么时候?是伏羲、神农时候。若按照易经的理论,神农时期即《连山》时期。《连山》、《归藏》、《周易》被称作三坟。其中的《连山》,就应该指的是神农对《易》的运用。我们所称的中华民族始祖中的三皇,伏羲、炎帝、黄帝,其中的炎帝即指神农。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医药之祖。相传神农采药,踏遍千山。研究易经的人就应该从易经的角度想到,神农是把《易》运用到了对山的认知上,对山石与山上所出产植物的认知上了。即对易经8个主卦中重艮卦的应运。即对《先天64卦方圆图中方图》上重艮卦横排8卦与竖排8卦共15卦的发挥与应用。并且所排“神农64卦方圆图”“应该” 是 以重艮卦为首卦,以重兑为末卦。由此被称为《连山易》。后世对神农用易知道的少,研究的少。或许是因为神农也只是一个用易的人,不是原创者。后世以至我们当代做易经的,是没有人不知道伏羲的,实际上我们又对伏羲知道多少?在无文物、无史料的无史可稽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能够尽可能多的知道伏羲? “绝地天通”这句话,是经书中讲到的。 “绝地天通”是一次历史事件。发生在黄帝时期。这应该是一场类似发生在20世纪的文化大革命一样的事件。它是一次历史运动。这次运动杜绝了人民原来人人能够作到的与天地交通的自由。我可能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一个说黄帝坏话的人:他是一个独裁者。政治上的,统治上的,军事上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凝聚、统一做出了贡献。做出了比只顾创造易的伏羲、只顾山上采药的神农在政治统治与民族凝聚方面的贡献。从“绝地天通”这一历史中透漏的信息是:黄帝之前,伏羲、神农时期,人人可以与天地交通,人人享有与天地交通的自由。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先天易 replied 17 年, 9 月 前 1 Member · 8 Replies
  • 8 Replies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48 下午

    道与术:从《易》与文字说起

    伏羲与神农时期,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与天地相沟通,人们使用什么方式与天地相沟通?应该说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文化还只有《易》,就是人们所说的八卦。通常有一种说法,伏羲时期只有八卦,即只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8个主卦,还没有形成64卦,说是后来文王演成64卦。那是别人的说法,是司马迁的说法,我不相信。我相信伏羲初创易,就已经形成64卦。了解上古文化史的,知道远在三黄五帝的传说里,就有某某依据离卦创造什么,某某依据益卦创造什么等。不要忽略益卦不是8重卦,已经是支卦中的一个卦。再问,伏羲创造八卦时创造的是8个重卦还是8个尚未曾上下相重的卦?如果是后者,只是模仿了8个单纯的自然形态,它完全可以是文字的肇始,不一定走向或发展为《易》。应该说更有可能走向文字,而不是易。人们传统性地认为易与文字的关系是同根并生的关系,或者说是同干分支关系。认为易经8个主卦是单卦时,其象形性影响甚至决定了汉字的形成走向。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错觉。事实上,历史上,文字就是文字,八卦就是八卦,二者的起源没有必然联系。易经8个主卦是重卦,每一卦又与其它7卦相重,形成了《易》64卦体系。不了解易经八卦的独立创生性,就很难硬说易经是汉文化的源头活水,就很难说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独特文化。在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文字,汉字只是其中的一个种类。文字,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也形不成汉文化的根本。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曾出现过纯粹的哲学家,老子、庄子之流,都只能是准哲学家,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使得中国这么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显的像是从来就没有哲学的国度。在中国,文人即学者,文人自觉承担了哲学思想任务。在传统意义上,应该讲,中国古代同样不存在纯粹的文人,只有准文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人。我们今天大学里的中文系课程设置上,弄出了一套文学史来,也弄出一套文学作者,这个作家队伍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准哲学家、文人,都仅仅属于文字造成的产物,不是易经的产物。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49 下午

    道与术:《易》与文字演义

    在汉文化的土地上,易与文字可能是同时发芽的,可能是文字早于易经的历史,可能是易经早于文字的历史。然而易经首先长成了好大的一棵树。我把易比成一棵树,是从“卦通“挂”,“爻”通“摇”联想到的。 8个主卦是树干,64卦是树枝,爻是树梢。 64卦也可以看做这棵树上结(挂)的64颗果实,果实向阳的一面为阳,不向阳的一面就是阴。春天吹哪个方向的风雨,夏天吹哪个方向的风雨,秋天吹哪个方向的风雨……哪个方向上的果实就会摇(爻),就会动(动爻、动摇),易经如此而已,佛祖的菩提树如此而已,牛顿的苹果树如此而已。然而,我们研究易经的人们,像他们那样关注过一棵树吗?设身处地的想象过自己也是一棵树吗?设身处地的想象过自己也是树上的一颗果子吗?如果没有,你又怎么懂得易经中的阴阳? 《易》这棵树首先成长壮大(从“壮大”这个词上,有没有想到“大壮”这个卦,如果想到了,生活在人们经常使用“成长壮大”这个词的今天,还允许不理解大壮这个卦吗?)起来,当然还有着它当时的背景。什么背景?生存比文化更重要的背景。当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质量是第二位的时候,人们首先看重生存能力与生存方式。生存质量在其次。《易》的首先成长壮大,是人们生存能力提高的需要,是生存方式的需要。《易》,是一种生存方式。研究易经的人,必须懂得《易》是一种生存方式。研究易经的人,你首先要按照《易》这种生存方式去生存。研究易经的人,你做到了吗?当人类应用易经的生存方式,试图实现生存自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有没有想起,或许正是与《易》一起发芽的文字,把我们的生存搞得复杂化,让我们分辨不清楚语言文字的作用与易经的作用。
    文字的历史,是有复杂到简单。易经的历史,是由简单到复杂。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49 下午

    道与术:从那场洪荒说起

    我们说上古之时有过比周易更早的《连山》、《归藏》。我们从神农用山、用艮上联系《连山》存在的时代。我们从东西方都有的关于上古时期有过一场几乎灭绝了人类的洪水的传说上,是不是可以联系到,周易(8个主卦从重乾开始)、归藏(8个主卦从重坤开始)、连山(8个主卦从重艮开始)之前,有那么一个重坎(8个主卦从重坎开始)时期。(由此,我们是不是敢于联系到,重乾即周易之后,会有一个重兑时期。)伏羲、女娲兄妹是那次洪荒之后的幸存者。伏羲、女娲生活在重坎时期。伏羲创易于重坎时期的末期。洪水之后,生存是第一位的。像穷人家一样,读书不重要,文化不重要,文字不重要。解决生存问题最重要。易,是解决之道!传说中的伏羲演易的地方有三处。一是甘肃的天水,传说伏羲在天水的白池演易;二是河南的孟津,在黄河边上,在“河出图,洛出书”的地方;三是在河南的淮阳,是伏羲陵墓所在之处。过去,我们说中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是说伏羲演易在中原。《易》文化产生、形成、壮大于中原。不这么讲的话,近年的考古发现,南方及边缘省的文物出土,大有资证南方及边缘省的文化形成历史不晚过中原的可能。大有推翻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的可能。这里把“中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中的“中原”偷换为“中国”。是为想证明以上观点的人们准备的。他们可以说出,中国文化的更早形成部分,并不是汉文化,而是……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从年代上讲,伏羲演易的时间,要远远远于截止目前出土文物所证明的所有外省文化形成的时间。从文化形成根源上讲,截止目前外省出土文物所证明的已有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的根源。因为那已经是“出土文物”。伏羲之时,人们还不具有制造“文物”的能力的。伏羲之时,人们还刚刚在地上画道道,或是用树枝草棍,在地上比划–画卦符。伏羲在地上画卦符,是在那次东西方都有的洪荒之后。是在重坎时期的末期。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50 下午

    道与术:从男卜女巫说起

    对于人来讲,女人可能比男人的胆子大。或着说更讲实际与实用。人类历史上那些无用的东西,比如文学艺术,大部分就是由男人搞起来。再如哲学的形而上部分,这哲学中的无用部分,也几乎全是由男人搞成的。人类的始祖、始祖母就是这样。伏羲创造易经上隐。他用数与象,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乾坤。因此后来的一位圣人孔子说,圣人无闷。圣人不寂寞,圣人无孤独!现代学习易经的人们,你创造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乾坤了没有?如果还没有,就赶紧一点。伏羲的全部心思、精力都用在了数与象上,都用在了占卜上。女娲来了,问伏羲,你整天整天的占啊卜的,有啥用捏?问了一次又一次。伏羲被问烦了,就告诉女娲,家人卦啊,可以用来造人;鼎卦啊,可以用来延续人类的后代;解卦啊,可以用来解决、开辟人的生存道路;巽卦啊,天不是一直漏雨吗,巽卦可以用来补天啊…… 伏羲继续完善他的象数世界、象数乾坤。女娲造人去了,在大自然之中,找家人卦位。女娲补天去了,在大自然之中,找巽卦材料。女娲这种在大自然之中找出一种材料,用以补天空之所缺损的部分的方法,被后来的神农所继承、所沿用。被后来的中国医术所继承、所沿用。只是不知道到了今天,被歪曲了多少多少?留用了多少多少?女娲,人类的始祖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女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易经法术”的实践者。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51 下午

    道与术:预测师不可以对恒卦无知

    伏羲与女娲,是亲兄妹。伏羲与女娲,是夫妻。洪荒之后,满世界就剩了这两个人。伏羲以生存为重。女娲以生育为重。勇于实践《易经》的女娲,做过家人卦的法术之后,有了性冲动。女娲用了多种手法,要求哥哥与自己媾合。用了兄妹两人分别在两座山头上燃火,烟是否飘向一起的方法。用了兄妹两人分别从两座山头上向下磙磨盘,磨盘是否合在一起的方法。失败的总是伏羲。失败的只能是伏羲。否则早已经没有了人类。一次一次的天作之合,难道是伏羲不愿意与妹妹的媾合?是吧。是伦理?是道德?是心灵的自责?而毕竟又有着一次一次的事实。大约也有着一次一次的逃避。大约也有着男人的一次一次的性的冲动。人类的始祖、始祖母这一对亲兄妹夫妻,并不是一味的恩恩爱爱,并不是一味的花前月下。有着严重的家庭的冲突与分裂。家庭与分解,曾经是创造《易》的人所面临,曾经是首开《易经》法术先河的人所面临。这也成了从事算命的人的一个“传统”吗?!这个“传统”也被传承之今吗?至今,算命先生们,没有几个有好的家庭的。伏羲与女娲,在当时,没有平衡家庭(家人卦)与家庭分解(解卦)的方法吗?孔子的时候,孔子就说过,(当时中国)的南方人说,人若无恒,不可为巫师。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恒卦,不懂得用恒卦去平衡(“恒”通“衡”。恒又指所有的内部,包括家庭内部)鼎卦与解卦,怎么可以去做算命的?怎么可以去做法师啊。可以,去做和尚或道士。去做不要家庭的人。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52 下午

    道与术:伏羲庙、《河图》、《先天64卦方圆图》

    我生活的地方离伏羲演易的地方很近。有此便利,便有时间就跑过去。这是传说中伏羲演易之地,在河南洛阳孟津的黄河边上。离黄河很近,有200米远吗?!有伏羲庙,庙的大门朝南,门前是邙山,背后是黄河。门前离邙山,也就300来米远近。庙的东西两边,是邙山与黄河间窄窄的一条川地。按照所有传统风水学说去分析去对照,伏羲庙的风水,不是好风水。甚至是坏风水。我说我们这些做《易经》做风水的,怎么大都惨兮惨兮的。原来老祖宗的风水不好!好过吗?好过!历史上,做《易经》做风水的好过。不多啊。风水轮流转的原因吧。 20世纪最惨了,老祖宗的庙都让扒掉了。可不,运走震宫。东北角上的黄河,这可是个穴位。老祖宗演易时,龙马负图从此出。武王伐纣,会盟渡河,白鱼从此出。运走震宫,从来没有桥的震宫,抬高了路面,驾起了大桥。 21世纪,运走巽宫。外巽,先村舍后田野。内巽,先门后鼓楼。伏羲庙的风水,《河图》上有吧。南边:内2外7,2/7山泽损卦。几个邙山山头。北边:内1外6,1/6水天需卦。庙背后的黄河,自古“黄河之水天上来”啊。东边:内3外8,3/8明夷卦。黄河的“黄”字11画为3画,“河”字8画。东边黄河绕邙山而去,又有“黄河无底海无边”之说。西边:内4外9,9为1,4/1天雷无妄卦。庙西去,邙山与黄河,组成三角地带。(学习先天易,解卦时有同音字、词方法,无妄与武王,音近,试着联系一下。)如果河图。龙马身上的那些旋状,组成的图形。为我们提供了1/6水天需卦、2/7山泽损卦、3/8地火明夷卦、4/1天雷无妄卦。我们能由这4个卦,进而推演成64个卦不能?学习《现代先天易学》的人应该能吧!不妨试一下。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53 下午

    道与术:《易经》爻辞的写法

    相传《易经》的爻辞是周公写出来的。 很了不起! 是周公为《易》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 文王被囚朝歌羑里后才演易,为什么他在西歧时不演易? 武王打下天下后访箕子,问七征、问五行、问《河图》、问《易》。 文王演易不成熟吗?还有不明白没弄懂弄通的地方? 武王访箕子,恭敬啊,完全是个学生样! 武王给箕子的报酬:去做朝鲜王! 文王、武王演《易》、学《易》。 在人家商朝的地方,是人家商朝的师傅。 应该是学的人家商朝的《易》。 周朝,他周王室,本来没有《易》。 周公,本来没有《易》。 周公的《易》的知识,是学来的。 周公所写的爻辞,是记录,是整理。 内容是:事件。性质。和一些易理。 我与学《兑易》的易友谈卦。 谈到6/1天水讼卦,谈诸葛亮。 按照《兑易》的方法,诸葛亮是讼卦。 讼卦就是诸葛亮。 在《易经》实践中,遇到所有姓是6画如孙、江、刘。 名字是笔画加在一起计算的。名字是1画或9画或17画25画。 就都是讼卦的人儿。 就都比照诸葛亮一生的事件去讲这个人儿。 没有错。错不到哪去。 就不用爻辞。 这里的实质是:用诸葛亮一生的事件,人的性质,做了替代。 取代了《易经》中讼卦的爻辞。 或者直接说,用诸葛亮一生的事件,这个人的性质,做了《易经》中讼卦的爻辞。 用关公的事件,人的性质,做《易经》中解卦的爻辞。 用当代一位伟人的事件,人的性质,做《易经》中益卦的爻辞…… 《易经》64卦的爻辞是可以重写的。 并不神秘并不神秘。 学到这份上,周家《易经》三巨头。 用《易经》做起800年天下的方法,也就在掌握中。

  • 先天易

    會員
    10 12 月, 2007 在 3:54 下午

    道与术:别把易经做到心灵处

    佛家与道家,往往有直指人心一说。认为佛自在心中,道自在心中,修佛修道,只需修心。我这人懵懂,不敢这样认识。认为一己之心,有的是心情、心意、心想、心猿意马之类。心中并非天生的有个佛有个道在其中,即使十年八年的按住了心意,按住心意后,然后是佛家所讲的空,空以后呢?何况,此心难空的很。前番勉强的按住心,已经十分不易,等到空处,在从空处着手,人生百年,已经爬到了树梢头。普通人缺少对心灵的修习与研究,佛道二家,十分见功夫。佛道都有了很久的历史,按说,我不敢在有佛道之后,多谈心灵。也就只从学习研究易经方面,谈些议论。天人感应在心。山脉江河,感应于人体,在血脉骨肉;星象变异,感应于人体,在血脉骨肉;月圆月缺,感应于人体,在血脉骨肉。而心只是对这感应的感应器具、灵知器具。心应感于天,应感与环境。这种“应感”或“感应”过程,如山出云,形成人的情感、情欲部分;这种“应感”或“感应”功能的“外感”特性,使得一己之心显得非己所有。心既然不是自己的,为何要去管束它,这便是人天生的自由的原出处。这个自由,也其实不是人要自由,是心的那个“外感”在要求。这也是佛说“如如”的根由。对于“心”,或开放或管束,是都与一个“我”相对的。至于“平常心”,本来不存在,除非无外感,才能够“保持”。一个“保持”,已经到动词上,已经到学佛不易上。一生与这个心,搏斗个不止,哪还有工夫作到佛上,哪还有心做到道上。要不怎会有得道者透漏玄机:灵山路上,自有捷径。近年来人们学习研究易经,受学佛学道影响,也说出“易在心中”的话语,有道理,迷惑人,心灵感应也接近天人感应,就把易经做成了感应学,心灵学,学易也提倡修心。如此,何不直接去学佛学道,何不直接提出“以佛代易”“以道代易”,以至可以取消《易经》了。我们今人,看两千年前那个佛祖,那个老子,古老的很,神圣的不得了。不知道当年老子佛祖一代,看更前面两千年前的伏羲,与我们今天看佛祖老子,一个样,古老的很,神圣的不得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不是伏羲概念,是汉代人的观念。天人感应在于心,是心的自然属性,不是心外之我,不是我这个我,心在于感性上,我在于理性上;我属于心则无我,心属于我则见我。要学易学到心上吗?完了,天有彗星,我心欲坠;天欲洪荒,我心汹汹;远方某处一棵树折断,我的心也要咯喷一声。学易学到这份上,神奇是神奇,也就已经无用。心之惑,害人的很。别把易经做到心灵处。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