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功秘要》之济佛静坐篇(上下)
[font=宋体]《坐功秘要》[/font]
[font=宋体]无锡道院编[/font]
[font=宋体]壬遁手录 https://forum.shusquare.com/supesite/?36281[/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宋体]济佛静坐篇(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静坐一道,五花八门,各家各说;炼丹功夫,千头万绪,利弊百出。昨约略演其大概,不过百分之一,倘要条分缕析的说起来,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讲得完的。眼前也没有这般空功夫来操劳宝贵的心血。希望世界上的人们,不要为这般方士们愚弄,大好的金钱,很宝贵的光阴,统统抛到无何有之乡去。费了金钱,抛了光阴,还是小事。他们这班人,无中生有,说神说鬼,专以迷惑人家为手段。甚至于秘密结会,倡言真命天子出世,玉皇大帝退位,武圣即位,释迦牟尼佛退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种种不一。这样弄起来,性命不保,还要贻害地方流血。为着这许多原因,老衲不得不招呼你们,不要信邪好奇,惑其邪说,炼丹耶,念佛耶,结会耶,烧香耶,拜佛耶,种种的名色,弄到你头脑发昏,不晓得听了哪一头的话好。结果下来,一事无成。要想长生,反倒短命;要想上天,刚正入地。有了这许多杂色门径,不晓得害了多少人的性命,老衲不得不纠正。并不是排除他们,实实在在这许多,超凡入圣则不足,丧身亡家绰有余。凡属同门,切不可信。说掉了这一番的话,那么渐渐要说上正本,到真个静坐的境界了。[/font]
[font=宋体]哈哈,整个的坐功,怎样坐法呢?还是双膝坐?还是单膝坐?还是仿着从前同善社的坐?还是照着我们老祖遣下来的平坐?大家要明白,这是一个形式的,并不是一坐就好,一好就了,一了就能成功的。据老衲说起来,不问哪一种形式,不下决心,一辈子坐不起来。况且这里头,有种种门径,坐法各各不同,都非是整个的坐。整个的坐,怎样坐呢?行住坐卧没一处没一时不可坐。时时刻刻,念念不忘其坐。除坐的以外事,什么事都不在我的心上经过。那么这里头要加一个研究。怎么研究方法?喏,我们的人,从早上起来,直到晚上睡觉,一天里头,做的工作,有已了的,有未了的,兼且还要顾虑家人父子,焦寒发热,服药调治,男婚女嫁,生意有赚钱亏折,帐目往来有已结未结,婚丧喜庆,应酬世故往来,要交际周转,这许多事,都是一天里头,要在心上三回五次连续不断。照这样做下去,一个身子活一世,恐怕做不了。那么就有一世做不了,再一世;再一世做不了,再一世。哈哈,千世万世万万世,一辈子做不了。成仙也,作佛也,岂不是头等妄想么?静坐的法则,先要打扫心头干净。心头干净了,方才可以凝神固气。神不宁,气不固,坐有何用呢?那么现在有两点,第一点要扫除妄念,第二点凝神固气。[/font]
[font=宋体]凝神固气的法儿,怎样学习?这里头要自己细细的体会出来。从前丹养家,弄出许多名儿,他就说肝与肺两件东西,给一个名儿叫做龙虎。再推进一层,配上一个东西方位,肝气与肺气交融,和合起来,又换一个名儿,叫做婴儿姹女。那么这婴儿姹女,要请他到黄房里去结婚。结了婚,要请他到十二重楼里去和合,那才算成功,结出一个圣胎来。有人问这黄房是什么东西,十二重楼又是什么东西?这黄房就是我们的脾胃,配了位置,他住在中央。十二重楼就是我们的背脊骨,背脊骨有二十四节,按二十四气。那么两节为一楼,凑合起来,刚刚是十二楼。有句口号:“坐功不通背脊骨,枉费劳心一场空。”再问婴儿姹女是什么东西?怎样会弄到背脊骨上去?若问婴儿姹女的话,婴儿是肝的变相,姹女是肺的变相。简略的说法,就是我们的魂与魄。我们的魂,他是藏在肺里。一个人日间所做的一切,是魂的作用。倘若到了夜里,是魄的作用。谓或一个人到了夜里,睡在床上,什么事都不知道,这个魄在腔子里赶出来做什么?不知这一个魄的原质,是很强健坚固的。他出没的所在,常常寄住在胆里。凡是我们所做的不近人情的事,跟人家闹意见,或者为钱财女色,甚而至于杀人越货,什么事都干得来。没有一点魄力,怎么成功?我们的平常人到睡觉后,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头里境界,都是魄力所造成。并非整个的我。若说这魄的东西,魄每到庚申日,能上天去。把你的所作所为,去告诉司过之神。或谓照这样说法,人身的魄是坏东西,做是他做的,吃苦要你自身去的。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境界是不差的。若说庚申日上天告诉司过之神,这句话有谁见来?我说你读过《感应篇》没有?《感应篇》上载,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煌煌圣训,不是一个铁证么?总括一句,人孰无过,过而能改,斯为善矣。老衲的话,带些神道色彩,是跟中下人说法,不得不然,使他的心里有所畏惧,也是改造人的苦衷,并不是专门说神话。这魂魄和合起来,这里头要明白,我们身中的气,有先后天的分别。先天的气从母胎里出来,直到有知识为止。有知识起直到现在为止。母胎出来的当儿,天真烂漫,是先天的气,被妻财子禄一熏陶,直到盖棺论定,统统属于后天的了。我们发心炼气的人,大概由后天返于先天去。结丹还丹功夫,初步要逆行而上。自顶至踵是顺行,由踵至顶是逆行。顺行的在前面,逆行的在后面。后天返先天,非要养肾水不可。肾水充足,逆行倒转,来得迅速,使肝气与肺气两气结合。叫他倒转起来,就是尾闾第一步进门。那么这里头要清楚,我们的背脊骨不是一节有一节的空间吗?这个气,要把他送上两脊骨的空间为一楼。如是逐步的上升,一楼二楼三楼,直达到膏肓穴。人身的膏肓穴,是一个大关口。这一个关,不容易过。要过这一个关,必要弄些肾水来冲冲,丹田的火来烘烘,水火交,关门大开,直到了顶宫;到了顶宫,可以顺流直下,直达到心房,可以直送到丹田;到了丹田,那么就拿他结合起来。这肝气肺气两样东西,到了丹田里,日益滋养,就可以结出胎来。这一个胎一结,慢慢儿的把他送到顶宫去。这顶宫的门,叫做天门。这天门不容易开的。要开天门,非要借肾部的气,心部的火。温水文火,慢慢儿的在脑海里盘旋,功到自成。一朝开出来,就是脱胎换体的功工夫来了。这一个叫做圣体,是我本来的,与我自己的身体一般无二,来去很迅速,那怕千里万里,一会儿就能到的。要有就有,要没有就没有,要来就来,要去就去。坐功到这个地步,凝神固气统统算告成了。[/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宋体]济佛静坐篇(下)[/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们的一个身体,究竟从什么地方来?这一点,凡属修士,不可以不知道。这一个身体,照佛家话说起来,来从无始以来,可说从粉碎虚空中来。又有人说从一真法界真如法性中来。若是道门丹养家说起来,这一个身体从无极中来,又说从太极化体中来。更有人说,从混元一气气胞中来。这是道家的话,从前先儒也研究到这一步,原始原终,太极两仪。这是从《易经》中脱胎出来,分先天后天,种种名目,各执一理。这是儒教的话,普通人大家晓得,这一个身体,从阴间阎罗王处投人身投得来的。那么要问一句,你说这一个身体从什么地方来?哈哈,老衲说起来,从来的地方来,一朝四大解散,还从去的地方去。造化之原,太虚之真,这一个身子就从这里头来,去还从这里头去。造化之原是什么?是大海之中的浪沫,凝聚则有,风吹便散,有则合,散则化,这是一定的道理。太虚之真是什么?那就是硬木烧灰存性。一个人没有大海的浪沫,万难结成功胞胎。没有硬木的炭性,断难有知觉。大家既明白了这一个身子的来源,就要在这身子上打算。怎样能够把这一个身子永远存在?寿与天地同登,一辈子也死不了。我这里头既要修功养丹,倒不可不略为知道一点。昨天说的凝神固气,还没有彻底的讲解。今天老衲把炼气一道,好好讲给大家听。[/font]
[font=宋体]凝神固气,这一个法儿,要把他分开来讲。我们的神,怎样可以凝结?我们的气,怎样可以箍得住?这是一个入手法。最最要紧的,不得到这个法,坐千万年也没有用。那么现在先要把凝神的法儿,约略的讲解起来。大家要明白,我们一个身子的神,有两种分辨,空与实,空的实,实的空,是互相联络,贯通一气。空的神叫做神气,这一部分,神与气,气与神,联合起来的。有物质的神,乃就是精神,精与神,神与精,联合起来的。然而这个精,可是与血融合在一块的,故又名之曰精血。论到这个血,血与气,气与血,凝合分散,各有时节。昼夜六时,无一时,无一刻,忽而聚,忽而分,可以通经走脉,在我们人身中,是第一个要素。精血、气血与血脉、筋骨、脏腑,究其原则,没有这个神做主脑,一辈子不得活泼,因此说神而明之,就是这个意思。人可欺,神明不可欺。眼前修士要明白,第一要义凝神。这凝神的方法,推进一步,就是息心。我们在未坐前,要下一个命令,凡属我们心上做的事,要在我坐的时候,统统要停止工作。心息静了,气也静了。息心静气,是凝神的妙方法。神凝于一处,久而久之,自能通灵。要论这一个神在脏腑里头,神若通了心,就叫他心通;神若通了肝,肝属眼,就叫天眼通;神若通了肺,肺有七窍,上通于百会,下通于涌泉,传达消息最灵,在人身中论起来,就叫天耳通;神若通了肾水,那就可以肾水不泄了,肾水不泄,下部坚固,下部一坚固,那怕活一百年,颜貌与童子彷佛,这个通,就叫漏尽通。神若通了脾胃,中央戊己土,我们一个人的生命,统统属于脾胃。这一个脾胃,有五窍,不问什么吃下去的东西,都要他送入大小肠去,他是消化排泄的首领。心脏上面的华盖,华盖上面的胃管,便是我们吐纳出入气息的总钥。这一个神一通,可以直达两点,故名之曰神足通。论以上的神贯通的地方,就在这几处,关系非常切实重大。假若你能把他凝住,神一凝,魂魄也按,魂魄安顿,如大海之波,风平浪静,一身通泰,延年长生。要凝神,必须要坐功,你能坐功,就能凝神。这就是凝神的一个入手法门。下一节就是固气。[/font]
[font=宋体]道家只有五通。方才论的心、肝、脾、肺、肾。心通他心通,肝通天眼通,肺通天耳通,肾通漏尽通,脾胃通神足通。肺有七眼,肝有六眼,脾胃有五眼,这许多都是贯注人身血脉的大关键。其次我们身上的气也分几种。心与胃连的,叫心胃气,肝有肝气,肺有肺气,肾有肾气,大小肠有大小肠气。这心、肝、脾、肺、肾的气,顺则生,逆则死。要明白顺气能养肝,肝得气养,魂也安。肝属将军之官,其性最坚硬,而其气必得肾水来补助,常常使其宁静融和,故魂识常藏其间。肺有肃杀之气,肺气不宁则醭,故肺有七叶,保护其上,使其不醭,万一肺眼生风,触动了胃气,脾土失燥,必生痰。若肺不醭则已,一醭则人咳嗽,赓续不断,而顷刻间亦不易治。西医对于肺病,非常重视,就为这个缘故。故肺气不醭,魄自安焉。肝为顺气之道。肾过劳则漏,肾漏则丹田不固,丹田不固,人犯走泄之症,其原因却在此。故人养气最为要,不可使其时常起泄。修士宜常常镇静,不使气外溢,神耗散。所谓固气者,我们常要注意,学一个龟息方法、鹿卧形式。无论行住坐卧,处处要作圆形相。凡属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宜留神。两足须蜷,向外向里,常常要用手衬托在耳根之下,使其气息流通。闭眼的时候,要留神以舌尖抵于上腭,气息都从鼻中出,更要留神呼吸之声,这呼声大坏其坏,出气多,入气少。凡属日间操作过力,入晚辄张口而大呼。人能在此处刻刻打算,即时时刻刻不忘坐功。这个功炼到纯熟了,自己较有把握,然后坐起来,有十日滩头坐,一日过九滩之力量。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固气的妙诀。这样一来,神也凝,气也固,听其自然而化,何愁大道不得成功。[/font]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