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坐功秘要》之济佛静坐篇(上下)

  • 《坐功秘要》之济佛静坐篇(上下)

    Posted by 壬遁 on 29 10 月, 2007 在 1:34 上午

    [font=宋体]《坐功秘要》[/font]
    [font=宋体]无锡道院编[/font]
    [font=宋体]壬遁手录 https://forum.shusquare.com/supesite/?36281[/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宋体]济佛静坐篇(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静坐一道,五花八门,各家各说;炼丹功夫,千头万绪,利弊百出。昨约略演其大概,不过百分之一,倘要条分缕析的说起来,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讲得完的。眼前也没有这般空功夫来操劳宝贵的心血。希望世界上的人们,不要为这般方士们愚弄,大好的金钱,很宝贵的光阴,统统抛到无何有之乡去。费了金钱,抛了光阴,还是小事。他们这班人,无中生有,说神说鬼,专以迷惑人家为手段。甚至于秘密结会,倡言真命天子出世,玉皇大帝退位,武圣即位,释迦牟尼佛退位,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种种不一。这样弄起来,性命不保,还要贻害地方流血。为着这许多原因,老衲不得不招呼你们,不要信邪好奇,惑其邪说,炼丹耶,念佛耶,结会耶,烧香耶,拜佛耶,种种的名色,弄到你头脑发昏,不晓得听了哪一头的话好。结果下来,一事无成。要想长生,反倒短命;要想上天,刚正入地。有了这许多杂色门径,不晓得害了多少人的性命,老衲不得不纠正。并不是排除他们,实实在在这许多,超凡入圣则不足,丧身亡家绰有余。凡属同门,切不可信。说掉了这一番的话,那么渐渐要说上正本,到真个静坐的境界了。[/font]
    [font=宋体]哈哈,整个的坐功,怎样坐法呢?还是双膝坐?还是单膝坐?还是仿着从前同善社的坐?还是照着我们老祖遣下来的平坐?大家要明白,这是一个形式的,并不是一坐就好,一好就了,一了就能成功的。据老衲说起来,不问哪一种形式,不下决心,一辈子坐不起来。况且这里头,有种种门径,坐法各各不同,都非是整个的坐。整个的坐,怎样坐呢?行住坐卧没一处没一时不可坐。时时刻刻,念念不忘其坐。除坐的以外事,什么事都不在我的心上经过。那么这里头要加一个研究。怎么研究方法?喏,我们的人,从早上起来,直到晚上睡觉,一天里头,做的工作,有已了的,有未了的,兼且还要顾虑家人父子,焦寒发热,服药调治,男婚女嫁,生意有赚钱亏折,帐目往来有已结未结,婚丧喜庆,应酬世故往来,要交际周转,这许多事,都是一天里头,要在心上三回五次连续不断。照这样做下去,一个身子活一世,恐怕做不了。那么就有一世做不了,再一世;再一世做不了,再一世。哈哈,千世万世万万世,一辈子做不了。成仙也,作佛也,岂不是头等妄想么?静坐的法则,先要打扫心头干净。心头干净了,方才可以凝神固气。神不宁,气不固,坐有何用呢?那么现在有两点,第一点要扫除妄念,第二点凝神固气。[/font]
    [font=宋体]凝神固气的法儿,怎样学习?这里头要自己细细的体会出来。从前丹养家,弄出许多名儿,他就说肝与肺两件东西,给一个名儿叫做龙虎。再推进一层,配上一个东西方位,肝气与肺气交融,和合起来,又换一个名儿,叫做婴儿姹女。那么这婴儿姹女,要请他到黄房里去结婚。结了婚,要请他到十二重楼里去和合,那才算成功,结出一个圣胎来。有人问这黄房是什么东西,十二重楼又是什么东西?这黄房就是我们的脾胃,配了位置,他住在中央。十二重楼就是我们的背脊骨,背脊骨有二十四节,按二十四气。那么两节为一楼,凑合起来,刚刚是十二楼。有句口号:“坐功不通背脊骨,枉费劳心一场空。”再问婴儿姹女是什么东西?怎样会弄到背脊骨上去?若问婴儿姹女的话,婴儿是肝的变相,姹女是肺的变相。简略的说法,就是我们的魂与魄。我们的魂,他是藏在肺里。一个人日间所做的一切,是魂的作用。倘若到了夜里,是魄的作用。谓或一个人到了夜里,睡在床上,什么事都不知道,这个魄在腔子里赶出来做什么?不知这一个魄的原质,是很强健坚固的。他出没的所在,常常寄住在胆里。凡是我们所做的不近人情的事,跟人家闹意见,或者为钱财女色,甚而至于杀人越货,什么事都干得来。没有一点魄力,怎么成功?我们的平常人到睡觉后,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头里境界,都是魄力所造成。并非整个的我。若说这魄的东西,魄每到庚申日,能上天去。把你的所作所为,去告诉司过之神。或谓照这样说法,人身的魄是坏东西,做是他做的,吃苦要你自身去的。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境界是不差的。若说庚申日上天告诉司过之神,这句话有谁见来?我说你读过《感应篇》没有?《感应篇》上载,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煌煌圣训,不是一个铁证么?总括一句,人孰无过,过而能改,斯为善矣。老衲的话,带些神道色彩,是跟中下人说法,不得不然,使他的心里有所畏惧,也是改造人的苦衷,并不是专门说神话。这魂魄和合起来,这里头要明白,我们身中的气,有先后天的分别。先天的气从母胎里出来,直到有知识为止。有知识起直到现在为止。母胎出来的当儿,天真烂漫,是先天的气,被妻财子禄一熏陶,直到盖棺论定,统统属于后天的了。我们发心炼气的人,大概由后天返于先天去。结丹还丹功夫,初步要逆行而上。自顶至踵是顺行,由踵至顶是逆行。顺行的在前面,逆行的在后面。后天返先天,非要养肾水不可。肾水充足,逆行倒转,来得迅速,使肝气与肺气两气结合。叫他倒转起来,就是尾闾第一步进门。那么这里头要清楚,我们的背脊骨不是一节有一节的空间吗?这个气,要把他送上两脊骨的空间为一楼。如是逐步的上升,一楼二楼三楼,直达到膏肓穴。人身的膏肓穴,是一个大关口。这一个关,不容易过。要过这一个关,必要弄些肾水来冲冲,丹田的火来烘烘,水火交,关门大开,直到了顶宫;到了顶宫,可以顺流直下,直达到心房,可以直送到丹田;到了丹田,那么就拿他结合起来。这肝气肺气两样东西,到了丹田里,日益滋养,就可以结出胎来。这一个胎一结,慢慢儿的把他送到顶宫去。这顶宫的门,叫做天门。这天门不容易开的。要开天门,非要借肾部的气,心部的火。温水文火,慢慢儿的在脑海里盘旋,功到自成。一朝开出来,就是脱胎换体的功工夫来了。这一个叫做圣体,是我本来的,与我自己的身体一般无二,来去很迅速,那怕千里万里,一会儿就能到的。要有就有,要没有就没有,要来就来,要去就去。坐功到这个地步,凝神固气统统算告成了。[/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宋体]济佛静坐篇(下)[/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们的一个身体,究竟从什么地方来?这一点,凡属修士,不可以不知道。这一个身体,照佛家话说起来,来从无始以来,可说从粉碎虚空中来。又有人说从一真法界真如法性中来。若是道门丹养家说起来,这一个身体从无极中来,又说从太极化体中来。更有人说,从混元一气气胞中来。这是道家的话,从前先儒也研究到这一步,原始原终,太极两仪。这是从《易经》中脱胎出来,分先天后天,种种名目,各执一理。这是儒教的话,普通人大家晓得,这一个身体,从阴间阎罗王处投人身投得来的。那么要问一句,你说这一个身体从什么地方来?哈哈,老衲说起来,从来的地方来,一朝四大解散,还从去的地方去。造化之原,太虚之真,这一个身子就从这里头来,去还从这里头去。造化之原是什么?是大海之中的浪沫,凝聚则有,风吹便散,有则合,散则化,这是一定的道理。太虚之真是什么?那就是硬木烧灰存性。一个人没有大海的浪沫,万难结成功胞胎。没有硬木的炭性,断难有知觉。大家既明白了这一个身子的来源,就要在这身子上打算。怎样能够把这一个身子永远存在?寿与天地同登,一辈子也死不了。我这里头既要修功养丹,倒不可不略为知道一点。昨天说的凝神固气,还没有彻底的讲解。今天老衲把炼气一道,好好讲给大家听。[/font]
    [font=宋体]凝神固气,这一个法儿,要把他分开来讲。我们的神,怎样可以凝结?我们的气,怎样可以箍得住?这是一个入手法。最最要紧的,不得到这个法,坐千万年也没有用。那么现在先要把凝神的法儿,约略的讲解起来。大家要明白,我们一个身子的神,有两种分辨,空与实,空的实,实的空,是互相联络,贯通一气。空的神叫做神气,这一部分,神与气,气与神,联合起来的。有物质的神,乃就是精神,精与神,神与精,联合起来的。然而这个精,可是与血融合在一块的,故又名之曰精血。论到这个血,血与气,气与血,凝合分散,各有时节。昼夜六时,无一时,无一刻,忽而聚,忽而分,可以通经走脉,在我们人身中,是第一个要素。精血、气血与血脉、筋骨、脏腑,究其原则,没有这个神做主脑,一辈子不得活泼,因此说神而明之,就是这个意思。人可欺,神明不可欺。眼前修士要明白,第一要义凝神。这凝神的方法,推进一步,就是息心。我们在未坐前,要下一个命令,凡属我们心上做的事,要在我坐的时候,统统要停止工作。心息静了,气也静了。息心静气,是凝神的妙方法。神凝于一处,久而久之,自能通灵。要论这一个神在脏腑里头,神若通了心,就叫他心通;神若通了肝,肝属眼,就叫天眼通;神若通了肺,肺有七窍,上通于百会,下通于涌泉,传达消息最灵,在人身中论起来,就叫天耳通;神若通了肾水,那就可以肾水不泄了,肾水不泄,下部坚固,下部一坚固,那怕活一百年,颜貌与童子彷佛,这个通,就叫漏尽通。神若通了脾胃,中央戊己土,我们一个人的生命,统统属于脾胃。这一个脾胃,有五窍,不问什么吃下去的东西,都要他送入大小肠去,他是消化排泄的首领。心脏上面的华盖,华盖上面的胃管,便是我们吐纳出入气息的总钥。这一个神一通,可以直达两点,故名之曰神足通。论以上的神贯通的地方,就在这几处,关系非常切实重大。假若你能把他凝住,神一凝,魂魄也按,魂魄安顿,如大海之波,风平浪静,一身通泰,延年长生。要凝神,必须要坐功,你能坐功,就能凝神。这就是凝神的一个入手法门。下一节就是固气。[/font]
    [font=宋体]道家只有五通。方才论的心、肝、脾、肺、肾。心通他心通,肝通天眼通,肺通天耳通,肾通漏尽通,脾胃通神足通。肺有七眼,肝有六眼,脾胃有五眼,这许多都是贯注人身血脉的大关键。其次我们身上的气也分几种。心与胃连的,叫心胃气,肝有肝气,肺有肺气,肾有肾气,大小肠有大小肠气。这心、肝、脾、肺、肾的气,顺则生,逆则死。要明白顺气能养肝,肝得气养,魂也安。肝属将军之官,其性最坚硬,而其气必得肾水来补助,常常使其宁静融和,故魂识常藏其间。肺有肃杀之气,肺气不宁则醭,故肺有七叶,保护其上,使其不醭,万一肺眼生风,触动了胃气,脾土失燥,必生痰。若肺不醭则已,一醭则人咳嗽,赓续不断,而顷刻间亦不易治。西医对于肺病,非常重视,就为这个缘故。故肺气不醭,魄自安焉。肝为顺气之道。肾过劳则漏,肾漏则丹田不固,丹田不固,人犯走泄之症,其原因却在此。故人养气最为要,不可使其时常起泄。修士宜常常镇静,不使气外溢,神耗散。所谓固气者,我们常要注意,学一个龟息方法、鹿卧形式。无论行住坐卧,处处要作圆形相。凡属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宜留神。两足须蜷,向外向里,常常要用手衬托在耳根之下,使其气息流通。闭眼的时候,要留神以舌尖抵于上腭,气息都从鼻中出,更要留神呼吸之声,这呼声大坏其坏,出气多,入气少。凡属日间操作过力,入晚辄张口而大呼。人能在此处刻刻打算,即时时刻刻不忘坐功。这个功炼到纯熟了,自己较有把握,然后坐起来,有十日滩头坐,一日过九滩之力量。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固气的妙诀。这样一来,神也凝,气也固,听其自然而化,何愁大道不得成功。[/font]

    壬遁 replied 17 年, 11 月 前 4 Members · 7 Replies
  • 7 Replies
  • jackchan_b2b

    會員
    29 10 月, 2007 在 1:42 上午

    Interesting Topic. Thank you.

  • csw

    會員
    29 10 月, 2007 在 8:12 上午

    《坐功秘要》

    無錫道院編

    壬遁手錄 https://forum.shusquare.com/supesite/?36281

    濟佛靜坐篇(上)

    靜坐一道,五花八門,各家各說;煉丹功夫,千頭萬緒,利弊百出。昨約略演其大概,不過百分之一,倘要條分縷析的說起來,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講得完的。眼前也沒有這般空功夫來操勞寶貴的心血。希望世界上的人們,不要為這般方士們愚弄,大好的金錢,很寶貴的光陰,統統抛到無何有之鄉去。費了金錢,抛了光陰,還是小事。他們這班人,無中生有,說神說鬼,專以迷惑人家為手段。甚至于秘密結會,倡言真命天子出世,玉皇大帝退位,武聖即位,釋迦牟尼佛退位,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出世,種種不一。這樣弄起來,性命不保,還要贻害地方流血。為著這許多原因,老衲不得不招呼你們,不要信邪好奇,惑其邪說,煉丹耶,念佛耶,結會耶,燒香耶,拜佛耶,種種的名色,弄到你頭腦發昏,不曉得聽了哪一頭的話好。結果下來,一事無成。要想長生,反倒短命;要想上天,剛正入地。有了這許多雜色門徑,不曉得害了多少人的性命,老衲不得不糾正。並不是排除他們,實實在在這許多,超凡入聖則不足,喪身亡家綽有餘。凡屬同門,切不可信。說掉了這一番的話,那麼漸漸要說上正本,到真個靜坐的境界了。

    哈哈,整個的坐功,怎樣坐法呢?還是雙膝坐?還是單膝坐?還是仿著從前同善社的坐?還是照著我們老祖遣下來的平坐?大家要明白,這是一個形式的,並不是一坐就好,一好就了,一了就能成功的。據老衲說起來,不問哪一種形式,不下決心,一輩子坐不起來。況且這里頭,有種種門徑,坐法各各不同,都非是整個的坐。整個的坐,怎樣坐呢?行住坐卧沒一處沒一時不可坐。時時刻刻,念念不忘其坐。除坐的以外事,什麼事都不在我的心上經過。那麼這里頭要加一個研究。怎麼研究方法?喏,我們的人,從早上起來,直到晚上睡覺,一天里頭,做的工作,有已了的,有未了的,兼且還要顧慮家人父子,焦寒發熱,服藥調治,男婚女嫁,生意有賺錢虧折,帳目往來有已結未結,婚喪喜慶,應酬世故往來,要交際周轉,這許多事,都是一天里頭,要在心上三回五次連續不斷。照這樣做下去,一個身子活一世,恐怕做不了。那麼就有一世做不了,再一世;再一世做不了,再一世。哈哈,千世萬世萬萬世,一輩子做不了。成仙也,作佛也,豈不是頭等妄想麼?靜坐的法則,先要打掃心頭幹淨。心頭幹淨了,方才可以凝神固氣。神不甯,氣不固,坐有何用呢?那麼現在有兩點,第一點要掃除妄念,第二點凝神固氣。

    凝神固氣的法兒,怎樣學習?這里頭要自己細細的體會出來。從前丹養家,弄出許多名兒,他就說肝與肺兩件東西,給一個名兒叫做龍虎。再推進一層,配上一個東西方位,肝氣與肺氣交融,和合起來,又換一個名兒,叫做嬰兒姹女。那麼這嬰兒姹女,要請他到黃房里去結婚。結了婚,要請他到十二重樓里去和合,那才算成功,結出一個聖胎來。有人問這黃房是什麼東西,十二重樓又是什麼東西?這黃房就是我們的脾胃,配了位置,他住在中央。十二重樓就是我們的背脊骨,背脊骨有二十四節,按二十四氣。那麼兩節為一樓,湊合起來,剛剛是十二樓。有句口號:“坐功不通背脊骨,枉費勞心一場空。”

    再問嬰兒姹女是什麼東西?怎樣會弄到背脊骨上去?若問嬰兒姹女的話,嬰兒是肝的變相,姹女是肺的變相。簡略的說法,就是我們的魂與魄。我們的魂,他是藏在肺里。一個人日間所做的一切,是魂的作用。倘若到了夜里,是魄的作用。謂或一個人到了夜里,睡在床上,什麼事都不知道,這個魄在腔子里趕出來做什麼?不知這一個魄的原質,是很強健堅固的。他出沒的所在,常常寄住在膽里。凡是我們所做的不近人情的事,跟人家鬧意見,或者為錢财女色,甚而至于殺人越貨,什麼事都幹得來。沒有一點魄力,怎麼成功?我們的平常人到睡覺後,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頭里境界,都是魄力所造成。並非整個的我。若說這魄的東西,魄每到庚申日,能上天去。把你的所作所為,去告訴司過之神。或謂照這樣說法,人身的魄是壞東西,做是他做的,吃苦要你自身去的。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個境界是不差的。若說庚申日上天告訴司過之神,這句話有誰見來?我說你讀過《感應篇》沒有?《感應篇》上載,每到庚申日,辄上詣天曹。煌煌聖訓,不是一個鐵證麼?總括一句,人孰無過,過而能改,斯為善矣。老衲的話,帶些神道色彩,是跟中下人說法,不得不然,使他的心里有所畏懼,也是改造人的苦衷,並不是專門說神話。

    這魂魄和合起來,這里頭要明白,我們身中的氣,有先後天的分別。先天的氣從母胎里出來,直到有知識為止。有知識起直到現在為止。母胎出來的當兒,天真爛漫,是先天的氣,被妻财子祿一熏陶,直到蓋棺論定,統統屬于後天的了。我們發心煉氣的人,大概由後天返于先天去。結丹還丹功夫,初步要逆行而上。自頂至踵是順行,由踵至頂是逆行。順行的在前面,逆行的在後面。後天返先天,非要養腎水不可。腎水充足,逆行倒轉,來得迅速,使肝氣與肺氣兩氣結合。叫他倒轉起來,就是尾闾第一步進門。那麼這里頭要清楚,我們的背脊骨不是一節有一節的空間嗎?這個氣,要把他送上兩脊骨的空間為一樓。如是逐步的上升,一樓二樓三樓,直達到膏肓穴。人身的膏肓穴,是一個大關口。這一個關,不容易過。要過這一個關,必要弄些腎水來沖沖,丹田的火來烘烘,水火交,關門大開,直到了頂宮;到了頂宮,可以順流直下,直達到心房,可以直送到丹田;到了丹田,那麼就拿他結合起來。這肝氣肺氣兩樣東西,到了丹田里,日益滋養,就可以結出胎來。這一個胎一結,慢慢兒的把他送到頂宮去。這頂宮的門,叫做天門。這天門不容易開的。要開天門,非要借腎部的氣,心部的火。溫水文火,慢慢兒的在腦海里盤旋,功到自成。一朝開出來,就是脫胎換體的功工夫來了。這一個叫做聖體,是我本來的,與我自己的身體一般無二,來去很迅速,那怕千里萬里,一會兒就能到的。要有就有,要沒有就沒有,要來就來,要去就去。坐功到這個地步,凝神固氣統統算告成了。

    濟佛靜坐篇(下)

    我們的一個身體,究竟從什麼地方來?這一點,凡屬修士,不可以不知道。這一個身體,照佛家話說起來,來從無始以來,可說從粉碎虛空中來。又有人說從一真法界真如法性中來。若是道門丹養家說起來,這一個身體從無極中來,又說從太極化體中來。更有人說,從混元一氣氣胞中來。這是道家的話,從前先儒也研究到這一步,原始原終,太極兩儀。這是從《易經》中脫胎出來,分先天後天,種種名目,各執一理。這是儒教的話,普通人大家曉得,這一個身體,從陰間閻羅王處投人身投得來的。那麼要問一句,你說這一個身體從什麼地方來?哈哈,老衲說起來,從來的地方來,一朝四大解散,還從去的地方去。造化之原,太虛之真,這一個身子就從這里頭來,去還從這里頭去。造化之原是什麼?是大海之中的浪沫,凝聚則有,風吹便散,有則合,散則化,這是一定的道理。太虛之真是什麼?那就是硬木燒灰存性。一個人沒有大海的浪沫,萬難結成功胞胎。沒有硬木的炭性,斷難有知覺。大家既明白了這一個身子的來源,就要在這身子上打算。怎樣能夠把這一個身子永遠存在?壽與天地同登,一輩子也死不了。我這里頭既要修功養丹,倒不可不略為知道一點。昨天說的凝神固氣,還沒有徹底的講解。今天老衲把煉氣一道,好好講給大家聽。

    凝神固氣,這一個法兒,要把他分開來講。我們的神,怎樣可以凝結?我們的氣,怎樣可以箍得住?這是一個入手法。最最要緊的,不得到這個法,坐千萬年也沒有用。那麼現在先要把凝神的法兒,約略的講解起來。大家要明白,我們一個身子的神,有兩種分辨,空與實,空的實,實的空,是互相聯絡,貫通一氣。空的神叫做神氣,這一部分,神與氣,氣與神,聯合起來的。有物質的神,乃就是精神,精與神,神與精,聯合起來的。然而這個精,可是與血融合在一塊的,故又名之曰精血。論到這個血,血與氣,氣與血,凝合分散,各有時節。晝夜六時,無一時,無一刻,忽而聚,忽而分,可以通經走脈,在我們人身中,是第一個要素。精血、氣血與血脈、筋骨、髒腑,究其原則,沒有這個神做主腦,一輩子不得活潑,因此說神而明之,就是這個意思。人可欺,神明不可欺。

    眼前修士要明白,第一要義凝神。這凝神的方法,推進一步,就是息心。我們在未坐前,要下一個命令,凡屬我們心上做的事,要在我坐的時候,統統要停止工作。心息靜了,氣也靜了。息心靜氣,是凝神的妙方法。神凝于一處,久而久之,自能通靈。要論這一個神在髒腑里頭,神若通了心,就叫他心通;神若通了肝,肝屬眼,就叫天眼通;神若通了肺,肺有七竅,上通于百會,下通于湧泉,傳達消息最靈,在人身中論起來,就叫天耳通;神若通了腎水,那就可以腎水不洩了,腎水不洩,下部堅固,下部一堅固,那怕活一百年,顔貌與童子彷佛,這個通,就叫漏盡通。神若通了脾胃,中央戊己土,我們一個人的生命,統統屬于脾胃。這一個脾胃,有五竅,不問什麼吃下去的東西,都要他送入大小腸去,他是消化排洩的首領。心髒上面的華蓋,華蓋上面的胃管,便是我們吐納出入氣息的總鑰。這一個神一通,可以直達兩點,故名之曰神足通。論以上的神貫通的地方,就在這幾處,關系非常切實重大。假若你能把他凝住,神一凝,魂魄也按,魂魄安頓,如大海之波,風平浪靜,一身通泰,延年長生。要凝神,必須要坐功,你能坐功,就能凝神。這就是凝神的一個入手法門。下一節就是固氣。

    道家只有五通。方才論的心、肝、脾、肺、腎。心通他心通,肝通天眼通,肺通天耳通,腎通漏盡通,脾胃通神足通。肺有七眼,肝有六眼,脾胃有五眼,這許多都是貫注人身血脈的大關鍵。其次我們身上的氣也分幾種。心與胃連的,叫心胃氣,肝有肝氣,肺有肺氣,腎有腎氣,大小腸有大小腸氣。這心、肝、脾、肺、腎的氣,順則生,逆則死。要明白順氣能養肝,肝得氣養,魂也安。肝屬將軍之官,其性最堅硬,而其氣必得腎水來補助,常常使其甯靜融和,故魂識常藏其間。肺有肅殺之氣,肺氣不甯則醭,故肺有七葉,保護其上,使其不醭,萬一肺眼生風,觸動了胃氣,脾土失燥,必生痰。若肺不醭則已,一醭則人咳嗽,赓續不斷,而頃刻間亦不易治。西醫對于肺病,非常重視,就為這個緣故。故肺氣不醭,魄自安焉。肝為順氣之道。腎過勞則漏,腎漏則丹田不固,丹田不固,人犯走洩之症,其原因卻在此。故人養氣最為要,不可使其時常起洩。修士宜常常鎮靜,不使氣外溢,神耗散。所謂固氣者,我們常要注意,學一個龜息方法、鹿卧形式。無論行住坐卧,處處要作圓形相。凡屬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尤宜留神。兩足須蜷,向外向里,常常要用手襯托在耳根之下,使其氣息流通。閉眼的時候,要留神以舌尖抵于上腭,氣息都從鼻中出,更要留神呼吸之聲,這呼聲大壞其壞,出氣多,入氣少。凡屬日間操作過力,入晚辄張口而大呼。人能在此處刻刻打算,即時時刻刻不忘坐功。這個功煉到純熟了,自己較有把握,然後坐起來,有十日灘頭坐,一日過九灘之力量。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固氣的妙訣。這樣一來,神也凝,氣也固,聽其自然而化,何愁大道不得成功。

  • 壬遁

    會員
    30 10 月, 2007 在 10:21 上午

    感谢CSW小姐的赏识!!!:pig7:

    秋冬是进补的季节,愚人用金石药物进补,殊不知“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可叹矣……

    以上济佛静坐篇,算是送给大家今年秋冬进补的补药,补到什么程度,那就各自自己的事情了,还请大家笑纳……

    另,“济佛静坐篇”被台湾道学大师萧天石先生收录于《道藏精华》“坐功秘要”中,“坐功秘要”凡一卷 清 無錫道院 編

    后大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又将其编入“中国佛道上乘功法秘典”之《静坐法诀汇要》中,1991年5月第1版。

  • csw

    會員
    31 10 月, 2007 在 2:59 上午

    『感谢CSW小姐的赏识!!!』:f47: :s14:

    偶跟壬遁先生一樣,都是公的!face0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修道的條件,
    古人認為修行需具備「法、財、侶、地」四個條件

    能共參一柱香,難得道緣啊~~

    多謝壬遁先生熱心解答:財神:

  • 董鬼谷

    會員
    31 10 月, 2007 在 3:43 上午

    原帖由 壬遁 於 2007-10-29 09:34 發表。
    《坐功秘要》
    无锡道院编
    壬遁手录 https://forum.shusquare.com/supesite/?36281

    道家只有五通。方才論的心、肝、脾、肺、腎。心通他心通,肝通天眼通,肺通天耳通,腎通漏盡通,脾胃通神足通。肺有七眼,肝有六眼,脾胃有五眼,這許多都是貫注人身血脈的大關鍵..

    關鍵-人身血脈.

    血脈屬火.火為香煙.為祖靈.

    祖靈要安頓好.方能靜坐.

    祖靈不安…多坐無益:pig8:

  • 董鬼谷

    會員
    31 10 月, 2007 在 4:17 上午

    靜坐屬”陰”

    體動屬”陽”(靈動)

    因此須能[動靜皆如].才能有”功\”.

    若只練單陰”靜坐”-仍是無功.

    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就是這個道理.:pig8:

  • 壬遁

    會員
    1 11 月, 2007 在 12:42 上午

    原来如此,看来不才将公看成了母,又将贻笑大方,呵呵……
    不过男外阳内阴,女外阴内阳,公母都无所谓了……

    鬼谷先生所言甚是,吕祖百字碑云:“动静知宗祖。”是也。所以武当尚有内家拳、三丰太极拳等,凡坐皆是静中阳动,凡拳(内家拳)皆是动中阴静,相互匹配,妙法如如……
    亦或是:静坐本有阴阳,如水火交,大药产。内家拳亦本有阴阳,如身动为阳,心静为阴。

    关于下手处的问题:南宗总以命功入手,谓之筑基。北宗总以性功入手,谓之炼己。不管筑基也好,炼己也好,其实都是性命无二的。

    比如双盘,济佛认为是固肾的,这点没错,但如果真正双盘几天,会发现心境确实也能较平常安宁。
    至于入手之后的事情,各随师承,济佛的观点是自然而化,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妥的方法,三丰祖师亦是持此观点。道德经:“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吕祖百字碑:“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炁回丹自结”。太上老君常说清净经:“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净矣。如此清净,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终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财侣法地及性命动静阴阳等皆于“真常”之上而进行,或曰“观”……

    个人观点,供同好拍砖……

    :pig7: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