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辨別善知識的十種方法

  • HAU

    會員
    14 10 月, 2007 在 2:40 下午

    恭錄自摩訶止觀卷第八

    ○第五觀魔事境者。
    行人修四三昧。惡將謝善欲生。魔恐迴出其境。又當化度於他。失我民屬空我宮殿。又慮其得大神力大智慧力。復當與我興大戰諍。調伏控制觸惱於我。遽其未成壞彼善根。故有魔事也。
    行者道弱未動波旬。一切鬼神屬六天管。當界防戍正應動此耳。經云。魔事魔罪不說者。是菩薩惡知識。若達邪正懷抱淡然。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平等一相。不以魔為戚佛為欣。安之實際。若能如是邪不干正。惱亂設起魔來甚善也。
    今明魔為五。一分別同異。二明發相。三明妨損。四明治法。五修止觀。
    同異者。陰魔已屬陰界入境。煩惱魔已屬煩惱境。死魔病是死因。已屬病患境。今正明天子魔也。然四倒與四魔異者。四倒祇是煩惱魔煩惱魔故即有陰入魔。陰入魔故即有死魔。既未出三界即屬天子魔。若界外同異者。破界內四倒分段諸魔悉過。唯有無常等四倒。此是界外煩惱魔。煩惱魔故即有無等等色。即界外陰魔。陰魔即有死。三賢十聖住果報。乃至等覺三魔已過。唯有一分死魔在。是為界外三魔無第六天魔。但赤色三昧未究竟名天子魔。若妙覺理圓無明已盡。故無煩惱。不住果報故亦無死。赤色三昧滿。乃是究竟魔事。若華嚴明十魔。亦何得出此意耶。
    二明魔發相者。通是管屬皆稱為魔。細尋枝異不出三種。一者[怡-台+追]惕鬼。二時媚鬼。三魔羅鬼。三種發相各各不同。[怡-台+追]惕發者。若人坐時或緣頭面或緣人身體。墮而復上翻覆不已雖無苦痛而屑屑難耐。或鑽人耳眼鼻或抱持擊攊。似如有物捉不可得。驅已復來。啾[口*祭]作聲鬧人耳。此鬼面似琵琶四目兩口(云云)。二時媚發者。大集明。十二獸在寶山中修法緣慈。此是精媚之主。權應者未必為惱。實者能亂行人。若邪想坐禪多著時媚。或作少男少女老男老女禽獸之像。殊形異貌種種不同。或娛樂人。或教詔人。今欲分別時獸者。當察十二時何時數來。隨其來時即此獸也若寅是虎乃至丑是牛。又一時為三。十二時即有三十六獸。寅有三。初是貍。次是豹。次是虎。卯有三。狐兔貉。辰有三。龍蛟魚。此九屬東方木也。物依孟仲季傳作前後也。已有三。蟬鯉蛇。午有三。鹿馬麞。未有三。羊雁鷹。此九屬南方火也。申有三。狖猿猴。酉有三。烏雞雉。戌有三。狗狼豺。此九屬西方金也。亥有三。豕貐猪。子有三。猫鼠伏翼。丑有三。牛蟹鼈。此九屬北方水也。中央土王四季。若四方行用即是用土也。即是魚鷹豺鼈三轉既周即有三十六。更於一中開三。即有一百八時獸。深得此意依時喚名。媚當消去。若受著稍久。令人猖狂恍惚妄說吉凶不避水火(云云)。次明魔羅者。為破二善增二惡故。喜從五根作強軟來破。大論云。魔名花箭。亦名五箭。各射五根共壞於意。五根各一剎那。剎那若轉即屬意根。意根若壞五根豈存。眼見可愛色名花箭。是軟賊。見可畏色名毒箭。是強賊。見平平色不強不軟賊。餘四根亦如是。合十八箭。亦名十八受。以是義故。不應受著。著則成病病則難治。永妨禪定死墮魔道。復次魔內射不入。當外扇檀越師僧同學弟子。放十八箭。昔諸比丘得魔內惱。又得檀越毀譽強軟不捷。魔即哭去。行者善覺師徒檀越。或法主異語徒眾即瞋。徒眾怨言法主則怪。如是因緣廣說如大品。又魔善巧初令乖善起惡。若不隨者即純令墮善。起塔造寺使散妨定。若不隨者令墮二乘。魔實不解二乘。但行當之使不入大耳。如童蒙人初被行當捨大乘習小。功夫已多後悔無益。能行當者實不解大小。又化人入無方便空。謂無佛無眾生。墮偏空裹。或偏假裹。種種蹊徑令不入圓。阿難笈多學阿鞞跋者。皆為魔所惱。何況初心寧免自他三十六箭。若知魔佛皆入實際。則無怖畏。大經云。為聲聞人說有調魔。為大乘者不說調魔。一心入理誰論強軟耶。
    三明妨亂者。但強軟等箭。初射五根有三過患。一令人病。二失觀心。三得邪法。病有種種相。從眼入者病肝。餘根可知。身遭病苦心則迷荒。喪禪致死。失觀心者。本所修觀善法安隱。從五根見聞已後。心地昏忽無復次序。邪法者。當約十種正法簡出邪相。有者。色從眼入見山河星辰日月居宮。亦見幽中種種相貌指點方面。是有太過。無者。色從眼入。便謂諸法猶如斷空。說灰無法甚可怖畏。是無太過。明者。色入已豁豁常明如日月照。闇者。昏闇漆黑鏗然不曉。定者。色入已心如木石塊然直住。亂者。色入已狡擲攀緣。愚者。色入已闇短鄙拙脫裸無恥。智者。色入已聰黠捷疾。悲者。色入已憂惱泣淚。喜者。色入已歌逸恒歡苦者。百節疼痛如被火炙。樂者。身體暢醉如五欲樂。禍者。自恒招禍。亦為他作禍亦知他禍祟。福者。恒自招福亦能為他作福惡者。無惡不造。又令他作惡。善者。自行檀等亦令他行檀。憎者。不耐見人遠他獨住。愛者。戀重纏著。強者。其心剛強出入不得自在。猶如瓦石難可迴變不順善道。軟者。心志軟弱易可敗壞。猶若軟泥不堪為器。以是等若過若不及悉名邪相。一根有三受。一受有二十邪法。三受合六十邪法。歷五根合三百邪法。雖九十五種種種異邪。而其初入必因五根。細尋三百必與彼相應也。夫[怡-台+追]惕多令禪觀喪失。時媚多令人得邪法。魔羅備此二損也。
    四明治法。若治[怡-台+追]惕者。須知拘那含佛末法比丘好惱亂眾僧。僧擯驅之即生惡誓。常惱坐禪人。此是源祖之鬼。報或已謝而同業生者。亦能惱亂。今呵其宗祖聞即羞去。呵云。我識汝名字。汝是[怡-台+追]惕惡夜叉。拘那含佛時。破戒偷臘吉支貪食嗅香。我今持戒不畏於汝。如是呵已即應去。若其不去當密誦戒序及戒。戒神還守破戒鬼去。治時媚鬼者。須善識十二時三十六時獸。知時唱名媚即去也。隱士頭陀人多畜方鏡挂之座後。媚不能變鏡中色像。覽鏡識之可以自遣。此則內外兩治也。治魔羅有三。一初覺呵。如守門人遮惡不進。如佛告比丘。一切他物不受。不受之術能治一切自他魔事。二若已受入當從頭至足。一一諦觀。求魔叵得又求心叵得。魔從何來欲惱何等。如惡人入舍處處照檢不令得住。三觀若不去強心抵捍。以死為期不共爾住。善巧迴轉如是三治不須多說。
    五止觀者。例為十法。思議境者。若魔事起隨順魔行。作諸惡業成三途法。若隨魔起善所謂他屬而行布施。雖生善道世世相染。或時附著倚託言語。若捨身命即受彼報。設欲修道遮障萬端。經云。有菩薩有魔無魔。即此意也。是為三善法界。魔又化令自入涅槃。眾生何預汝事。唐受辛苦不如取證是名二乘法界。魔又令人紆迴拙度不速入菩提道。如是淺深歷別。皆是思議境也。若即此魔事具十界百法。在一念中。一切法趣魔。如一夢法具一切事。一魔一切魔一切魔一魔。非一非一切。亦是一魔一切魔。一佛一切佛。不出佛界即是魔界。不二不別。如此觀者降魔是道場。上根利智治魔顯理以魔為侍於魔不怖如薪益火。緣修不能寂照。持世不覺魔謀。謂言善來。真修寂照。不待觀而後鑑。即知是魔非帝釋也。別教不耐非法。故云非我所宜。圓教安之實際。故言如我應受。不畏非人於生死有勇。是名不思議境也。魔界即佛界而眾生不知。迷於佛界橫起魔界。於菩提中而生煩惱。是故起悲欲令眾生於魔界即佛界。於煩惱即菩提是故起慈。慈無量佛悲無量魔。無量慈悲即無緣一大慈悲也。欲滿此願顯此理。應降魔作道場。八十億眾不能動心名止。達魔界即佛界名觀。但以四悉止觀安心。隨魔事起即以四句破之。橫竪單複破悉無滯。三藏初伏四魔坐道場。破煩惱魔得菩提道。又得法性身破陰入魔。此兩共破死魔。道樹下得不動三昧。變三玉女破八十億兵。冠蓋劍各墮者是破天子魔。通教初得無生忍。至六地得菩提道如前。八地道觀雙流是不動三昧。破天子魔。兩處聲聞止破三魔。笈多恒為所惱。後得神通伏而非破(云云)。別教十住已破界內四魔。登地分得菩提道破煩惱魔。分得法身破陰魔。分得赤色三昧破天子魔。若瓔珞云。等覺三魔已盡唯一分死魔在。三不應前盡一不應獨餘。此乃別教方便說耳。圓教初住俱破八魔。得菩提道破煩惱魔(云云)。乃至妙覺八魔究竟永盡。雖初住破非初住破。雖後覺破非後覺破。而不離初住後覺。是為破法遍也。於上一一破魔法中。皆識苦集無明蔽度知字非字。道品者。魔界具一切色。色即是空色即不淨色即是假。此名為淨。色即是中非淨非不淨。餘四陰亦如是。是名一念處一切念處。乃至三解脫門。門若未開必由事障。久遠劫來為魔所使。起於魔檀為有報故。持於魔戒邀利養故。行於魔忍為畏他故。習魔精進求名聞故。得於魔禪昧於鬼法。樂於魔慧分別見網。如是六法雖名為善其實是魔。由此邪蔽蔽三脫門。今用正度對治六蔽。蔽去度成如油多明盛。若雜煩惱當用前四分觀助治。雜業借念二佛助治。若小乘伏道遍名為聞慧。乃至圓教五品是聞慧位。此尚未成豈可濫真起增上慢。若欲入真。當一心安忍勿更為魔之所動亂。窮微觀照強心呵抵。若入似位得法賞賜。勿生高心愛心。譬如大勳黜為小縣。或失祿或失命。若起法愛是犯罪。但發似解如小縣失似解如失祿。墮二乘地如失命。大乘家業宗社滅故。若無法愛從相似入真實。調魔為侍直至道場。復次退慧如失勳。退定如失祿。俱退如失命。復次通用一意為觀者。行人根鈍先解通意度曲入別。中論品品別意而俱會無生。通別互舉得意相成也。問。魔動竟好法後起。為是法爾寒過春來耶。答。未必併然。自有過難好法亦不發。魔是惡緣所感。善是心力所致。釋論云。釋迦往昔在惡世。世無佛。求法精進了不能得。魔變化作婆羅門詭言。有佛一偈。汝能皮為紙骨為筆血為墨當以與汝。菩薩樂法。即自剝皮曝令乾擬書偈。魔即隱去。佛知其心從下方涌出。為說深經得無生忍。可以為證(云云)。

  • HAU

    會員
    9 12 月, 2007 在 4:33 上午

    恭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align=center]覺知魔事第八[/align]

    梵音魔羅。秦言殺者。奪行人功德之財。殺行人智慧之命。是故名之為惡魔。事者如佛以功德智慧。度脫眾生入涅槃為事。魔常以破壞眾生善根。令流轉生死為事。若能安心正道。是故道高方知魔盛。仍須善識魔事。但有四種。一煩惱魔。二陰入界魔。三死魔。四鬼神魔。三種皆是世間之常事。及隨人自心所生。當須自心正除遣之。今不分別鬼神魔相。此事須知。今當略說。鬼神魔有三種。一者精魅。十二時獸變化作種種形色。或作少女老宿之形。乃至可畏身等非一。惱惑行人。此諸精魅欲惱行人。各當其時而來。善須別識若於寅時來者必是虎獸等。若於卯時來者必是兔鹿等。若於辰時來者必是龍鼈等。若於巳時來者必是蛇蟒等。若於午時來者必是馬驢駝等。若於未時來者必是羊等。若於申時來者必是猿猴等。若於酉時來者必是鷄烏等。若於戌時來者必是狗狼等。若於亥時來者必是猪等。子時來者必是鼠等。丑時來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見常用此時來。即知其獸精。說其名字訶責即當謝滅。二者堆剔鬼。亦作種種惱觸行人。或如蟲蝎緣人頭面。鑽刺熠熠或擊櫪人兩腋下。或乍抱持於人。或言說音聲喧閙。及作諸獸之形異相非一。來惱行人。應即覺知一心閉目陰而罵之作是言。我今識汝。汝是閻浮提中食火臭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若出家人應誦戒本。若在家人應誦三歸五戒等。鬼便却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種種留難惱人相貌。及餘斷除之法。並如禪經中廣說。三者魔惱。是魔多化作三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善心。一作違情事則可畏五塵令人恐懼。二作順情事則可愛五塵令人心著。三非違非順事。則平等五塵動亂行者。是故魔名殺者。亦名華箭。亦名五箭。射人五情故。名色中作種種境界。惑亂行人。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之境。令人心著。作違情境界者。或作虎狼師子羅剎之形。種種可畏之像。來怖行人。作非違非順境者。則平常之事。動亂人心令失禪定。故名為魔。或作種種好惡之音聲。作種種香臭之氣。作種種好惡之味。作種種苦樂境界。來觸人身皆是魔事。其相眾多。今不具說。舉要言之。若作種種五塵。惱亂於人令失善法。起諸煩惱皆是魔軍。以能破壞平等佛法。令起貪欲憂愁瞋恚睡眠等。諸障道法。如經偈中說。

     欲是汝初軍  憂愁為第二
     飢渴第三軍  渴愛為第四
     睡眠第五軍  怖畏為第六
     疑悔第七軍  瞋恚為第八
     利養虛稱九  自高慢人十
     如是等眾軍  壓沒出家人
     我以禪智力  破汝此諸軍
     得成佛道已  度脫一切人

    行者既覺知魔事即當却之。却法有二。一者修止却之。凡見一切外諸惡魔境。悉知虛誑不憂不怖。亦不取不捨。妄計分別息心寂然彼自當滅。二者修觀却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尋當滅謝。若遲遲不去但當正心。勿生懼想不惜軀命。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捨。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復次若見魔境不謝。不須生憂。若見滅謝亦勿生喜。所以者何。未曾見有人坐禪見魔化作虎狼來食人。亦未曾見魔化作男女來為夫婦。當其幻化。愚人不了。心生驚怖及起貪著。因是心亂失定發狂。自致其患。皆是行人無智受患。非魔所為。若諸魔境惱亂行人。或經年月不去。但當端心正念堅固不惜身命。莫懷憂懼。當誦大乘方等諸經治魔呪。默念誦之。存念三寶。若出禪定亦當誦呪。自防懺悔慚愧及誦。波羅提木叉。邪不干正久久自滅。魔事眾多說不可盡。善須識之。是故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為有如此等難事。是魔入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亂。或喜或憂因是成患致死。或時令得諸邪禪定智慧。神通陀羅尼。說法教化人皆信伏後即壞人出世善事。及破壞正法。如是等諸異非一說不可盡。今略示其要。為令行人於坐禪中。不妄受諸境界。取要言之若欲遣邪歸正當觀諸法實相。善修止觀無邪不破。故釋論云。除諸法實相。其餘一切皆是魔事。如偈中說。

     若分別憶想  即是魔羅網
     不動不分別  是則為法印

  • 天府天相

    會員
    9 12 月, 2007 在 3:01 下午

    真是甚深為妙法~~

  • meng764

    會員
    15 5 月, 2008 在 4:39 下午

    佛魔皆由心做

  • 醉岸居居士

    會員
    13 6 月, 2008 在 7:33 上午

    善哉善哉!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

    :f38:

  • 玩斗宜子

    會員
    26 10 月, 2008 在 9:52 上午

    善知識一語,是由梵語翻譯過來的,其意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而能教人以正道者,又稱善友、勝友。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在求道過程中,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上至佛、菩薩,下至人、天,不論以何種姿態出現,凡能引導眾生舍惡修善,入於佛道者,均可稱為善知識。


    切記~~切記

  • ssyleein

    會員
    17 12 月, 2008 在 3:08 上午

    衷心感謝提供妙法 謝謝

  • yik

    會員
    4 5 月, 2009 在 4:56 上午

    [size=13px]謝謝分享~[/size]
    [size=13px][/size]
    [size=13px][/size]

  • shenmazhao

    會員
    13 5 月, 2009 在 10:38 上午

    阿弥陀佛,随喜了。

  • yin889

    會員
    25 5 月, 2009 在 1:11 下午

    謝謝分享—謝謝分享—–3q-3q-3q㊣㊣㊣

  • lqanson

    會員
    24 6 月, 2009 在 12:09 下午

    受教!!!:f31:

  • shanren0906

    會員
    5 8 月, 2009 在 11:15 下午

    [推荐]葛拉瑪經

    葛拉瑪經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
    【佛陀向葛拉瑪族人所做的開示】
    羯臘磨經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迴向
    願以此網站的法施功德,迴向法界一切六道眾生,
    所有見聞本網站者,能速遇一切顯密清淨法教,
    學習金剛乘教法而無有障礙,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乘釋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一切佛與一切具德金剛上師的加持力,
    願一切六道有情能如法皈依三寶,依止善法、清淨善知識而得解脫。
    一切顯密教法普遍於南贍部洲弘揚。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葛拉玛经(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当时,葛拉玛人们来见世尊。一些顶礼世尊后坐到一旁,一些葛拉玛人顶礼世尊跟世尊谈一些话后才坐到一旁,一些报告他们的姓名、字号后才坐到一旁。有卡莎布塌区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说:(我毕恭毕敬地顶礼世尊,请问世尊:有一些婆罗门和出家人,来到卡莎布塌区,他们说自己的法是最好的,而看不起别人的法,说别人的法是卑微的。但别的出家人和婆罗门当他们来到卡莎布塌区,也是说自己的法是好的,赞美自己的法,而看不起别人说的法,说别人的法是卑微的。我礼敬世尊,我们很怀疑在他们之中,哪些法是真的!谁的法是谎言呢?)
    修行信任的规则
    世尊说:葛拉玛人们!你们的怀疑是对的,你们是应该怀疑的,是应该的。葛拉玛人们!你们要: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不要盲目迷信、不要偶像崇拜或着重外相。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一开始就要冷静、
    理智,求真、求实、求证。

  • 小公主

    會員
    14 8 月, 2009 在 10:20 上午

    十分好的分享,感激!

  • wing128

    會員
    9 1 月, 2010 在 6:54 上午

    沒有捷徑,沒有僥倖,沒有玄秘,更不能投機取巧。 佛教正法決不是憑藉神通、通靈、符咒、巫術所能達到的。

Page 2 of 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