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2123個美元。有一次,一休禅师和徒弟出去讲禅。走到桥边,遇上山洪爆发,洪水把唯一的桥梁冲毁了。师徒二人站在桥边发愣,正想着:“怎么过去呢?”
这个时候,有位年轻貌美的小姐也要过桥,看到桥梁断了,万分着急的躲着脚。
一休禅师见状便走向前问:“小姐,你要过去吗?这样好了,我来背你涉水过河。”
这个小姐因为有急事,顾不得男女有别,回答:“好啊!好啊!”于是,一休禅师就背着小姐涉水过去了。到了对岸,一休禅师把小姐放下来,双方便各奔西东。
而跟在后面的徒弟心中一直不以为然地想:师父常常跟我们说,“男女授受不亲”,今天遇到这么一位美丽的小姐,却很欢喜的背着她过河。但是由于对方是师父,自己是徒弟,他也不敢说出心中的想法。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徒弟心里仍放不下那件事。终于有一天,他跑到师父面前说明他不以为然的意见。
师父一听,不禁抚掌大笑:“哎呀!徒弟,你太辛苦了!我背那个女人过河后,就放下了,你怎么还把那个女人背在心上,而且一背就是三个月,真是太辛苦了!太辛苦了!”
智慧悟语:
世间上每个人每天心里都背着各种的担子,包括疑虑、杂念、妄想、烦恼和一些是非善恶,真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凡事都计较,凡事都放不开,凡事都积压在心上,那人生会很辛苦。为什么不把心里的担子放下来,把心里上的石头搬开呢?
<待续> -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屋里,生活过得非常平静、非常简单。但禅师却也活得自然洒脱。
有一天晚上,良宽禅师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了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庐。而小偷发现禅师回来,不知怎么办才好,显得十分慌张。
良宽禅师却和气的对双手空空、一无所获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却不含糊,慌忙中抓起禅师的衣服,撒腿就跑进夜色之中了。
而良宽禅师光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啊!”
智慧悟语:
这是多么美妙的隐喻啊!“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自己的品性,每一个人,自己的品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认识到自己的品性中的宝藏,还用偷窃他物做什么啊?禅师的惋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诫人们:人人都有禅性至宝,何必沦为窃贼呢?
<待续> -
商人遇到了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请教智尚禅师。禅师说:“后面的禅院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半晌商人汗流浃背的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禅师说:“那你就去给我到山下买一桶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的,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了。”于是带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智慧悟语:
万事皆因果,得有前因才能有后果。假如你不付出自己的水,没有足够的压力,它就一滴都不会回报你,想得到更多的回报,你必须先舍得付出啊。
<待续> -
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因此投宿旅店。
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就问:“天亮了吗?”对方回答:“没有,现在仍是深夜。”
石屋禅师心想,这个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见道很高的人,或许还是个罗汉吧?于是又问:“你到底是谁?”可是,那个却回答:“我是小偷!”
石屋禅师说:“喔!原来是个小偷,你前后偷过几次?”小偷回答:“数不清了。”
石屋禅师问:“每偷一次,能快乐多久呢?”小偷回答:“那要看偷的东西,价值怎样啊!”
石屋禅师追问:“最快乐能维持多久?”小偷回答:“几天而已了,过后仍旧不快乐的。”石屋禅师说:“原来是个鼠贼,为什么不大大的偷一次啊?”
小偷问:“你有经验吗?你共偷过几次啊?”石屋禅师回答:“只有一次。”
小偷疑惑的说:“只有一次?这样能够吗?”石屋禅师回答:“虽然只有一次,但毕生受用不尽啊!”
小偷急问:“这东西是在哪里偷的?能教我吗?”石屋禅师一听,就一把抓住鼠贼的胸部说:“这个你懂吗?这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将真正的一生奉献在事业上,毕生受用不尽,你懂吗?”
小偷说:“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不过这种感受却让人很舒服。”后来,鼠贼深深后悔自己偷窃的行为,进而皈依石屋禅师,做了一个禅者。
智慧悟语:
人为什么贪取身外之财,自身的宝藏为什么反而不要呢?自身才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啊。
<待续> -
原帖由 HAU 於 2006-12-26 09:13 PM 發表。

若能按照【誡初心學人文】中的開示去修行,
即使不能大澈大悟亦不遠矣!
可惜今人少有古人之骨氣。
又末法時期邪說紛紜,
令初學者無所適從,
故欲研佛法,最好是讀古人著述!感恩版大,易大,奈何大姊分享好文章《[color=#ff0000]禪的智慧》[/color]
佛陀對弟子迦葉說:
《我有清淨的涅槃心法,說明真實相.就是空相的微妙正法,將付傳給你,
你要好好的傳下去.》
【一切宇宙思想法則本來沒有;沒有法則的修行也是一個佛法.現在我交給你一個修行的佛法的時候;這個修行的法則是沒有的啊】
禪是一切眾生心,能生一切世間,超世間的思想行為規則.是智慧的行為語言.在不生不滅,平等對待萬物的時候,由眾生心自然產生出來.祖師禪者,
經論之外,歷代祖師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禪法.修心以寂靜念慮.
用語言文字,不用語言文字來描寫述說,不一定全懂.禪不是空,也不是
用空來去掉心的染污及虛妄.眾生心本來清淨,實在不必再用空去擦乾凈.
六祖不是說:
《身非菩提樹;心非明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挨》
禪…的本體,深奧如海難測,是一是心,但也不是一不是心.不能入深山去
自求了斷,要在社會上多行慈悲,不可光修本性成一空,或自己修成不顧
別人,要多解決不少的社會貧乏,才是大乘[color=red] 【 禪】..《[size=4]吳一正[color=#ff0000]》[/color][/color][/size] -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禅师。
路上,宗圆因为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劳困顿,所以几次三番的闹着要回去。
道谦禅师于是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决心出来参学,而且也已经走出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是可惜啊。这样吧,从现在起,路上如果有我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你的忙。”
宗圆问:“哪五件事呢?”
道谦禅师泰然自若地说:“穿衣、吃饭、拉屎、撒尿、走路。”
道谦禅师的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宗圆终于有所领悟,从此再也不提行路辛苦之事了。
智慧悟语: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即使天上掉馅饼,也要张开嘴巴去接啊。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成一步始,个人的事情,别人丝毫不能代替,这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啊!
<待续> -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4210個美元。龙潭崇信禅师出家钱穷困潦倒,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边,摆了一个卖饼的摊子,但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惜他穷苦,就把寺中一间小屋让他居住。
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一天,崇信向道悟禅师抗议:“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么每天还给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啊?”
道悟禅师微笑着解释:“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给你一个啊?”
崇信不服气,反驳说:“我既能送你十个,怎么能在乎你还我一个呢?”
道悟禅师哈哈大笑:“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吗?”
崇信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决定请道悟禅师为他剃度,让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回应:“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崇信剃度后,崇信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智慧悟语:
万物归一,万法归一,一生万物,一生万法,这是多么精妙的禅理啊!我们平时做事,正是不断注重一的积累,才会有十,才会有百,才会有千,才会有万,以至无穷。
<待续> -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772個美元。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
而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私利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不是今天呼风唤雨,就是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和尚都吓走了。但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可谓雷打不动。
到了最后,道士所变得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没有办法,只好将道观放弃,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样能胜过他们呢?”
道树禅师回答:“我没有什么能胜过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能战胜他们呢?”
道树禅师回答:“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 不变’当然会胜过‘万变’了。”
智慧悟语:
道树禅师的话恰到好处的说出了简单和复杂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宽广的胸襟,崇尚简约的人举手投足显得大气,点点滴滴简洁明快却博大精深,拥有旷达的、闲适的、与世无争的仪态。化繁为简,淡泊名利,往往能够透彻理解人生真谛。在物欲横流的复杂社会中,化复杂为简单方能做到入而能出,往而能返,才能活得自由、畅快、游刃有余、潇洒轻松。
<待续> -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691個美元。慧忠国师感激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相对他有所报答,帮他开悟。
一天,慧忠国师呼唤了一声:“侍者!”侍者立刻回答:“国师!要我做什么?”“不做什么!”慧忠国师无可奈何的说。
过了一会儿,慧忠国师又叫到:“侍者!”侍者立刻回答:“国师!要我做什么?”“不做什么!”慧忠国师又无可奈何的说。
这样进行了多次,慧忠国师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在叫谁呀?”慧忠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开示他:“我在叫你啊!”侍者不明所以:“国师!但是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国师这时只有对侍者慨叹:“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侍者仍然强辩说:“国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呀!”慧忠国师说:“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
智慧悟语:
无论强弱、贵贱、还是亲疏不等,信仰不同,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哪怕是一棵小草一个人,都是自然的一分子,都享有同样的阳光与大地。这种平等观念比“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还要宽广深厚。
<待续> -
隨著一聲新年到,『富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富神爺爺』贈送現金3626個美元。佛祖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般特,他生性迟钝,佛祖让五百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学问,可是他仍然一点也不开窍。佛祖于是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的教他一首诗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说:“你不要这首偈子很平常,你只要认认真真的学会这首偈子,就相当不容易了啊!”
于是,般特翻来覆去的就学这首偈子,有一天终于体悟出了其中的禅理。
有一次,佛祖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那些僧尼早就对般特的愚笨有所耳闻,所以心里都很不服气,私下说:“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啊?”但是他们表面上仍然很有礼貌的接待般特。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僧尼说:“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是学到一个偈子,现在讲给大家听听。”
接着,般特就念那首偈子:“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他刚念完,僧尼们就开始哄笑起来,私下说:“竟然只会一首启蒙偈子,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啊,还用你来讲什么啊?”
但般特不动声色,仍然从容的往下讲。他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讲出了很多新意,从一首看似普通的偈子道出了诬陷深邃的禅理。
这时,僧尼们听得如痴如醉,连连赞叹起来:“一首启蒙偈子,居然能够理解到这么深的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智慧悟语:
学不在多,贵在力行。只把聪明停留在嘴巴上面,这种聪明是结不出累累硕果的。很多看似普通的名言警句,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待续> -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
穷和尚莫名其妙的问:“怎么了啊?”
富和尚问:“我没有听错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大笑,说:“去南海来回好几千里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多得很,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作准备去南海的,等我准备充足的粮食、医药、用具,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去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白日做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饿晕、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
很快,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圣地:南海。
两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归来,还是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穷和尚由于在南海学习了很多知识,回到寺庙后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各种准备工作呢。
智慧悟语:
两个和尚都有去南海的理想,可是穷和尚迅速的付诸行动,并取得了成功;而富和尚却长期停留在准备阶段,迟迟没有采取行动,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待续>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