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老鼠聽經

    Posted by 沈蓮舟 on 24 8 月, 2006 在 12:41 上午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3172個美元。

    清朝的時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門內,有一座庵堂,住持是靜然尼師。她每天早晚焚香誦經禮佛,很有修行。

    在順治五年的元旦清晨,庵裏正準備作早課時,突然傳來老鼠的吱吱叫聲。靜然尼師朝樑上看說:「老鼠啊!你爬得比佛像還高,是不禮貌的,趕緊下來吧。若要聽經,可以到我身邊來。」那隻老鼠歪著頭,好像很注意聽的樣子,然後往下窺探了片刻就跑掉了。

    不久,尼師們開始作早課,老鼠聽到木魚聲,就又跑出來。起初,他只敢伏在門邊,後來就漸漸地趕跑到尼師身旁,接著又爬到供桌上,伏在佛經旁,聽尼師們誦經念佛。

    當早課完畢,靜然尼師便對老鼠說:「你也知道聽經念佛啊!嗯,真有善根,難得!難得!聽經念佛有功德,不但能消除滅難和障礙,同時可以增加福報和智慧,還可發願回向,求將來往生到西方阿陀佛的國土--極樂世界。以後要常來聽經修行,才能脫難畜生的身體啊!」老鼠聽了,仿佛有所領悟而慚愧的樣子,低叫了數聲,便緩緩離去。從此,每當木魚聲響起,老鼠便跑出來聽經念佛,庵裏的人也都習以為常,而且很歡迎它。

    如此,過了一年。有一天早課念佛完畢,鼠突然起身向佛像頂三拜,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好奇的圍著它瞧。老鼠接著又向靜然尼師頂禮一拜,便寂然不動了。靜然尼師俯身看了看,很欣然的說道:「阿彌陀佛,他往生了!」隨即拿起引磬,招呼大眾道:「大家趕緊念佛,送他一程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幾天後,老鼠的身體堅硬如石,並且散發出一陣陣的旃檀香味。老鼠聽經念佛修行,也能坐化往生,真是稀有難得啊!

    有一位尼師,就這件事請問師父說:「任何一個眾生,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必須具足信、願、行三個條件。這隻老鼠也有嗎?」師父說:「當然有!他如果對佛沒有信仰的心,便不會來;他天天來聽經念佛,不就是修行嗎?他如果沒有發願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何能夠預知要往生的時辰,而會先行禮佛,還向我們拜別呢?他不但確有修行,而且還具足信願行三種資糧呢!」於是尼師們便為他造了一個小木龕,以出家人的禮節安葬它,並豎了一座小塔來紀念它。

    當人們見聞到這件事,都引以為修行的借鏡。想想看:一隻老鼠,尚且知道要聽經念佛修行,我們人類怎麼可以不如一隻老鼠呢?有詩曰:

     眾生佛性一般同 
     鼠子聽經積善功 
     脫卻畜身極樂去 
     浮圖一座永褒崇

    (本故事取材自湖雜記)

    晚甘侯 replied 19 年, 1 月 前 6 Members · 6 Replies
  • 6 Replies
  • steven5423

    會員
    24 8 月, 2006 在 1:04 上午

    聞之慚愧…:背::背::背::背::背:

  • 易天童

    會員
    24 8 月, 2006 在 1:21 上午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众生皆有如来德相也!

  • HAU

    會員
    24 8 月, 2006 在 2:41 上午

    在古代還有不少動物往生,
    聞來真令人慚愧。

    明崇禎間。有吳雪崖者。為福州司理。生平虔奉佛法。其地開元寺。僧多食肉。不守戒行。雪崖請示立石。以禁之。一日坐禪堂。有雞作唱佛聲。索得之。謂僧曰。若輩謂寺中。久不養生物。如何有雞。今觀畜生。尚有佛性。汝薙染破戒。不及此君多矣。寺僧始立誓齋戒。遂攜養署中。恒念佛不輟。後遷官過丹陽。送至海會庵中。以其為接眾所。使遠近生信也。雞至庵。即念佛立化。為建塔供焉。

    又中州僧覺圓。發願廬山東林寺齋僧。立關募緣。時護關僧至華氏托鉢回。有雄雞隨至中塗。僧送還華氏。因閉其門。雞從屋上飛出。追赴關所。旋繞不去。同立關三年。後攜往東林。為之受戒。大眾上堂念佛。雞忽隨之。踰年齋僧緣畢。雞即坐化。[療-(日/小)+土]於寺傍。

    又傳載江西有聽法蛇。廬州坐化貓。峽中有有坐化猴。巢縣柘臯鎮。有立化雀。黃大參庭翠。有放生坐化豬。種種靈異。不可殫述(唐宜之巾馭乘。淨土晨鐘)總論曰。五濁惡世。染心易熾。淨德難成。故經言娑婆勇猛一日。勝於淨土百年。今以物類而較人類。抑又其難焉者矣。而一念投誠。三塗解脫。物類且然。況於人乎。

    鸚鵡

    唐河東裴氏家。有鸚鵡。以其名載梵經。常狎而敬之。告以六齋之禁。比及辰後。非時之食。終夕不視。或教以持佛名號者。當自有念以至無念。則仰首奮翼。若承若聽。其後或俾之念佛。則默然而不答。或謂之不念。即唱言阿彌陀佛。每虗室戒曙。發和雅音。穆如笙竽。念念相續。聞者莫不灑然。貞元十九年七月。悴而不懌。馴養者知其將盡。乃鳴磬告曰。將西歸乎。為爾擊磬。爾其存念。每一擊磬。一稱阿彌陀佛。暨十擊磬而十念成。[歛>斂]羽委足。不震不仆。奄然而絕。闍維。得舍利十餘粒。節度使韋臯為之記(佛祖通載)。

    鸜鵒

    宋元祐間。長沙郡人。養一鸜鵒。俗呼為八八兒者也。偶聞一僧念阿彌陀佛。即隨口稱念。旦暮弗絕。其家因以與僧。久之鳥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蓮華一枝。或為題曰。有一靈禽八八兒。解隨僧口念阿彌。死埋平地蓮華發。我輩為人豈不知。又天台黃巖正等寺觀師。畜一鸜鵒。常隨人念阿彌陀佛。一旦立死籠中。乃穴土而葬之。舌端生紫蓮華。大智律師為偈頌之(佛祖統紀)。

    白鸚鵡

    白鸚鵡。嶺南一士人所畜也。晨朝必誦觀音號。白衣呪。兼能誦歸去來辭。赤壁賦。及李白諸詩。或晨課未畢。導以詩文。不應也。一日謂士人曰。我從西方來。還從西方去。其夕奄然而化(見聞錄)論曰。一切眾生。具有如來藏性。乃至三惡道中。但有能繫念阿彌陀佛者。即得往生彼國。見佛聞法。觀鸚鵡鶴鵒事。豈不信然。經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幸得為人。六根完具。不知念佛。甚者誣且毀焉。亦可謂自暴之尤者矣。豈不惜哉。

    [ 本帖最後由 HAU 於 2006-8-24 10:42 AM 編輯 ]

  • HAU

    會員
    24 8 月, 2006 在 3:13 上午

    江西鄒子

    尹祖。為廣東兵憲。有參將。自知三世因。一世為蛇。二世為書生。三世即今職。因提兵征洞蠻。過一山。諭軍士曰。我夙世曾於此山為蛇。今欲進山視舊屬。汝輩勿驚怖也。入見洞中。蛇無數。參將作蛇語。謂之曰。我昔與爾。并生于此。只因我能念佛一聲。即得生人中。今為大將。爾等何不念佛。求脫此苦耶。蛇俯首。作受教狀。凱旋日。復入洞察之。則萬蛇皆死。應以念佛化去矣。雛公聞而異之。述其事以傳。

    杭郡普慈寺僧天一

    畜一犬。每遇蓮社。眾信齊集。誦經念佛。犬即蹲伏。而靜聽者有年矣。康熈五年六月六日。俗例猫犬同浴。徇例浴此犬于池。次早死于圊側。僧眾憐之。為說三歸依。誦呪欲焚。犬忽起立。聽法音竟。復合前爪而伏。如合掌然。一眾驚歎。犬既現此神異。則知平日蹲伏時。必竭誠信向。口雖不能言。而心自默念。其往生安養。作上善人無疑矣。天一頌曰。荒荒古苑半靡蕪。幸有靈牻義未辜。踏徧苔蘚迎善客。吠殘蘿月警頑夫。遺骸日把真心顯。公案誰參佛性無。多載盡誠緣忽謝。茶毗莫異海山狐。

  • fan0025

    會員
    24 8 月, 2006 在 3:23 上午

    人身難得.應好好把握.積功立德!

    :財神::財神::財神::財神::財神::財神::財神::財神:

  • 晚甘侯

    會員
    26 8 月, 2006 在 7:33 上午

    1995年夏,烈日酷暑,本人中午经津泰路,人迹稀少,唯鸟声“啾、啾、…”,循声得一麻雀于百货玻璃橱窗边,以食指引之,跳上不惧人,心异之,决定将其三皈后放生,于是送往凤凰新村林居士处,委托她送西禅寺皈依,到林居士家后,林居士拿出水米供其浴食,鸟浴后,鸣叫甚欢,烈日当空,嘱林居士日偏送西禅寺皈依,由于仓猝无鸟笼,将其置窗台上,打开念佛机,麻雀振翅聆听,约30分钟,林居士见鸟安静不动,以手触置,倾然而倒,原来麻雀已经站着往生矣!林居士今年八十四岁,仍健在。
    小动物形体虽小,但佛性与人一般。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