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靈脂
Posted by 乾清 on 23 6 月, 2006 在 9:17 上午名稱: 五靈脂
分佈: 分布華北、塞北、華西等地。
成分: 五靈脂含樹脂,尿素,尿酸等。
藥理:
來源: 本品為脊椎動物鼯鼠科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S-EDWARDS)之乾燥糞便。
性狀: 靈脂塊,又稱糖靈脂,由許多糞粒凝結而成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表面黑褐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油潤性光澤。糞粒呈長橢圓柱形,表面裂碎,顯纖維性。體輕,質較硬,易破碎,斷面不平坦,可見糞粒形狀。味甘苦鹹,略有腥味。靈脂米,又稱散靈脂,為長橢圓形顆粒,兩端鈍圓。表面黑褐色,內黃綠色,外表較平滑,常見淺色斑點,具光澤,體輕而質鬆,易折斷,斷面黃色或黑褐色,呈纖維性。氣微弱,味微苦鹹。
鑑別: 官能檢查-靈脂塊,以色黑褐,塊狀,有光澤,顯油潤為佳。靈脂米,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內黃綠色,體輕,無雜質為佳。
功用: 行血止痛。
主治: 心腹血氣諸病,婦女經閉,產後瘀血作痛,蟲咬傷。乾清 replied 19 年, 3 月 前 3 Members · 9 Replies -
9 Replies
-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4845個美元。五靈脂 Trogopterorum Faeces
——————————————————————————–
【來源】 本品係鼯鼠科(Petauristidae)動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ilne-Edwards及其他近緣動物的乾燥糞便。
【藥材性狀】
靈脂塊:又名糖靈脂。多於春採,係由許多糞粒凝結而成,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表面黑棕色、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潤性光澤;糞粒呈長橢圓柱形,其表面常碎裂,呈纖性。體輕,質較硬,但較易破碎,斷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糞粒的形狀。黑棕色、有光澤、油潤而無雜質者佳。
靈脂米:又名散靈脂。多於秋採。為粒狀,呈長橢圓形圓柱狀,兩端鈍圓,長5-15mm,直徑3-6mm。表面黑棕色,較平滑或微粗糙,常可見淺色的斑點,有的具有光澤。體輕而鬆,易折斷,斷面黃色,茜綠色或黑棕色,呈纖維性。氣微弱,味微苦鹼。
【一般炮製法】生五靈脂:揀淨砂石雜質。
醋五靈脂:取淨五靈脂,置於鍋,內用文火微炒,用醋噴勻,再炒至微乾,取出,晾涼。
【炮製目的】 行血宜生,止血須炒(蒙荃)。【解說】
五靈脂為寒號鳥糞,是腐濁污穢之物,有臭氣,炒後,有消毒、矯味的作用。同時,醋炒五靈脂,可增強入血收歛,散瘀止痛作用。
本品生用行血破瘀,炒用收歛止血,用於血崩經多帶下,醋製增其止痛作用。
【品質鑑別】 靈脂塊以黑褐色、塊狀、有光澤,顯油潤者為佳。顯顆粒狀者次。以純淨,無泥沙者為好。靈脂米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內黃綠色,體輕無雜質者佳,品質較靈脂塊為佳。【台灣市場】 靈脂塊、散靈脂。市場品以散靈脂為多。
【貯藏】 貯於通風乾燥陰涼處。
【臨床應用】 止痛、止血藥。
用於:
月經困,難經痛,產後惡露不下,腹部疼痛。
胃痛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消化道炎症,膽囊炎等引起的小腹痛。
【比較】生藥:活血化瘀,治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下。
製藥:行血止痛,治胃脘疼痛、胸*疼痛。女烏金丸、九氣拈痛丸、痛經 -
(鐵彈丸)五靈二香丸
配方: 五靈脂120克, 乳香(去油)30克, 沒藥(去油)30克 制川烏25克, 制草烏25克 麝香0.3克
薄荷冰3克
功能: 活血止痛,通經活絡
主冶: 坐骨神經痛,麻木不仁,風濕關節痛,肢節拘攣麻痹,四枝陳舊損傷,經常腹痛 發硬等。
製法: 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丸重6克,每服6克,日服2-3次,溫水或酒送服。
宜忌: 孕婦貧血心臟病月經期禁服。 -
五靈脂
禁忌:血虛無瘀者忌用
性味:甘溫純陰,氣味俱厚。
歸經:入肝經血分
功能:(1)通利血脈,散血和血,經閉能通,血多能止。(2)除風化痰,殺蟲消積。
主治:(1)治血痺血積血眼血痢,腸風崩中,一切血症。(2)心腹血氣,一切諸痛。(3)治
驚疳瘧疝蛇蝎蜈蚣傷。
性狀:北地鳥名寒號蟲矢也,黑色,氣甚燥惡,糖心潤澤者真。
炮製:研末酒飛去砂石用,行血宜生,止血宜炒。
配伍:惡人參。
備註:(1)「一切血證」:圖經云:血暈者半炒半生末服一錢。
(2)五靈脂一兩雄黃五錢酒沖服,滓敷患處,治毒蛇咬傷。
(3)李仲南曰:五靈脂治崩中非下治之藥,乃去風之劑,衝任經虛被風襲傷營血,
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時珍曰:此亦一說,但未及肝虛血滯亦有生
風之義,按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任脈通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無崩漏之患,且易有
子。
(4)「寒號蟲」:即曷旦鳥,夜鳴求旦。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
五靈脂
【性味】氣味甘、溫,無毒。
【功效】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血脈,女子月閉。(酒研)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
五靈脂〔原禽〕
{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五靈脂〔耑入心肝〕即北地寒號蟲鳥矢也〔時珍曰:曷旦乃候時之鳥也,
五臺諸山甚多,其狀如小雞,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自鳴若曰鳳凰不如我;
至冬毛落如鳥雛,忍寒而號,曰得過且過;其矢恆集一處,氣甚臊惡,粒大如豆,
採之有如糊者,有粘塊如糖者,人亦以砂石雜而貨之,凡用以糖心潤澤者為真。〕,
以其受五行之靈,其矢狀如凝脂,故有五靈脂之號。其氣腥臭難聞,其味苦酸而辛;
惟其腥穢難聞,故能入血凝臭穢之處而療其病;惟其味苦酸而辛,
故能入心與肝而泄其滯;是以心中血氣刺痛,婦人產後少腹兒枕塊痛,
及痰挾血成窠囊,血凝作痛,目翳往來不定等症,皆為血分行氣必需之藥。〔宗奭曰:
有人病目中翳往來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則能視,目病不治血,為背理也,
用五靈脂之藥而愈。又有人被蛇毒所傷,良久昏憒,僧以酒調藥二錢灌之,遂甦,
仍以滓敷咬處,少頃,復灌二錢,其苦皆去;問之,乃五靈脂一兩,雄黃半兩,
同為末耳。又李仲南云:五靈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藥,乃去風之劑;風動物也,
衝任經虛,治風傷襲營血,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
方悟古人識見深遠如此,此亦一說;但未及肝血虛滯亦自生風之意,按衝為血海,
任為胞胎,任脈通,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無崩漏之患,且易生子。〕若女子血崩,
經水過多,赤帶不止,宜半生半炒,酒調服之;亦治氣逆癲癇,及解蟲毒藥毒。
但此氣味俱厚,辛羶不堪,綱目指為甘溫,張氏謂非正論,改為性寒,不為無見,
故僅可治有餘之滯;若使氣血不足,服之大損真氣;腥更使人動吐,所當避也。
酒飛去砂石,晒乾入藥,行血宜生,止血宜炒。惡人參。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
五靈脂
【藥用】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ineEdwards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臨床應用】
1.用於胸腹疼痛,經行腹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五靈脂入肝經血分,能通利血脈而消散瘀血,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為治療血滯諸痛的要藥,用於胸腹疼痛、經行腹痛、產後瘀痛,常與生蒲黃同用。
2.用於瘀滯出血病證。五靈脂炒用,行中有止,既能化瘀,又能止血,用於婦女崩漏經多、色紫成塊、少腹刺痛,可與三七、生地、丹皮。此外,本品研末外敷,可治蜈蚣、蛇、蠍等螯咬之症。
【處方用名】五靈脂、炒五靈脂(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或入丸、散用。
【按語】五靈脂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相似,故是一味治療血滯諸痛的要藥。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本品配合活血利氣藥治療冠心病引氣的心絞痛,有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手拈散(《奇效良方》)延胡索、五靈脂、草果、沒藥治心脾氣痛。
中草藥入門學 -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1859個美元。寒號蟲
釋名獨舂。屎名五靈脂。
氣味(五靈脂)甘、溫、無毒。
主治1、心腹痛及小腸疝氣(包括婦女妊娠期間及產後心痛、小腹痛、血氣痛等症)。用五靈脂、蒲黃,等分研末,以醋二杯調末成膏,加水一碗,煎至七成,乘熱服下。痛未止,可再服。以酒代醋亦可,或有醋、糊和藥末為丸,童便和酒送服。此方名「失笑散」。
2、產後惡露不快,腰腹疼痛。或月經不調,久有瘀血。用五靈脂(水淘淨,炒為末)一兩,以好米醋調稀,慢火熬成膏,加蒲黃末調成丸子,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用水與童便各半碗,煎至七成後溫服。再服,惡露即下。如是血塊或閉經可用丸藥磨酒服。此方甸「紫金丸」。
3、男子脾積氣痛。女子血崩諸痛。用水飛過的五靈脂炒干,待煙盡,研為末。每取一錢,溫酒調服。有此藥氣味怪,很難吃,炒存性較好。
此方名「靈脂散」。如將藥末用酒、水童便煎服。則名「抽刀散」,治產後心、腹、脅、肋、腰、胯等處疼痛。能散惡血。
4、產後血暈,不知人事。用五靈脂二兩,半生米炒,研為末。每服一錢,水調下。如口緊閉,可拔開灌藥,入喉即愈。
5、小兒蛔蟲病。用五靈指末二錢、靈礬(火飛)半錢,每取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五成溫服。有蟲吐出即愈。
6、月經不止。用五靈脂炒干,待煙盡,研為末。每取二錢,加當歸二片,投酒一碗中煎至六成,乘熱服,三、五次後可見效。
7、血崩。用五靈脂十兩,研為末,加水五碗,煎成三碗,支渣,再煎為膏,加神曲末二兩,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極效。又方:用五靈脂燒過,研為末。另以鐵器燒紅淬酒,將此酒調藥服。
8、吐血嘔血。用五靈脂一兩、盧薈三錢,共研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二丸,將漿水化下。又方:治血行入胃,吐不止。用五靈脂一兩、黃芪半兩,共研為末,水磅服二錢。
9、化食消氣。用五靈脂一兩、木香半兩、巴豆四十枚(煨熟,去油),共研為末,加糊做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開水送下。
10、消渴飲水。用五靈脂、黑豆(去皮),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冬瓜皮湯送下(無皮,用葉亦可)。一天服二次。不可更服熱藥,可服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若只是小渴,服此方二、三服即止。此方名「竹籠散」
11、手足冷麻。用五靈脂二兩、沒藥一兩、乳香半兩、川烏頭一兩半(炮,去皮),共研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用一丸,以生薑溫酒磨服。
12、骨年腫痛。用五靈脂、白芨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三錢,共研為末,以生薑溫酒磨服。
13、損傷接骨。用五靈脂一兩、茴香一錢,共研為末。先將乳香末敷在極痛處,再在藥上含沙射影小黃米粥,然後把上述配好的藥末撒蓋在粥上,隨即用木塊夾定。三、五日後可見效。
14、咳嗽肺脹。有重型靈脂二兩、胡桃仁八個、柏子仁半兩,共研勻,滴水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甘草湯送下。此方名「皺肺丸」。15、痰血凝結。用五靈脂(水飛)、半夏(湯泡),等分為末,薑汁浸過,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水送下。
16、目生浮翳。用五靈脂、海螵蛸。等分為末,每日以熟豬肝蘸末吃。
17、蟲、蛇咬傷。用五靈脂末塗搽,立愈。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
配伍: 桃仁10g, 紅花10g, 當歸10g,五靈脂10g,制香附10g,秦艽10g,羌活10g,牛膝10g,炙甘草4g,炙地龍5g,乳香10g
功用: 活血袪瘀,通經絡,止痹痛
主冶:全身痹痛,經久不愈,按之更痛,唇青紫或有紫斑
用法: 水煎,一日一劑,分兩次服
藥理: 跌打損傷,必致氣滯血瘀,氣血不通,必然作痛。加之風寒濕聚,糾結成痹,其痛其甚。本方用桃仁、紅花、五靈脂、牛膝化瘀滯,通利血脈,地龍通絡,配合香附、乳香行氣止痛,以達活血化瘀之功效。更以秦花、羌活袪風寒濕痹、瘀痛可解。若痛甚,可加全蠍,以止攣急而緩痛。或加蜈蚣,其力更猛,止痛更佳。痛在腰加烏梢蛇,痛在上部去牛膝,加柴胡,有寒象去秦艽,加制川烏,用以去除風寒。當歸用全歸。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