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鐵板神數『斗甲宮』論科舉

  • 『斗甲宮』論科舉

    Posted by 無相 on 22 5 月, 2006 在 4:01 上午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3588個美元。

    參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91%E4%B8%BE#.E6.98.8E.E3.80.81.E6.B8.85

    古求算鐵版之命主,大多皆為達官貴人,所以鐵版中有大量條文,皆與官職及科舉有關,在坤集內便有『斗(科)宮』和『甲(黃甲)宮』,條文是關於那個甲子年登科和登黃甲,何謂登科和登黃甲呢?那便要考究一下明?清科舉制度:

    明?清時,正式由國家舉行的科考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
    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是在子、午、卯、酉年舉行。鄉試於八月在京城及各省省城的貢院內舉行,亦稱「秋闈」。鄉試每次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鄉試發的稱為「乙榜」,又稱「桂榜」。考中的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中了舉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通過鄉試的舉人,可於次年(即辰、戌、丑、未年)三月參加在京師的會試和殿試。會試由禮部在貢院舉行,亦稱「春闈」,同樣是連考三場,每場三天。會試發的榜稱為「杏榜」,取中者稱為「貢士」,貢士首名稱「會元」。

    得到貢士資格者可以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殿試由皇帝主持和出題,亦由皇帝欽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試只考一題,考的是對策,為期一天。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又稱「金榜」;分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多人,賜「進士出身」。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稱為「傳臚」。殿試只用來定出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能中進士便是功名的盡頭,不能重考以求獲得更高的名次。能夠一身兼解元、會元、狀元的,就是「連中三元」。

    所以鄉科及第、三場捷報和秋闈得意,是同一意思,而名登黃甲、金榜、進士及第和春闈報捷又是同一意思。另外一提,考鄉試之前,需先要通過童試,而童試則在寅、申、巳、亥年舉行,因為比較容易得到,所以沒有被納入鐵版條文之內。

    明白以上的制度,我們就明白不應該有子、午、卯、酉年以外鄉試及第的條文,同樣,也不應該存在辰、戌、丑、未年以外名登黃榜或進士及第的條文。

    hunghun101 replied 17 年, 4 月 前 8 Members · 30 Replies
  • 30 Replies
  • sock

    會員
    22 5 月, 2006 在 5:41 上午

    不錯的分析,看來無相兄又進步!

  • Alex

    會員
    22 5 月, 2006 在 6:18 上午

    不錯的思考方式, 為何不再想想如何使用在流年上呢?

  • 數學家

    會員
    22 5 月, 2006 在 10:16 上午

    無相兄可能忘記了,明清時代的鄉試還有“恩科”。即逢新皇登極、皇帝或太后大壽等國家慶典之年,增加一次鄉試。這樣,子、午、卯、酉之外,也可能有鄉試。倘若這年正是子、午、卯、酉,則除本年有鄉試外,第二年還會有一次鄉試。如此,則鄉試不僅限於子、午、卯、酉之年了。

    一點補充而已。

  • 無相

    會員
    22 5 月, 2006 在 11:57 上午

    我也有問過自己同樣的問題,但當我翻查過坤集及歸納相關條文之後,覺得編者當時並沒有納入此等特殊情況(這個當然是小弟個人的結論)。

  • Alex

    會員
    22 5 月, 2006 在 12:07 下午

    用流年來看便有可能了.

  • Morris

    會員
    23 5 月, 2006 在 5:37 上午

    New Page 1

            合格者 First Class Honoured Degree
    1 童試 寅申巳亥年      
    2 鄉試秋闈 子午卯酉年八月 乙榜桂榜 舉人 解元
    3 會試春闈 辰戌丑未年三月 杏榜 貢士 會元
    4 殿試 會試年四月 甲榜金榜 進士 狀元榜眼探花傳臚

    [ 本帖最後由 Morris 於 2006-5-23 01:45 PM 編輯 ]

  • Alex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7:14 上午

    大家記不記得鐵版數曾又給人叫做”量命尺“呢?

    上面幾篇的討論, 便正是”量命尺“的核心概念. 大家可細心思考便可能會有所得著.

    但最好將第七樓的表格放到一旁作參考, 甚至不要看, 因為這個整理好的表格, 正好將所有解釋部份抽走了, 在這表格, 只會看到一個明清科舉制度的舉行年份而己, 無甚術數意義. 亦因此令大家失去了思考”量命尺”的意義的路向了. 慎之慎之.

  • Morris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7:28 上午

    原帖由 Alex 於 2006-5-24 03:14 PM 發表
    大家記不記得鐵版數曾又給人叫做”量命尺“呢?

    上面幾篇的討論, 便正是”量命尺“的核心概念. 大家可細心思考便可能會有所得著.

    但最好將第七樓的表格放到一旁作參考, 甚至不 …

    那就請你用量命尺批一次命來看看

  • Alex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8:09 上午

    原帖由 Morris 於 2006-5-24 03:28 PM 發表

    那就請你用量命尺批一次命來看看

    我有甚麼理由要批命給你看? 你先公開批一次給我看, 我就批給你看, 你敢不敢呢?

    而且現在是討論, 你是版主, 請勿離題. 要就發表你的見解. 不要只叫人給你資料. 量命尺我曾解釋過給你聽, 但當時我沒有用量命尺這名詞而己, 你不記得了嗎, 看來你記性也不是這麼好啊. 呵呵. 你大可寫出來, 我可不需要甚麼版權.

    就請版主發表量命尺的理論吧!

    [ 本帖最後由 Alex 於 2006-5-24 04:12 PM 編輯 ]

  • Morris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9:11 上午

    原帖由 Alex 於 2006-5-24 04:09 PM 發表

    我有甚麼理由要批命給你看? 你先公開批一次給我看, 我就批給你看, 你敢不敢呢?

    而且現在是討論, 你是版主, 請勿離題. 要就發表你的見解. 不要只叫人給你資料. 量命尺我曾解釋過給你聽, 但當時我沒有用量命 …

    理由就是你能否證實你的量命尺理論。
    我可沒有提過新的理論啊,沒有義務要證明甚麼。

  • huang1999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9:31 上午

    原帖由 Alex 於 2006-5-24 03:14 PM 發表
    大家記不記得鐵版數曾又給人叫做”量命尺”呢?

    上面幾篇的討論, 便正是”量命尺”的核心概念. 大家可細心思考便可能會有所得著.

    但最好將第七樓的表格放到一旁作參考, 甚至不要看, 因為這個整理好的表格, 正好將所有解釋部份抽走了, 在這表格, 只會看到一個明清科舉制度的舉行年份而己, 無甚術數意義. 亦因此令大家失去了思考”量命尺”的意義的路向了. 慎之慎之.

    依照Alex兄所言,明清時代與現今不同,官職學校皆不同,
    雖時空制度皆大不相同,但條文依然可套用,現代並不需大翻修鐵板條文了?
    :查找:

  • Alex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9:37 上午

    原帖由 Morris 於 2006-5-24 05:11 PM 發表

    理由就是你能否證實你的量命尺理論。
    我可沒有提過新的理論啊,沒有義務要證明甚麼。

    呵呵, 我有必要給你批命作証明嗎? 我有這義務嗎? 是不是不給批命証明便不能來這裏討論呢? 有新理論便要給你批命來証明? 我可沒聽過也沒看過這裏有這樣的版規. 你連我那舊理論都不肯發表, 你便要我給你証明新理論? 就看看這裏的版主是不是連一點理論心得或見解都不敢或不肯發表而己.

    你沒有新理論不打緊, 那便將我說過給你知的理論說出來吧, 我說過不會說你侵權. 或許我看到你不正確之處, 還可能再給你更新修正呢! 這才是互動的討論, 可不是你說批命便要給你批命. 你要証明便要給你証明, 你自己坐著檢現成便宜嗎? 一點見解都不給出來便硬要人給資料你. 這個版主真的很易當啊.

    不要再離題了, 版主應有的責任就是不要令討論離題, 更不用說想引起筆戰的貼文是否應貼出來呢?

    不想發表便站在一旁看我們的討論研究, 要參與研究就應給予實質的意見及見解. 不要忘記你是版主啊. 破壞的行為還是慎之而行好一點.

  • Alex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9:40 上午

    原帖由 huang1999 於 2006-5-24 05:31 PM 發表

    依照Alex兄所言,明清時代與現今不同,官職學校皆不同,
    雖時空制度皆大不相同,但條文依然可套用,現代並不需大翻修鐵板條文了?
    :查找:

    簡單點來說, 我們看是條文的所帶出來的概念思想而不是條文的一字一句. 由這概念引伸的意義便可適合的用於任一時代. 對不對?

  • Morris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9:43 上午

    原帖由 Alex 於 2006-5-24 03:14 PM 發表
    大家記不記得鐵版數曾又給人叫做”量命尺“呢?

    上面幾篇的討論, 便正是”量命尺“的核心概念. 大家可細心思考便可能會有所得著.

    但最好將第七樓的表格放到一旁作參考, 甚至不 …

    不能證明自己理論的話,八樓批評七樓的理論又如何成立?

  • Alex

    會員
    24 5 月, 2006 在 10:14 上午

    原帖由 Morris 於 2006-5-24 05:43 PM 發表

    不能證明自己理論的話,八樓批評七樓的理論又如何成立?

    請版主不要寃枉我, 我的是建議, 不是批評. 你不是連建議及批評都分不清吧?

    七樓的表格根本不是理論, 只是一個表格, 而且內容只是將第一樓的東西放進去. 那甚可能去批評一個表格呢? 批評他的格式不好看嗎? 而就算是批評, 也只可說我是批評第一樓, 但我完全沒有批評, 而且更是完全同意第一樓的說法.

    再者, 有什麼理由要証明了八樓才可以評論七樓的表格呢? 八樓是提供見解及方向給人思考, 不是理論. 亦不是批評. 只是建議, 建議也要批命來証明的嗎? 而且還要是用批命來証明呢? 版主可否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要用批命來証明一個建議呢?

    而且我們網友正在熱烈的正常討論, 又不肯發表意見, 更不肯發表見解, 硬要來破壞又有何居心呢? 想我們不再討論便鎖文或整篇刪掉, 你有權這樣做的.

    [ 本帖最後由 Alex 於 2006-5-24 06:23 PM 編輯 ]

Page 1 of 2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