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如何受用?

    Posted by 無鹽蛇蠍 on 15 4 月, 2006 在 3:31 上午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4764個美元。

    茶杯能裝得進東西,才能發揮物用;人能聽得進忠言規勸,才能進德,才堪大用。凡事接受以後,才能產生力用;拒收,永遠進不了心田,如何受用?

    許多人的一生,就是因為聽了一句佛法,一句格言,而一生受用無窮,甚至自受用外,還能他受用。所以一個人不管動靜閒忙,要能時時虛懷若谷,要像容器一樣,處處接受;接受才能成為自己的營養,才能受用,千萬不能像絕緣體一樣,凡事排斥,則永遠無法受用。

    如何受用?在《菜根譚》裡有四點意見,值得我們參考:

    第一、閒中不空過,忙處有受用:

    一個人的成功,固然要在重要時刻一股作氣,發揮實力,始能克竟其功;其實平時的養深積厚、培養因緣,更是功不可沒。所以,平日閒暇的時候,切莫放逸閒散;當生活清閒時,要計畫它,要懂得把握時機,讓自己沉潛、蘊釀。

    自古「聖人韜光,賢人遯世」,正是因為他們懂得韜光養晦,以待因緣。所以「閒中不空過,忙處有受用」;平時蓄積力量,自可蓄勢待發。

    第二、隱中不欺心,明處有受用:

    現在是個講究「透明化」的時代,凡事要能禁得起別人的檢視,要公開、公平、公正,要能攤在陽光下,表示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所以有「陽光法案」。

    其實古聖先賢早有「君子不欺暗室」之教,所謂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所以只要是君子,必須慎其獨,要時時刻刻都有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般的自我約束、自我警惕。

    一個人能有「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的坦蕩胸懷,養成習慣以後,處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都能光明磊落,表裡如一,自然受人尊敬。所以隱中不欺心,自然明處有受用。

    第三、靜中不妄動,動處有受用:

    「動中乾坤大,靜裏日月長」,人的生活有動的一面,也有靜的一面。當動的時候,要讓自己活躍起來,充滿朝氣活力,要與社會大眾融成一片,才能有發展;當靜的時候,也要懂得享受寧靜安祥、輕鬆自在的獨處之樂。

    所謂「靜中不妄動,動處有受用」,懂得在靜中涵養實力,才能隨時再出發。所以人生要能動能靜,能夠動靜一如,這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第四、迷中不執著,悟處有受用:

    人在迷惑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的煩惱,許多的心結打不開,通常都是因為自己鑽牛角尖,自己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當你覺得不順利,當你有了煩惱的時候,不管如何迷惑、愚痴、邪見,只要不執著,就有辦法化解。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能夠不斷尋求解決之道,就會有所覺悟,有了覺悟就會有受用,此即「迷中不執著,悟中有受用。」

    佛教講開悟,有頓悟與漸悟之分;即使是頓悟,也要從漸修而來。所以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否不斷進步,端視自己用心。能夠處處用心,時時虛心;小處不放過,點滴累積,一旦功夫純熟,自能受用。

    所以關於「如何受用」,有四點:

    第一、閒中不空過,忙處有受用。
    第二、隱中不欺心,明處有受用。
    第三、靜中不妄動,動處有受用。
    第四、迷中不執著,悟處有受用。

    geogre replied 19 年, 5 月 前 2 Members · 1 Reply
  • 1 Reply
  • geogre

    會員
    15 4 月, 2006 在 4:59 上午

    :f25::f25::f25::f25::f25: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