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岐黄易脉【春日養生特輯】

  • MissC

    會員
    31 3 月, 2012 在 2:24 下午

    季節性眼過敏 先點眼藥水預防
    蘋果日報

    天氣忽冷忽熱,又到了季節交替的時候,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每年到了換季的時候就會有許多患者因過敏性結膜炎求診,佔所有患者的3~4成,尤其冬天進入春天時溫差變化較大,更容易出現眼睛充血、異物感嚴重的過敏情形,建議過去有眼睛過敏病史的患者,可在不適症狀出現前先就醫,在醫師建議下點抗組織胺眼藥水,可預防或減緩過敏性結膜炎症狀。

    易造成乾眼症
    過敏性結膜炎是因過敏原接觸人類眼、鼻或口部,引起結膜發炎反應,症狀包括眼睛癢有異物感、流眼淚、灼熱感、眼睛充血及水樣分泌物,許多人經常會忍不住揉眼睛,因而容易傷害角膜、甚至造成角膜破皮。陳逸川醫師表示,體質是罹患過敏性結膜炎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會發癢不適,也會造成眼睛淚水分泌減少,進而導致乾眼症,而眼睛乾澀又會使過敏情形更嚴重,因而一直不斷地惡性循環。

    環境少過敏原
    換季時想要預防過敏性結膜炎,最好提早1~2周至眼科求診,在醫師建議下先點抗組織胺眼藥水,但因為近來天氣難以預料,所以只要尚未出現過敏症狀,就可先點眼藥水預防,可減緩之後過敏的不適感。除此之外,環境也要盡量減少過敏原,可多利用空氣清淨機、除濕機,減緩過敏情形。

    :f41:

  • MissC

    會員
    31 3 月, 2012 在 2:24 下午

    季節交替 防憂鬱症 躁症 發作
    蘋果日報

    冬春交替時天氣不穩定,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張育彰表示,換季忽冷忽熱、陰雨綿綿等因素,都可能使情緒受影響,導致憂鬱症、躁症發作,當持續有情緒低落、易疲倦、失眠、缺乏自信、食欲及活動量減少等憂鬱傾向,超過2周以上宜就醫諮詢,若出現情緒異常亢奮、精力過於充沛、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講話及活動量變多、衝動購物等躁症症狀,超過1周也要就醫診療。

    勿自行增減藥量
    張育彰醫師提醒,憂鬱症、躁症患者應規律服藥,察覺情緒有變化或異常時,應回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勿自行增加藥量或停藥,避免症狀惡化。而現代人壓力大、生活步調快,習慣不停地處理、解決問題,卻常忽略自己的情緒,宜透過紓壓管道如培養個人嗜好或與至親好友聊天等,幫助紓解情緒,而適度運動如進行快走、跑步、瑜伽等有氧運動,也有助紓壓,且運動不需設立目標,只要做得開心、感覺放鬆就好。

    腹式呼吸助放鬆
    心情煩躁、鬱悶時,張育彰醫師建議,藉由深沉的腹式呼吸,可鎮定情緒、放鬆身體,先用鼻子深吸氣4~5秒至腹部鼓起,肚子再用力往內收、嘴巴慢慢吐氣8~10秒並反覆進行,每次1~2分鐘。此外,喝酒紓壓易因過量飲用導致情緒失控,還可能依賴成癮,不宜攝取過多咖啡因,以黑咖啡來說每天最多1~2杯,1杯約150~200c.c.,以免造成心悸,反而讓情緒失衡。

    :f41:

  • MissC

    會員
    31 3 月, 2012 在 2:27 下午

    溫差大 蕁麻疹增5成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季溫差大,外界風邪易侵襲體表,中醫師張家蓓表示,飲食不節制如愛吃油炸物、飲酒,脾胃會生濕熱氣,壓力大也會讓肝火上升,皆易導致蕁麻疹發作,入春後蕁麻疹求診患者增約4~5成,宜多吃蔬果、喝茶飲,助清熱解毒、平肝化濕。

    除飲食、壓力也會引發急性蕁麻疹,易累、氣色蒼白的氣血不足體質,及吃飽後易睏倦、四肢冰冷的脾肺兩虛體質,則易有慢性蕁麻疹、反覆發作的問題,宜飲用高麗參、甘草等藥材泡製的茶飲,幫助補益脾肺;並可按壓血海穴、曲池穴來緩解搔癢。

    這樣做

    吃蔬果平肝化熱
    深綠色蔬菜如莧菜、菠菜及胡蘿蔔、番茄、柑橘類如檸檬、柳橙等蔬果,能平肝火、化濕熱,當中的維生素A、C、B群等抗氧化成分,也可提升免疫力及增加皮膚修復力。

    按穴道清熱止癢
    指腹按壓手掌張開、掌心包覆膝蓋骨後大拇指尖處的血海穴,及手肘彎曲成直角、肘彎橫紋的頂端處的曲池穴,助活血清熱、祛風散邪,緩解蕁麻疹發作的搔癢不適,每次10~15下。
    MN07_003.jpg

    喝茶飲

    連翹菊花 助解毒
    取連翹、菊花各5克,加300c.c.熱水燜泡1~2分鐘後飲用,可疏散風熱、解毒及平肝疏肺,緩解蕁麻疹急性發作時的起疹、搔癢等症狀,當天喝完,天天飲用至症狀減緩為止。

    人參甘草 益脾肺
    有慢性蕁麻疹體質者,可將高麗參、甘草各3克,加500c.c.熱水燜泡約10分鐘後飲用,可天天喝當作日常保養,有助補脾養肺、益氣生血及清熱解毒,減少蕁麻疹發作機會。

    醫師說

    勿用力搔抓止癢
    中醫師 張家蓓
    蕁麻疹發作時,勿用力搔抓止癢,以免抓出傷口、發炎,嚴重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飲食應少吃含色素、香料的加工食品如蜜餞、軟糖、罐頭等。

    :f41:

  • MissC

    會員
    31 3 月, 2012 在 2:28 下午

    春天易起疹 中醫求診增3成
    蘋果日報

    天氣變化大的春季,外界風邪易侵襲人體,增加皮膚過敏、起疹機率。中醫師張家蓓表示,除了天氣因素,春天人體陽氣準備升發,但體內殘留的寒氣會阻礙陽氣運行,加上肝氣變旺盛,也易耗損肝血,使皮膚變較敏感。入春後求診患者較之前增加約3~4成,並以代謝較差的濕熱阻滯體質、氣色蒼白的血虛體質、愛吃炸辣食物的風熱體質及怕冷、易頭痛的風寒體質較易發生。

    依體質喝茶飲
    要減少皮膚敏感、起疹問題,張家蓓中醫師指出,平時可依體質喝茶飲調理,濕熱阻滯體質選擇具清熱化濕、解毒功效的金銀花、梔子,血虛體質以當歸、刺蒺藜來補血活血、袪風止癢,風熱體質用能散風透疹、解熱的荊芥、甘草,風寒體質則以防風、生薑,助袪風散寒、抗敏消炎。茶飲做法皆為取藥材各3克,加500c.c.水以小火煮開熄火、蓋上蓋子燜5分鐘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飲食部分,張家蓓醫師建議,深綠色蔬菜如菠菜,有助調理肝氣、解熱,含維生素A、C的番茄、胡蘿蔔等蔬果,能抗氧化、增加皮膚修護力,而油炸、辛辣食物如炸雞,易讓體內生濕熱氣及阻礙脾胃氣運行,皮膚敏感者少吃。另皮膚過敏、起疹宜就醫治療,勿用偏方如生薑或帶涼感的薄荷精油塗於患部,以免過度刺激皮膚,反而加劇發炎、過敏症狀。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0:50 上午

    高血壓 肝炎 春天宜養肝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春天腳步已到,由於溫差大、季節轉替,許多人會出現暈眩、疲勞等症狀,莊雅惠中醫師表示,依中醫理論,春天與人體的肝臟相對應,以疾病來說,高血壓與肝炎患者尤其要注意健康,建議在換季期間飲食要營養均衡,同時也要睡眠充足,維持肝臟健康,以免病況惡化。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春天宜溫補陽氣、養血滋潤,是養肝的好時機,但相對來說,若是原本肝臟功能不佳的人,此時就要特別注意。以肝炎患者來說,要小心不能過度疲勞,以免肝火過旺;而高血壓是肝火上升所致,也要睡眠充足、避免疲累,飲食方面則要盡量清淡,以免讓肝火一直上升,影響健康。

    高血壓

    定期量血壓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首先要每天測量血壓,也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藥物,切忌自行停藥。另外,也要保持愉快心情與適度運動,讓身心盡量放鬆,才能控制好血壓。

    宜睡眠充足
    想要養肝,一定要有充足的休息,莊雅惠中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要避免過度疲倦,每天應睡足8個小時,要在晚上11點前就寢。另外,飲食也少吃過油、過鹹的食物,也要避免菸酒,以免血壓上升。

    肝炎

    可用醋調味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肝炎患者飲食要盡量清淡、易消化,可吃有助脾胃消化功能的中藥材或食物,如黃耆、黨參、山藥、薏仁等。而醋味的酸能夠入肝經,有保肝功效,所以食物可用些許醋來調味。

    避免太疲勞
    肝炎的患者最忌疲勞,要早睡早起,而且不管是運動或工作,也要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量或工作量,以不感到疲勞為主。莊雅惠中醫師提醒,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外,肝炎患者也要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以了解病況。

    醫師說

    多補充水分
    莊雅惠中醫師
    告別冬季,氣溫逐漸上升,建議要多補充水分,避免體內過於燥熱,尤其是容易汗流浹背的人更要多喝水,1天約2000~3000c.c.左右。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0:52 上午

    溫差大濕氣重 易頭痛
    蘋果日報

    溫度變化快的春季,日夜溫差或進出室內外易因頭部血管擴張收縮過快而頭痛,中醫師張家蓓表示,環境濕氣漸增也會影響脾胃機能,使體內濕氣較難排出,讓氣血循環變差、無法運行至頭部。頭痛外還會有頭暈、頭重及肩頸痠痛等不適,入春後頭痛求診患者較之前增約3成,以胸悶、易喘的氣虛體質,食欲差、易腹脹的脾虛體質,及免疫力差、少運動的營衛不調體質易發生。

    做好保暖喝茶飲
    要減緩頭痛,張家蓓中醫師指出,除了隨身帶外套、圍巾保暖外,也可喝茶飲調理,如茯苓加甘草可健脾益氣、利水;黃耆配葛根能補氣升陽、增免疫力;藿香搭人參鬚能補氣益脾、化濕,以上茶飲只喝1種或交替天天喝皆可,做法皆為取藥材各3克,加500c.c.水以小火煮開熄火、蓋上蓋子燜5分鐘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另外,多運動有助氣血循環、減少發生頭痛機會,久坐者應每隔30分鐘起身走並做伸展動作,將頭先往右肩方向靠、停10秒後換邊,左右各做10~15次,或將右臂繞過並貼於頭頂、右手碰觸左耳後順著後腦勺將手臂往下移後換邊做,左右各做10次,能促進氣血循環並讓陽氣升發至頭部,助提神醒腦,緩頭昏頭重感。
    MN09_031.jpg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0:54 上午

    季節交替 眼過敏增3成
    蘋果日報

    冬、春季節交替,是眼過敏好發時節,眼科醫師呂大文表示,最近2周因眼過敏來求診患者較之前增2~3成,眼過敏會有刺癢、眼眶發紅、異物感、流淚、畏光、分泌物變多、視力模糊等症狀,當眼睛過敏時,可用毛巾沾冷水,冷敷雙眼5~10分鐘緩解,切忌亂揉眼,也別自行購買眼藥水亂點,以免症狀加劇。

    避開日常過敏原
    呂大文醫師指出,眼過敏的患者,多半本身有過敏體質,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提醒若本身有過敏體質者,除了控制好症狀外,日常也應盡量避開可能的過敏原如花粉、冷空氣等,包括早晨出門或空氣較冷時戴口罩,風砂較大時戴護目鏡保護;此外,若有戴隱形眼鏡者,應暫時改戴眼鏡,可避免乾澀導致搔癢等不適感更明顯。

    持續多日應就醫
    眼科醫師鄭惠川也提醒,若做到冷敷、避開過敏原,眼過敏症狀仍沒改善、持續3~4天,最好立即就醫。治療眼過敏的藥物成分可概分為抗組織胺、類固醇和肥大細胞穩定劑,抗組織胺用於治療過敏;類固醇主要用在眼睛急性發炎期,或當抗組織胺治療效果不彰才用;至於肥大細胞穩定劑則可預防,需在預估發生症狀的前兩周使用,一天點4次、每隔4小時點1次。目前還有一種新式藥物,是綜合肥大細胞穩定劑和抗組織胺兩種,兼治療與預防雙重功效,可在預估症狀發生的前1周或眼睛剛開始癢時就使用,每天早、晚各點1次。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0:54 上午

    濕熱氣增 腹瀉求診增3成
    蘋果日報

    春天人體肝氣較混亂,加上天氣轉熱、濕氣漸增,會使脾胃機能變虛弱而易腹瀉,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春後的腹瀉求診患者,較之前增加約3成,建議持續有腹瀉症狀時應先看西醫,確認是否為急性腸胃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引起,待症狀減緩後再找中醫師依體質服用中藥調理,減少腹瀉發生。

    喝茶飲健脾袪濕
    中醫師張家蓓指出,起床後易拉肚子的腎虛體質、情緒波動大的肝鬱體質、食欲差又易累的脾虛體質以及大便黏、味道明顯的濕熱體質,較易有腹瀉問題,可依體質喝茶飲改善;腎虛體質用五味子、茯苓來補腎益脾,肝鬱體質以白朮、白芍助養肝補脾,脾虛體質選用能健脾補虛、利水的山藥、薏仁,濕熱體質則以藿香、甘草解熱、益氣化濕,以上茶飲做法皆為取藥材各5克,加3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少吃冰品及冷飲
    另外,中醫師張家蓓提醒,日常飲食勿太油、太辣,並少喝冰冷飲品,避免過度刺激腸胃、生濕熱氣與耗損脾胃氣,導致脾胃運作及水分運化機能不佳,而腹瀉急性期飲食要清淡,以好消化的白粥、吐司為主,且將運動飲料加水以1:1比例調配後喝,避免脫水並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01 上午

    芳香4花茶 升陽氣疏肝
    按摩穴位 緩頭暈煩躁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季陽氣逐漸升發,養生宜調理肝氣、養陽,中醫師張家蓓表示,飲用茉莉、菊花、玫瑰、金銀花等性偏甘涼的花朵類茶飲,可降肝火、理肝氣,散發的芳香氣息與辛味,則能升發陽氣與去除身體殘餘寒氣,幫助安定情緒、舒緩疲累感,與檸檬皮、人參鬚、甘草等材料搭配,還可美膚、益氣健脾。除了喝茶飲,平時也可按壓足臨泣、三陰交等穴位來疏理肝氣,改善頭暈目眩、煩躁等問題。

    喝茶飲

    茉莉檸檬茶
    材料:茉莉花3克、檸檬1/4顆皮刨絲。
    功效:茉莉花平肝解鬱,檸檬皮理氣抗疲勞、美膚。
    做法及用法:茉莉花加300c.c.熱水燜泡5分鐘,再放入檸檬皮燜5分鐘,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銀花薄荷飲
    材料:金銀花、薄荷各3克。
    功效:金銀花清肝升陽、活血解毒,薄荷疏肝解鬱、散風熱。
    做法及用法:藥材加入3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玫瑰甘草茶
    材料:玫瑰花、甘草各3克。
    功效:玫瑰花疏肝解鬱、活血,甘草益氣補中、健脾。
    做法及用法:藥材加入3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菊花參鬚飲
    材料:菊花、人參鬚各3克。
    功效:菊花平肝明目、益陰,人參鬚補氣、提神醒腦。
    做法及用法:藥材加入3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按穴道
    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就可隨時按。

    足臨泣穴
    位置:腳背第4、5趾間、趾骨交界凹陷處。
    作用:平肝熄風、升發陽氣、清利頭目。
    g01.jpg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的位置。
    作用:疏肝理氣、滋陰健脾、通經活絡。
    g02.jpg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橫指寬處。
    作用:疏肝益脾、調理氣血、鎮靜安神。
    g03.jpg

    醫師說

    做和緩運動
    中醫師 張家蓓
    春天宜做和緩運動,如太極拳、伸展操或散步等,助舒展肝氣,每天15分鐘,作息則應早睡早起,於晚上11點前就寢、睡足7至8小時,以利陽氣吸收。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02 上午

    早餐吃飽喝茶飲 緩春睏疲累
    黃耆人參補氣 薄荷油滴穴位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季忽冷忽熱、陽氣漸增,身體易因調適不及,出現疲倦、昏沉及頭暈等春睏症狀,也常有鬱悶、煩躁感,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春後因疲累、倦怠感明顯求診的患者,較之前增約1~2成,早餐宜攝取充足營養,提供身體及大腦能量,並喝添加黃耆、高麗參、茉莉等藥材茶飲,助補氣活血、疏肝解鬱及提神醒腦。

    張家蓓中醫師指出,春天易睏倦主要因天氣漸暖、血管擴張使腦部含氧量下降,體內殘餘的寒氣則會阻礙陽氣升發,加上不少人仍在天氣轉冷時吃藥膳進補,飲食太油膩也會造成虛火上升、肝火旺,以上因素除了加重疲累感,也會有煩躁、頭暈、口乾舌燥等情形,建議作息要正常、少熬夜,以免耗損肝氣,易累者提早就寢,並多到戶外活動,活絡陽氣及氣血循環,而當感覺昏沉、腦鈍時,可用帶涼感的薄荷油、綠油精等,滴於內關、風池穴等穴位來提神、醒腦。

    這樣做

    吃早餐補足能量
    早餐吃8、9分飽,並兼顧澱粉、蛋白質、纖維質等營養,給予立即能量及提供大腦能量、讓思緒清晰,如瘦里肌肉或鮪魚加蔬菜的三明治1個,或御飯團、茶葉蛋各1個,再配切塊水果或生菜沙拉1碗。

    提早15分就寢
    作息正常、睡眠足能養肝血、補肝氣,易睏倦者較平常就寢時間提前15分鐘上床,但最晚勿超過晚上11點,並睡足7~8小時,另宜多到戶外踏青,以利肝氣舒展及氣血循環,較不易疲累、鬱悶。

    內關風池穴提神
    將含薄荷成分、帶清涼感的綠油精、白花油、薄荷油等,滴1小滴於手腕內側橫紋3指寬中央處的內關穴,或頸後近髮際線處的風池穴,滴後不需抹開,有助升發陽氣、提神及緩頭暈、頭痛不適。
    MN06_004.jpg

    喝茶飲
    茶飲做法皆為藥材加500c.c.水,以小火煮開後熄火燜5分鐘即可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黃耆紅棗升陽氣
    材料:黃耆、去籽紅棗各3克。
    功效:黃耆可益氣升陽、活血生血及提升免疫力,紅棗有助補氣、健脾益胃、養血安神、緩煩躁感。

    人參甘草安心神
    材料:高麗參、甘草各3克。
    功效:高麗參具增補元氣、健脾生津、安神定志及明目益智等功效,甘草則可益氣補中、清熱解毒。

    茉莉薄荷助疏肝
    材料:茉莉、薄荷各3克。
    功效:茉莉助行氣和中、平肝開鬱及升發陽氣,薄荷則能疏理肝氣、散風熱及清利頭目、提神緩疲勞。

    醫師說

    飲食清淡少炸辣
    中醫師 張家蓓
    深綠色蔬菜、番茄、奇異果等可平肝降火,豆芽菜、豆苗等有助陽氣升發,油膩及炸、辣食少吃,以免肝火上升、耗肝氣更易累。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03 上午

    4茶飲 健脾消水腫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天人體仍有殘餘寒氣,易讓陽氣升發不全,加上肝氣旺盛使脾氣運行不順,也會影響水分代謝而水腫,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春後水腫患者女性較男性多約1倍,持續有水腫應先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心臟、腎臟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異常等疾病引起,非疾病造成再找中醫師調理,依體質飲用含茯苓、玉米鬚等藥材的茶飲健脾化濕,飲食勿太鹹,少吃冷飲、冰品、竹筍、白蘿蔔及大、小白菜等寒涼性食物,以免阻礙脾氣運行,不利排水。

    喝茶飲
    做法皆為藥材加500c.c.水,以小火煮開後熄火燜5分鐘即可飲用,於早上喝完,可天天喝。

    乾薑茯苓茶
    適用對象:易全身水腫、怕冷的陽氣不足體質。
    材料:乾薑、茯苓各3克。
    功效:乾薑溫中回陽、暖脾胃,茯苓利水滲濕。

    生薑白朮飲
    適用對象:臉部易水腫,嚴重會全身水腫的脾虛體質。
    材料:生薑、白朮各3克。
    功效:生薑益脾、活血除濕,白朮能補氣、健脾利濕。

    茯苓澤瀉茶
    適用對象:下肢易水腫,疲累、尿量少的腎虛體質。
    材料:茯苓、澤瀉各3克。
    功效:茯苓健脾利水、化濕,澤瀉補虛、行水消腫。

    玉米甘草飲
    適用對象:四肢易水腫、體溫偏高的濕熱瘀阻體質。
    材料:玉米鬚、甘草各3克。
    功效:玉米鬚利尿消腫、瀉熱,甘草益氣清熱。

    醫師說

    運動助排水
    中醫師 張家蓓
    運動可促進氣血循環、助排水,每天至少15分鐘,易水腫者因體質虛弱,先從和緩運動如散步開始,再漸進增運動量,以免過度耗氣,水腫更不易消除。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05 上午

    喝茶飲 調體質 防夏季4病
    按壓穴位 緩腸胃不適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

    時序已進入春天,天氣多變化、溫差也相當大,有時氣溫攀升時彷彿已進入夏季,莊雅惠中醫師表示,夏天陽氣過盛,許多人容易有腸胃炎、中暑、皮膚炎、眼睛過敏等問題,其實可在春天時先喝茶飲調養體質,避免夏天時病況嚴重,例如可喝添加桂花、佛手等中藥材的茶飲,可養胃消脹氣,預防腸胃炎發生。另外,也可按壓大陵、足三里等穴位,可補氣養血、緩和腸胃不適問題。

    喝茶飲
    若經常排軟便或易腹瀉者,以下茶飲再加葛根3錢,容易便祕者則再加決明子3錢。

    桂花茶 防腸胃炎
    材料:桂花1.5錢,玉竹、黨參及枸杞各3錢,佛手1.5錢。
    功效:桂花養胃;玉竹滋陰;黨參益氣生津;枸杞養肝腎;佛手消脹氣。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燜約5分鐘後加冰糖調味,4份茶飲於2天內喝完。

    補氣茶 避免中暑
    材料:粉光參2錢,麥冬1兩,黃耆1.5,五味子1.5錢。
    功效:粉光參補氣;麥冬清熱養陰;黃耆補氣;五味子滋陰。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燜約5分鐘後,4份茶飲於2天內喝完。

    黃精茶 緩皮膚炎
    材料:蜜黃精5錢,何首烏3錢,絞股藍2錢,紫蘇2錢及茉莉花1.5錢。
    功效:蜜黃精養肺;何首烏益精血;絞股藍清熱;紫蘇散寒;茉莉花理氣。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 5分鐘後即可,4份茶飲於2天內喝完。

    蘋果茶 防眼過敏
    材料:檸檬、蘋果各半個,桑椹、天冬各3錢,木賊、茯苓、楮實子各2錢。
    功效:明目、清熱消炎、補肝腎。
    做法:檸檬切片、蘋果去皮切塊;藥材加1500c.c.水泡半小時,以大火煮滾轉小火煮半小時,再將藥汁泡水果燜5分鐘加果糖,果肉可吃,2天內喝完。

    按穴位
    用指腹按壓各穴位5秒後休息1秒,只要感到不適就可按壓,每天不限次數。

    大陵穴
    位置:手掌向上,手腕內側橫紋中央處。
    功效:活血止痛、行氣和胃,緩減腸胃問題。
    MN08_006.jpg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突起骨頭下4指寬位置。
    功效:調理脾胃、補氣養血,為消化養生常用穴。
    MN08_007.jpg

    醫師說

    不要喝冰水
    莊雅惠 中醫師
    天氣漸熱,很多人開始喝冰飲,《本草綱目》記載,「冷熱相激,變生諸疾」。天氣再熱都不要喝冰水,以免易生病。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07 上午

    當歸枸杞茶飲 明目緩眼乾
    補肝腎養血 按穴位促循環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林明佳

    入春後許多人有眼睛乾澀問題,中醫師張家蓓表示,中醫觀點認為肝開竅於目,春天肝氣旺盛,用眼過度會耗損肝氣及肝血,也會造成肝火上升,進而出現眼睛乾澀、帶血絲及異物感、看東西模糊等情形,而肝血不足、肝腎陰虛、肝火上炎、氣血虧虛等體質更易發生,依體質飲用含當歸、枸杞、梔子、高麗參等藥材的茶飲,有助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當眼睛感覺痠澀時,則可按壓睛明、承泣穴等穴位,促進氣血循環、紓緩不適。

    喝茶飲
    茶飲做法及用法皆為藥材加500c.c.水,以小火煮開再燜煮5分鐘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喝。

    當歸黑棗飲
    適用對象:易頭暈耳鳴、眼乾澀、有異物感及分泌物的肝血不足體質。
    材料:當歸以及去籽後的黑棗各3克。
    功效:當歸補肝血、活血,黑棗補腎養血。

    枸杞菊花茶
    適用對象:眼昏花、視物不清,下午4、5點後體溫易高的肝腎陰虛體質。
    材料:枸杞、菊花各3克。
    功效:枸杞具滋補肝腎、益氣明目功效,菊花清熱養陰、平肝明目。

    梔子甘草飲
    適用對象:愛吃炸辣食物,易頭痛、口苦、眼睛有血絲的肝火上炎體質。
    材料:梔子、甘草各3克。
    功效:梔子能清肝火、涼血、消腫止痛,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

    人參紅棗茶
    適用對象:眼乾、臉色蒼白,易頭暈目眩、疲累及腰痠的氣血虧虛體質。
    材料:高麗參以及去籽紅棗各3克。
    功效:高麗參增補元氣,紅棗補中益氣、養血。

    按穴位
    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就隨時按。

    睛明穴
    位置:鼻樑與內眼角交界凹陷處。
    功效:促進循環,紓緩眼睛乾澀、消除疲勞。
    MN05_017.jpg

    承泣穴
    位置:黑眼球正下方約1公分眼眶的凹陷處。
    功效:清熱、促進循環、緩眼睛腫痛。
    MN05_018.jpg

    光明穴
    位置:外側腳踝骨往上約7橫指寬處。
    功效:通絡明目,緩解視物不清、頭目昏花感。
    MN05_019.jpg

    醫師說

    勿用眼過久
    中醫師 張家蓓
    看書或電腦螢幕應每30分鐘休息5分鐘,看看遠方或起身走走,此外不宜用帶涼感的白花油、綠油精等塗於眼周紓緩,以免刺激眼睛,造成過敏或發炎。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09 上午

    春天關節痠痛 求診增3成
    喝茶飲調理 按穴道活血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春季忽冷忽熱,易讓體內濕熱氣或風寒氣過重,引發關節、筋骨痠痛。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入春後求診者較之前增加約3成,氣血不足及腎氣虛體質更易發生,發作時可喝羌活、薏仁等藥材茶飲止痛消腫,平時則依體質飲用高麗參、杜仲等藥材茶飲來補氣、益腎,做法皆為藥材加500c.c.水,以小火煮開後燜煮5分鐘,另可按壓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來活血舒筋、緩解不適。

    急性發作
    用法:皆於當天喝完,天天飲用至症狀減緩為止。

    知母羌活茶
    適用症狀:風寒入侵體內,痠痛並不固定在某一部位或是全身痠痛。
    材料:知母、羌活各5克。
    功效:知母滋陰潤燥、消腫;羌活可以袪風散寒、止痛。

    薏仁白朮飲
    適用症狀:體內濕熱氣重引起,痠痛好發於下半身、有腫脹的感覺。
    材料:薏仁、白朮各3克。
    功效:薏仁清熱、利水滲濕;白朮有補氣、散濕消腫的功能。

    日常保養
    用法:皆於當天喝完,可天天飲用。

    人參甘草茶
    適用對象:臉色蒼白、易累、手腳冰冷的氣血不足體質。
    材料:高麗參、甘草各3克。
    功效:高麗參增補元氣、活血養血;甘草益氣補中。

    杜仲續斷飲
    適用對象:易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的腎氣虛體質。
    材料:杜仲、續斷各3克。
    功效:杜仲益腎固精、健筋骨;續斷可補腎強筋、行血。

    按穴道
    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10~15下,想到可隨時按。

    足三里穴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功效:益氣活血、清熱化濕,緩關節痠痛。
    MN09_026.jpg

    三陰交穴
    位置:腳踝內側往上約4指寬處。
    作用:調補氣血、益腎促循環、通絡袪風濕。
    MN09_027.jpg

    陽陵泉穴
    位置:膝蓋外側突起骨頭斜45度下方約1指寬的凹陷處。
    功效:舒筋健膝,緩疼痛、腫痛。
    MN09_028.jpg

    醫師說

    飲食要注意
    中醫師 張家蓓
    燒烤、油炸食物會讓體內生濕熱氣,寒涼性食物如冷飲、冰品及白蘿蔔、竹筍等則會讓氣血循環不順,筋骨易痠痛者應少吃。

    :f41:

  • MissC

    會員
    23 7 月, 2012 在 11:10 上午

    飲食調理 養肝脾腎肺氣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林明佳

    入春後紫外線漸增,中醫師張家蓓表示,提早做美白保養,讓皮膚代謝正常,到夏天也較不易長斑,宜多吃奇異果、芭樂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以及紫米、香蕉等甘味食物,可助抗氧化,並依體質飲用枸杞、紅棗、玄參、玉竹等茶飲,調補肝、脾、腎及肺氣,讓膚色紅潤亮澤。

    張家蓓中醫師指出,肝氣鬱滯、脾血不足、腎陰虧虛及肺氣不足,都會影響皮膚代謝機能,使膚色較暗沉、粗糙,也易有斑點,應少吃油炸物、飲酒及避免抽菸,以免耗損脾、肺和肝氣,並每天喝約2000c.c.的水,增加皮膚保水度,睡眠也要充足,以利調養腎陰。而壓力大也會讓肝氣失調、氣色萎黃,宜培養紓壓管道如運動,來調理肝氣;另可按壓穴道來補氣血,改善不佳氣色。

    這樣做

    甘味物疏肝健脾
    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奇異果、芭樂、絲瓜等,可抗氧化、增加皮膚修復力;而紫米、燕麥、黃瓜、茄子、香蕉等甘味食物及深綠色蔬菜,則能健脾、疏理肝氣,對美白也十分有幫助。

    忌菸酒吃油炸物
    油炸食物及抽菸、喝酒會損傷脾、肺及肝氣,影響皮膚代謝、不利美白,應避免;酸梅等酸味食物也會耗損肝氣,讓皮膚光澤度不佳,春天宜少吃。

    睡眠充足養腎陰
    睡眠充足有助養腎陰,讓皮膚代謝正常、較不易暗沉,每天晚上11點前就寢,並睡足6~8小時;另可到戶外踏青,避免因壓力造成肝氣鬱滯,使皮膚萎黃、長斑。

    按穴道紅潤氣色
    按壓腳踝內側往上約4指寬處的三陰交穴,及肘彎橫紋頂端處的曲池穴,可增加肝、脾、肺、腎氣循環,幫助補氣血、潤膚及改善暗沉,皆為以指腹按壓,每次約按10~15下,想到可隨時按。
    MN05_0191.jpg

    喝茶飲
    茶飲做法皆為藥材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之後飲用,當天喝完,可天天飲用。

    枸杞柴胡理肝氣
    適用對象:膚色暗偏黃、易長斑的肝氣鬱滯體質。
    材料:枸杞、柴胡各3克。
    功效:枸杞補肝腎、益精血,柴胡則疏理肝氣、解鬱。

    紅棗白朮可補脾
    適用對象:皮膚無光澤、粗糙感重的脾血不足體質。
    材料:紅棗、白朮各3克。
    功效:紅棗補氣健脾、養血,白朮可益氣補脾、利水。

    玄參薄荷滋腎陰
    適用對象:臉色暗偏黑、膚色不勻的腎陰虧虛體質。
    材料:玄參、薄荷各3克。
    功效:玄參滋陰補腎、潤燥解毒,薄荷有助疏肝理氣。

    黃耆玉竹利肺氣
    適用對象:膚色暗偏黃、缺少光澤的肺氣不足體質。
    材料:黃耆、玉竹各3克。
    功效:黃耆補益肺氣、活血,玉竹能養陰潤肺、美白。

    醫師說

    外出要做好防曬
    中醫師 張家蓓
    外出除了擦防曬品,宜戴帽、穿薄外套或撐傘,顏色以較深的黑、酒紅、深藍等為主,較能抵擋紫外線,進行戶外活動也要每2~3小時補擦1次防曬乳。

    :f41:

Page 20 of 21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