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錦囊》春天大地陽氣將升 人體肝氣生發好養肝
台灣新生報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陳彥行表示,春天就人體來講,恰好也是肝氣生發、活力漸盛,脫離蟄伏、擺脫疲倦的時機,所以肝與春氣相通,春季特別適合養肝保肝,有利於人體肝氣的調達和舒暢,在中醫角度上來說,「春天養肝好時機」。
陳彥行醫師指出,中醫講的「肝」和現代醫學說的肝臟(單指器官)是不完全相同的,中醫說的肝是指肝的「臟象」,是五行的分類,把類似肝(木)的生理特性全歸納在一起:「肝主疏泄」是指肝就像樹木繁密的枝葉一樣暢行無阻,具有維持全身氣機舒暢的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氣都鬱住了、憋住了,就會產生身心俱疲、渾身不暢、鬱鬱寡歡的症狀,甚至影響胃腸的消化排泄,這和新陳代謝、自律神經系統比較有關係。
「肝藏血」是指肝有貯存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用;如果肝血不足了,除了表現出頭暈、心悸、失眠、體倦、乏力等血虛症狀外,也會影響肝主疏泄的作用,所以歸納在一起。
「肝藏魂」是指人的睡眠品質和肝血濡養有關;如果肝血虛了,就容易睡眠品質不好,睡眠當中容易作惡夢,甚至大聲尖叫,這也是屬於自律神經方面的問題。
「肝開竅於目」是指眼睛視覺功能有賴於肝血的濡養;如果肝血不足,就會影響視力,造成眼睛乾澀、視物模糊等,例如用眼過度,尤其是長期使用電腦或沉迷線上遊戲的宅男宅女應該會特別有感受。
陳彥行醫師說,一旦肝的疏泄功能表現的過度亢奮時,例如口乾口苦、耳鳴頭痛、眼睛紅赤、容易動怒生氣等症狀跑出來,就成了我們平常常聽到「肝火大」、「火氣大」的狀態,這類症狀都可以藉由養肝的方法而得到舒緩。
為什麼春天是養肝的好時機呢?陳彥行醫師指出,因為中醫認為一年當中的春天正好是植物萌芽、向外綻放,動物甦醒、脫離冬眠的季節,大地逐漸轉暖,陽氣正要升發;就人體來講,恰好也是肝氣生發、活力漸盛,脫離蟄伏、擺脫疲倦的時機。所以肝與春氣相通,春季特別適合養肝保肝,有利於人體肝氣的調達和舒暢。
民眾在平常的生活起居要如何養肝保肝呢?他建議避免熬夜晚睡,晚上十一時到凌晨三時這一段時間,是人體膽經和肝經當令的時間,所以盡量在晚上十一時以前就寢,以強化肝膽經的功能;保持心情愉快,生活作息難免有壓力,藉由寬恕、施捨、讚美別人等行為,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肝氣才會通暢而不抑鬱。減少攝取酸食,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春季肝氣升發和調暢。
陳彥行醫師表示,春天萬物復甦,除了有利於肝氣的升發調暢之外,春季還適合補養陽氣,以食物而言,例如:雞肉,牛肉,排骨,鰻魚,海參,豬肝,春筍,蘑菇,香菇,金針菜,芹菜,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的食物。經常熬夜晚睡、輪夜班工作的人應避免過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燒烤、咖啡等,否則容易助長「肝火」症狀的發作。
以藥物而言,例如:黨參,黃耆,紅棗,山藥,白朮,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顧脾的食物。但若是經常熬夜,火氣大,口乾舌燥,眼睛紅赤的人,可以改用菊花、枸杞、決明子當作茶飲,或者以杞菊地黃丸來保健。當然,如果是肝炎則用藥就更複雜了,應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斷,根據體質擬方服用才是上策。
民眾可以用簡單的養生方式來「春季養肝」,但不要再把「疲勞」誤當「肝炎」看待,但他要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亂服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秘方,以免傷肝延誤病情,造成憾事。
:f41:
-
過敏症狀多 揮之不去過敏性鼻炎
中時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春天氣候反覆無常,常言道「春天後母臉」,此時節日夜溫差大,加上空氣品質不佳,許多人慢慢浮出過敏症狀,諸如惱人的鼻過敏,會特別容易鼻塞、打噴嚔、流鼻水;除了鼻子有症狀外,支氣管、眼睛、皮膚都可能同時受害,癢個不停,當狀況發生在結膜,稱之為過敏性結膜炎,主要症狀為流眼淚、眼睛紅、眼睛癢、揉眼睛;當它發生在皮膚時,症狀為皮膚搔癢、發紅、落屑、粗糙等,就是異位性皮膚炎。
相信在台灣有許多人深受過敏之苦,為何會過敏,主要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的過敏原過度反應,以致造成許多身體不適的症狀。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長李宏信指出,這種身體所發出的一種防禦性發炎反應,發生在鼻部搔癢、流鼻水、鼻塞等症狀,稱之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流行率在台灣位居所有過敏性疾病冠軍,可能發生在各個年齡層身上。
過敏性鼻炎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鼻黏膜對環境中的過敏原或過敏因子,經由E型免疫球蛋白(IgE)為媒介所誘發的發炎反應。鼻過敏的發病頻率從一小段時間、一整天、季節性,或是經年性都有;病期則是從數週到數年不等。有鼻子過敏的人,可能一早起床就噴嚏連連,加上流鼻水或喉嚨癢等症狀,一整天的心情都受到影響。
鼻過敏主要是鼻子功能過度發揮產生的病態反應,李宏信醫師表示,需要透過藥物將這些過度發揮的功能予以抑制或改正,鼻過敏症狀自然解除。在治療上,鼻過敏可以進行非手術及手術治療,非手術傳統是以服用抗組織胺,不過臨床上並非所有病人都能獲得良好效果。類固醇在治療過敏性鼻炎上經常被使用,主要作用在於阻斷過敏素、抑制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浮腫、抗鼻分泌物的滲出,但要注意口服型類固醇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星期,以免副作用出現。若是一般治療對於救治無效的患者,有時醫師會建議考慮開刀治療,包括一般手術雷射、冷凍、電燒等方法,若經常發作的患者可考慮鼻過敏神經截除手術。
一般說來,引發過敏的主要因素有兩種,有可能是遺傳體質,或是環境因素。根據醫學統計,父母親其中一人有過敏疾病者,其所生子女約有1/3的比率會發生過敏病,而父母親兩人皆有過敏病者,其所生子女約有3/4的比率會發生過敏病。
至於環境的因素,主要是接觸某些特殊過敏原,刺激性物質,呼吸道病毒感染,天氣劇烈變化才產生過敏症狀,例如塵螨、黴菌、花粉、貓狗的毛屑、蟑螂最為普遍。一般而言,遺傳體質為一種很難改變的事實,而環境因素則可借人為因素改變,居家室內環境常會影響過敏病情,所以做好居家環境控制相當重要。
除此之外,想要避免過敏的發生及持續惡化,若能預先防範過敏的發生,可能是治本的一種方式。針對可能引發過敏的因素加以防範,將可減少過敏的發生率。要確認到底是哪種東西引發過敏,必須經過詳細的檢查,找到免疫系統針對該物質所產生的抗體和其他相關物質,才能被確定。
目前有所謂的過敏原檢測,可藉由簡單的抽血檢驗來確定過敏原,健保給付的常見檢驗方式有過敏原定性檢驗、特異性過敏原免疫檢驗和皮膚貼布試驗。通常,醫師若懷疑為過敏病時,會進行初步的過敏原定性檢驗,以確定是否真有過敏體質,若結果呈陽性時,才進行下一步的特異過敏原免疫檢驗,找出到底對那些東西過敏。不過要注意的是為避免醫師浮濫執行過敏原檢驗,中央健保局已修正規定,限制這類檢驗的條件:「限確診為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或兩歲以下有異位性皮膚炎」。
找出過敏原,對過敏病的預防及治療相當重要。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過敏原都可以藉此法找到。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惟有日常生活多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用心紀錄發作時所吃的食物或是所接觸的物質,找出引發過敏的相關因素,儘量以避免的方式來減少發作,是最實際而有益的事。當然對於較為嚴重的病情,還是須以藥物控制,或是減敏療法及手術來根治,以防過敏的發作。
:f41:
-
《保健錦囊》陳皮生薑茶健胃化痰防感冒舒緩腹脹
台灣新生報
文?楊喬鈞中醫師 國立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春天多風天氣善變,氣溫乍暖還寒,令人無所適從。潮濕的空氣會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降低人體的抵抗力,讓病菌有機可乘,容易患上感冒、咳嗽。泡上一杯陳皮生薑茶,不僅可以止咳化痰,亦有預防感冒,健胃消食的保健功能。
陳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藥,是用冬柑的皮晒制而成,具有通氣的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降逆止嘔的功效。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陳皮食用或者藥用,功效甚佳。無論熬湯做菜,或是烹煮糖水,一片陳皮下鍋,即可去腥解膩;旅遊中口含一片陳皮,可以舒緩腹脹、防止嘔吐。
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經,中醫認為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之功,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噁心、嘔吐及濕阻中焦所致的納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濕壅滯之咳嗽痰多等症。現代藥理分析陳皮含揮發油、黃酮(如橙度)、肌醇、維生素B1等。陳皮有下列功用:陳皮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健胃和驅風下氣的效果。陳皮煎劑對支氣管有微弱的擴張作用,其醇提物平喘效果較好,有祛痰的作用,使痰液易於咳出。陳皮煎劑也能增強人體抗炎作用。
中藥經典《傷寒論》就有提到「薑可以溫暖身體(促進心液循環),活化所有內臟的機能。還可消除體內多餘液體(積水),驅風(排出氣體),幫助消化…」,而明代藥學典籍《本草綱目》則記載「薑御百邪(各種疾病)」。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胃、脾經。生薑發汗之力甚強,《本草綱目》謂:“生用發散,熟用和中”,用於感冒風寒表實症,常配其他解表藥同用,可增強發汗作用,如荊防敗毒散等。如患輕微感冒,可單用生薑煎湯加紅糖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生薑亦可用作預防感冒之用。
薑含有薑酮、薑油酮、薑油等等辛辣成分,還有薑烯、沒藥烯、蒎烯等芳香(精油)成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薑有下列功用及效能:發揮排汗、解熱、去痰、止咳功效。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通,降低血壓及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強化白血球效能,增加免疫力。促進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腸胃消化功能。
中醫認為甘草有清熱解毒、補益脾胃、潤肺止咳、調和藥性等多種功能,因此,它在中藥處方裏應用最多。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甘草中至少有十種以上抗發炎的黃酮素,與一種叫甘草亭(甜)酸(glycyrrheticacid)的酸,此酸具有抗炎鎮咳之效,中醫師把甘草當成鎮咳藥、刺激緩和劑、鎮痛劑、袪痰藥和溫和的通便劑,用於胸腔病疾,甘草被拿來治療乾咳、喉炎、喉嚨疼、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
《健胃化痰陳皮生薑茶製法》
食材:陳皮20克,生薑片10克,甘草5克,茶葉5克,清水1000CC
製法:先將水燒開,再將陳皮、薑片、甘草與茶葉放進藥包袋投入,沖泡約10分鐘左右,去藥包袋即可飲用,亦可加少許冰糖。
功效:具有解渴消暑、止咳化痰、健胃消食的保健功能。
:f41:
-
看體質 喝對茶飲 抗鼻子過敏
蘋果日報
報導╱王心怡 攝影╱吳朝奎春天天氣無常易過敏,尤其起床鼻子接觸到冷空氣易狂打噴嚏、流鼻水,耕莘醫院中醫師陳婉菁表示,一般體質可分平和、寒涼或燥熱3種,鼻子過敏患者可依體質對症飲茶,並配合按壓迎香穴改善症狀。陳婉菁醫師提醒,過敏患者飲食避免冰冷及烤、炸、辣類,瓜類食物較為寒涼,建議只吃溫和的木瓜和南瓜2種。
喝茶飲
益氣抗敏茶
材料:茯苓、白朮、薏仁、黨參各3克、芡實、甘草、黃耆、山藥各2克、當歸、桂枝各1克
做法:材料入鍋,加水600c.煮滾,依個人習慣選擇濾渣與否。
功效:茯苓、白朮、薏仁可增加免疫功能,調節呼吸及化痰;甘草、黃耆可預防感冒,改善呼吸不順、食欲不振症狀,並可補益脾肺。
提醒:適合一般體質,5歲以上可飲用,若喉嚨痛需停止服用。清喉貝菊茶
材料:甘草3克、桔梗、連翹、貝母、菊花各6克
做法:材料入鍋,加水600c.煮滾,依個人習慣選擇濾渣與否。
功效:甘草、桔梗、貝母有清熱化痰的功能,連翹可消除咽喉腫痛,減緩口乾舌燥、燥熱性咳嗽。
提醒:屬涼性茶,適合燥熱體質,容易便秘、口乾舌燥、火氣大及常熬夜容易上火的人;不適合體質虛寒,常腹瀉或手腳冰冷的人。溫通桂紅茶
材料:桂枝、白芍、紅棗、炙甘草各6克、生薑3薄片
做法:材料入鍋,加水600c.煮滾,依個人習慣選擇濾渣與否。
功效:桂枝可幫助血液循環,白芍能滋陰止汗,紅棗、生薑、炙甘草可健脾補腎,舒緩鼻塞、流鼻水等過敏症狀,改善手腳冰冷。
提醒:屬溫性茶,適合寒涼體質、四肢冰冷、消化不好、血壓較低、容易腹脹的人;不適合燥熱體質。按穴道
迎香穴緩症狀
作用:驅風邪並減緩鼻塞。
位置:位於鼻孔兩旁與法令紋之交叉處,距左右鼻孔各0.5公分。
方式:同時用雙手食指腹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按壓左、右迎香穴,每次按壓10下,休息5~10秒再進行,持續10分鐘,力道控制在按壓時有微痠脹熱感為宜。
醫師說
頭髮吹乾才可入睡
(耕莘醫院中醫師 陳婉菁)
鼻過敏患者需特別注意頭部保暖,避免吹風受寒,要將頭髮完全吹乾才可入睡;起床後若過敏症狀嚴重,可用熱毛巾敷鼻子,出門建議戴上口罩與帽子防止症狀加劇。:f41:
-
春風花茶飲 養顏好氣色
風池肩井穴 疲勞退散
蘋果日報
報導╱王心怡 攝影╱高世安、李芃葳春天保養著重美白保濕,中藥材花果入茶可從內而外溫和調理,讓日常保養更具功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醫師表示,玫瑰、茉莉、桂花等都是女性最喜愛的花朵種類,花材乾燥處理再經熱水沖開後的怡人香氣,可放鬆心情、舒解壓力,且花果入茶可保濕美顏,搭配調理女性機能的中藥材,茶性十分溫和,不分燥熱、虛寒體質的男女都適合飲用;女生總希望自己氣色紅潤,不靠保養品,臉上就像隨時打上蘋果光,若飲用中藥花茶飲再配合風池及肩井兩穴位按壓,可消除疲勞,讓你隨時春風滿面,擁有好氣色。
喝花茶
玫瑰、茉莉等花卉長期被運用在肌膚保養品中,一般可在中藥材行或販售南北貨的店家買到花卉藥材,由於茶飲花卉是在花朵含苞時期就已採收,蘊含養分,加上每種花朵的滋養特性不同,如茉莉有保濕作用、人參花能溫暖胃部,每種中藥花茶飲做法都十分容易,可自行沖泡飲用。玫瑰丹杞茶
材料:玫瑰花2朵、丹參3克、葡萄乾與枸杞子各6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混合,以600c.c沸水沖泡10分鐘,去渣取汁溫熱飲用。
用法: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喝1劑。
功效:玫瑰花可使臉色明亮,丹參可預防心臟血管疾病,葡萄乾能安定心神,益氣活血,枸杞子則能幫助情緒穩定;此茶飲可益氣活血,保持神清氣爽,明亮氣色。玫瑰美膚茶
材料:玫瑰花3朵、白蘝6克、去籽紅棗5顆
作法:將所有材料混合,以600c.c沸水沖泡15分鐘,去渣取汁溫熱飲用。
用法: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喝1劑。
功效:玫瑰花可明亮氣色、香氣能讓人心情愉悅,白蘝能清熱解毒,紅棗能幫助血液循環、減少月經血塊形成,去籽較不易上火;此茶飲可幫助活絡血路,紅潤氣色。參花亮顏茶
材料:人參花5朵,人參與甘草各1克,茯苓、白朮、山藥各5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混合,以600c.c沸水沖泡10分鐘,去渣取汁溫熱飲用。
用法:日常當茶喝,每日1劑。
功效:人參花可緩和胃部,人參補氣,甘草可調理腸胃,茯苓能健脾,白朮避免水腫,山藥則可促進腸胃吸收;此茶可照顧胃腸,促進體內環保,避免臉上長斑痘。茉莉麥冬茶
材料:茉莉花4朵、麥門冬1克、山楂與綠茶各2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混合,以600c.c沸水沖泡10分鐘,去渣取汁溫熱飲用。
用法: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喝1劑。
功效:茉莉花可幫助肌膚保濕,麥門冬可滋潤利尿,促進新陳代謝,山楂可去油膩,綠茶則可抗氧化;此茶飲可滋潤肺部,促進新陳代謝,降低體內毒素堆積,養顏去斑。桂花紅耆茶
材料:桂花20朵、黨參與黃耆各6克、枸杞子10克
作法:將所有材料混合,以600c.c沸水沖泡10分鐘,去渣取汁溫熱飲用。
用法:可日常當茶飲用,每日喝1劑。
功效:桂花可醒胃,香味可提神,黨參能健脾,黃耆可補氣,枸杞子可幫助情緒穩定;此茶飲可促進食慾,幫助活絡血路,心神安定不動氣,則可避免皺紋生成。按穴道
風池穴
作用: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痠痛及偏頭痛。
位置: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窩。
方式:雙手放耳後以大拇指指腹,由下而上按揉穴道10秒鐘,休息5秒鐘。左右一起做每次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肩井穴
作用:消除肩膀痠痛,幫助入眠,可改善頭痛、落枕、頸痛、肩背痛。
位置:位於第七頸椎下與肩膀鎖骨肩峰端連線的中點,穴位向下直對乳頭。
方式:先以右手食指壓於中指指背上,按揉左肩井穴10秒,休息5秒,再以左手食指按壓中指指背上,按揉右肩井穴,左右手各按壓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禁忌 孕婦不宜,按壓會影響胎氣且易受驚,若心氣不足,可能引發流產。
醫師說
注意藥材來源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陳潮宗醫師)
藥材可到有加入中藥商公會的商家購買,品質才會受到保障,若擔心農藥及化學肥料殘留,可挑選有機栽培的花卉,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f41:
-
《保健錦囊》春季養生紅棗粥益肝健脾
台灣新生報
文?楊喬鈞中醫師 中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春天,是萬物生長、萬象更新的季節。《黃帝內經·素問》中寫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說,春季三個月所有生物推陳出新,生機盎然。人應適應季節,調養生氣,使人的身體循環與外界的大自然步驟統一起來,謂之“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對生長發育的小孩及吸收較慢的老年人來說,春天更應注意飲食調養。
早春時節,天氣溫度仍較寒冷,人體為了禦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構成應以較高熱量為主,除穀類外,還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由於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人身體的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而致病,春天又是氣候由寒轉暖的季節,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復發,活力加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在此季節容易有上呼吸道發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因此,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豬肉和豆製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及提升免疫力的功能。
春季養生“當需食補”,“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此外,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適量運動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目的。
小小一顆紅棗,功效卻很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所以中醫師常用紅棗養胃健脾。如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有刺激性藥物時,常配用紅棗,以保護脾胃。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紅棗中含有醣類、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對大腦有補益作用。
《補氣益肝紅棗粥》
食材:桂圓肉10-15公克、紅棗10-15顆、粳米100公克(約一個量杯)、紅糖10公克
製法:將桂圓去皮、去核(也可直接用桂圓肉),紅棗洗凈,將米洗凈加水(約5-6碗水)煮開,放入紅棗、桂圓肉煮至熟,吃時放紅糖即可,亦可加入一些米酒及花生粉。
功效:紅棗補氣血,益肝健脾和胃,溫補陽氣。此粥補脾生血,養心增智,緩解疲勞,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貧血、慢性肝炎、營養不良等,更適宜生長發育的小孩、老年人和腦力勞動者食用。
:f41:
-
季節交替眼睛乾癢紅 小心眼過敏
中廣
(陳奕華報導)春暖花開季,再加上天氣轉變快,過敏源跟著蠢蠢欲動!臨床上觀察,眼睛出現乾、癢、紅等過敏症狀而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醫師提醒,環境氣候改變跟部分食物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大多發生在過敏體質患者,特別是小孩子。
眼睛奇癢難耐,忍不住擠眉弄眼,最近因為眼睛過敏到醫院求診的民眾增加不少,醫師分析,季節轉換,尤其是春天草木生發的時候,再加上氣候不穩,過敏族群、特別是孩童,容易因為環境天氣的變化發作,出現眼睛乾癢、紅腫、血絲以及水狀分泌物等過敏症狀,甚至引發過敏性結膜炎。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說:「不管說是過敏或者所謂過敏體質,對於環境改變,那種改變可以是一個氣候、外界灰塵,或者你到一個不同的,不要說要縣市、甚至國家、不同的城市,可能這些環境改變較大,就是說你飲食,你可能對某些特定食物,那也許你吃的某些食品,可能含有這些成分。」
醫師提醒,眼睛過敏最好不要搓揉,以免症狀加劇,導致角膜發炎,提醒敏感族群以及抵抗力較弱的老人與小孩,季節交替與天氣變化幅度大,務必小心防範,如果眼睛出現不適,最好就醫檢查。
:f41:
-
春季養肝、顧脾胃 藥食療、穴位按摩抗過敏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秀枝?嘉義報導】春天氣候溫差變化大,加上塵蹣、花粉、黴菌的影響,過敏體質者的鼻子忍不住開始發癢、噴嚏無法抑制,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阮膺旭醫師提醒,春天是大自然重新開始的季節,最適合養肝、顧脾胃,平時藉由茶飲及穴道按摩,能有效改善過敏症狀。
阮膺旭醫師說,肝與春相應,保健與草木生長相似,不喜歡被抑制,因此要保持情緒平和,少鑽牛角尖或發怒;可以多吃綠色蔬果或酸味藥食材如梅子、五味子等。另外,以人體的經絡氣血運行而言,五臟六腑所相應經絡的氣血運行,盡量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就寢。
阮醫師表示,在春天若能調好肝臟及脾胃功能,可讓過敏症狀獲得改善。除了從飲食上的改變,藉由穴位按摩也可有效達到緩解過敏問題,「風池穴」位於頸後與風府穴(督脈)相平,當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可治療感冒、咳嗽、氣喘;「足三里」正坐屈膝,於外膝眼直下三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處取穴,有調整脾、胃功能;「太衝穴」在腳大拇指與腳食指的趾縫之間,從凹陷處往腳背方向約一寸半,可達到有疏肝行氣止痛作用。
阮醫師強調,春天養生藥膳補性應平和,不能使用溫熱補品,加重內熱而傷及人體正氣,可用蘆筍、百合、玉竹、山楂拌炒豌豆或彩色甜椒,可達到潤肺、補氣、消脂等功效。而利用陳皮、山藥、紅蘿蔔、豌豆、馬鈴薯等加入炒飯,能達到養肝、明目、促進消化等功效。
春季護膚,飲食上要少吃花生、瓜子等堅果類,及辛辣的食物,可多吃蘆筍、桑椹、百合、葡萄、紅蘿蔔、地瓜等含有抗氧化劑食物。平時也可多飲用養肝茶,材料包括菊花二錢,決明子、桑葉各一錢,以六百c.c熱水沖泡,每天喝一杯能揮別過敏。
:f41:
-
食療加按摩 可緩解春季過敏
自由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攝影春天已經來臨,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可能因氣溫變化大,加上花粉、黴菌等影響,鼻子容易發癢,無法抑制噴嚏,中醫師提醒,春天是養肝季節,藉由茶飲及穴道按摩,可有效改善過敏症狀。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阮膺旭說,肝與春相應,肝具有解毒、新陳代謝等功能,春季飲食養生,重在養肝,建議多吃綠色蔬果或酸味食物,如梅子、五味子等。
另外,春天養生藥膳補性應較平和,可利用蘆筍、百合、玉竹、山楂拌炒豌豆或彩色甜椒,達到潤肺、補氣、消脂等功效。陳皮、山藥、紅蘿蔔、豌豆、馬鈴薯等加入炒飯,也可養肝、明目,促進消化。
若想利用春天養護皮膚,阮膺旭指出,少吃花生、瓜子等堅果類零食,避免燥熱上火,建議多吃蘆筍、桑椹、百合、葡萄、紅蘿蔔、地瓜等含有抗氧化劑食物,平時可多飲用養肝茶達到養肝功效,材料包括菊花2錢,決明子、桑葉各1錢,以600cc熱水沖泡,每天一杯,能有效揮別惱人的過敏。
阮膺旭表示,除了飲食改變,藉由穴位按摩也可有效達到緩解過敏問題,「風池穴」位於頸後,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可治療感冒、咳嗽、氣喘;「足三里」正坐屈膝,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處取穴,有調整脾、胃功能;「合谷穴」位於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向食指骨側,可行氣止痛。
:f41:
-
春天養生 多吃綠色 微酸食飲
陽氣漸盛 宜早睡早起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時序已進入春天,莊雅惠中醫師表示,養生原則首重養肝,依中醫理論來看,綠色與微酸食物都能入肝,建議春天可多吃綠色蔬菜、或喝金桔飲料等。另外,春天陽氣漸盛,應盡量早睡早起,多曬太陽吸取陽氣,身體就會更健康。
依中醫理論,春天屬木,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人體的肝臟也屬木,所以春天是養肝最佳的季節。莊雅惠中醫師表示,綠色、微酸食物皆能入肝,趁著春天多吃一些可調理身體,未來一年才能減少病痛。
這樣做
盡量早睡早起
春天日照時間較冬天長,陽氣也較為旺盛,莊雅惠中醫師建議可盡量早睡早起,最好晚上11點前入睡,最晚也別超過晚上12點,避免耗損體內陽氣,起床時間則建議為早上6~7點,可透過日照吸收陽氣。多吃綠色蔬菜
莊雅惠中醫師建議,平時可多吃綠色食物養肝,例如綠花椰菜、菠菜、油菜、茼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具有促進生長、生津止渴等功效,除了綠色蔬菜,也可喝綠豆湯清熱解毒。可喝微酸飲料
依中醫理論,酸能入肝,但太酸的食物容易傷害人體正氣,因此莊雅惠中醫師建議可吃微酸食物,例如草莓、檸檬、金桔等,也可將這些微酸食材製作成飲料,還可同時補充水分。提醒你
要多補充水分
氣溫逐漸上升,莊雅惠中醫師建議要多喝水,避免體內過於燥熱,一天約2000~3000c.c.左右,因日落後新陳代謝較差,因此建議日落前就攝取足夠的水分;不建議攝取太多水分,也要記得不要喝冰水、喝水速度勿過快。隨時注意保暖
春天氣候變化較大,有時濕冷、有時溫暖,莊雅惠中醫師提醒,天氣濕冷時要多注意保暖,天氣熱時最好也隨身準備外套,以免氣溫驟降。另外,就算天氣變熱,也勿喝冷飲、吃冰品,避免傷害體內陽氣。飲食不宜燥熱
莊雅惠中醫師建議,春天飲食最好以清淡溫補為主,例如雞肉、紅棗等,可藉此增加抵抗力,不要吃麻辣火鍋以及薑母鴨這類過於燥熱的食物,以免傷害人體的正氣,進而造成身體負擔。慎用辛香食材
剛進入春天,冬天的寒氣尚未完全去除,因此可用蔥、蒜、韭菜等溫性食材入菜提升免疫力,但經常便秘的燥熱體質要避免單獨食用辛香食材,最好和涼潤的白木耳、蓮藕等食材一起食用,以免過於燥熱。易感染傳染病
因為萬物升發,春天也是傳染病的好發季節,莊雅惠中醫師表示,例如感冒、麻疹、水痘等都是春天常見疾病,若是抵抗力較差,或是家中有長輩、幼童,都要特別小心,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容易引發痼疾
除了傳染病外,春天也容易引發久治不癒的痼疾,例如過敏性鼻炎、偏頭痛、高血壓、氣喘等,因此飲食、生活作息要規律正常。就算原本已有上述這些痼疾,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也能緩減不適感。醫師說
熬夜氣血不足
莊雅惠 中醫師
依中醫理論,晚上11點身體經絡正好走到肝膽經,此時入睡有助於肝臟健康,若晚上12點過後才睡覺便屬於熬夜,容易導致氣血不足、疲倦。:f41:
-
《保健錦囊》疏瀉養肝不宜大補清 淡爽口藥食較佳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個人健康,尤其是在養生保健方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醫師楊淑媚表示,傳統農曆一至三月為春季,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六個節氣。春季是萬物萌生的季節,人體也跟著活躍起來,在這個季節進行身體調養是非常有利的,但養生以「養肝」為主。
楊醫師指出,傳統中醫重視養生保健,春天以「養肝」最重要,因為肝臟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具有代謝、轉化、解毒、合成蛋白質、排泄作用等功能,以及調節其他內分泌器官、製造荷爾蒙等任務。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肝主疏泄,可利用春季來臨時對肝氣機進行調暢,同時強化肝生理機能。
楊淑媚醫師進一步指出,可能有些民眾也知道春天宜養肝,但這時候到底吃什麼食物比較好?對此,她強調,春季到了,民眾不能再像冬天一樣服用過多的補藥或補品,其實清淡爽口的食物最有利於春季養生,而寒涼及油膩的食物容易損脾胃功能,應減少食用。
春季宜養肝,由於肝主青色,所以青綠色蔬菜適合在春季萬物萌芽生長之際食用,適合多吃的新鮮蔬菜包括小白菜、菠菜、花菜、茼蒿、芹菜、油菜、蔥、香菜、大蒜、綠蘆筍等皆是。此外,初春陽氣初發,味辛甘、性溫的食物有利於春陽,像是香菜、大蒜、蔥、花生等可在這時候食用。
春陽具生發之性,所以可以吃些具有生發之性的食材,包括綠豆芽、黃豆芽、竹筍、蘆筍等食物皆是。楊淑媚醫師進一步強調,春養肝,保養之道宜吃些對肝有益的食物來強化肝臟的功能,包括金針菇、金針菜、香菇、大蒜、茄子、番茄、蜆等食材皆是。
傳統中醫認為,肝藏血,以血補血為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所以也可以吃些鴨血、豬血。另中醫有以形補形的說法,養肝宜吃些豬肝、雞肝、鴨肝等食物;養肝也常用入肝經的中藥材,例如何首烏、枸杞子、白芍、阿膠、川芎等。
:f41:
-
《保健錦囊》肝主青色 適合多吃應時綠色蔬菜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春季養生,吃什麼蔬菜最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醫師楊淑媚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肝主青色,適合多吃青綠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茼蒿等皆是,以菠菜來說,菠菜為春季的應時蔬菜,具有疏肝養血、養肝明目、滋陰潤燥等作用,對春季肝氣不疏所引起的情緒不佳及腸胃不舒服有幫助。
楊醫師指出,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質,可改善貧血,同時能止渴潤燥、潤腸通便,可改善頑固性便秘患者的症狀。此外,芹菜可健胃,清胃熱,並具有清熱平肝的好處,可改善因為肝火上升而引起的高血壓,所以適合在春天時吃芹菜。所謂肝火上升引起的高血壓指的是血壓偏高,並且伴隨有頭暈目眩、頭痛、目赤等症狀。
楊淑媚醫師進一步指出,芹菜的營養相當豐富,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含有蛋酸,可強化肝臟功能;含有豐富的鈣質,能降低人體神經肌肉的過度興奮,並參與肌肉的收縮及維持規律的心跳。芹菜也能刺激腸壁、加速蠕動,促使食物殘渣或有害物質順利排出體外。
除此之外,茼蒿可通便,同時具有降血壓、清肝明目的好處,在春天時適合用來養肝保健。另茼蒿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油、十幾種胺基酸及維生素A等物質,對健康相當有幫助,多吃茼蒿有益身體健康。
:f41:
-
春季水果番茄、草莓、蓮霧 養生又好吃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春季養生,吃什麼水果最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醫師楊淑媚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番茄、草莓、蓮霧都是在春天時最適合食用的養生水果,以番茄來說,番茄能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有助於預防高血壓。蕃茄既是蔬菜又是水果,烹煮後可提高茄紅素的效用,蕃茄也可當作水果直接拿來吃。
楊醫師指出,蓮霧性平,熱量低,甜度也低,吃蓮霧能利尿、改善貧血,可滿足口腹之慾,吃了之後不容易發胖。草莓能潤肺生津,適合肺燥乾咳者食用;草莓能健脾和胃,適合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人食用;草莓能補氣血,神疲面黃的人可多吃。
楊淑媚進一步指出,草莓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胺類物質、維生素C、豐富的鐵質等成分,對人體健康相當有助益;春季正是吃蕃茄、草莓、蓮霧等水果的好時機,養生又好吃。
:f41:
-
養肝4甜飲 增提神免疫力
黑糖 麥芽糖消疲勞 白朮補氣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春天依中醫理論是養肝時節,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從國曆2月初立春至3月下旬春分期間,易因季節轉換、溫度變化大讓肝氣起伏不定,出現氣虛、疲累、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可喝添加白朮、柴胡、山藥的中藥茶飲,幫助養肝補氣及提升免疫力,並以黑糖、蜂蜜、麥芽糖等調味,糖分可滋補脾胃,更有助肝氣調理。
提振元氣
生地黃糖茶
材料:生地黃及黃砂糖各5克、白朮10克。
功效:白朮助生津、補氣增血及改善倦怠,生地黃可保肝強心、滋陰,黃糖補肝暖胃、活血化瘀。
做法及用法:將藥材置於保溫壺中,加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後,加黃糖拌勻即可,每天喝1~2壺。黑糖地瓜湯
材料:切塊地瓜30~50克、山藥10片、黑糖5~10克、薑汁5c.c。
功效:地瓜益氣、調理倦怠補虛勞,山藥強腎健脾,黑糖散寒,薑可促進血液循環。
做法及用法:將地瓜、山藥置於碗中,加500~750c.c水後用電鍋蒸熟,再加黑糖、薑汁調味每天吃1碗。增免疫力
蜂蜜柴胡飲
材料:柴胡20克、到手香5片、蜂蜜1~2茶匙。
功效:柴胡疏肝解鬱、提升免疫力、治感冒發熱,到手香助行氣消腫,蜂蜜護黏膜、解毒消炎。
做法及用法:將藥材置於保溫壺中,加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後,加入蜂蜜即可飲用,每天喝1~2壺。板藍麥芽茶
材料:板藍根10克、菊花10朵以及麥芽糖約1茶匙。
功效:板藍根抗細菌、病毒入侵,緩發燒頭痛,菊花清熱明目,麥芽糖清肺潤喉、消疲勞、增免疫力。
做法及用法:將藥材置於保溫壺中,加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再加麥芽糖拌勻,每天喝1~2壺。日常保養
蔥韭豆芽可入肝
蔥、韭菜、韭黃、莧菜及黃、綠豆芽等春季盛產蔬菜,在中醫理論中可入肝,有助調理肝氣,讓內分泌、消化道及代謝機能正常,平時可多吃,有益提升免疫力,也較不容易感覺疲累。做輕鬆柔和運動
鄒瑋倫醫師提醒,春天較不適合進行過於激烈、大幅度扭動肢體的運動,以免耗氣傷肝,建議以較輕鬆、柔和的運動為主,如將跑步改為散步、甩手扭腳等,可每天早晚各做10~15分鐘。醫師說
早睡早起補陽氣
(中醫師 鄒瑋倫)
進入春天後,依中醫理論來看,陽氣逐漸開始回復,最好將作息改為早睡早起,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早上約6~7點太陽出來時起床,以利陽氣吸收、促進循環,可促進身體健康。:f41:
-
冬春交替 憂鬱症 躁症 易發作
蘋果日報情緒異常速就醫
吳靜雯醫師提醒,若覺得情緒莫名低落、人生沒有意義、易疲倦、失眠、不想出門或有自殺想法等憂鬱傾向持續2周以上,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而躁症則有情緒激昂、過度自信、講話滔滔不絕、計畫及社交活動變多、衝動購物等症狀,有以上狀況且超過1周時,也最好就醫確認及治療,以免出現與他人發生肢體衝突,或購買能力範圍以外的昂貴物品、導致花費暴增等負面影響。飲食運動穩情緒
要讓情緒維持穩定,吳靜雯醫師建議,平時可吃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鱈魚、鮭魚、秋刀魚等,而香蕉、牛奶當中的色胺酸,有助大腦製造血清素,也有益紓緩情緒。另外,適度運動也能幫助紓壓、讓心情平穩,如散步、快走或瑜伽等,運動時不用設定太高目標,只要做得開心、獲得放鬆即可。至於憂鬱症、躁症患者,除了規律服藥治療,當感覺情緒有變化時,應回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須調整用藥,勿擅自增加藥量或停藥,以免讓症狀惡化。:f41: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