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易理透析易學研討論壇十分歡迎理性的探討

  • 論壇十分歡迎理性的探討

    Posted by 老平 on 3 12 月, 2005 在 4:12 上午

    :f30:
    近日拜讀了wzlz先生在論壇發表的文章,愚覺得先生是一位既有現代科學知識,也具有易學修為的人,而且很可能是釋教中人。論壇由建站伊始就是持十分開放的宗旨的,非常歡迎易友們參與討論。更加歡迎易友們多發表對易學的見解及學易的心得。但由於易學本身仍未有一套公認的理論,因此,真的仍是見仁見智,取向不同,自然認知也不同。因為是理性討論,就算有易友的觀點或取向是與自己意見相反的,那也沒有關系,可以通過理性討論,達到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任何理論都要經得起科學的驗證,都要有充份的依據。不然的話,只可以是一種假說。但我們就是十分需要假說,歷史上就是有很多假說變成現實及建立了真正的理論。由於見解不同,對易友的論文提出不同的意見甚至善意的批評是可以的。但如果用攻擊性的語言或侮辱性的語言就不是一個學易之人所應有的品德了。愚這樣說並不是針對任何人,只是希望易友們繼續積極發表文章,使論壇更加興旺。
    對於wzlz先生的多篇文章,愚表示十分感謝,並希望先生發表更多的文章讓易友們參考及學習!

    劉銳山 replied 19 年, 10 月 前 3 Members · 5 Replies
  • 5 Replies
  • wzlz

    會員
    3 12 月, 2005 在 5:32 上午

    如果周子说的是现在流行的太极图,应当说这段话没什么特别高明的意义,比较俗,属于故弄玄虚,自以为高深。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
    黑白二色所象征的最本源的象征是昼夜寒暑,不是动静。因为黑白阴阳可以象天地万物,从而可以引申类比到动静这个概念上来,但解惑不从本源上解,本身已掉了不知多少个档次了!
    要了解太极图的本源的数理意义,可先参看拙作XXX

    转一篇文章,看一看复杂问题转为二元问题,会是什么样子。
    文革乃简单的主战和主和之争的体现
    文革那个时候人的火气为什么那么大,凤凰台揭露文革大料的聊天为什么那么温雅?

    一个是发生在街道上或批评大会上,一个上是在沙龙里。不知道还有多少比率的观众对后者这类聊天还感到兴趣。前些时候问了一个傻问题,很不好意思被人当场驳斥讥笑了一通,笑我不食人间烟火,笑我还以为现在还有伤痕文学在流行。琼瑶和邓丽君已经被放进电冰箱,金庸和李敖也快了,伤痕文学和现在的小青年搭不上边,虽然现在还能不断亲眼看到凤凰电视台的伤痕电视节目,的确还在回忆,回忆,回忆。

    在一些人的眼里,文革恐怕比靖国神社还坏。对于没有在文革受到迫害的人(估计数目不会超过美国在越战炸死的儿童),也没有在文革迫害别人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看到重复了几十年的回忆文革的黑暗面的文学和电视节目,反而会容易引起逆反思维的探索好奇心。对于制作节目给观众看的人来说,是有可能产生自己的对立面的相反效果。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事物的发展总是要走到它的对立面,这规律逃不掉。有了文革,才有后来的反文革,有了反文革,才有后后来的反反文革。

    从前是黑暗的,现在是光明的,将来永远是有希望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好人和坏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黑暗,光明和希望。每个人也不可避免地要在他所处的时代扮演好人,或坏人或不好不坏的人的角色。

    如果要研究文革时候人的火气为什么那么大,会发现那个时候当然还没有那么好的客观条件可以比较安逸地坐而论道。互联网论坛上怎样激烈争论也看不到对方脸红耳赤的模样,想要互相打对方一个巴掌也打不到,要文斗不要武斗,在这里倒得到了实践机会。

    那时候火气为什么那么大,除了内部继续革命的理想热情太高,多少也和外部来的压力造成的不安全的感觉有关系。有个人的安全不安全的判断因素,有家庭的安全不安全的想法,有党的安全不安全的考虑,更大的问题是有国家的安全不安全的研究,也就是各方面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安全问题。经过了文革,以及经过了可以说也是被文革逼出来的美国的学打乒乓的外交转变,终于有人大胆站出来说,世界大战暂时是打不起来的,谁说要打世界大战是错的,大家歇歇过一下好日子吧,人的火气马上普遍降下来。

    文革前夕的中国人或一群中国人感觉到自己不安全,问题当然很复杂。如果只是一个个人,在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脑袋瓜里面也会分裂出两种不同想法在鬼打架,一个鬼会决定就这样认了吧,要打要杀就听美帝苏修的,力量悬殊太大,没有什么好反抗的。另一个鬼则不死心,想想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还不够受吗,死活也要拼一拼。在当时的8亿人群里,同样马上要分裂出主战和主和(或主降)的两批人,主战的横竖最有可能先上战场送死,所以很自然,也有必要,先抓出一批主和的来开刀。有抓对的,当然也有抓冤枉的(数学的可爱和成熟之处是,他曾经声明如果下次他被抓冤枉了,也不要在取得和平之后给他开平反追悼会)。文革的发动群众论怎样说是和全民总动员脱不开关系,当时给它加上内部动乱的色彩也难免有点苦肉计的用意。文革的表面信仰狂热的深层之处,其实是简单的主战和主和之争的体现。
    大陆过去二十年了,台湾正在开展绿色文化革命,二元哲学考虑问题,经常范的错误是“凡是****,凡是****”。它的后果是几十年言论、立场不能多元化。比如说你,听几个五蕴断定为释家。

    有人不懂周敦颐硬要说胡话,只能告诉他,你说其它你能说的可以,不懂的不要说。
    另外转一篇文章,告诉不懂周敦颐还要胡说的,什么是“艮”。
    释 艮

    如何读《易》,需有一定之法。审《易》之名、论卦爻之生成、六十四卦相次后,今择一艮卦,再从微观角度解之,试从中探求《易》之设辞、结构及变化之妙。

    《经》曰:“艮其背,不获1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象》曰:“兼山艮。”象山,远取诸物;象背,近取诸身。地中之静止莫如山,人身之静止莫如背。全身皆能自动,而背终不动,但随身而动而已。背之于人,犹山之于地。艮之六爻,除上九外,其余五爻之象,曰趾、腓、限、身、辅,需背而见之。2圣人定象,全从能否体现精神处发出。山虽象艮,然亘古不动,不能尽揭行止动静之义,故圣人系艮之辞,近取诸身。3系辞皆由象生,象不明则不能通其辞,辞不通则义不可见。又,其字为虚词,意之所指,难以把捉,略存大概可也。

    艮,从目从匕,匕即人之反,有注视、回顾之义,引申为反思。《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见艮为反思之卦。处艮之时,如何反思,方能体道?“不出其位”,即可。何谓“不出其位”?《彖》说得分明:“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兼观义、止义。既是反思,便需观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之理,其根据何在?还来看阴阳。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六爻皆敌应,不相与也。然乾坤六子,皆敌应之卦,如何独于此言敌应?盖全卦本涵止义,以其止而又相敌,终不相应也。

    何谓位?位者,所安之分也。万物万事各有其能、所。4所与能俱,方合于道。能而不所,所而不能,皆非合道。有其位必有其职。譬如桌上之杯,处我手边,供我解渴,是杯子之位与能。安于所,尽其能,是之谓素位。《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风雨滂沱之际,虽不能出庭,仍不自废鸣啼之能,此之谓也。位之所职,不可轻废。“君子以思不出其位。”非止其所思,止其出位之思也。生出位之思,废本位之职,皆招悔咎。不出其位者,有身与心。思出于心。思不出位,则心止也。

    “艮其背”,静也;“行其庭”,动也。“不获其身”,忘我;“不见其人”,无物。背与身,一体之两端。我与人,一庭之两体。止而相敌,虽同为一体,同处一庭,犹不见也。5或曰,此舜居深山,与木石居、与鹿豕游之象。观全卦四阴已长,柔居中位,乘权日进,阳乃止于其上以遏之,必守之坚,而后能阻汜滥之势。若止而不能忘我,行亦不能无物,虽身止亦不能免咎。艮者,治心之道,非治身之术也。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此十四字本一义,需一气读下。盖人之有我,以有身也;身之有人,以相待也。身既不获,谁复我名?我既无我,人又谁见?“静则不获身上手足之用,动则不见庭除应予之人”6, 收视反听,心无旁骛,外物不交,内欲不萌,7如是,乃得艮之道,可以无咎。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岩壑之写照,艮卦之精神。

    又,艮与震,小剥复。艮,止而复止;震,动而复动。剥,五阴侵而又侵;复,一阳动地而来。剥极而必复,艮止而震起。艮,正君子潜藏之时也。崇山相叠,含蓄灵气,蕴酿生机,以待“震惊百里”8之雷,鼓舞风雨,生化万物。故王弼谓“止道不可常用,必施于不可不行。适其时也,道乃光明。” 此语涵义深刻,寓天地之大德曰生之理,读者不可不辨。“时不可为矣,则止,以待其可为而为者也。”9故其《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如何用时?观阴阳相摩相荡可得。试从艮卦六爻一一解之。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人之动由于趾,初六最下,此趾之象。初六失位、无应、遇敌,10以艮其趾,止于动之先,止所当止,不失其正,故“无咎。” 又,阴柔顺而患其不能固,故爻辞专设“利永贞”戒之。又,《易》之言趾凡六:噬嗑、贲、咸、大壮、夬11与艮。皆为初爻。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六二当位、得中,九三一阳在上,阴在阳下,当随之。腓,腿肚,随股而动者也。股动则腓随,主动权在股而不在腓。象本如此。“不拯其随”,12止其动也。六二之时,前遇阳,当动而随之,反“艮其腓”,故“心不快”。又,六二所随者,九三也。三上而二下,九三阳性上行,阴又柔顺,安能退听六二之拯乎?故《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退听与不退,在三而不在二。九三性刚健,不拯其随,不恤其情,止二之动,而已独往,遂使六二其心不快。“不拯其随”,暗含六二与九三之关系。快心之言多尤,快心之行多悔。心虽不快,可以无咎。苏东坡《易传》曰:“上止而用下,下止而听于上,此艮之正也。故初六‘艮其趾’,不失其正;六二‘艮其腓’,股虽欲行而不能,下止而不听于上,兼之三不止而用下,使下莫知所从,是二、三心皆不快,以是为失其正矣。”参咸六二、九三13两爻,可进一步明此义。马其昶释:“咸三之股,随足而动,艮二之腓,随足而止。二本中正,以在腓位,遇艮之时,腓不能振足相随而止,故使其心不快。”艮、咸两卦须对着读。噫!艮之精义难于把握如此!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限为身半,谓腰也。夤,夹脊肉,读寅。列者,脊肉中有所裹之肉,左右分列也。一阳处四阴之间,卦本具分列象。薰与熏通。九三当位不中,阳居于重阴之中,处上下皆通可动之时位也。当通而阻,反“艮其限”,不厉而何?“艮其限,列其夤”,上下之气阻塞,心火不得交流,则肾水不得上行,心火不得下炎,遂使愈炽愈烈,故曰“危薰心”。14又,三不曰“艮其股”,而曰“艮其限”,是圣人系辞之苦心。位不当,止非所止,厉也。圣人特设危辞以警戒之。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自腰以上为身,四居中止,故其象曰“身”。身为心之舍,身止则知心得其所止。六四前遇阴,不通当止,阴柔得位,故曰“无咎”。偃身为躬,止躬即所谓艮背。又,王船山曰:“四于咸为心,于艮为身,一也。艮以止外诱之私,则曰私;咸以应群动之变,则曰心。”可悟咸九四、艮六四两爻细微之别。清人罗泽南曰:“乱极时能立得定,方是有用之学。”此人立身带兵,全用一个艮卦。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辅,颊之两傍骨,背后可略得见。六五之位,以辅象之。艮其辅,则止言。“艮其限”为厉,“艮其身”无咎,“艮其辅”为悔亡,何者?位不同也。六五已居中位,“辅”非“限”位,不关上下之通气,止言反可养气。动止之道,莫善于言。故虽前遇阳,于时可动,然动未必吉。心不摄口,口不择言,必招悔咎。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黄山谷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于位居中,于性柔顺,言必有序,方可悔亡。何谓有序?15规矩之内,举纲张目,抽丝剥茧,要言不繁。时言则言,时止则止,言而有序,斯可悔亡。又,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心定则言自有序。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敦,与屯、顿同,亦有止义。一山一山,深藏之象。上九高居其上,敦矣厚矣。上九居止之极,下履重阴,止无可止,自安于止,不吉而何?反则为震之初。可见敦艮之中,已暗寓动之几。达摩西来,面壁十年,西来佛法,大行震旦,是之谓“敦艮”之功。檀按,《易》中凡言敦,皆有止义、待义,如敦临、敦复。16

    解易之难,首在通辞。吾人从艮卦可看出,其爻辞纯用排比。此修辞法为我国文学传统之一,《易经》、《诗经》屡屡可见,其好处在上口、易记。古人写作不便,文辞崇简;师徒多私授口传,故不可能铺张溺词。17两千年来,吾国文字由甲骨文一变为大小篆,汉初改大小篆再变为隶书,隶书三变为真、行、草,繁体四变为简体,以致古代造字原理尽失;加之错字错简,以讹传讹,真伪难辩;经典义理之说,最为无穷,一字又可演绎出多义,注家汗牛充栋,18自圆其说,难有的论。凡此种种,俱造成《周易》习读维艰、望而却步之由。周濂溪叹曰:“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字可了。”圣人作《易》,以简洁之文辞,精妙之构思,曲折之义理,尽现“四两拨千斤”、“余音绕梁”之效。其中深意,浅学者一时难以领略,必反复涵咏、细细领会方可得之。

    山居读易生
    2005年6月28日于北京月坛
    因此,不懂静,就是不懂“心性”,只知道阴阳,不知道艮静,不知道“礼、理(履)”,讨论什么《太极图说》。不懂就当游客,不要用斑竹名字买狗皮膏药。
    当万物静冥,人心无知无绝,那来的“象”,那来的“物”,那来的“太极”,无极而太极,那里说错。
    道家说“道”。道上还有“愚”,“愚”很对,承认我们有不知的一面,因此,坛子里有先知先觉的人,实质是二元论的国人现代版。对坛子里的先知先觉,我们只能以“艮”的态度告诉他,你说你懂的东西,不要说你不懂的东西。

  • 劉銳山

    會員
    3 12 月, 2005 在 5:41 上午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1-30 02:35 PM:
    谷洪你好臭

    wzlz先生,轉貼文章作者說得有理,但先生似乎懂說不懂做,請問以上說話,是否出於先生靜態心性?是否文革批判?!「不知道艮静,不知道“礼、理(履)」,相信先生說出這說話,亦會很了解的,那先生需要向谷洪先生道歉嗎?

  • wzlz

    會員
    3 12 月, 2005 在 8:00 上午

    应当说这段话没什么特别高明的意义,比较俗,属于故弄玄虚,自以为高深。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
    1、在综合栏目,我见过术数纵横的团队,知道各位的学问。因此,我向往在这个论坛多学知识。所以我“静”。
    2、对谷先生的帖子,我是看的,但是能容。
    3、《周易》中有双螺旋,它必须有一些固有概念支撑,如“天园地方”,如“君子乾乾”,如“直、方、大”等等。都是我辈学易人必须“敬畏”的。西方叫“公理”。
    4、“不敬畏”,只有某人说的出,“比较俗,属于故弄玄虚,自以为高深。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等等,因此,我和他较一较真,批判古人是“别的太极图”,想必谷先生有自己的“太极图”。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是否雅,是否“事事可以得到验证”。是否雅俗共赏。是否特别高明。
    5、我们所有话题,建立在敬畏“伏羲——神农——**——周文王”等等对《连山》、《归藏》、《周易》作出贡献的先人基础上(包括周敦颐——理学鼻祖)。因此,出来一些先知先觉,我们问一问,你的先知先觉那里来的。
    6、除非谷先生写出类似杨雄的《太玄》,或其它,我肯定拜读,并向谷先生道歉,承认“应当说这段话没什么特别高明的意义,比较俗,属于故弄玄虚,自以为高深。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
    你们说呢?老平先生,总监先生。

  • wzlz

    會員
    3 12 月, 2005 在 8:38 上午

    上贴添一句话,当我读到:“应当说这段话没什么特别高明的意义,比较俗,属于故弄玄虚,自以为高深。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的时候,我象看到方舟子拿出美国太空宇航员照的照片说:“地球是圆的,偏偏有人说是“天园地方”,伪科学”。
    这是我要说的,典型的“二元”最后都要强调:“除非它说的是别的太极图。”然后就是看我的,素不知“如来如去常自在,不生不灭本无为”。

  • 劉銳山

    會員
    3 12 月, 2005 在 11:18 上午

    Originally posted by wzlz at 2005-12-3 04:00 PM:
    你们说呢?老平先生,总监先生。

    大概來龍去脈也知道了,先生大可以學問評論谷先生學問吧!就像本帖四樓論點說明便好了!相信純粹學問評論也不會引致這麼多誤會,況且,也不失先生學識淵博的風範,你認為是否?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