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會編
仙佛曰:
一元有十二會共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一元者分為上三元、中三元、下三元、末三元,如一年中分四季。
上三元——子、丑、寅三會,自冬至至春分之際,渾沌初開,萬物萌動。
中三元——卯、辰、已三會,自春分至夏至,萬物暢盛,由無入有,由簡而繁。
下三元——午、未、申三會,自夏至至秋分,天地交泰,物阜民豐。拜科學物質文明到達顛峰,物極則必反,陽極而陰長,天地將收煞,天地循環之理。
末三元——酉、戌、亥三會,自秋分至冬至,萬物逐漸收回,天息地化,漸入渾沌矣。
故一元之旋轉無止息,一元復始。——————————————————————————–
呂祖恩師曰:
溯自天地開闢以來,原分夫元會運世。一元則十二萬年有奇,分之為十二會,以地支系其名。十二會又分為四古:亥、子、丑則為太古,實即混沌之所分;寅、卯、辰則為上古,實即混沌之所化;巳、午、未則為中古,實即混沌之所關;申、酉、戌則為下古,實即混沌之所合。——————————————————————————–
教化菩薩曰:
一元有十二會,此會中以午會氣數最旺,就猶如中午的太陽最明亮、最酷熱,推及上古之人,由吃生食,進步到現今有瓦斯爐,電子鍋,電磁爐,微波爐;從以葉蔽體,進步到現今有五花十色,色彩奪目的紡織品;從居地穴,山洞,進步到現今住高樓大廈、別墅,及豪華的屋子;從安步當車,坐牛車、坐馬車,進步到現今坐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噴射機,無奇不有之物,層出不窮,宇宙已繁華到最高頂點,世上萬物興旺,此猶如秋天之農作物,已趨成熟,正等待農夫來收割,由此可知「日終則昃,物極必反」之理。中日雖處中天,必有斜西之時,農作物雖處成熟,亦是農夫收割之際,現今社會不景氣,已不如往昔,這正是午會將過、未會將至的證明,午未交加之際,稱為三期末劫。
※ ※ ※ ※ ※ ※
天地分成十二元會,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生人,直至申會收人,酉會滅地,戌會滅天,亥會混沌。
--邵康節之《皇極經世》 -
Originally posted by 簷前滴水 at 2005-10-15 11:22 PM:
元會編仙佛曰:
一元有十二會共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一元者分為上三元、中三元、下三元、末三元,如一年中分四季。
上三元——子、丑、寅三會,自冬至至春分之際,渾沌初開,萬物 …生化說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
生死說
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塵生塵滅,萬死萬生,不能脫離苦海,劫劫生生,輪迴不絕,無終無始,如汲井輪。三界凡夫,無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從何來,蓋參父母未生前死從何來?知來然後知生處。世人莫問死從何去,蓋參魂遊魄降後生從何去?知去然後知死處。死之機由於生,生之機原於死。無死機不死,無生機不生。生死之機兩相關,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關,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敦復則心生,迷復則心死,故仙佛愍之,說一切眾生具有本來一靈真覺,但昏惑不見,使天命之性,浪化遷流。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失身於異類,透靈於別殼,至真性根,不復於人。今以聖道令眾生永離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長生、佛氏之不死去。 -
呂祖先師論道與器
呂祖恩師曰:
道之大,原出於天。其用在天下,有道則治,無道則亂。
堯舜之時,道在君相,成為揖讓之風,闢見羲皇盛世;中古之世,道在師儒,有征誅之事;下古之世,師儒與上,均失其道,則道流於庶人,接繼道脈者,必存於天壤,以開闢小混沌者也。
然道乃托諸空言,無聲、無臭,沖漠無端,人何能至於道,不知道以德凝,有德者,即可載道,載道者,始能任重而致遠,以興中古之世。
夫道非一端,道非一器,而今之言科學者,只重實質,以為有物皆有質。無質則無學,凡研學者,即以質為可徵,無質則虛杳。除質而外,以為天地間,形形色色,空空洞洞,杳杳冥冥,渾渾噩噩,皆不足道。
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蓋易言:「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道乃形而上之,器乃形而下之。今時只知重器,不知重道,始終不能貫通。所以器越發明,爭端益大,攘奪越深,只知有器,不知有道。器興而道滅,則造亂即由此。
而階梯因器本為實物,人見之皆欲獨得,不得則爭,爭則亂,亂則殺,無已時,重器正所以亂世也。今雖各國稱強,表面以為大治,其實皆屬治標,未正其本,則將來經濟之恐慌,饑寒之逼迫,必一敗而不可收拾。其趨向更較中國而下也。
何則外國之學,均重智慧理想,完全在於科學進化。科學大進化,機械愈靈明,人力之用途愈窮,人多而用力窮。則生機無著,失業即致於滅亡,機械所用之資本巨大,糜費必多,造成經濟之恐慌,恐慌亦足以滅國,是器之學,不如道之學也。
夫道不自天生,不自地出,因人而存。古云:「道不遠人」、「不可以須臾離」、「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道率性即明,何待外求;修道在教,何事多術。
-
陰陽消長圖淺說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驚胞破。如行山巔蹶仆之狀,頭懸足撐而出,囫圇一聲,天命真元,著於祖竅。晝居二目,而藏於泥丸;夜潛兩腎,而蓄於丹鼎。乳以養其五臟,則沖乎六腑。骨弱如綿,肉滑如飴,精之至也;視而不瞬,哮而不嗄,和之至也。此乃赤子混沌,純靜無知,屬陰坤卦。
自一歲至三歲,長元六十四銖,一陽生乎復卦。至五歲,又長元六十四銖,二陽生乎臨卦。至八歲,又長元六十四銖,三陽生乎泰卦。至十歲,又長元六十四銖,四陽生乎大壯。至十三歲,又長元六十四銖,五陽生乎夬卦。至十六歲,又長元六十四銖,六陽是為乾卦。盜天地三百六十銖之正,原父母二十四銖之祖,共得三百八十四銖,以全周天之造化,而為一斤之數也。
此時,純陽既備,微陰未萌,精充實,如得師指,修煉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後,慾情一動,元即泄,不知禁忌,貪戀無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歲,耗元六十四銖,應乎姤卦。一陰初生,品物咸章,淳澆朴散,去本雖未遠,履霜之戒,已見於初,又若勤修煉,則謂不遠復者矣。
至三十二歲,耗元六十四銖,應乎遁卦。二陰浸長,陽德漸消,慾慮蜂起,真源流蕩,然而血氣方剛,志力果敢,若勤修煉,則建立丹基,亦易為力。
至四十歲,又耗元六十四銖,應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氣各復其所,陰用事於內,陽失位於外。若勤修煉,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歲,又耗元六十四銖,應乎觀卦,二陽在外而陽德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勤修煉,則可抑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
至五十六歲,又耗元六十四銖,應乎剝卦,五陰並昇乎上,一陽將反乎下,陰氣橫潰,陽力僅存。若勤修煉,如續火於將窮之木,布雨於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歲,卦氣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三百八十四銖而之一斤之數者,耗散已盡,復返於坤,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勤修煉,時時采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為剛,還老為強矣。於此時不遇至人,汲汲修煉,雖保餘年,皆借谷精以培後天之精氣,無復有先天之元矣,安能長生不死哉?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