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易理透析易學研討[原創]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 [原創]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Posted by 谷洪 on 18 9 月, 2004 在 2:49 上午

    [watermark]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天在上,地在下,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可是在《易》学中,天上地下却表示天地闭塞的否(?)卦,天下地上才表示大吉大利天地交通的泰(?)卦,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易》学中,构成地的要素——地气(与物理化学中的分子原子的概念相似)在天上,而天气却在地中。不只天地如此,《周易》其它相对的两卦所代表概念都如此,是《老子》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思想的重要来源。
    明白了易学的上述思想,也就可以弄明白“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最原始的意义了。
    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地表温度产生的原因归于太阳的照射,那么,冬至日(八方为北)太阳离地球最远,地表温度应最低,可实际上地表温度在三九天(八方为东北)才达到最低,而不是在冬至日,这是为什么呢?按照《易》学的解释,这是由于天气(冷气)在西北方不够多,所以运行发展到北方冬至日,才没有运行发展到最冷,只有运行发展到东北方三九天,才能运行发展到最冷,使地表温度最低。这就是所谓天不足西北。
    同理,夏至日(八方为南)太阳离地表最近,地表温度本应最高,可是由于地气(热气)在东南方不够多,所以运行发展到西南方三伏天,才使地表温度达到最高,这就是所谓“地不满东南”。
    其实这一物理现象在中学热力学中就有解释,而且解释得更加令人信服。在我印象中,中学学习热力学时,是这样解释的(大意):夏至时,太阳离我们所在的地表最近。但我们所感觉到的温度并不是太阳的直接照射我们的温度,而是太阳直射大气,大气吸收热量,传到地表的温度。夏至时,由于太阳的照射温度比大气表层的温度高,所以大气层会继续吸热,也就使我们感觉还会越来越热,直到三伏天(约大暑之时),大气表层的温度才会与太阳的照射温度相等,大气层才开始放热,使我们感觉一天比一天冷。
    冬到与三九天仿此。[/watermark]

    谷洪 replied 21 年 前 1 Member · 1 Reply
  • 1 Reply
  • 谷洪

    會員
    18 9 月, 2004 在 10:49 上午

    [watermark]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天在上,地在下,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可是在《易》学中,天上地下却表示天地闭塞的否(?)卦,天下地上才表示大吉大利天地交通的泰(?)卦,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易》学中,构成地的要素——地气(与物理化学中的分子原子的概念相似)在天上,而天气却在地中。不只天地如此,《周易》其它相对的两卦所代表概念都如此,是《老子》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思想的重要来源。
    明白了易学的上述思想,也就可以弄明白“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最原始的意义了。
    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地表温度产生的原因归于太阳的照射,那么,冬至日(八方为北)太阳离地球最远,地表温度应最低,可实际上地表温度在三九天(八方为东北)才达到最低,而不是在冬至日,这是为什么呢?按照《易》学的解释,这是由于天气(冷气)在西北方不够多,所以运行发展到北方冬至日,才没有运行发展到最冷,只有运行发展到东北方三九天,才能运行发展到最冷,使地表温度最低。这就是所谓天不足西北。
    同理,夏至日(八方为南)太阳离地表最近,地表温度本应最高,可是由于地气(热气)在东南方不够多,所以运行发展到西南方三伏天,才使地表温度达到最高,这就是所谓“地不满东南”。
    其实这一物理现象在中学热力学中就有解释,而且解释得更加令人信服。在我印象中,中学学习热力学时,是这样解释的(大意):夏至时,太阳离我们所在的地表最近。但我们所感觉到的温度并不是太阳的直接照射我们的温度,而是太阳直射大气,大气吸收热量,传到地表的温度。夏至时,由于太阳的照射温度比大气表层的温度高,所以大气层会继续吸热,也就使我们感觉还会越来越热,直到三伏天(约大暑之时),大气表层的温度才会与太阳的照射温度相等,大气层才开始放热,使我们感觉一天比一天冷。
    冬到与三九天仿此。[/watermark]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