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当今壬学研究指要
:em001: 当今壬学研究指要
北京 徐伟刚
壬学作为传统数术文化中的精华,它一直是笔者倾注较多心力加以重点研究的一门主要学科,自古以来,壬学始终在历朝历代广泛流行且造成深远之影响;就是直到今天,尚有许多人士仍在钻研学习六壬。但就古今壬学研究来看,今人之学术水平较之古人所达到的高度己相差一大截,针对这种学术差距,笔者在此重点来谈一些当代壬学研究上须加注意的核心问题。
研究壬学的主要目的是就是为了壬占,壬占的准验程度不仅跟操作者对壬学技术系统的掌握理解程度有关,更跟其实践方式是否为:正占:大有关系。何为正占?就是依据当事人的询问一刻即时起课而占。只有在正占的前提条件下,壬课方会活灵活现地呈现事物的发展态势。壬占最忌的是妄占或滥占甚至戏占,此三者所占出的课式基本无研究价值。像清代张官德的毕法案录中所载课式’,当‘代一些台湾人士书中所举的壬占实例,互联网上很多的壬课占例;绝大多数课式都属于上述三者之范围,所出课象渺茫无稽只会乱人意念,无丝毫有补于真正学术水平的提高。要明白的是,大凡正占所占出的课式都会跟所占对象吻合的丝丝入扣天衣无缝都会占出惊人的效果来。昆仑大士
但还有一点,就是今天的壬占往往同四柱六爻一样,陷入了五行易的泥潭。
所以现在有此人士开始寻求古占之风。
须知,五行生克论占用的是逻辑思维;而易象占断〔壬遁象占〕靠的是悟性。
悟性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是五行易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人说,当今易界〔壬界〕远逊于古人了。
试看下面一例:
〔按:这是宋人邵彦和的课例,括号内按语为本人在分析此课时所加,可以略去。〕
葉助教戊午生五十一歲占宅,戊申年正月辛卯日子將未時。
財卯武
兄申朱
印醜虎
虎朱朱武
醜申申卯
申卯卯辛
戌亥子醜
酉 寅
申 卯
未午巳辰
邵先生曰:此課支來就幹為幹所制,名曰贅婿。太歲入宅克宅,宅來就人又被人克,六年中家破屋拆,遂成墓地,必葬尊長在內。六年之前,四分五裂,門戶分張,主外姓或還俗僧人入撓,遂宅破矣。蓋末傳醜為辛日之墓神,臨太歲上,太歲為其所墓,遂來宅上而克宅,宅被克,走回日上,又為日所克,宅既不留,屋何存立?〔按:此论先后因果之序,奇门占法亦仿此。可断出事物发展之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分析〕又自身上發傳入宅,又逢太歲來加,又太歲上見今日之墓神醜〔是又逆序,故有逆顺之法〕,醜土生申金,是申金之尊長〔是相对六亲关系,与今日之新法似,但此处是六亲传递关系,如同今日法律意义上的代理关系。日上代表日,发传入宅,宅上太岁又代表了宅,间接代表了日干,所以生太岁之丑土,本为太岁之尊长,但因此信息之传递而间接代表了日干之尊长。这是代理法则〕,庚辛墓於醜,是尊長葬埋之處〔在这里,丑土是属于庚辛之墓,而不是庚辛本身之墓,这是十二长生信息的直象法则。是直接以象告,而不是陷入五行易的泥潭去细究烦琐的五行生克关系。掌握基本的五行生克大法足矣,最高的境界是直读信息。论五行生克靠的是逻辑思维,直读易象信息靠的是悟性。悟性的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卯數六,故不出六年。申為僧,辛與申同類,還俗僧也。或乙酉見辛卯,或辛酉見乙酉,皆系還俗僧。乙為沙門,辛為僧舍也〔僧见舍为还俗,是信息直读法〕。卯上見元武,故主門戶分張。後癸醜年其叔死,遂殯於內。叔有三子,一子為僧,還族歸分家產,助教不肯,經官斷定作諸子分家,與叔共五子,助教亦得一分,作六分分矣。戊申至癸醜乃六年,當年又死一男一女,乃太歲克宅故也。其經官者,亦太歲入宅克宅也〔依相对六亲,太岁克宅为宅之官,又临朱雀,主经官之事〕。卯為沙門,申為僧之申與辛同類,今從外退回宅上,是僧還俗也。乙亦沙門,辛為僧舍〔是干支同用,乙同于卯,辛同于酉,神将亦相通〕,申,辛之兄也。神将关系大纲
十二神将是壬占中的灵魂,它决定着壬课吉凶的方向。天将和十二神的基本关系大纲有如下四项原则:一、吉将并乘神生我日干年命者大吉;
二、吉将并乘神克我日干年命者吉中小凶;
三、凶将并乘神生我日干年命者大凶;
四、凶将并乘神克我日干年命者凶中小吉。
<<六壬大全>>中天将之吉凶决于乘神之生克是极错误的观点,误导了很多人。在大六壬中,五行生克是很次要的事。一般占断只依天将本身吉凶就可以讲了。
当今壬学研究指要<续>
北京 徐伟刚
当今中国大陆研究六壬之人士。大多皆以<<大全>>和<<指南>>二书有依归。不讳言的是,笔者壬学之起步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但站在现实角度和学术历史发展角度两个方面来看,二书离真正的壬占最高层次水平有着较大的距离。像<<六壬大全>>中的“毕法赋”,其地位就像六爻中的“黄金策”
、子平术中的“喜忌篇”一般,都是整个学术体系的基石之一,一般习者皆以之为“准绳”。殊不知,所谓的“毕法赋”并不完全能够将所有壬占技法全包罗殆尽。“毕法赋”所讨论之内容在深度广度上都有较大缺陷,学习它固然可以在壬占上把握着一些大方向,但在具体占断就事论事层面恐怕有所不逮。并且“毕法赋”一百条赋文及相应诠释,其内容大多是壬学术语上的“炒作”,真正揭示人生事象意义的文字反而显得较少,使其缺乏“实战”性。比如“支乘墓虎有伏尸”一句赋文,诠释文仅讲了占家宅逢之,必主宅中有旧坟,年内会有死人事。但是“旧坟”之方所、“伏尸”之影响以及如何处理方法、年内所死为何人、所死时间等细节要务“毕法赋”都没有深入探讨。而这些东西又是操作者面对客户必须要作出解答而不容回避。因此对“毕法赋”不能迷信而受其束缚。“毕法赋”仅是壬学研究的一步台阶而已;缺乏它万万不行,但脚步停留凝滞于上更不行,要立在其上面而发展之。
像<<大六壬指南>>一书, 固然有作者陈公献先生平生占验125例课案可以借鉴;但其书着重“官场”之占例而大量缺乏平民之“民生”范畴方面的占验可据。况且,公献先生没涉及壬占终身此一生重大课题,使壬学“大材小用”,较之一些六壬古书比如<<口鉴>>类就显得单薄多了。因此,平心而论<<指南>>一书中真正有价值不过是十多例综合断案而已。笔者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单纯一事一断的实际课例是较少的,七八成的课式都是一课多断甚至来断终身的。国内不少研壬多年的人士都痴情迷信<<指南>>一书,让个人的壬占智慧被禁锢于是书之中,诚为可惜!甚至有人要以终身精力来研究此书,岂不更为可叹!
《待续》
断课与作课
作者:六壬指南
实际上,作的课和断的课仔细看还是有些区别的,并不全在道理多少,取象精美程度如何。
实断之课,尤如猫之捕鼠,须毛俱张,间不容发。鼠在何处,尚未可知,循鼠之路,小心翼翼,见鼠之影,断然下爪。智勇聚于一猫之身,吉凶系于一念之间。捕鼠为最高目的。
虚作之课,尤如猫之戏鼠,油皮发亮,神情优游。鼠之所在,了然在胸,循鼠周围,进退自如,左爪右爪,舞步翩跹。悠闲入于一字一句,潇洒见于一举一动。表演为最高目的。
故前者紧张,后者悠闲,前者朴拙,后者华美,前者略有散乱而气凝,后者理象完备却气散。象《六壬指南》这本书中的例子大都是断的课,不是作的课。读之尤觉生龙活虎,英气扑面。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