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轉貼]地藏法門說明

  • [轉貼]地藏法門說明

    Posted by 沈蓮舟 on 26 9 月, 2005 在 11:00 上午

    [UploadFile=A1iADF0A5dA1jA6a_1127732370.jpg]
    地藏法門說明 三寶慚愧弟子果念/敬書

    《大日經》云:“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如來果,乃是證佛道之不二法門。菩提心爲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覺悟心,乃佛法之精髓。然諸法皆有緣起,生起菩提心亦需因緣具足,否則菩提難生,依《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起修,則爲修菩提心之殊勝法門,經中文雖淺顯,但義理深藏,發心修習,所獲功德,不可思議。譬如經中所云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亡母之事,雖係明敘地藏本事,實則暗說發心之法,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其母即爲念母之恩、報母之恩,繼而推而廣之,發起廣大誓願,生出菩提之心,故學者修習地藏法門,亦先當思念吾母之恩義,生起感恩慈悲之心,再思量衆生在無始劫前皆爲吾之父母,對吾疼愛有加,如護已目,如愛掌珠,由此學者便易對無量衆生發起之廣大無邊菩提之心,地藏法門之殊勝由此可見一斑,此發心之法,亦暗合儒家之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佛家之慈悲,何限於人道,乃可遍佈於過去、現在、未來六道無量衆生。《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所提及地藏本事、修習方法皆爲佛菩薩令六道衆生發菩提心、種成佛因所設之善巧方便,或誦經、或稱名、或懺悔、或發願、或塑畫形象、或瞻禮讚歎、或佈施供養,或解說因果,種種法門,不一而足,理法相容,皆達佛道,學者宜深心體會,依法而行,切不可將本經隨意放過,甚至附會俗論,以爲誦地藏經只爲超度亡靈,大法小用,不啻明珠暗投。
    修習地藏法門,學者應常懷懺悔之心,即在佛菩薩聖像前,誠心發露所行罪業,誓不再犯。經中云:“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由此足見衆生業障之深重,學者不僅應懺悔今生罪業,還懺悔無量劫來罪業。地藏經中,爲消業障,亦設方便,如“如來讚歎品”曰:“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至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志心稱名,能令六根清淨,業障消除,爲懺悔之大法,學者常習,必能大開智慧,多遇聖因,早成佛道。

    學者誦經之時,當觀想現世及無始劫以來父母、兄弟姐妹等親眷,對已有恩之人,坐在已身左邊;又觀想現世及無始劫以來怨仇、冤家債主等怨敵,對已有怨之人,坐在已右邊,無量無數六道衆生,亦在身邊環繞,學者懷慈悲之心,音不高不低,速不疾不遲,觀想衆生與已一同讀經,最後悉發菩提之心,以此種心誦經,可利益無量衆生。修習之初,學者可將功德只回向累世冤親;待到誦讀純熟、心思專一之時,便可改爲回向法界衆生。
    或有同修,誦讀地藏經,依照修習次第,起初只回向冤親債主,而後或夜夢亡人,晝感不安,以之爲患,惶惶不安,私自揣度,以爲回向有誤,遂改爲回向法界衆生,隨後再無所夢,身體亦安,遂暗自慶倖,以爲得法,其實大謬。夜夢亡人,乃先亡之人見生者誦經具大功德,於是夢中現身,求其超度;晝感不安,乃生者消除往世來障之徵兆,此正顯誦經之效,生者本應愈加用力精勤,孰料生者爲一己之私,爲求不見亡人,體心安泰,口稱功德回向衆生,實將功德回向一已,何利衆生?法無高下,修有次第,凡夫起修,初則雜念紛飛,心思難定,縱有功德,不過一二,回向冤親,尚不足用,何況回向法界衆生?其後亡人夢中不顯,非被超度,實因生者誦經,名大實小,無功德故,已無利益於亡人,亡人自然不現。凡夫分別心重,以爲回向冤親債主爲小,回向法界衆生爲大,卻不知發出世菩提之心爲大,求世間安樂福報爲小,若回向冤親,然與回向法界衆生,功德並無二致,何況衆生無始劫來,因果輾轉,因蔓不斷,六道重生,無不曾爲自己的父母冤仇,回向雖異,然功德小大,何有差別?菩提心生,則諸法平等,何必拘泥事相,徒增業障。修習之初,回向冤親債主;修習之末,回向法界衆生,此乃事殊理同,因機修法,不必妄加分別,《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發心之要,學佛之人不可不慎。何以讀誦地藏經,得無量功德利益?以誦此經者、聞此經者,能發菩提心故,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因果不虛。

    學者所持名號,弘一大師在其編述《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中有教:“占察經卷上,詳示占法中云: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准此,持名之時,應云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斯爲善矣。若因句長未易持誦者,可略摩訶薩字,直云南無地藏菩薩。但有仍欲依彼舊習南無地藏王菩薩者,亦宜隨其好樂,因與《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相符合也”。由是可知,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之稱皆有經典可據,學者可任選其一專持。
    除誦經持名之外,學者亦應誦持滅定業真言。
    經中云佛有三不能:一者,不能滅定業;二者,不能度無緣;三者,不能盡衆生界,然又傳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何也?欲明此理,須知何者爲定業?《優婆塞戒經》曰:“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故學者懺悔往昔所犯罪業,定業可轉爲不定業,因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地藏菩薩以大悲願故,遂設方便,而說滅定業真言,然學者若能至心懺悔,發心精進,則何業不能滅轉,何咒不能消業?或有不信,以此咒名稱爲藏經所不載,遂爲質疑,學者若加考證,使知此咒實爲藏經中《陀羅尼集經》所載之地藏菩薩法身印咒,因其梵文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決,故華文自古稱此咒爲滅定業真言,此雖爲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之變稱,然此稱不失地藏菩薩本意,況流行於世能令學者發起信心,故後世大德亦不復改,現世人心不古,不能聞即信受,竟以此稱不載于藏經爲由,妄加誹謗,書蠹嚼文,死於句下,著實可歎!

    學者誦經,至少應至四十九部,並且日日不斷,以修其心,此後還應勤心不退,誦二百部以上;若專持地藏菩薩名號,每日應一萬聲以上,連續百日;若持滅定業真言,應數過百萬以上,如是修行,方見成效,切不可一曝十寒,一日只誦佛名號數聲,未見利益,遂懷疑慮,譬如砌磚建屋,日砌一磚或數磚,即終日歎怨,爲何屋不能住?若日日勤勉,則屋必速成,令人不受風霜雨露之侵,蟲蛇虎狼之害,若日不精勤,善少業重,何能見效?得果必要種因,妄心求法,法何可得。誦持之數,本亦爲相,實不必拘泥,然衆生心思散亂,強以爲數,令其精進。
    修習地藏法門,見效速緩,果報大小,著在發心。或有誦經百部,不見驗證,即退初心,以爲佛菩薩願力或許有虛,而不論自己發心是否爲正,發世間增上心則果小效緩,發出世菩薩提心則果大效速,學者妄念末消,願力不具,如魚游水,終不脫海,何況出離三界,此《楞嚴經》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若能發起菩薩心,志心精勤,三字五字、一句一偈即可感應開悟,何待百部萬聲?

    若學者事務繁忙,無暇專修,亦可將修行與工作、生活相結合,隨時隨地發起菩提之心,《賢愚經》有貧女供燈一事,貧女自立誓願:“我今貧窮,用是小燈,供養於佛,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智慧照,滅除一切衆生垢暗,即得佛授記,爲燈光如來。貧女僅供小燈一盞,何以得成佛果報?因發菩薩心,故得大功德。學者效此,平時掃地,意想在掃除自己,衆生之三毒;一日三餐,意想供養佛法僧三寶、六道衆生,如此等等,若學者時時能如是至誠發心,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何門不入?
    中土通行之念佛法門,觀音法門,亦無上殊勝,學者不可厚此薄彼。法法相印,願願相攝,經中所言二十八種利益,實與淨土極樂境界,並無二致,不可隨意分別。修習何種法門,不過爲佛菩薩應機而教,學者宜一門深入,覺知法味,再修他法,方可諸法融通,博而不雜,萬不可淺嘗既止、妄論高低,謗法毀教,反造惡業。弘一大師亦普勸淨宗道侶兼持捅地藏經,“淨宗道侶修持之法,固以淨土三經爲主。三經之外,似宜兼誦地藏經以爲助行。因地藏菩薩與此土衆生有大因緣。而地藏本願經,尤與吾等常人之根器深相契合。故今普勸淨宗道侶,應兼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經中有言,南閻浮提衆生,與地藏、觀音二大士最有因緣,故地藏法門與南閻浮提衆生甚爲對機,地藏宏願,諸佛讚歎,學者深入,在世間則有求皆從、諸橫消滅、去處盡通;出世間則善果日增、菩提不退、畢竟成佛。學者得修地藏法門,乃前生行善之福報,後世成佛之因緣,地藏功德,不可思議,修習者必得聖賢擁護,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望學者對地藏法門珍之惜之並篤行之!

    steven5423 replied 19 年, 10 月 前 10 Members · 13 Replies
  • 13 Replies
  • 沈蓮舟

    會員
    26 9 月, 2005 在 7:00 下午

    [UploadFile=A1iADF0A5dA1jA6a_1127732370.jpg]
    地藏法門說明 三寶慚愧弟子果念/敬書

    《大日經》云:“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如來果,乃是證佛道之不二法門。菩提心爲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之覺悟心,乃佛法之精髓。然諸法皆有緣起,生起菩提心亦需因緣具足,否則菩提難生,依《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起修,則爲修菩提心之殊勝法門,經中文雖淺顯,但義理深藏,發心修習,所獲功德,不可思議。譬如經中所云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亡母之事,雖係明敘地藏本事,實則暗說發心之法,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其母即爲念母之恩、報母之恩,繼而推而廣之,發起廣大誓願,生出菩提之心,故學者修習地藏法門,亦先當思念吾母之恩義,生起感恩慈悲之心,再思量衆生在無始劫前皆爲吾之父母,對吾疼愛有加,如護已目,如愛掌珠,由此學者便易對無量衆生發起之廣大無邊菩提之心,地藏法門之殊勝由此可見一斑,此發心之法,亦暗合儒家之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佛家之慈悲,何限於人道,乃可遍佈於過去、現在、未來六道無量衆生。《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所提及地藏本事、修習方法皆爲佛菩薩令六道衆生發菩提心、種成佛因所設之善巧方便,或誦經、或稱名、或懺悔、或發願、或塑畫形象、或瞻禮讚歎、或佈施供養,或解說因果,種種法門,不一而足,理法相容,皆達佛道,學者宜深心體會,依法而行,切不可將本經隨意放過,甚至附會俗論,以爲誦地藏經只爲超度亡靈,大法小用,不啻明珠暗投。
    修習地藏法門,學者應常懷懺悔之心,即在佛菩薩聖像前,誠心發露所行罪業,誓不再犯。經中云:“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由此足見衆生業障之深重,學者不僅應懺悔今生罪業,還懺悔無量劫來罪業。地藏經中,爲消業障,亦設方便,如“如來讚歎品”曰:“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至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志心稱名,能令六根清淨,業障消除,爲懺悔之大法,學者常習,必能大開智慧,多遇聖因,早成佛道。

    學者誦經之時,當觀想現世及無始劫以來父母、兄弟姐妹等親眷,對已有恩之人,坐在已身左邊;又觀想現世及無始劫以來怨仇、冤家債主等怨敵,對已有怨之人,坐在已右邊,無量無數六道衆生,亦在身邊環繞,學者懷慈悲之心,音不高不低,速不疾不遲,觀想衆生與已一同讀經,最後悉發菩提之心,以此種心誦經,可利益無量衆生。修習之初,學者可將功德只回向累世冤親;待到誦讀純熟、心思專一之時,便可改爲回向法界衆生。
    或有同修,誦讀地藏經,依照修習次第,起初只回向冤親債主,而後或夜夢亡人,晝感不安,以之爲患,惶惶不安,私自揣度,以爲回向有誤,遂改爲回向法界衆生,隨後再無所夢,身體亦安,遂暗自慶倖,以爲得法,其實大謬。夜夢亡人,乃先亡之人見生者誦經具大功德,於是夢中現身,求其超度;晝感不安,乃生者消除往世來障之徵兆,此正顯誦經之效,生者本應愈加用力精勤,孰料生者爲一己之私,爲求不見亡人,體心安泰,口稱功德回向衆生,實將功德回向一已,何利衆生?法無高下,修有次第,凡夫起修,初則雜念紛飛,心思難定,縱有功德,不過一二,回向冤親,尚不足用,何況回向法界衆生?其後亡人夢中不顯,非被超度,實因生者誦經,名大實小,無功德故,已無利益於亡人,亡人自然不現。凡夫分別心重,以爲回向冤親債主爲小,回向法界衆生爲大,卻不知發出世菩提之心爲大,求世間安樂福報爲小,若回向冤親,然與回向法界衆生,功德並無二致,何況衆生無始劫來,因果輾轉,因蔓不斷,六道重生,無不曾爲自己的父母冤仇,回向雖異,然功德小大,何有差別?菩提心生,則諸法平等,何必拘泥事相,徒增業障。修習之初,回向冤親債主;修習之末,回向法界衆生,此乃事殊理同,因機修法,不必妄加分別,《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發心之要,學佛之人不可不慎。何以讀誦地藏經,得無量功德利益?以誦此經者、聞此經者,能發菩提心故,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因果不虛。

    學者所持名號,弘一大師在其編述《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中有教:“占察經卷上,詳示占法中云: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准此,持名之時,應云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斯爲善矣。若因句長未易持誦者,可略摩訶薩字,直云南無地藏菩薩。但有仍欲依彼舊習南無地藏王菩薩者,亦宜隨其好樂,因與《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相符合也”。由是可知,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之稱皆有經典可據,學者可任選其一專持。
    除誦經持名之外,學者亦應誦持滅定業真言。
    經中云佛有三不能:一者,不能滅定業;二者,不能度無緣;三者,不能盡衆生界,然又傳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何也?欲明此理,須知何者爲定業?《優婆塞戒經》曰:“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故學者懺悔往昔所犯罪業,定業可轉爲不定業,因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地藏菩薩以大悲願故,遂設方便,而說滅定業真言,然學者若能至心懺悔,發心精進,則何業不能滅轉,何咒不能消業?或有不信,以此咒名稱爲藏經所不載,遂爲質疑,學者若加考證,使知此咒實爲藏經中《陀羅尼集經》所載之地藏菩薩法身印咒,因其梵文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決,故華文自古稱此咒爲滅定業真言,此雖爲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之變稱,然此稱不失地藏菩薩本意,況流行於世能令學者發起信心,故後世大德亦不復改,現世人心不古,不能聞即信受,竟以此稱不載于藏經爲由,妄加誹謗,書蠹嚼文,死於句下,著實可歎!

    學者誦經,至少應至四十九部,並且日日不斷,以修其心,此後還應勤心不退,誦二百部以上;若專持地藏菩薩名號,每日應一萬聲以上,連續百日;若持滅定業真言,應數過百萬以上,如是修行,方見成效,切不可一曝十寒,一日只誦佛名號數聲,未見利益,遂懷疑慮,譬如砌磚建屋,日砌一磚或數磚,即終日歎怨,爲何屋不能住?若日日勤勉,則屋必速成,令人不受風霜雨露之侵,蟲蛇虎狼之害,若日不精勤,善少業重,何能見效?得果必要種因,妄心求法,法何可得。誦持之數,本亦爲相,實不必拘泥,然衆生心思散亂,強以爲數,令其精進。
    修習地藏法門,見效速緩,果報大小,著在發心。或有誦經百部,不見驗證,即退初心,以爲佛菩薩願力或許有虛,而不論自己發心是否爲正,發世間增上心則果小效緩,發出世菩薩提心則果大效速,學者妄念末消,願力不具,如魚游水,終不脫海,何況出離三界,此《楞嚴經》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若能發起菩薩心,志心精勤,三字五字、一句一偈即可感應開悟,何待百部萬聲?

    若學者事務繁忙,無暇專修,亦可將修行與工作、生活相結合,隨時隨地發起菩提之心,《賢愚經》有貧女供燈一事,貧女自立誓願:“我今貧窮,用是小燈,供養於佛,以此功德,令我來世,得智慧照,滅除一切衆生垢暗,即得佛授記,爲燈光如來。貧女僅供小燈一盞,何以得成佛果報?因發菩薩心,故得大功德。學者效此,平時掃地,意想在掃除自己,衆生之三毒;一日三餐,意想供養佛法僧三寶、六道衆生,如此等等,若學者時時能如是至誠發心,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何門不入?
    中土通行之念佛法門,觀音法門,亦無上殊勝,學者不可厚此薄彼。法法相印,願願相攝,經中所言二十八種利益,實與淨土極樂境界,並無二致,不可隨意分別。修習何種法門,不過爲佛菩薩應機而教,學者宜一門深入,覺知法味,再修他法,方可諸法融通,博而不雜,萬不可淺嘗既止、妄論高低,謗法毀教,反造惡業。弘一大師亦普勸淨宗道侶兼持捅地藏經,“淨宗道侶修持之法,固以淨土三經爲主。三經之外,似宜兼誦地藏經以爲助行。因地藏菩薩與此土衆生有大因緣。而地藏本願經,尤與吾等常人之根器深相契合。故今普勸淨宗道侶,應兼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經中有言,南閻浮提衆生,與地藏、觀音二大士最有因緣,故地藏法門與南閻浮提衆生甚爲對機,地藏宏願,諸佛讚歎,學者深入,在世間則有求皆從、諸橫消滅、去處盡通;出世間則善果日增、菩提不退、畢竟成佛。學者得修地藏法門,乃前生行善之福報,後世成佛之因緣,地藏功德,不可思議,修習者必得聖賢擁護,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望學者對地藏法門珍之惜之並篤行之!

  • Taoist

    會員
    26 9 月, 2005 在 7:18 下午

    地藏經實為一部孝經 願力宏深
    感招了許多人信力奉持

  • Nagarjuna

    會員
    26 9 月, 2005 在 8:42 下午

    :emm12: :emm12: :emm12:

  • 沈蓮舟

    會員
    27 9 月, 2005 在 6:14 下午

    “學者誦經,至少應至四十九部,並且日日不斷,以修其心,此後還應勤心不退,誦二百部以上;
    若專持地藏菩薩名號,每日應一萬聲以上,連續百日;若持滅定業真言,應數過百萬以上,如是修行,方見成效”

  • 沈蓮舟

    會員
    2 10 月, 2005 在 5:50 下午

    [UploadFile=A6aC2C3A4FDB5D0C_1128246610.jpg]
    一、地藏經的功能分為二種:
    1.地藏經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讓自己改變命運以起死回生的方法,並能夠超拔過去世的冤親債主令其究竟解脫的因果經。人的生滅自無始劫以來皆輪迴不已,福報的聚集和修行功德力的累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讀經能使我們明白關於業障的問題如何處理,以及如何修福修慧、廣利有情眾生。
    2.地藏經融合了地藏王菩薩的大悲願和諸佛菩薩的見證,最可貴的是,整部經典皆以白話文來敘述佛陀深入淺出的慈心開示。對於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證因緣果報的不可思議;而初發心者,也可以相應契入地藏王菩薩的教化悲願。在所有經典之中,佛理淺顯易懂,又不需假他人來傳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二、持誦經文注意事項:
    1.持誦時必須發出聲音,但無須大聲朗誦,重以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和懺悔心護念之。
    2.持誦時,或跪、或立、或坐持皆可。
    3.24小時皆可持誦,但每部持誦過程以90分鐘最為適當,速度宜不徐不急,切莫過快,否則誦經之功德力將會減失。若以速度取功德,則是以貪執心修法,非正法;誦經重點貴以虔誠恭敬之心相應之。
    4.關於誦經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若無佛堂者,則必定要合掌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三稱)。
    5.持誦的過程可能會有一些現象,例如頭暈目眩、流眼淚、字體模糊、身體酸軟不適、心生疑惑等,尤以剛開始持誦的第一個月內最為嚴重。遇此情況者,種種現象乃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作祟所致,應以最懺悔的心,祈求冤親債主原諒,更要以最勇敢負責的心來圓滿現前之因緣果報。
    三、人的修行以消除業障、償還因果債為始,之後方能無礙的盡心盡力修法。冤親債主糾纏是陰陽皆苦的果報;運勢不好、事業不順、夫妻不和、子女乖違、甚至修行多障礙,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皆為冤親債主,無法超拔至究竟解脫,而欲索債所引起。「萬法皆因緣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無法超度冤親債主,菩提道上必是難上加難。所以每個人應以持誦200部以上地藏經的功德力,迴向因果,直到業障消除為止,超拔個人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得令往生淨土、究竟解脫。
    ————————
    ————————————–
    迴向文
    弟子???願以今日所持誦地藏經???部之功德,迴向弟子???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祈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作主,弟子???願意繼續持誦???部地藏經直到持誦完畢,功德圓滿為止。超拔弟子???的累生累世冤親債主,得令解脫、往生淨土。
    (以上迴向文:是指定迴向給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不用再做一般的迴向。)

  • 沈蓮舟

    會員
    2 10 月, 2005 在 5:52 下午

    略述地藏法門///美佛慧訊 第 九 十 七 期
    觀成法師
    最近有熱心讀者向我提意:將地藏法門皈納幾個重點,使初學者能易於理解和便於修習。因此現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義理,將地藏法門綜合為五項要旨,以供有志修學者參考:深信因果報應、廣行十善業道、持念地藏菩薩聖號、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發願與迴向。前兩項是日常的生活實踐;後三項屬每天的定課修持。
    一、深信因果報應
    《地藏菩薩本願經》以因果報應為宗旨,勸人改惡向善。全經十三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至〈地獄名號品第五〉闡述惡業的報應;〈如來讚歎品第六〉至〈囑累人天品第十三〉宣揚善業的功德。
    因果報應思想除指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外,更重要的是,它強調「自作自受」的道理,認為「眾生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中國原有的善惡報應,是由上天鬼神的賞善罰惡來體現的,著重教人「畏果」,是「他律性」的道德規範;但「佛教的因果報應則強調“自覺”」,旨意勸人「畏因」,將惡因消滅於醞釀時期,把「他律性」提昇為「自律性」的道德規範。
    經中描述地獄的慘狀甚為詳盡,為眾生提供了一面反觀行為的鏡子,照見自己造業後所遭受的無邊痛苦。〈地獄名號品第五〉說:「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地獄的果報,是自己所造的罪業所招感的。
    所以,學佛者首先必須「深信因果報應」的道理。切莫種下惡因,要經常警覺和自省,擇善去惡,提高內心的精神境界和修行層次。

    二、廣行十善業道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無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從無始以來,眾生因為妄想執著,遂爾迷惑造業,流轉於生死苦海之中,所以妄執是因,作業是緣。既知六道輪迴是由造業所緣起的,只要斷滅業緣,淨化妄執,就能超脫生死了!
    什麼是業呢?我們的身、口、意所造的一切善惡事業。佛經說身、口、意三業能作十惡:殺生(殺害生命)、偷盜(盜取財物)、邪淫(淫狎行為)、妄語(虛誑不實之語)、綺語(雜穢不正之語)、惡口(罵詈惱人之語)、兩舌(離間兩方之語)、慳貪(慳吝貪著)、瞋恚(瞋忿恚怒)、邪見(闇眛迷理)。
    身、口、意三業亦能作十善,是謂「十善業道」。其中有兩個層次:先止惡,後行善。
    「止惡」即是止息十惡,不惱眾生:
    身:不殺生、不偷盜 、不邪淫
    口:不妄語、不綺語 、不惡口、不兩舌
    意:不慳吝、不瞋恚、 不邪見
    「行善」即是修行十善,利樂一切:
    (一)身:
    1.救護生命(不但不殺生,更能救護眾生)
    2.布施資財(不但不偷盜,更能布施結緣)
    3.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淨梵行)
    (二)口:
    4. 說誠實語(不但不妄語,更能說話誠實)
    5. 善言安慰(不但不惡口,更能柔順言語)
    6. 作利益語(不但不綺語,更能正直言語)
    7. 和合彼此(不但不兩舌,更能和合悅眾)
    (三)意:
    8.常懷捨心(不但不慳貪,更能布施結緣)
    9.恆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廣行慈悲)
    10.正知正見(不但不邪見,更能正信因果)
    根據《地藏十輪經卷九》所述:「若不修行十善業道,設經十方佛土,微塵數劫,自號大乘,或說或聽,或但發心,或發誓願,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脫生死苦。」
    所以,凡修習地藏法門者,必須廣行十善業道 — 止息十惡,修行十善。當然,對在家居士來說,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大都會中,修習十善業道是難事,但只要隨份隨力,竭盡己能,必會漸漸減除惡緣,增長善業,成就淨行的。

    三、持念地藏菩薩聖號
    學佛者雖能修習佛法,但畢竟是業縛凡夫,一旦遇到逆境、惡緣、疾病,必會產生煩惱,障礙自己的修行。倘若恆常得蒙地藏菩薩的庇護,那就無此顧慮了。
    據《地藏十輪經》所述:地藏菩薩在常寂光中,現在每日晨朝之時,於定中入無量三昧禪那,觀察一切受苦眾生,隨機赴感,而予以救渡;但是眾生必須與菩薩「溝通」,才能發生感應啊!
    這「溝通」就是持念地藏菩薩聖號和禮拜地藏菩薩形像。
    《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說:「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皈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象,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所以,只要能安奉地藏菩薩像,並經常以香花、鮮果、淨水等供養,每天抽出十五至三十分鐘的時間(愈多愈好),禮拜及持念地藏菩薩聖號,至誠懇切,自然能與菩薩感應道交,產生不可思議的功德!

    四、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法門以三經為主:《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和《占察善惡業報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宣說地藏菩薩的誓願和果德,比《地藏十輪經》較為通俗易懂。《占察善惡業報經》教人以「木論相法」去占察善惡、苦樂、吉凶等事,非初學者所能理解,所以修地藏法門者,大多數以《地藏菩薩本願經》為每日課誦之經。
    關於誦經功德,《地藏菩薩本願經》〈囑累人天品第十三〉說:「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得二十八種利益:
    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
    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修習地藏法門者,每日應讀誦《地藏經》。全經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三品。行者每次可誦三卷,或二卷,或一卷,甚至一品亦可以;多少應視個別情況而定。如果時間許可,一次誦完三卷最為圓滿。讀誦時要有至誠心,端身正坐,專心一志,盡力摒除雜念。
    誦經時最好選擇清靜處。如果環境不許可,亦不一定要靜境;但必須心靜。若氣躁心浮,雜念紛紜,則功德較少。

    五、發願與迴向
    凡學佛者(上至菩薩,下至初皈依者),都已經發過「通願」,即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除了「通願」外,菩薩都各有「別願」的。地藏菩薩的「別願」是無限的慈悲與無盡的布施:「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有不少虔誠的學佛者,喜歡每天於課誦完畢後,長跪於菩薩像前,另發「別願」的。何謂「別願」呢?就是自己個別立誓的願望 —例如扶貧助學,護法放生,乃至義務照顧病人等善行。每天在菩薩像前重複自己的「別願」,頗能激勵內心的善性,提昇修持的精神境界。
    除了發願外,必須合掌至誠迴向,將當日禮拜念誦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或某病人、或自己,使所求之願,得蒙地藏菩薩感應,早日圓成。
    以上略述地藏法門,義理雖未能詳盡,亦可作為初學者的修習規範。惟願殷勤的讀者們信受奉行,並廣為傳布,共獲勝益。

  • 壬遁

    會員
    2 10 月, 2005 在 6:30 下午

    :em001: :em02: :em21: :em22: :emm01:

  • HAU

    會員
    2 10 月, 2005 在 8:42 下午

    :em21: :em02:

  • huifuchang

    會員
    4 10 月, 2005 在 12:38 上午

    :emm01: :emm01:
    :em22: :em22:

  • 我是傻瓜啦

    會員
    9 12 月, 2005 在 2:10 下午

    :f13::f13::f13:

  • min123

    會員
    17 12 月, 2005 在 7:18 下午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 7086996

    會員
    18 12 月, 2005 在 4:20 上午

    [font=標楷體]讚歎!地藏菩薩的禪定力能自在於地獄化地獄為天堂!

    讚歎!地藏菩薩的智慧力能自在於地獄處地獄而不染!

    讚歎!地藏菩薩的方便力能自在於地獄轉地獄苦成眾生得渡的資糧![/font]

    :f13::f17:face0

  • steven5423

    會員
    19 12 月, 2005 在 1:41 上午

    恭受教誨..:f13::f13::f13::f13: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