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入竹筒》
「蛇入竹筒」就是長蛇進入了竹筒裡面,這在比喻什麼呢?
一般人在判斷事情,或評斷某些想法,當他的內心很平靜時,自然能夠評判得正確。可是,一旦情緒起來,往往胡亂說話、隨意判斷;或者對一件事情,含有個人的私心,當然不會給予正面的評價;甚至對於別人的成就,心存嫉妒,不肯給予正面的讚美,儘講些扭曲、酸葡萄的話。
這些心態在佛法裡,稱做「彎曲、不端正」。
很多人常在這種彎曲不正的心態下生活做事,因此無論對哪一個人或哪一件事,總拿這種扭曲心眼去衡量,輕易對人作評價、下定論,或恣意批評對方。這種彎曲、不端正的心,在佛法裡面,就叫做「煩惱」。
一旦煩惱佔據了我們的內心,會有什麼結果呢?譬如:我們提到「金錢」,對某些人而言,錢能夠用來做很多好事;可是相對的,在一些人身上,錢卻成為害人的工具,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就牽涉到我們的心是不是端正,會不會彎曲。
星雲大師常常告誡徒眾們:「無論一個道理或制度有多好,一旦遇到了心態彎曲不正的人,所謂正法也會成邪。相對的,一個心地端正的人,即使遇到不正當的法,他也有能耐將其扭直,讓它端正,所以正人遇到邪法,邪法也成正。」
因為人們有這種不端正、彎曲的心態,所以禪宗教學裡有「蛇入竹筒」這句話,意思是蛇一向都是斜行、彎曲,不正派走路,如果要讓牠走得正,就要把蛇放到竹筒裡,這時候牠自然就走得很筆直、很端正,不會彎曲。
人生的旅程上,能夠矯正這種彎曲心態的竹筒就是佛法、禪修。但願人人都能夠有機會接觸佛法,藉著修持來端正我們的內心,不要讓自己的心給彎曲了。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