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術數社交學習平台討論區九重天我好想把那些螞蟻殺了﹐但是又怕因果。。。。

  • 小雲兒

    會員
    15 9 月, 2005 在 6:30 下午

    如果在耕種時,難免會傷及蟲蟻,但爲了我們自身的活命,不用說耕種,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勞務,也會無意殺死蟲蟻。所以,只有經常多念阿彌陀佛,願愚痴而無知的衆生,于死亡之後,轉生善道或超生淨土,不算犯殺生戒。當然,能够小心防止,减少殺傷蟲蟻的機會,是慈悲的表現。如果明知殺生而心無悔意,便是沒有慈悲心。

    呀﹐對了﹐
    今早開車上班時看到路邊有只死貓
    所以就依照前賢教導
    持念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請助這位仁兄早日超生
    聽說會幫助它們免受太多苦
    會不會是這樣﹐
    所以螞蟻今天都不咬我啦

  • HAU

    會員
    15 9 月, 2005 在 6:50 下午

    下面引用由小雲兒2005/09/15 06:25pm 發表的內容:
    今天發生一件蠻奇妙的事情呢
    就是有5-6只螞蟻爬到我身上
    好惡﹐可是竟然沒有咬我
    只是在手上爬弄得我癢癢的

    :emm22: :emm11: :emm33:

  • 風紅

    會員
    15 9 月, 2005 在 6:55 下午

    下面引用由小雲兒2005/09/15 06:25pm 發表的內容:
    今天發生一件蠻奇妙的事情呢
    就是有5-6只螞蟻爬到我身上
    好惡﹐可是竟然沒有咬我
    只是在手上爬弄得我癢癢的

    :em21:

  • 2311143

    會員
    15 9 月, 2005 在 8:20 下午

    [ 這篇文章最後由2311143在 2005/09/15 10:59pm 第 1 次編輯 ]

    個人淺見
    以整個世界而言.
    整個世界的生命與人類全部的生命相比
    人類所占之比例.恐怕萬不及一
    然而危害這個世界生命最大的卻是人類
    依此而論.人類是全世界其他生命的公敵
    人類或許才是整個世界生命最大的害蟲.
    那是人類該消滅還是其他的生命該消滅.
    人類在宇宙中.是否亦可能被歸類為”害蟲”?

    文昌帝君陰騭文
    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
    ………………..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
    ,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印造經文
    …………..,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
    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勿登山而網禽鳥
    …………………………………..
    萬物平等.不離因果.殺生造業.豈有不同.如有不同.真理何存.
    如殺蟻無罪.殺牛無罪.那殺人又有何罪?
    如以人之觀點.殺人有罪.殺害蟲(螞蟻)無罪.因有害於人
    那以神之觀點.殺神有罪.殺害蟲(人.螞蟻)無罪.因人有損於德.螞蟻有害於人
    以菩薩之觀點.殺菩薩有罪.殺害蟲無罪(神.人.螞蟻).因神未達圓滿.
    人有損於德..螞蟻有害於人.
    如做此論.那不是世界上.只有佛才不是害蟲
    其他萬物俱滅.無一可存.
    萬物有靈.僅相有別.根器不同.如有高低.人高或低.該生該殺?
    佛.菩薩.神都可慈悲對人.包容人所造之種種過錯.渡化眾人
    人為何不可慈悲對於牛.螞蟻.包容其所造之小惡?

    :em13: :em13: :em13:

  • 2311143

    會員
    16 9 月, 2005 在 7:01 下午

    報佛恩網轉載

    救蟻中狀元之選

    〔發明〕宋郊一事,人以其功小報大,輒疑之,不知此特以蟻視蟻、以狀元視狀元耳。若論究竟,則當日所救之蟻,不下數萬。後世感恩圖報者,亦不下數萬,豈一狀元可竟其福乎?若乎狀元,不過身外虛名耳,三寸氣斷,安在其為狀元也?反謂報之太奢,過矣。竹橋渡蟻,救之於水也。然蟻之致死,不止於水。所救之法,亦不止竹橋。且如奴婢之殺蟻也,以湯火,其法,在理而諭之,勢以禁之而已;貓犬之殺蟻也,以誤啖聚蟻中之魚肉骨,其法,伺酒食既畢之後,作速掃地,使葷腥不沾於土而已;焚化紙帛之殺蟻也,多在暑月,其法,當掃一淨地,先以冷灰作基而已;點茶之殺蟻也,多在地上,其法,受之以盆而已;灶上之多蟻也,以近腥羶而穴其下,其法,宜於作灶時,純用石灰布地而已。舉一反三,在茲數者。 下附徵事(二則)

    救蟻延齡(《福報經》)

    佛世有一比丘,得六神通,見其小沙彌,七日當死,因教其歸省父母,至第八日來,蓋欲其死於家也。至八日果來。因入定察之,乃於歸路時,見有聚蟻穴孔,將為流水沖入,急脫袈裟擁之,蟻得不死故也。後壽至八十,證羅漢果。

    〔按〕人之壽夭,有定有不定,顏淵之死,伯牛之亡,此受決定果也;文王之百歲,武王之九十,此受未定果也。天人之遇小五衰、大五衰,亦然。又以四天下言之,三洲多有未定果,唯北俱盧洲,則純受決定果。沙彌之益算,當屬未定果耳。

    蟻王報德(《古史談苑》)

    吳富陽董昭之,過錢塘江,見一蟻走於水中蘆上,欲救之入舟,舟中皆不可,乃以繩繫蘆於舟,蟻得至岸。夜夢烏衣人謝曰;「吾是蟻王,不慎墮江,蒙君濟拔。後有急難,可來告我。」歷十餘年,昭之以盜誣入獄,思及蟻王之夢,而欲告無由。一人曰:「何不於地上取兩三蟻,置掌中而告之。」董如其言,夜果夢烏衣者曰:「急投余杭山中,可免於難。」覺而逃之,遇赦得免。

    〔按〕活活一龜,不識自己之生死;所存朽甲,反知他姓之吉凶。此種事理,雖聖人亦有所不知,而何惑乎蟻王之報德?

    :em13: :em13: :em13:

  • 2311143

    會員
    16 9 月, 2005 在 7:12 下午

    [ 這篇文章最後由2311143在 2005/09/16 07:14pm 第 1 次編輯 ]

    報佛恩網轉載
    方便行殺(《大寶積經》)

    然燈佛時,有五百賈人,入海採寶。內一惡人,善知兵法,恒為寇盜,欲盡殺五百人而取其寶。而五百人皆不退菩薩,殺之者得無量罪,當久墮大地獄。時彼眾中,有一導師,名曰大悲,預知其意,因私念言:若殺此一人,吾當自墮惡道;若不殺此人,則五百善人當受其害,而彼惡人仍世世墮於地獄;吾若明告眾人,又累五百人共發惡念,亦當受苦。於是生憐憫心,寧自受罪,而刺殺之。佛言:「導師,即吾身是;五百賈人,即賢劫中五百菩薩是。」

    〔按〕此所謂見機得殺也。然必先有寧自受罪之心,而後可行此種方便。否則既欲貪其功,又欲辭其罪,此念已不可問矣,何福報之有?

    斃蛇抵命(《現果隨錄》)

    我邑故宗伯顧錫疇,在溫州,為副將賀君堯所殺。未幾,降乩於門人張調鼎家。曰:「吾前生誤殺一蛇,今蛇為賀君堯。前六月十六,已害我於江中。因果應受,可語我兩兒,勿事報仇。」張猶未聞公訃,急遣人至溫訪之。時太倉吳國傑在溫,宴公於江心寺,明晨報公被害。廣遣漁人覓屍,無有。夜夢公立水中曰:「我前世為天臺僧,擊斃一蛇,今抵其命。承君厚意,以前世為我徒孫故也。但向某灣尋之,即得矣。」如言復覓,果得屍。扶櫬歸崑葬焉。

    〔按〕公前世為天臺僧,後世位至宗伯,且文章節義,俱卓卓可傳。然猶難免斃蛇之報,況來歷萬不及此者乎?世之殺蛇者,勿徒以叔敖為藉口也。

    :em13: :em13: :em13:

  • 2311143

    會員
    16 9 月, 2005 在 7:27 下午

    報佛恩網轉載

    「或買物而放生」

    〔發明〕王法之治罪人也,不能加於殺戮之外;父母之愛子女也,不能加於生全之外。可知天下之最惡者,唯殺生;而天下之最善者,唯放生矣。夫禽獸與人,形體雖異,而知覺實同。觀彼被執之時,驚走哀鳴,逾垣登屋;與吾人類,當王難捕戮之時,父母彷徨莫措,妻孥投死無門,異乎不異?觀彼臨刑之際,割一雞,則眾雞驚啼;屠一豕,則群豕不食;與吾人類當劫掠屠城之際,親見父母傷殘,目擊妻孥支解,異乎不異?觀彼宰割之候,或五臟已刳,而口猶吐氣;或咽喉既斷,而眼未朦朧;與吾人類臨欲命終之候,痛苦欠伸,點頭熟視,異乎不異?於此忍心殺之,其恨何如?於此買而放之,其感又何如?
    「舉步常看蟲蟻」

    〔發明〕牛羊犬馬,世俗猶或憐之,若言愛惜蟲蟻,無不笑其愚矣。獨不思形有大小,性無大小。若謂大者殺之有罪,小者殺之無罪,則人身雖大,終遜於牛,與其殺牛,不如殺人。而天下之至尊且貴者,無如摩竭大魚矣(摩竭大魚,鱗甲內癢,以身揩玻璃山,海水皆赤)。帝君此語,欲人泯乎大小之見,一舉足而不敢忘戒殺也。世人舉足動步,無不是罪。即以行路而言,一生誤傷物命,不知幾千萬萬矣!曾見沙彌律中,有行步不傷蟲蟻咒,甚為簡易,宜於每日清晨,未下床時,先默念佛號數聲,祝曰:「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於足下誤傷時,願汝即時生淨土。」隨持咒七遍,咒曰:「唵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訶。」持過七遍,然後投足於地,則無誤傷之患。按此咒,不問智愚,人人可誦,子弟六七歲時,即宜教之,習慣,則仁慈之念,自幼培植。未始非雞鳴而起,孳孳為善之助也!
    以身濟獸(《大智度論》)

    過去無量劫前,有大樹林,多諸禽獸,野火來燒,三面俱熾,唯有一面無火,而阻於河。眾獸窮迫,逃竄無地。佛言:「吾於爾時,為大身多力鹿,以前後腳,各踏兩岸,將身橫踞水上,令眾獸踏背而過,皮肉俱爛,以慈悲力,忍之至死。最後一兔來,命已垂絕,強自努力,令彼得過,過已,折脊墮水而死。」佛言:「若我自述宿世,如是苦行,窮劫說之,猶不能盡。」

    〔按〕佛言:「爾時前所度者,諸弟子是也,最後一兔,今須跋陀是也。」

    燒蟲受譴(《功過格》)

    揚州何自明,開茶館於石塔寺前,家多樹木,每掃葉焚之。及病,且死,忽自言曰:「吾一生以來,所燒樹葉無算,初不知其為罪,豈料其上蟲蟻無算?今冥司以此罪吾,殆不可復贖矣!」言訖而死。

    :em13: :em13: :em13:

  • 2311143

    會員
    16 9 月, 2005 在 7:30 下午

    報佛恩網轉載

    「或持齋而戒殺」

    〔發明〕勸人戒殺,猶或相信;若言持齋,未有不以為迂矣!不知天下唯有食肉之人,所以有殺生之人;亦唯其有殺生之人,所以有食肉之人;二者相為勾引。世人只緣習見習聞,所以不知不覺。假令每日天將曉時,各得神通天眼,親見無量無邊屠戶,手執利刀,將一切豬羊牛犬,捆縛在地,加以極刑。爾時,一切物類,大聲疾呼,魂飛魄戰,號天而天不賜梯,掉地而地不借孔。瞬息之間,尖刀盡斷其喉;瞬息之間,尖刀盡入其腹;瞬息之間,熱血盡從刀縫噴出;瞬息之間,沸湯盡從刀縫注入。由是注目,則如熱釘烙眼;注背,則如沸鐵澆身;注舌,則如烊銅灌口;注腹則如滾錫纏腰。此時一切物類,因痛極而緊閉其目,因痛極而漸低其聲,因痛極而百骸俱為伸縮,因痛極而五臟盡若牽抽。俄而,閻浮世界,幾萬萬生靈,頭足異處,骨肉星羅。積其屍,可以過高山之頂;收其血,可以赤江水之流;覽其狀,慘於城郭之新屠;聽其聲,迅於雷霆之震烈。如是所造無量兇惡,其端皆為吾等食肉所致。然則食肉之招報,亦不小矣。

    萬一此種物類,宿世曾為吾之六親,將若之何?曾為吾之眷屬,將若之何?不然,未來世中,或為吾之六親眷屬,將若之何?更不然,吾之他生後世,同於此種物類;或吾六親眷屬之他生後世,同於此種物類,又若之何?諺云: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分。若一日不持齋,則天下殺生有我分矣。可不懼哉?據經典所云,將來過六千年後,人壽十歲時,有刀兵災至。一切眾生,自相殺害,地所生草,利如鋒刃,觸之即死。過七日七夜,其患方除。佛言:從饑饉刀兵死者,皆入惡道;從疾疫死者,多生天上。何以故?以有疾病時,但相慰問,無有毒害屠殺,及相爭相奪之心故。《婆沙論》云:「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當於來世中,決不遇刀兵災。」

    :em13: :em13: :em13:

  • 2311143

    會員
    16 9 月, 2005 在 7:53 下午

    報佛恩網轉載
    文昌帝君陰騭文全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斗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婢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寺院。捨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礙道之荊棘,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貲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自首句至上格蒼穹皆帝君實事,出《文昌化書》)

    補缺

    安士先生,撰輯此書,事理文義,悉皆周到。唯於帝君末後一世,及于公治獄、竇氏濟人、宋效救蟻、叔敖埋蛇五事,皆未曾錄。或以他書俱載,後世咸知,故略之耳。然未曾博覽者,不得而知,實為一大憾事。因按《陰騭文註證》,錄而補之於此,則事實明晰,而原文了不更動也。釋印光識。

    帝君末後一世

    帝君生於晉,姓張,諱亞,越人也。後徙蜀,即梓潼居焉。其人俊雅灑落,其文明麗浩蕩,為蜀中宗師。感時事,託為方外遊。及門諸子,建祠祀之,題曰文昌君。唐玄宗、僖宗,避寇入蜀,顯靈擁護。難平,詔封晉王。後人加稱曰帝,蓋尊之也。(四川七曲山清虛觀碑記)

    念之持之行之.則百善具足.福慧無量

    :em02: :em02: :em02:
    :em21: :em21: :em21:

  • 2311143

    會員
    17 9 月, 2005 在 1:34 下午

    報佛恩網轉載
    殺生世皆視為固然。以我之強,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顧一時適口,誰信歷劫酬償?《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古德云:「欲得天下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間刀兵劫,須聽屠門半夜聲。」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則已,思之大可畏也。
    以慈悲為主,以方便為門,以齋戒為常,以寂滅為樂

  • 2311143

    會員
    17 9 月, 2005 在 2:05 下午

    下面引用由HAU2005/09/13 07:57pm 發表的內容:
    什麼叫該殺?
    什麼叫害蟲?
    對人類有傷害性的就是害蟲?
    那麼人類也是許多動物眼中的『害蟲』

    :em001: :em001: :em22:

  • 2311143

    會員
    17 9 月, 2005 在 2:07 下午

    下面引用由小雲兒2005/09/15 06:30pm 發表的內容:
    呀﹐對了﹐
    今早開車上班時看到路邊有只死貓
    所以就依照前賢教導
    持念

    種善因必得善果

    :em21: :em21: :em21: :em21: :em21:

  • 小雲兒

    會員
    20 9 月, 2005 在 12:52 上午

    下面引用由23111432005/09/16 07:27pm 發表的內容:
    報佛恩網轉載
    「或買物而放生」

    〔發明〕王法之治罪人也,不能央A不能未笑雂j魚,鱗甲內癢,以身揩玻璃山,海水皆赤)。帝君此語,欲人泯乎大小之見,一舉足而不敢忘戒殺也。世人舉足動步,無不是罪。即以行路 …

    :em22: :emm01:

  • Taoist

    會員
    26 9 月, 2005 在 3:02 下午

    能不殺則不殺
    生命原本平等, 同樣是靈魂只因前世造就諸多惡事而被罰入畜生道
    降世便改頭換面, 失去寶貴人身, 四生分為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類
    從人們用肉眼的角度看,或許它們是害蟲,甚至不應該生存
    而修行者則須思量超越肉眼所看到的, 而看到的是累世的手足因為所造諸惡業而被罰入此生.
    人為原子所構成,簡單的說人就是電, 就是靈魂,而電產生氣,
    所以有人心引力,同樣氣場的人會相吸
    天地造化全憑一气運行,故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說,其實一气何止化三清,
    一气足以化萬千,故天有天氣,地有地氣,人有人氣,天地人無時不在一呼一吸.如果天氣斷絕時,天即墜下.地氣斷絕時,地即崩裂;人氣斷絕時,人即死亡,此點真氣就是心气.近代陽間科學家已發現有所謂地心引力,其不知尚有天心引力,人心引力.
    *清者上浮為天,即為天心引力所致;濁者下凝為地,即為地心引力所致; 情欲之動,即人心引力所致,有此三種引力造成世界物以類聚現象.因四生中各種物類都是前生塵業深重,死後便被地心吸引,自動墮落幽冥接受審判.如是有修行者,一點靈性清輕,自動上浮於天,陰差欲押其來地府,也無此能力.*
    像一個充滿氫氣之大氣球,上浮空中,人要垃它,反而當被拉走,故世人要成仙佛,做鬼卒,全靠自己生前所修.至於超拔先靈,必靠實在功德,否則雖費千金,於事無補.
    *要超拔祖先者,除本身須修身養性外,印贈善書為第一大功德,因仙佛出世,度人出苦為第一大願,而經典善書即為仙佛之心聲,度人修心養性之要旨,故傳經典,印善書,正符仙佛之心其功最大,以此功德迴向先靈,為出苦之捷徑,如欲誦經超度,亦必先有經書為憑,此點世人不可不知.其他如濟貧恤苦公益事業等也是應行之善業.
    而儒家勸人回歸原本赤子樸實,道法離不開自然, 佛法離不開眾生
    耶穌基督天主回教更是勸人去惡從善, 皆由此因
    無奈上天原是同一個,因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受苦,故派下教主教導.
    五教教主當初傳道教人,所乘之交通工具,雖有不同,但背後所藏之經書,
    千萬字中,無非教人上天堂之法. 但至今日,這些書中修修改改,私自畫蛇添足,如把一張「藏寶圖」劃得東倒西歪,使那些修道尋寶者都迷在深山中了.殊不知各教之理相同,必須和平相處,為正義而勸化人心,挽轉頹風,以進大同之世.
    世界之大,雖人種不一,但其信仰不外精神寄托,而且「人同此心」,死後本性靈通,並不因種族而分別此「心」,如天雷一響,各國人士都知將要下雨一樣,
    今聞教師之聲,則知其意,正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願吾手足珍之

  • 小雲兒

    會員
    26 9 月, 2005 在 5:43 下午

    最近我還是有陸續被叮到
    不過沒之前那麼嚴重
    這次叮的也沒有腫得很大
    但是這次我已經沒什麼生氣了
    也沒有感覺﹐叮了就算了
    嗯﹐我想我已經可以置之無物
    因為它已經不掛我心了
    阿彌陀佛

Page 3 of 4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