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巴金刚
rdo rje khro bos zhe sdang gcod
金刚忿怒断嗔恚
mtshon chen sngon po cher’bar ba
炽盛青蓝大表征
(即是青蓝色之吽音种子字)
nam mkha’I dkyil du thig le shar
虚空之中现明点
srog gi sgo ru shar ba dang
于彼命力门中出
snying gi dkyil du bsgom par bya
当观彼于自心中
若我们把这些颂文分判,便显出颂文是各别相应于[三三摩地]及[所依宫殿之生起法],如下:
(一)真如三摩地de bzhin nyid kyi ting nge’dzin[金刚忿怒]
(二)遍显三摩地kun tu snang ba’I ting nge’dzin[断嗔恚]
(三)本因三摩地rgyu’I ting nge’dzin[炽盛青蓝大表征,虚空之中现明点]
(四)生起所依宫殿rten gzhal yas khang bskyed pa[于彼命力门中出,当观彼于自心中]
[金刚忿怒]是指第一种三摩地,亦即[真如三摩地](或称空三摩地),其意即观修空性。[金刚]一般有三义:
(一)无生空性之[金刚]。
(二)名为[金刚石]之[宝物金刚]。
(三)在续部仪轨中与金刚铃共同使用之[金刚],其又称为[表相金刚]。
然而在本文中,[金刚]之主义是指[无生空性]。
[忿怒]khro bos一词通常意指生起[嗔怒],但此处之[嗔怒]却是彼[无生空性]之[金刚]。此[金刚]所嗔怒者为何?此嗔怒之所缘境,于此是对向我们的[二取分别实执]。[金刚]是如何展现其嗔怒?正如黑暗是绝无可能于【烈】日争共存,两者完全相违一般;黑暗永不能于初升之旭日抗衡,其暗冥只会逐渐消失。同理,当行者现证[无生空性]后,与此[空性]相违之[二取分别]亦不能抵抗此[忿怒],而趋泯灭。
总之,首一[三摩地]之主旨乃在于行者把自身本性观成智慧本尊。我们首先要趣证[无生空性],并安住于此境地中,随后我们便会得知本尊之体性是与[空性]一如无别。
第二种「三摩地」是「遍显三摩地。(亦名为「悲三摩地」、「遍照三摩地」),是指从空性所现起之境相觉受,其由二种正因而生起:
(一)当行者在「等引位」(亦名「根本位」)一念专注于空性时,于此境位中任何[明相]悉皆收摄隐没,这便是「真如三摩地」。然而,当由圆满次第所重之修持引生之「光明」 od gsal显现为「空身」(亦名为「空色」) Stong gzugs时,我们的心识即与彼契合,此显相复广大增长。行者于「等引位」中,以「光明」为主而取代了「空性」时,即名「遍照三摩地」。
(二)第二种正因是当行者从「等引位」出定,而进入「后得位」rjes thob时,「空分」即隐没内敛,相对地「名言」及种种「显相」均再现起。此时行者即回观一切至今仍未能证悟空性之「如幻有情」J sgyu ma lta bu,缘彼等之苦境而生起猛厉的悲心;又因此大悲心是从空性之证悟任运出生,故此亦名为「遍显三摩地」。于首一因中,其「显现」乃是「光明」之「空身」,而于第二因中,此「显现」则为「有情众生」及行者缘彼所生之「大悲心」。悲心是利他之心念,其能除一切嗔恚,就如热情自能消除冷酷一般,悲心亦自然具足对治嗔恚之功用,是尔,颂文的第一句即指出[金刚忿怒断嗔恚]。
颂云: [炽盛青蓝大表征 虚空之中现明点]
第三种「三摩地」是「本因三摩地」(亦名为「因三摩地」),意指由青蓝色之「吽」Hum字转成「住处」所依中围宫殿,及「住者」能依本尊天众。所【指】「吽」字便是生起曼陀罹中围之「种子」J sa bon或「所依根本」 gzhi。
颂中之「青蓝」是指此「吽」种字,其于转化之过程中放出无量光芒,放云「炽盛」,「大」是指其本性为「五智」;「表征」则指其生起曼荼罹中围。由于其乃 [种子],故被说为「明点」bindu(「明点一词具有「种字」及「精液」之义)。此「明点」从超离「中」、「边」,犹如天空之「实相」dharmata 中出生。要言之,由首一「三摩地」之空性,及第二「三摩地」之大悲心双运而转成的「吽」种字,其本性乃是一切诸佛之觉悟心意。
于真正的观想而言:行者首先专观一青蓝色「吽」字立于虚空之中(此时行者已没有「自身」之“我”感),「吽」字复先后放出及回收光明,光明外放时,即供养十方诸佛,并净除一切有情之垢障;当光明回收时,则摄取一切世间及出世间之成就,然后「吽」种字即转成中围曼荼罗之本尊天众及住处。
「三三摩地」亦可说为「持三身为道」 sku gsum lamkhyer:于起修召请本尊之法时,行者于第一「真如三摩地」现观空性;又于结行时,复把本尊收摄于空性中,此二点是名为「持佛果法身为道」 bras bu sangs rgyas chos kyi sku lam dubyed pa。在第二「遍显三摩地」中观修「大悲心」及「如幻显现」名为「持佛果报身为道」。第三「本因三摩地」观「本因」、「本尊细相」乃至「安置圆满中围」等则为「持佛果化身为道」。行者以此方法当下把佛果三身完全汇归于修道之中。
颂文的最后二句是指真实生起曼荼罗中围的诸尊及宫殿,而前面数句是指专注于「吽」种字之上。
颂云:「于彼命力门中出 当观彼于自心中」
「命力」是说「吽」字之活力,「吽」字由此力用,即「门」中出生鲜明生动之坛城诸尊。「心中」内含三义:
(1) 首先,行者在转化过程开始时所观的「吽」字,必须尽最大的心力作「明显」 gsal snang观想,以期能证得圆满的显明。
(2) 复次,空、悲双运之「吽」字为遍满轮、涅一切诸法之心髓,绝无一法能过于此。行者必须以坚固信心胜解此乃「吽」字之真实意义。
(3)最后,当诸尊已成身后,行者自成之中央主尊的心中具有一智慧本尊(智慧萨埵),此智尊之心间立有一「吽」字,彼名为「禅定萨埵」ting nge’dzin sems dpa(或名「三摩地尊」),而「禅定萨埵」、「誓句萨埵」与「智慧萨埵」是三位一体(合称「三萨埵」)。
乙三 观越量宫
在真正观修诸尊生起之过程前,必先生起主尊之住处宫殿,行者须从其所依之根基开始,此宫殿之基础由[五大]所成,诸大种各各依次向上排列。行者先观想从 [吽]字之中分出一[唉]E字,其乃[空大]之种子字,由彼现作青黑色,相为两个三角形相叠而成的星状[空大坛城],其名为[法源](法基) dharamadayo;此[唉]字与下文所说的一切种子字皆由[吽]字依此放出,行者现当观想一青蓝色的[养]yam字,其为[风大]之种子字,此字复化为一弓形青蓝色之[风大坛城];其上现出一红色「冷」 Ra m字,此为「火大」之种子字,由此转成三角形的红色「火大坛城」:于此火大坛城之上又观想一白色的「邦」 Bam字,彼为「水大」的种子字,此字复转为一球形之「水大坛城」;于此之上又观一「松」 Sum字,其乃「地大」之种子字,「松」字再转成一方型之「地大坛城」:然后,行者即观想一「更」 Kem字,彼为中央「须弥山王」 meru之种子字,由于此乃忿怒坛城中围,故须弥山是现作人骨堆成之相;于其上复观一「部林」 Bhrum字,此为「越量宫」 gzhal yas khang之种子字,此种子字又化为一所由人头骨筑成之宫殿,彼宫殿之大小及性相可依行者各自所修的仪轨法本作观。宫殿之性为智慧,其外相则应观为智慧之自性所显。
乙四 观想本尊眷属
安住于宫殿中之本尊天众之数量、相状等细节的观想方法,于各别仪轨中均有差别,以根本主尊普巴金刚为例,其化身便有多种,对彼等之面、臂及法器标帜均各有 不同的说法。在《秘密普巴续》 Phur Pa gsang rgyud中所载之普巴金刚是被观为千首、千臂及具有千万眼睛之相,此乃普巴金刚当日为诛伏汝渣而示现之身相。然于《普巴涅盘盘续》 Phur Pamyang’das中,普巴金刚却被观成昔日调伏汝渣时所现之另一具九面、十八臂的身相。又于普巴金刚之根本续《金刚忿根本续》rtsa rgyud rdo rje khros pa中,则说其具有三面六臂,正如在许多仪轨成就法中,行者把自身观成具三面六臂之普巴金刚,便是以此续典为基也。另于《十二普巴续)kilaya tantra bcu gnyis中所说之普巴金刚却具有一面二臂,此普巴金刚之相可于堪布晋美彭措的《颈袋金刚橛》 mgur khug ma vajrakilaya伏藏中发现,故我们可说此续是其伏藏之根源。对此等其性变化无碍之本尊化身,我不再作详细的解说,行者可在各自所修之仪轨中得见,我唯依见于珍宝洲之普巴传承的心要作精简解说。
行者在越量宫内要观想主尊及余天众之宝座,一般在坛城之地基处,行者要观想一具有十轮辐的铁轮lcags kyi’khorlo。忿怒中围内之圆轮,并不像传统上所说的「法轮」一般;状如自行车的轮辐及车轮之典形寂静尊中围圆轮,忿怒中围之圆轮,其轮辐成三角状并突出于轮围外,所以其像齿轮而多于自行车轮。一般而言,三角形是与忿怒尊有关,圆形则与寂静尊有关。
于中心轮轴上有莲花及日轮垫,如前所说其上有汝渣父母主拥卧而成之座;三面六臂之普巴金刚父母则立于此座上。本尊父母是表征空性大界与根本智慧无二双运。
轮轴外之四方乃是「四部胜子」 sras mchog rigs bzhi,在轮轴周边十轮辐之上,各有一对男女地方护法为座垫,其上则相应现出十位父母忿怒尊,彼等皆为主尊普巴金刚为降伏诸方护法而化现的智慧嘿噜噶。十大嘿噜噶亦各站立在由诸方护法以身体所成之座上,从右至左各父母嘿噜噶皆有一双男女「非人鬼神众」 phra men为座,此等鬼众具有天人之身躯,但头部则为鸟类或食肉野兽之相。其中所有女鬼皆是鸟首,彼等名为「断命尊」gsod byed或名「具翼尊」gshog pa can,而一切男鬼众则具有食肉兽之头面,其名为「咽食尊」za byed或「具齿尊」 mche ba can,又男鬼众亦可被称为「侍从」 phyag brnyen,彼等与女鬼众于此皆称为「非人鬼神众」phra men。
此中,最初生起诸尊的方法,是从主尊普巴金刚父母作空、慧双运之密处放出十光球射向上、下、四方、四隅各处,然后光明即转为十大父母忿怒尊;十父尊复再放出十位男「咽食尊」,而十母尊则放出十位女「断命尊」。
于铁轮围外者是十六位「橛护法」 Phur srung,再向外者是坛城四方正门之入口,四门分别由四位各以一对男女干达婆 dri za等为座垫之女护门作守护,彼等具足勾召、束缚、镇伏及令人疯狂之力(一说能令人僵硬昏蒙)。
普巴金刚父母、四胜子、十大忿怒嘿噜噶父母及四位女护门皆为「根本本尊」 rtsa ba’i lha,二十非人鬼神与十六橛护法则为「支分本尊J yan lag gi lha或「再化身」yang sprul pa(即由化身再变现之化身)。
观想中围及中围内之本尊座,被称为「所依处」 rten,盖因其为本尊出生之所依处也,而诸本尊天亦顺而称为「能依者」brten pa。
于此已对珍宝洲(尊者)之伏藏作出扼要的解说,但行者应依自宗不共仪轨所说之不同方式来观修中围坛城。
乙五 观四部胜子
所有一切由普巴金刚心意所出生之「子」中,「四部之子」方为殊胜,在其它传承中亦有「五部」之说,其义是相应于佛之身、语、意、功德及事业也,故其数量实不决定。于某些中围其数有时多达一百零八尊:一些则少至仅有一尊。在某些普巴金刚仪轨之中,彼等名为「承事橛」hsnyen phur(或名为「承事普巴」),其为「承事四支修法」的第一支(梵文「承事」一词有「亲近」之义,故「承事四支修法」 bsnyen sgrub yan lag bzhi有翻译为「近修四支」,四支即:承事支、近修支、修行支、大修行支)。行者首先要广积持咒数量,便渐能获得密咒之力来策励此等本尊,当此能力到量时,即能进而依此等本尊趣修「渡脱」等事业。由藉积集持咒数量承事诸尊,令彼力逐渐现行,故名「承事撅」。
彼等亦可另名为「实事普巴中围」 Phur Pa rdzas kyi dkyil’khor,此名义是指「四部胜子」犹如「实事」,而「实事」一般是指「聚合之法」。
「胜子」的上半身有说为一面四臂,亦有说为三面六臂;但其下半身则定为三棱撅。虽然中围内之诸本尊-一包括普巴金刚,皆各手持普巴撅,但其只是一枚普巴杵,所以并不是「胜子」,普巴杵是表征佛事业之成就。「子」是说彼等均由本尊普巴金刚及其明妃之心间出生,事实上中围内的一切本尊天众皆全摄于「四胜子」之身中,此四者亦是成办「息灾」 zhi、「增益」 rgyas、「怀爱」 dbang及「忿怒」drag又名「降伏」或「诛灭」)四事业之主,故此在普巴金刚所生诸子之中,以彼四子最为殊胜。他们总摄整体曼荼罗中围,并圆满成办佛事业。普巴金刚及其明妃虽为「殊胜」,然并不是「子」,因其非由他尊所生:十大父母忿怒尊虽然是「子」,但因他们从普巴金刚佛父佛母之密处所出,故非殊胜之子;诸「非人鬼神」唯属化身故既非「子」亦不「殊胜」。
乙六 生起本尊之三要修法
当行者观自身成为普巴金刚时,必须采用任何本尊生起法之三要门:
(一)显明rnam pa gsal ba(有译为[尊身明显])
(二)随念净相rnam dag dran pa(有译为[忆念净相)
(三)坚固天慢nga rgyal brtan pa(有译为[佛慢坚固])
此三者【纳】修持之三大要门,若有所缺乏修持即不能圆满。
「尊身明显」是指行者需要了知诸尊的身色、法器手帜等种种外相乃是「标帜」(或名「表仪」)mtshonbyed,是表征实相法性 chos nyid及涅盘智慧 myang’das ye shes的清净现分。本尊的显相实是究竟实相与胜慧所展现,我们必须把此胜解坚住于心中,反之,若我们把诸尊之身相观想如凡夫众生一般,那我们的观修将变成为制造「汝渣」的工具,而非生起本尊。在下文我将以主尊普巴金刚及十大父母嘿噜噶等主要眷属会众之相来详细解说「随念净相」。
「坚固天慢」第三要门是「本尊天慢」 lha’i nya rgyal,行者要胜解自身便是真实的「智慧本尊」 lha ye shes pa。必需具足这种「坚固佛慢」之理者,内中有二:第一是因为此乃秘密真言乘之见地,于此,行者必须通达一切轮、涅诸法皆本来清净:第二是因为行者把自身观成「誓句萨埵」后,真实之智慧本尊便会从色究竟天净土降临,并融入此假想安立的本尊身中,故行者于彼必须具足坚定的信心。若缺乏这种坚固的本尊佛慢,行者便难以舍离自身的不净执着,如行者反妄计自身非真实之本尊,此等全属虚假妄想的话,那即不成真实之生起次第修持,亦不能作为对治庸常不净妄想之法。
乙七 本尊观与空观
在生起本尊时,行者先于首二种「三摩地」中观修空性与悲心,如是诸本尊及中围之观想完满皆依于空、悲双运之实相法性 dharmata中出生。不论我们作种种如:观主尊、眷属、越量宫、本尊座,乃至于中围之地基陈设诸大种等修持,悉源于空性而相续出生,在彼等之本性中,绝无有任何非是「空性」之法。所以中围之现相与其中一切明显细分,乃至包括行者所自成本性空寂之主尊,此等一切皆表征由远离一切戏论之广大实相法界中现起 spros bral chos dbyings:又因把显相与其本性作无别和合,远离一切边执乃是圆满次第的修持方法,故其被称为「生、圆不二修法」。
若乏空性之证悟,我们自成之本尊身便会变成贪执之所缘境,由于我们错执彼性实有,便会落入「常边」。此正说明了为何在随后之「收摄次第」中,要把一切显相全皆回摄消融于彼自明空性中是极为重要之理也。然而,若行者已如实去除自身的一切执着,那便不需要作任何详尽之收摄法,故因此堪布晋彭 Khenpo Jigphun(即堪布晋美彭措的简称)的普巴金刚伏藏并不把收摄本尊说为至要也,如其法所云:
「不收天相离贪着 息于平等法界中」
lha snang mi bsdu zhen pa med
chos nyid mnyam pa’i ngang du klod
事实上,行者从「根本等引位」进入「后得位」乃至于日常一切行为之间,皆要无间安【住】于本尊之明觉心境中gsal snang,但依常规而言:在「结行位」,行者是先要把观成之本尊收入「无缘空性」 mi dmigs pa’i stong pa nyid中,复于修毕起座之前再重新提起本尊身相。藉此本尊之后得智,我们亦能保护自身避免因泥于空性而堕入断边之险途,此是常被应用于一切本尊之生起法中,并非仅属于普巴金刚的修持法。
乙八 详释随念净相之法
现在我将特别对本尊普巴金刚及其主要的眷属会众之「随念净相」作更详细的解释:
普巴金刚现为与明妃作二根和合之相,在藏语中此名为「父母尊 」yab-yum,意即「佛父佛母」,其表空界与本智无别,故我们亦可说诸父母本尊是空性与智慧究竟无二之示现。
本尊身青蓝色是表「不变实相法界」;三面则表佛之「三身」及「三解脱门」rnam thar sgo gsum:六臂表「六波罗密多」;四足表「四神足」(即是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其手帜之表义:
普巴金刚手持之九钴金刚杵表「九乘解脱道」;而另一手所持之五钴金刚杵表「五智」:炽烈之智慧火聚 yeshe me dpung表焚尽一切烦恼 nyon mongs:三尖天杖 khatvanga表无余根除三毒:其下二手所搓转之普巴橛,因体积巨大厚重,故有「须弥山撅」之称,表能摧伏一切毒害 gdugs pa can。
本尊之前额上有三点从寒林焚尸之骨灰所涂之灰点:两颧及鼻端等三处均各涂上一血点;喉间则有用人脂所涂成的三饰纹,其名「三涂饰」rtsi。此「三涂饰」连同以下所详说之「三衣饰」、「三严饰」共表根、道、果三位之一切证德,彼等皆用于一切忿怒尊身上之装饰,并不限于普巴金刚所独有。
忿怒尊之「三衣饰」即:披于上半身的湿象皮;搭于两肩上的人皮及围于下身的虎皮裙。「三严饰」皆以人头骨及龙族所成,普巴金刚头戴骷髅冠;颈上挂有长垂腰间,由干、湿及刚砍下之新鲜人头所串成之颈鬘,此二「头骨严饰」(即骷髅冠及人头颈发)与所有「龙族严饰」(所有龙族严饰共属同一类)共名为「三严饰」。至于龙族之严饰是指普巴金刚用于束发之「白龙」;作为耳铛之「黄龙」;作颈鬘之「红龙」:作手镯、脚钏之「绿龙」及如人头发般长,作为颈鬘之「黑龙」。
一切忿怒尊悉皆配戴彼等庄严饰物,其名「尸林八庄严」dur thsod kyi chas brgyad即上述之「三涂饰」、「三衣饰」及「头骨」、「龙族」二严饰也。
普巴金刚与十大忿怒父尊皆身具「吉祥八衣」 dpal gyichas brgyad之相:
(一)头发上竖
(二)顶髻上有半截金刚杵为严饰
(三)诸忿怒嘿噜噶皆戴有丝绸头巾 bcod pan,并有红、蓝二色飘带垂于两旁
(四)具有无坚不摧之不坏金刚翼 rdo rje gshogs pa
(五)身穿犀皮甲胄 bse kharb
(六)各有明妃作等入双运 mnyam par sbyor ba为严
(七)其相光耀犹如金铁 zi brjid
(八)为智慧大火聚所绕
此八者表诸尊可摧毁八部天魔鬼神。
诸忿怒尊复具九种姿态nyams,各随身、语、意三门而
开为三组:
身门三姿–随顺贪毒之「妩媚姿」 sgeg pa,chags pa’I nyams
随顺嗔毒之「勇健姿」 dpa’ba’I ma nyams
随顺痴毒之「厌恶姿」 mi sdug pa’i nyams
语门三姿–口出「哈哈」dgod pa’I nyams、「嘻嘻」gshe ba’I nyams之欢喜笑姿及「打!杀!」之暴恶怒吼姿drag shul ,其音犹如千龙一时共鸣般可畏【姿】。
意门三姿–摄护愚痴有情之「悲悯姿」 snying rje’I nyams忿怒调伏顽劣众生之 「威猛姿」rngams pa’I nyams ,ma rung pa’I sems can khro bos’dul phyir于实相法界安住不动之「寂静姿」zhi ba’I nyams诸忿怒尊虽然具足「九姿」,但是却不必同时显现。
行者要观想忿怒本尊普巴金刚现为光荣显赫,驾御三地,镇伏三界之君主相,同时应要至心忆念上述「随念净相」之表义。
现再解说十大父母忿怒嘿噜噶、十断命尊、十咽食尊、四护门及其余眷属会众之「随念净相」修法:
十大父母忿怒嘿噜噶、十断命尊及十咽食尊皆表征净除十不善及调伏汝渣之十方护法眷属所需之方便;亦表其本性为「十波罗密多」pha rol tu phyin pa bcu(即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
「非人鬼神」phra men一词是说彼等「断命尊」及「咽食尊」乃为紧连一体之物,此等「非人鬼神」其禽、兽之头颅正如玉石、宝饰镶嵌于金杯般连结在其天人之身躯上,此表征实相法界与智慧双运无别。此等本尊天众手持之金刚杵及满盛鲜血之颅器亦表空性与智慧;诸尊手持十方护法之手帜法器,是表战胜毁犯三昧耶誓句者;最后,众忿怒尊皆以双手搓转普巴橛,此表证得无碍之事业成就,行者观修诸本尊的方法已圆满解释。
乙九 五部如来rigs lnga之五种灌顶
行者在观成诸「誓句尊」之后,一般便要从「色究竟天净土」召请spyan ‘dren pa「智尊」降临于面前之虚空中,然后即向彼作「启请安住」bzhugs su gsol入于自身,如是「智慧萨埵」与「誓句萨捶」成无异无别后,行者即按各自所修的仪轨向诸尊作「供赞」 mchod stod,最后再修本尊真言之「念诵」snags bzlas,其法随后方作解说。
在某些教规中,行者须于持诵真言前,观想智尊离于誓句尊返回面前之虚空中,(智尊及誓句尊)二者前后相互顾视。如是,行者即观想真言咒字由自身所成誓句尊之口中出,并入于智尊之口经由其身下至密处,复观真言从其密处出,入于自身誓句尊之密处,再由自口而出,往返循环不止。行者应在仪轨修法中保持这种循环观想,然后于结束持咒时再把智慧萨埵回收于自身中。
一般而言,在整体修法中,唯把智慧萨埵收摄安住于自身,然行者须遵照各自之仪轨法本而行。
在许多「教传」kama(又名为「长传」)仪轨中,于召请智尊之前还有一特别部分,名为成办五种灌顶,但是在伏藏传承中多不含此法。我亦当解释行者应如何事修灌顶,我们先要迎请十方诸佛现为五佛部主来临,彼等现父母本尊yab-yum之相立于自顶上空,五部如来于此即成「灌顶尊」dbang gi lha为我们传授「四灌顶」。第一灌顶是五种「宝瓶灌顶」bum dbang ;
(一)东方不动如来Aksobhya之「水灌」
(二)南方宝生如来 Ratnasambhava之「冠灌」
(三)西方无量光如来Amitabha之「杵灌」
(四)北方不空成就如来Amoghasiddhi之「铃灌」
(五)中央遍照如来Vairocana之「名灌」
顾名思义,五部如来是各以不同之「灌顶法器」dbang rdzas触行者之头来给予灌顶。而于「名灌顶」之法器乃是铃、杵共享,「名」是指行者在此灌顶中所获赐之秘密法名。
第二种灌顶是「秘密灌顶J gsang dbang,其藉观想五部佛父佛母双运所降下之「红、白菩提心甘露」byang sems dkar dmar入自头顶再遍满全身而获得。
第三种灌顶是「智慧灌顶」 shes rab dbang,于此一切灌顶诸尊均化为光明,从行者顶门融入。
第四种灌顶是「名词灌顶」 tshig dbang,是当诸尊之菩提心及光明融入行者身中时生起之「空、乐智慧」证境便是「名词灌顶」或名「表诠灌顶」。
复次,五部如来重现明显的身相由行者身中出,并安住于其头上作为顶严,在整个持咒过程中我们须观彼安座在顶门上。
为籍诸尊之三门sku gsum rgyas ‘debs pa来封印我们的庸常身、语、意,故须观想诸尊之前额有一白色之「嗡」OM字,喉间有一红色之AH「啊」字,心间则有一蓝色之「吽」HUM字。从此三字中放出与其字相同的光明射向十方,如此一切诸佛「身」之本性皆现遍照如来之相住于行者之前额上,诸佛「语」之本性现无量光如来之相住于行者喉间,诸佛「意」之本性现不动如来之相住于行者心间。此三者必须在修法过程中完全观想。
行者修至此处后,须从色究竟天净土召请一切中围本尊天众来临,向他们启请安座,观想自身向他们作礼拜、献供、赞叹,然后即准备开始念诵真言。
乙十 持咒
真言密咒有「四成就」grub pa bzhi,其为一切佛法之真言所共有:
(一)法尔本性成就 chos nyid ngo bo nyid kyi grub pa
(二)有法自性成就 chos can rang bzhin gyi grub pa
(三)加持成就 byin gyis rlads pa’I grub pa
(四)势力成就 nus pa’I mthus grup pa
第一者是指诸真言之体性本空;第二者是说尽管真言现出多少咒字,其也是空性:第三者是说诸佛、菩萨加持真言密咒成为诸尊天众之本性;第四者是说各种真言自具不共力用,能成就任何行者所希求之胜、共悉地。若行者通达真言咒字与智慧本尊lha ye shes pa本来无别而持诵真言,以其加持我们的真言念诵,那即能无难引生成办胜、共二悉地之堪能。故真言密咒是具有如除病良药一般之生果效能。
此中,前二种真言是适用于所有的咒字及真言,而后二者却唯属于诸佛菩萨所集之密咒。当诸佛之法身现为具面、臂之色身时,我们即认彼为本尊,同理,由法身之本性所显现之真言外相,我们亦应把其想为本尊。如是,咒音即是本尊;本尊即是真言,当行者通达智慧身 ye she sku、真言密咒及实相法性三者一如无别时,持咒即特别有力。本尊普巴金刚之真言如下:
嗡 班渣 基里基那雅 沙哇 别加啦 邦 吽 呸
OM VAJRA KILI KILAYA SARVA BIGHNANA BAM HUM PHAT
其念诵方法分为广、中、略三种:
略者为九字真言:
嗡 班渣 基里基那雅 吽 呸
OM VAJRA KILI KILAYA HUM PHAT
咒中所见之嗡字并不算作九字之一:
中者为十三字真言:
嗡 班渣 基里基那雅 渣 吽 邦 呵 吽 呸
OM VAJRA KILI KILAYA DZA HUM BAM HO HUM PHAT广者为:
嗡 班渣 基里基那雅 沙哇 别加啦 邦 吽 呸
OM VAJRA KILI KILAYA SARVA BIGHNANA BAM HUM PHAT
此等咒语在不同的普巴金刚传承中各有异别。
乙十一 本尊真言释义
以下即依此逐字皆说各咒字之含义:
嗡OM——————-表五身及五智shu lnga ye she lnga
班渣VAJRA————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之无为本性dus gsum ‘dus ma byed pa
基里KILI—————表策厉本尊及普巴橛lha dang phur pa gso ba
基那雅KILAYA——-表以普巴橛戮刺phur pa’debs pa
沙哇SARVA————表一切怨敌魔碍dgra bgegs thams cad
别加啦BIGHNANA—表摧伏诸逆缘势力mnan pa
邦、吽BAM,HUM—此二咒字同表怀摄调伏dbang du sdud pa
呸PHAT——————表渡脱诸逆缘势力sgrol ba
复有说此真言之咒字亦总摄普巴金刚中围之一切本尊天众:
嗡OM——————-主尊佛父普巴金刚
班渣VAJRA————主尊普巴金刚之佛母
基KI———————十大智慧忿怒父尊ye shes khro bo
里LI———————十大法界忿怒母尊dbyings kyi khro mo
基KI ——————–诸方便具齿尊thabs kyi mche ba can
那LA——————–诸智慧具翼尊shes rab gshog pa can
雅YA——————–诸普巴胜子
基KI ——————–四护门侍从phyag brnyan sgo ma bzhi
吽HUM—————–一切中围本尊会众
别加 BIGH————-诸怨敌魔碍 dgra dang dgegs
啦啦NANA————作摧伏
邦BAM—————–作怀摄调伏
吽HUM—————–作诛灭
呸 PHAT—————-渡脱事业圆满成就 sgrol ba是尔,此单一的真言可化为一切本尊天众的所有真言密咒。藉持诵此真言,一切息、增、怀、诛等事业皆得圆满,所以行者必须殷重如法地清晰诵咒。当达至预定位置而结束持咒时,应念诵「子元音发咒」、「金刚萨埋百字明」及「缘起咒」,以此增益咒力并净除在念诵时会错犯的任何恶业过失。
乙十二 结行
当行者结束根本正修位时,为了对治执着「常边」之习气,故必须于圆满次第中收摄本尊,其法是先向诸尊作最后一次之供赞,再作「启白」遣送gshegs su gsol,然后行者即收摄自身所观之誓句尊。复为离「断边」故,行者须明显观想本尊重新现起,最后应以「回向」bsngo ba、「发愿」smon lam及「吉祥颂」bkra shis来印定整体的修持。
Log in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