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詢問、尋找答案,向各方術數同好交流
與世界術數連接

  • 布施

    Posted by Nagarjuna on 29 5 月, 2005 在 12:45 下午

    布施,即是於內外資財,能以清淨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像是身、命、法,就是內財,像是世間的財物等,就是外財。
      布施有三種,即是財施、法施、無畏施:
      一、財施,即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
      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
      三、無畏施,即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
      布施時,應達到「不住相布施」,也就是「三輪體空」的境界。三輪是指:能施者、受施者、所施物,清淨是對於三輪無念無所得。是謂布施時,體達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則能摧碾執著之相,即名「三輪體空」。
      一、施空:謂能施之人,體達我身本空,豈有我為能施。既知無我,則無希望福報之心,是名施空。
      二、受空:謂既體達本無我為能施之人,亦無他人為受施之者,是名受空。
      三、施物空:物即資財珍寶等物,謂能體達一切皆空,豈有此物,而為所施,是名施物空。
      《心地觀經》有布施偈曰:「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此偈又名「三輪清淨偈」,  於此三者不生執著,即不住於相。
      《月燈三昧經》中提到,布施有十種利益:
      一、降伏慳吝:謂修菩薩行者,若能布施,則慳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復萌動矣。
      二、捨心相續:謂修菩薩行者,行於布施,財雖匱乏,而喜捨之心,無有間斷也。
      三、同其資產:謂修菩薩行者,施心無量,觀諸眾生,與己無異,所有財產,平等受用,無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謂修菩薩行者,於一切財物,常行惠施,心無吝惜,則當來果報,必生豪富之家,財寶具足,受用無窮矣。
      五、生處施心現前:謂修菩薩行者,此生既能行於布施,則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而他人施與之者,皆無慳吝之心矣。
      六、四眾愛樂: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常懷惠施,無所慳嫉,則四眾之心,常生愛樂,而無嫌恨也。
      七、入眾不怯: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布施,而為四眾之所愛樂,故入大眾之中,自無畏怯之心也。
      八、勝名流布:謂修菩薩行者,能無所求而行布施,則人多稱讚,勝妙名聞,流布遐邇也。
      九、手足柔軟:謂修菩薩行者,好行布施,濟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軟,相好圓滿之報也。
      十、不離知識:謂修菩薩行者,自初發心行施以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獲聞法要,未嘗遠離也。
      布施乃破慳貪之前陣,入道之初門。菩薩行能此者,則獲此十種利益也。

    Nagarjuna replied 20 年, 4 月 前 3 Members · 4 Replies
  • 4 Replies
  • Nagarjuna

    會員
    29 5 月, 2005 在 8:45 下午

    布施,即是於內外資財,能以清淨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像是身、命、法,就是內財,像是世間的財物等,就是外財。
      布施有三種,即是財施、法施、無畏施:
      一、財施,即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
      二、法施,即以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
      三、無畏施,即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
      布施時,應達到「不住相布施」,也就是「三輪體空」的境界。三輪是指:能施者、受施者、所施物,清淨是對於三輪無念無所得。是謂布施時,體達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則能摧碾執著之相,即名「三輪體空」。
      一、施空:謂能施之人,體達我身本空,豈有我為能施。既知無我,則無希望福報之心,是名施空。
      二、受空:謂既體達本無我為能施之人,亦無他人為受施之者,是名受空。
      三、施物空:物即資財珍寶等物,謂能體達一切皆空,豈有此物,而為所施,是名施物空。
      《心地觀經》有布施偈曰:「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此偈又名「三輪清淨偈」,  於此三者不生執著,即不住於相。
      《月燈三昧經》中提到,布施有十種利益:
      一、降伏慳吝:謂修菩薩行者,若能布施,則慳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復萌動矣。
      二、捨心相續:謂修菩薩行者,行於布施,財雖匱乏,而喜捨之心,無有間斷也。
      三、同其資產:謂修菩薩行者,施心無量,觀諸眾生,與己無異,所有財產,平等受用,無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謂修菩薩行者,於一切財物,常行惠施,心無吝惜,則當來果報,必生豪富之家,財寶具足,受用無窮矣。
      五、生處施心現前:謂修菩薩行者,此生既能行於布施,則感後世隨其所生之處,而他人施與之者,皆無慳吝之心矣。
      六、四眾愛樂: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常懷惠施,無所慳嫉,則四眾之心,常生愛樂,而無嫌恨也。
      七、入眾不怯:謂修菩薩行者,既能布施,而為四眾之所愛樂,故入大眾之中,自無畏怯之心也。
      八、勝名流布:謂修菩薩行者,能無所求而行布施,則人多稱讚,勝妙名聞,流布遐邇也。
      九、手足柔軟:謂修菩薩行者,好行布施,濟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軟,相好圓滿之報也。
      十、不離知識:謂修菩薩行者,自初發心行施以來,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善知識等,獲聞法要,未嘗遠離也。
      布施乃破慳貪之前陣,入道之初門。菩薩行能此者,則獲此十種利益也。

  • amylau

    會員
    29 5 月, 2005 在 11:09 下午

    :em22: :em22: :em22:

  • HAU

    會員
    1 6 月, 2005 在 4:24 下午

    HAU 贈與 Nagarjuna 10000 美元以示鼓勵
    :em22: :emm01:

  • Nagarjuna

    會員
    1 6 月, 2005 在 11:24 下午

    謝謝 HAU 大大的鼓勵…!!!
    :em22: :em22: :em22:

Log in to reply.